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政治论文

中学政治论文范文精选

中学政治论文

中学政治论文范文第1篇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的最主要的学科,因此,开展德育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政治教材中的任何一节知识点都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优秀素材,而且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哲学常识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已任,不管是唯物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和价值观等,都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观点。当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将德育穿插在其中进行授课是每一位政治教师的天然职责,这样的教学能够做到润物无声。再如,在讲授“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时,为了更有效的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逆境也能成才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结合“青蛙效应”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深刻的道理;“在一锅滚烫的开水中将一只活青蛙突然投向到锅中,就在将要落入锅里的一瞬间,青蛙奋力一跳,竟然死里逃生了。接着,专家又将锅里的水换成温水,将青蛙缓慢地放入到锅中,这个时候青蛙在锅里悠闲的漫游着,但是,随着水温逐渐的升高,这只青蛙却没能跳出水面。”接着让学生分析这只青蛙最后的悲剧说明了什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是否也在上演着青蛙式的悲剧?学生们开始展开激烈的讨论,很多学生得出一致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知识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地去思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蕴含着的深层哲理。这样的教学,既能够优化政治课堂的教学结构,又能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促使德育教育在政治学科中的渗透得到更进一步的落实。政治常识则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政党观、民族宗教观、国际关系观的有力阵地,教师可通过大量知识载体,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对我们祖国、我们人民、我们党的热爱之情。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去学习,以此来逐渐地开展德育渗透的目标。要想将高中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以及学习方式和课后反馈等方面都把学生放在第一的位置,教学时,还要同时兼顾到教学的导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均衡的连续性发展。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课堂的互动教学、情境教学的方式来代替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多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这也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过去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引导他们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逐步地转移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向上来。设置开放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道德行为和认知行为的和谐统一,增强他们的认知,强化他们的思想意识,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学习政治知识的内涵,以此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认真地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的且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能够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益。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中学政治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上课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表演,如何能在课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感受到文化上的内涵,理解生命的真谛,让他们能凭着感觉,跟着你的思路走,教给他们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又与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我们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生活化的语言,比如顺口溜,谚语等,将学生吸引到我们的教学任务中来,将抽象深奥的三生教育理论,用浅显的故事等生动活泼地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在故事中领会了三生教育的理论,学得轻松快乐,又没有任何的负担还能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2把握好知识点与三生教育的结合

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于认识事物和现实之间的那些关联。能把握好这些关联,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思考和理解那些关联,如何将现实与三生教育理论合理的结合起来。这样,在授课的时候肯定能取得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从具体到抽象的讲解,由个别到一般,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中学到抽象的知识。

3联系热点时事,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在对国际时事、国际争端研究的头头是道。但是,却不喜欢学习政治,因而也就更不会去体会老师在课堂上穿插的三生教育的思想。这时候,就要抓住他们的强烈的好奇心,将这些热点时事,与三生教育理论联系在一起,给他们从政治、经济、人权等方面,分析热点、焦点。这样,学生们能将时事政治和三生教育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主动的热情参与到政治的学习中,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三生教育理念的真谛。

4场所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成效,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够转化为他内在的素质,那,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考虑创设情景,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它自己的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三生教育的思想。比如:我们可以使用现实中发生的一些案例,将学生自己放置于其中,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在轻松快乐中理解三生教育。

5设悬疑,带领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答疑解惑,激发兴趣

疑问是思维的起点,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才能有所收获。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这一点,要将可以贯彻三生教育的主要的地方设置一些疑问,然后再解答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6用优美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空洞的说教肯定让学生异常的反感。可是,如果,把原理、观点和具体形象的材料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触手可及,这样,抽象的概念,学生们也能通过浅显的事例来深刻的领会了解三生教育。政治的理论包括三生理论都是比较乏味的,只有形象生动的语言,严谨简洁、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才能始终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语言形象直观,学生才能身临其境,才能对理论有所理解和接受。

7良好的形象激发兴趣

良好的形象,合适的肢体语言,讲课的态度表情等等,这些,都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轻松引起共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享受,一种精神上的熏陶。可以作为言语的一个深化补充,使课堂教学松弛有度,妙趣横生,同时也会使得同学们对贯穿的三生教育的思想有较强的理解和记忆。

8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需要时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人类会做各种努力。学生也一样。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发展的需要,认识的需要,或者是为了认可的需要,他们会努力学习。被学生、老师的认可,是学生的一种罪基本的需要。学生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吸引老师同学的眼光。一旦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产生满足感,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兴趣。依据这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合适的时候,抓住机会表扬某个学生,以此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能自己去学。从而完胜三生教育在我国中学生中的推广。

9结束语

中学政治论文范文第3篇

教育理论认为,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质量。首先,当师生关系处于良性局面时,教师的教学会更加顺畅、轻松,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自如、愉悦;反之,当师生关系处于非融洽甚至僵化的局面时,整个教学工作很难推进,师生彼此的感觉十分负面,整个教学工作缺乏活力与动力。其次,教师和学生都渴望培养与维持良好的关系,因为这样对双方都大有裨益。所以,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教学的方法与思路,更应该注重对师生关系塑造、维护的思索;学生们也不能总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应该更积极主动的与教师们交流,成为老师的“好朋友”,这样也利于自身学生兴趣、积极性的培养。例如,在平时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解课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师生关系的塑造营造空间和时间。具体的,政治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讲解与师生交流直接的时间、任务安排,腾出更多的时间作为“师生互动时间”。这个时间不必很长,但是要充满意义,要体现师生奔着一个目标前进的精神。在解决与协作的过程中,师生会发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也会显著进步,这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是极为关键的。因此,以高中政治课堂为基地,以师生互动与协作为抓手,最终可以塑造良性的师生关系,同时引领学生不断取得政治学习的进步,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立足高中政治课堂,着力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教师不仅要立足课堂的实际,而且要充分考量学生的需求,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培养和激发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体的做法则是,教师在整个政治课堂教学中必须淡化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授课、讲述与点拨必须“少而精”,要尽可能的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在自主思考、协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与意识。如,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可以适当调低自己讲述的时间,让学生们更多的自主投入学习,将教材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教师可以拿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政治教材与课程的主要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与阐释,然后给学生们2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小组讨论、集体学习等;最后的10分钟,教师可以对学生们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研读,然后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分解,以帮助全体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堂政治课的核心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组成小组,开展小组协作式学习,以更好的突破学习难点,掌握政治教材的关键点。类似这样的策略能够做到让学生们“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也是培养学生们政治创新能力的最佳路径,更是学生们需要的。坚持这样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高中生可以更加自由的翱翔在高中政治课堂里,教学工作的提升就会更加容易。

三、以多媒体技术丰富高中政治教学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十分有效的。政治教师在日常备课的时候,要想方设法的将多媒体课件作为教案设计出来,进行课程核心知识点的展示。要知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多媒体技术变革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政治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政治教学教案与教材,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们的眼球与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都投入到高中政治的学习中来。多媒体与政治教学本来就存在着极为复杂紧密的联系,二者就是相互作用存在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与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教师可选择的思路与策略不一而足、千差万别。但无论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从而为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政治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贡献力量。

四、小结

中学政治论文范文第4篇

近些年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改革多数是表面的、流于形式。完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授课,也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己,这样的政治课堂并未将人本思想深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一)教学目标单一,不利于学生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设汁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少有或根本没有。有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有关于这两个目标的设计,也往往也只是虑设而己,这是在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单一内容不能吸引的学习兴趣

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政治课教师往往把政治教学的内容考点化、权威化和教条化。把将来高考所要考的内容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不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切以书本知识为是。这样的知识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情感需要,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政治课产生反感,更有甚者会从内心深处排斥对政治知识的学习。

(三)教法单一,不利于师生间的交往

教师是目前思想政治课堂的主动施教者,而学生却是被动接受者。普遍存在的教师权威性使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感,因而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多,仅限于提问、回答的简单交流,而且这种简单的交往往往也只限于教师与优等生间的活动,或者说是极少一些学生的交流,大多数学生往往处于被冷落地位。因此,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策

(一)落实充满人本思想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时机,对于教学目标的展示,要采用书写、口述等灵活的方式。作为一门德育课,中学生政治教学除了要落实好知识目标之外,更要注重教学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能够使自身的能力获得提高,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摆正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姿态,树立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中学政治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对性,有目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加深认识,并不断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中学政治所讲授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理论性强,和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给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运用各种素材,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课堂生活化,这才是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理论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课堂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点,几乎都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既要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台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地化解、消除学生之间存在的对立、抵触、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绪,把注意力转移到共同学习上。

三、小结

中学政治论文范文第5篇

一、情感教育对于初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初中政治教育是一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为传统道德专项基础的政治学知识和原理,而这些对于学生而言在接收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使得教学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而情感教育的融入则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1.情感教育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能够使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合情感教育,使教师将政治教学的特点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的同时也对自己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教学中,教师以真实情感来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其身心健康,从而能够引导其更加关注教师讲课内容、能够以一种积极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教师及其课堂知识,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2.初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合,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政治教学承担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引导和培养的任务,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使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影响。这种教育的开展,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情感等产生影响,而教师的言行及其教学内容对于青春期转变的学生的影响更是明显。

3.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够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初中政治课的开展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它在知识交流的基础上也需要师生间情感及其思想的交流。而师生间良好互动的实现,能够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激情,使其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中。这样一种互动方式,使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学习实践,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转化。

4.情感教育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教师的教学,自己学习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及其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的实现有了保障。

二、情感教育对初中政治教育作用的实现

1.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改进,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培养教学中,理论基础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情感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将该基础夯实,通过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比如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讲解中,教师将教材内容与一定的文学作品相联系,能够对学生产生更深的触动,使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教学方式的改进,则是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在讲述孝道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及其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如何尽孝道的,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2.教师注重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动作、语言、观点及其认识等方面,向学生传递一种积极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将情感教育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除了课堂教学还应注重课后的延伸,使这种情感教育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如在《走向自立》的学习中,教师除课堂讲述外,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其观察自己的行为是否做到了自立。将这种情感教育持续地应用到政治教育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胡建伟单位: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初中学生信息教育的重难点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学知识长能力的黄金阶段,中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影响了他们学习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信息教育是一门前沿学科,教育者必须在研究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合适的引导,从而能够很好地让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节奏中更好地领悟到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但对于中学教育者来说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信息资源不再是单一的书籍以及教材,而是具有多种图片与声音的综合体,教育者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自身还应已经学习,因此,教育者应与时俱进、提高自己对知识资源的掌握与整合能力。

二、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时期我们每个人的必经阶段,在这个只有一次的人生轮回中,我们都经历了叛逆,经历了成长,应该说中学时期是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转折点。我们由一个懵懂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聪明好学的少年,一系列文化知识的汲取使得我们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周围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教育者应把握好中学生的方方面面的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所处的生理阶段,在学校内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普及尽量多的法制知识,定期开展一些法制活动等等。此外,在做好校内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确保每个中学生都能够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

信息技术拓宽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范围,加强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获得信息的资源,使得社会交流更加畅通,更具有社会性的特征。而教育者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因此,教育者更应该在体现自己特性的同时,还要更好的把每个学生的良好特性一一展现出来,这就需要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自主化、个性化的教学的产生,不仅让教师的能力提高,还可以掌握一项受益终生的技术。在某一程度上,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根据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传授知识,还可以让中学生么们在课余时间动手进行思想政治知识资源的搜索,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基础上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究能力还可以使教师转变教育方式,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自己搜索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讨论与学习中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是我们信息时代中的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学科方式,是我们21世纪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在我们有效结合两者的同时还应注意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育者不能过分运用教学技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了传统教学模式。但教育者应注意切莫让其大肆发展,多媒体教学只是现代信息技术中对我们教学过程起到很好辅助作用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明确它的作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教育者断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抛弃一切传统教学手段而以此为目的。虽然信息技术的效果和影响力是我们比较乐见的,但是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各手段的互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将会成为一个永不褪色而崭新的话题。尤其是关乎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整合不仅是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教育知识与提高技能的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而且还是教师传授学科知识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我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更是与其它学科整合获得双赢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冯小棠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镇隆中学、

第三篇

一、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时事政治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的联系。时事政治教学,是指结合国内外的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以及路线等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这种教学的特点是与国际和国内社会的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以及趣味性,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时,可以增加一些时事材料来补充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而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达到心理上的兴奋点,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将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相联系,是思想政治课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相联系的重要渠道,可以帮助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也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用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视野和能力。结合时事进行教学,增加课堂的教学效果。

(1)将时事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在实施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将一些热点的新闻作为课程教学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解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那些广受关注而且有有价值的重大时事问题,来展开教学的探讨和分析,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时事热点的时代感和思想性比较强,容易引发人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些最新的实例,来分析和讲解书本山的理论问题,一方面增加了新鲜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2)利用时事资源增加政治课程的整体时效性。第一,通过时事资源具备的过程性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多讲解一些既生动典型,又有深远意义并能振奋人心的事件,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其中的意义。第二,通过时事资源具备的时效性来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扎实。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一方面学会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的问题,另一方面学会通过实例来理解课本上提到的比较抽象的理论。整个教学过程便可以真正地鲜活起来,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第三,通过时事资源具备的生活性来作为背景,来引导和提醒学生去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课程教学实施的主角,应该发挥“再创造”的才能,将实例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对社会和时代变化的关注。第四,通过时事资源具备的时空性来拓展教学范围,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思考的习惯。当教师将课堂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到更广范围的话,学生就会养成良好地思考和探索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二、结语

总的来说,时事政治与政治教学是密切相关的,根据初中课堂教学的特点,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作用,以时事资源为依托,展开有趣的、有效的教学活动。让政治课不再枯燥,而是充满活力,让学生不在被动,而是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本文首先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初中时事政治课的教学现状,然后重点从“时事政治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的联系”和“利用时事资源增加政治课程的整体时效性”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其中,重点从时事资源的过程性、时效性、生活性和时空性,分析了时事资源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的分析,希望对探究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作者:颜桂幸单位:广西横县六景镇第二初级中学

第四篇

一、教师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实施创新教育,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师的观念决定了教育的结果,教师的意识对学生的意识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组织,指导,帮助和评价的作用,而不是主体地位。要意识到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参与者,探索者以及体验者。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及填鸭式教学,改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教”改为“导”,使学生从“要我学”的心理状态改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层次由“学会”达到“会学”,做到新旧知识的融合贯通,归纳总结新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并实现自我价值,从学习的成功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例如在学习《两代人的对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在课堂教学中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直接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知识,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进行了小品表演—小莉的烦恼:小莉是独生女,14岁生日前,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几个小学同学都说好要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小莉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同学聊聊天,放松放松。可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怎么办?由此,引出了这样一个话题让学生思考:我们与父母交往、沟通的技巧。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与父母的交往艺术。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提出来如下的与父母交往的策略:策略之一:赞赏父母,要学会真诚、得体的赞赏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策略之二:认真聆听父母,这样交往起来可以避免误会。与父母交谈,要先聆听,再倾诉,在倾听中我们能体会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策略之三:与父母交往不能太计较。即使是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下。在父母面前我们认个错,也不会丢面子,反而会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没有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经验总结出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掌握基本的沟通要领。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在疑惑中创新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对一个问题提出质疑才会去不断深入研究,以获取新的思路与方法。在初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欲望的驱使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设置问题情景后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中不断地激活自己的思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不言代价与回报》这节课的学习中,在指导学生阅读完教材第13页父母、朋友的话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小柯选择的责任是什么?问题二: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小柯可能付出什么?问题三: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对小柯会有什么帮助?问题提出后,我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讨、交流,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能更好地激发思维,在疑惑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提倡人的创造性以及开拓型的性格已成为对人品质评价的趋势,对学生创新性人格的塑造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个性指的就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这些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具有完整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创新人格的培养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责任心以及进取心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否定与怀疑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承受力,决断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群体意识,最终帮助学生树立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以及远大的人生目标。因此,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做到:1.要对学生的独创性与多样性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2.提倡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3.培养学生自觉果断,坚忍不拔的意志,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摆脱传统课堂教学中枯燥、死板、局限性强等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姚世忠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

第五篇

一、问题形成的根源

(一)教学理念的制约

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指导着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而落后的教学理念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过程;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的启发;重视教师指导地位,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教学实效,忽视学生思考过程;重视知识的讲解,忽视情感牵引;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忽视因材施教;重视课堂权威,忽视师生互动;重视课堂纪律,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重视单一学科,忽视学科联系和知识点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制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政治教学或多或少地做出了一定改变,但传统教学方法仍占据着主要地位,发挥着主要作用,教学成效和教学方法未能实现突破性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范围制定教学内容,循规蹈矩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知识的引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脱离了实际生活,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将知识禁锢于条条框框内,强调本本主义,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不利于知识迁移。

(三)教师专业知识的制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能够保证基础的教学过程,进行基础的政治教学指导,更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国家大事、政局政策等做出精准的评价和认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观点分析问题。但是在现有教师队伍中,初中政治教师整体素质还达不到这些要求,有着明显的缺陷:教学能力不高,创新、改革实力不足;没有敏锐的政治意识,政治观念随波逐流,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对政治时事不能做出公正的分析和判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正确先进的教学观念能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这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政治教学中的问题,就要先解决教师队伍思想观念问题,要求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原有教学理念上实现突破,敢于创新,敢于改革,建立起与现实相符的教学理念体系。首先,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师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创新、改革的决心;其次,教师要明白自身在教学过程的地位,积极发挥引导、指导作用,而不是过分强调教师权威和主导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枯燥,学生接受效率低。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现象有所缓解,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成效,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首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团队协作方式解决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集思广益,加强了师生交流、合作,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传递者,其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以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种培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成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高度政治意识、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优秀教师。唯有如此,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政治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综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学中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只有主动学习,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喜欢政治、亲近政治,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张晓营单位:江西省分宜三中

第六篇

一、初中生心理问题现状及成因

如今,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成为思想政治教学当中的一个主要障碍,许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怀疑的态度,对课程本身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对教师也存在偏见,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排斥与抵制的情绪和行为,导致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认识障碍,思想政治教学变得更为困难。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初中生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和独立,迫切地突出自我与主体性。诸如此类的逆反心理的体现,成了思想政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初中生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何在?为何在思想政治教学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中生处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成人感逐渐确立,思维发展逐渐体现出了批判性与独立性,但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知识思想浅薄,因而看待问题片面与盲目,固执己见、偏激主观,所以当其得不到心理需求满足时,往往表现出偏执行为。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与其所看到和得到的相去甚远,他们就会产生抵制心理,对理论进行否定。同时,思想政治教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另一原因,我国如今的思想政治教学出发点“泛政治化”,缺乏人本教育观念,偏向政治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忽视了学生在精神与文化生活上的需求,空洞、乏味的理论导致学生产生厌烦乃至抵触情绪。

二、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疏导的方法

1.人性化教育,提升教育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学的对象是人,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与喜好。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需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因材施教,尊重、理解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在课堂上不当众批评,对于学生的逆反心理切忌采取粗暴的方式,可在课后诱导。同时,教师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能够起到“以情感人”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并且衡量自身的优劣,将教师所教导的理论转化成自身的信念与追求,更为虚心地接受思想政治教学知识。

2.因材施教,知识同学生行为相结合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说教太多、死记硬背成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如何避免这种“灌输式”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将教材知识同学生的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当中多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为事例,将理论知识同学生道德行为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一言一行与课本上的知识都有关联,从而对课本产生一种亲切感。比如在上初一思想政治《前言》时,可以先设计一个问题,例如让他们描述中学生该有的形象,或讨论怎样做一个文明道德的人,促进学生感受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并加以引导,促进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的意义,实现学生行为同课本知识的结合。

3.结合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