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论文

中学论文范文精选

中学论文

中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研究对象

本文对合肥市四个辖区部分学校师生为调查对象,分别是:61中、48中、46中、60中、润安公学、46中分校、68中、72中、168玫瑰园学校、59中、45中工业区校区、42在长江路校区、36中、行知学校、70中、55中、龙岗中学、13中、41中、65中。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对合肥师范学院图书馆“电子期刊导航系统”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CNKI硕博论文库”,对“中小学武术开展现状”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的期刊文章、硕博论文为本作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任务,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学校体育教师调查问卷”,其中体育教师发放110份,回收108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98%.

1.2.3访谈法根据

本论文研究的需要,笔者于2014年9月份到11月份实习期间,对每所学校随机10名学生采取问谈走访,精确了解初中武术运动开展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运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对其中有效问卷做常规的数理统计和处理。

2研究结果分析

2.1初中教师专业队伍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教师性别男教师占绝大多数,主要为中青年教师,而且学历都集中在本科,在体育教学上比较有活力与经验,在武术教学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从武术学习的调查结果来看,只有6名武术专项教师,合肥市初中体育教师专业构成多为田径和球类,这说明合肥市市辖区初中武术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

2.2体育教师教师对武术认知情况以及学校武术课开设情况分析

合肥市辖区初中开设武术课情况不太乐观,通过问卷及对学生及教师的访谈得知,开设武术课的学校教学内容多为武术基本功和武术操,教学内容较为单一,访谈得知学生对学校体育课上的武术内容的学习表示枯燥难学,,教师对武术教学传承中华文化价值方面较为认可,对武术教学兴趣程度尚可。

2.3学校武术教学及课外武术开展情况分析

合肥市初级中学武术器械与场地匮乏,据被调查的老师了解到,学校对体育设施场地的资金投入度不高,武术课的上课场地大多是室外田径场,不利于武术内容的安全开展,访谈得知学生对体育课上的武术教学略感枯燥单一,而且上课多次配乐的教师只占7.5%,就更不利于调动学生习武兴趣。开展课外武术活动的情况很不乐观,武术比赛空缺。

2.4影响合肥市辖区初级中学武术开课因素分析

根据走访与访谈调查,合肥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影响学校武术课开设原因主要集中在这以下几点:36.8的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武术专长教师,而其它体育教师不愿承担武术教学任务;50%认为碍于校方没有要求,领导的不重视:而其它主要因素包括;缺乏有趣课本,武术教学难度较大、受场地器材限制等。

3结论

3.1合肥市辖区初级中学领导对武术的重视程度很低,武术师资严重匮乏,教师对武术认知态度方面较为保守,对武术教学兴趣浓厚,但教学能力欠缺。学生对现有武术内容不太感兴趣,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3.2合肥市辖区初中体育教师的结构主要以中学一级教师为主,他们科研能力较为薄弱,没有很好的武术技能培训机会。

3.3武术场地器械的投入比例太少,武术教材不太灵活,课外武术活动与武术竞赛交流空缺。

4建议

4.1学校领导加强对初级中学武术运动的重视程度,积极完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定期武术技能培训。更好地实施民族精神教育。

4.2上级领导要加强政策文件下放后的基层实施监督力度,做好武术宣传工作,促进教材改革,确保武术运动的有效开展,加大对武术场地、器械设备的投入。

中学论文范文第2篇

1.激发学习兴趣美术徘徊

在应试教育主流之外,而且由于美术的技巧性较强,许多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因此对美术的兴趣不高。但陶艺制作中的泥巴类似学生小时候玩的橡皮泥,操作简便易行,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动手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之后,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就能顺利进行。

2.培养动手能力

陶艺制作是一项需要学生亲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学到许多操作上的实用技能,仅靠理论上、书面上的知识无法完成。一件陶艺品的完成要求制作者有良好的耐心,心灵手巧。其中许多工序无法量化表示,学生必须自己亲手做过之后才能有所领悟。在此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开发创造性思维

由于陶艺制作过程并没有统一的模板,教师布置任务时尽管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在具体操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发挥。即使是教师给学生一件样品,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理想目标与实际操作中的差距,结果仍会按照自己的认识造型,塑造出千奇百怪又独具创造性的作品。

二、开展陶艺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在明确开展陶艺课程的优势之后,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将陶艺课程融入中学美术教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上文中提到陶艺制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之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在具体教学中有些教师会以模板式的统一标准要求、衡量学生的创作,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教育目的的达成。因此,陶艺课程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制作陶艺品,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进行创作。技术只是手段,思维的创造力才是最终目的。

2.硬件设备的优化

陶艺课程的开设伴随而来的问题有学校陶艺设备的不完善,教师陶艺水平的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为此,一些学校专门前往景德镇参观学习。在硬件设备上虽然不能要求达到专业陶艺制作的水平,但是一些普遍使用的设备应该具有。这样就能使陶艺教学不是一种空口号。此外,教师的水平也极大影响了陶艺教学的质量,因此,需要教师具备一些专业化的知识与技术,这样才能保证陶艺课程的水平,不至于成为一种混乱的玩泥巴课。

三、陶艺课程的发展前景

陶艺课程是一门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程,它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独特思维,因此,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在中学美术课中广泛推广。本文认为,陶艺课程发展前景广阔。由于陶艺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中虽然有强大的优势,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从而使陶艺课程成为一门有系统性的学科而单独发展。

四、总结

中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足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社会发展依靠创新,如何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各级各类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学教育既是知识创新的主要阵地,又是培养和造就各类高素质新人才的摇篮,足球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课程,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现代足球教学应从传授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当今推进素质教育这一课题,创新教育思想是正确认识“创新”与“知识”对社会发展作用的结果。在传统的中学足球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是把目标定在掌握前人积累的足球知识,技术和战术的能力上,这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这种传授型的足球教学的突出弊端是进行机械教条的知识灌输和技术战术的训练,违背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这一教学宗旨。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培养,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特点的培养。足球项目本身的特点就要求不断创新,无论是增强体质的基础教学,还是以争夺优胜为目的的竞技足球竞赛,都必须在原有的技、战术上进行改革创新,更新思路,不断推动足球运动持续健康发展。

二、足球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创新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它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想象而产生某种崭新的思维过程,它是建立在其良好的认识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之上,包括发现与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对事物的认识与分析概括过程。足球教学与其它竞技项目教学相比较,具有独特之处,这就是足球项目本身独有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富有启发诱导性的教学训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术、战术,在获得新知识中学会创造,以达到创造思维培养的目的。

三、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在获得知识中学会创造

跑,跳、投是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方式,在足球运动丰富的内容中包含了类似的活动。就足球运动的主体而言,其本质的特点是与人体基本的活动方式相一致的。足球运动有以下特点:

1.足球运动有很激烈的对抗性,队员要在全场内进行进攻与防守,突破与抢截、射门与扑救,具有很强的身体激烈对抗。

2.足球运动具有娱乐性,是球类项目中娱乐性最强的体育游戏,是以争夺中前场、射门得分为中心的竞技游戏。

3.足球运动不仅给人们带来运动快感,还带来身心的全面发展。

4.足球运动是集体项目,同时又是展现个性的体育运动。

足球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十一人的比赛,也可以是五人的比赛,可以是半场比赛,也可以是全场的比赛。因此足球的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观,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应用能力为本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它一方面要求教学必须围绕足球的基础内容,根据足球运动特点、规律,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它们,建立起学生自己的认识结构,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强调教学的实践性,通过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在现实活动中应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足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个性发展问题。足球教学以动作教学为主,其教学过程特点,与动作的常规性、复杂性、艺术性等特点,直接相连,紧密结合,只有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案,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1.严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分析、揭示问题的能力。足球的技术动作教学应按其严格地程序,遵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人体能量供应规律,从不同的角度逐层揭示动作的特点,使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认识,理解、把握到完成动作并充分表现动作,这样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可能造成不应有的运动伤害事故。在严密地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后,学生的动作逐步掌握并充分地表现出,随着学生对动作认识的深入,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和满足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上,而要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揭示出完成动作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不管是练习成功的实践,还是练习失败的实践,往往都是一定条件与原因的结果。

2.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析解”动作能力。由于足球运动的常规性、复杂多变性,使得建立足球动作技能的这种条件反射活动过程也显得较为复杂。在学生理解、认识和掌握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多通道的信息传递,加速学生建立动作概念,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就显得相当明显和十分必要。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的结构要素和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构成的,不同的结构方式具有不同的动能。从实质上看,创新就是发现事物“新联系”并按照“新联系”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析解”出动作的构成要素,并了解其结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作的多层次的内部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有关动作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肌肉感受器,从肌健、神经等内感受器的层面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和感觉动作的结构、时间和空间的新征,使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出创造思维的灵感。超级秘书网

五、结语

在2l世纪的中学足球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常规教育转变到创新教育,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型,这是新形势下现代教育的要求,只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高永顺.未来世纪呼唤创新能力[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中学论文范文第4篇

(1)教师自身写作能力和水平的不足。写作教学是一项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它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较高的写作能力和水平。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的许多中学中,语文教师大多都学历不高或者所学专业与教学以及文学无关。教师自身的水平与素质不高,自然也就使其无法承担起较高目标的教学重任,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无法在这种程度的师资力量的教学下得到更好的提升。

(2)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的落后。很多教师在进行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时都会硬性地对学生的写作格式作出规定,比如教师规定学生在写抒情文时必须先写景再抒情,写记叙文时必要先叙述再点题,写议论文时必须先讨论再举例,写说明文时必须先总写再分写等。这些固定的写作模式固然是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所总结出来的专门针对应试写作的经验,然而却会使得学生的写作活动变得过于模式化。这是我国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往往只会注重怎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应试写作成绩,而不注重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够重视。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时候都只是敷衍应付,很多教师可能连学生的作文内容都没有认真看完,只是匆匆几眼大体扫过便打个分数了事,并且评语很少,指导建议更是没有。甚至有些中学语文教师只是随便找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来代为批改作文作业,对几篇比较优秀的作文才会进行认真评价。但其实,正是那些写作水平不高、作文质量一般的学生才更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评价,教师给予的意见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也更渴望于得到教师的关注。目前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可以说是本末倒置。

二、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1)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布置《关爱地球,保护环境》这一题目的作文写作之前,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等的图文视频,让学生深入到这些情境当中,激发出他们对于保护地球环境这一内容的深思,使他们主动并有兴趣来写这方面的作文。也即是说,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来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因为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有了兴趣,才能够更加热情积极地去进行写作。

(2)通过引导学生多做阅读来扩充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只有脑中拥有了更多的知识与素材,才能够在写作时表达出更多的感悟,以及更灵活地在写作过程中引经据典地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在布置《给我一双梦想的翅膀》这一题目的作文写作之前,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关于梦想的书籍,以及去查阅一些名人通过不懈努力完成梦想的事迹,从而让他们能够把这些内容灵活运用到作文的写作当中。

中学论文范文第5篇

审美是一种能力,审美不单单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心灵。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一种心理体验。优美音乐是心灵的栖息地,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在潜能开发方面,挖掘不同学生的长处,并对音乐知识进行合理化分析,对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对音乐类艺术考生进行专业的音乐知识和理论的辅导。同时,为有特殊音乐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发展需要,这一切都是音乐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在体验的层面,音乐有着非比寻常的粘合力,音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音乐在当下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消遣娱乐的大部分,音乐对于人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可以让人产生癫狂、悲愤等各种状态,也可以让人获得希望,体验巅峰感受,所以培养音乐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认识和理性的思维是我们应该客观对待音乐的态度。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不同阶段学校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差异,中小学和高中的音乐课程价值也有所不同,集中体现在高中音乐课程加入了有关发展学生个性的内容。这一内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基于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包括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人生规划能力。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发展需求,都是展现学生个性的过程,也都是为发展学生个性服务的。也可以说是对“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的强调,是高中音乐课程价值与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价值的主要不同点。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识教育的要求。在人格培养和个性塑造上对学生的世界观、文艺价值观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创造性发展是高中阶段的关键期。研究表明,人在高中阶段的创造能力最强,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鼓励和提升他们的创造精神,在精神层面鼓励他们、感化他们、激励他们,音乐教育要体现示范性作用,要在审美熏陶的前提下,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在高中阶段加强审美教育,加强道德情操的培养是培养人才的客观需要。中国民族音乐需要继承和发展,靠的不单单是艺术院校和艺术研究单位,还需要以高中为起点的教学单位的高度重视。

二、创造性发展价值

艺术是审美的世界,音乐是听觉的享受,在词曲旋律的创造上,音乐没有止境。创造最好听的音乐是所有音乐人的梦想。高中生年龄在l4—18岁,正处于青年初期。研究发现,14岁是创新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高中生的成人意识开始觉醒,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非观念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是他们首先需要解决好的问题。高中生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有了自己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也想用自己的创造让大人们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他们,成人感和认同感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们渴望成功的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是来自高考的应试教育,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运用。创新思维是在人的意识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应用性能力的直接体现。心理学研究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和培养与创新思维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这里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求知欲、独立性、灵活性、坚韧性、强烈的动机、热情、自信心、吃苦耐劳等等。创新是每个人都有的内在潜能,要有效地开发出这些潜能,需要个体有从事创新活动的驱动力,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内驱力,非智力因素减弱以至降到很低水平,是创新思维不活跃的关键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因素,就要激发强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有创新能力,有能力受到他人的尊重,有能力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永远保持好奇、质疑、探索的自觉意识。最后,要形成一种商讨气氛,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这应成为每个集体成员的共识。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创新思维,还要有实现创新设想的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思维能力,也包括实践动手能力。21世纪极具挑战性和竞争性,发展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其创新潜能,是中学生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没有中学创新教育的成功,就没有中华民族强大的创新能力。

三、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的功能体现在情感的共鸣,进入21世纪,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精神文明却在钢筋水泥的城堡里被高强度的生活所抛弃。人类自己的精神家园需要维护,人们在沟通和交流中需要情感的相互关怀。音乐是传递情感的最恰当方式,无论什么样的心情,无论什么样的状态,也不论什么样的视听要求,都可以找到合适的音乐,音乐类型的无疆界和音乐创造的多维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同时也在人群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身教胜于言教,我们的音乐老师站在讲台上,不仅仅教学生们知识文化,更是给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有理想,有追求。在音乐的课堂上,在试听歌曲的享受中,我们开始不需要去懂得歌词的意思,跟着节奏和旋律就能自己哼唱;自己学会唱歌的时候,了解了歌词的深意,更会身临其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即可以安静欣赏的歌曲,又是可以歌唱的音乐,在歌词的表达中把我们老师和孩子们紧紧地拉到了一起。可以互动,可以沟通,更可以角色互换。很多学生谈理想的时候,都希望自己将来当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最好的榜样,歌曲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让老师想起上学时候的样子,也让坐在教室里的高中生有空间去想象自己以后当老师的样子。这份感动从音乐中款款而来。也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同时又把现实和理想进行了对接,对高中生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未来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四、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的作用不但是审美,更重要的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我们知道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流促进了语言的产生,同时也就产生了交换的文化。最早期的文化是以口对口进行传播的,说唱就是原始传播的方式,文学和音乐一开始是不分家的,口头文学就是以音乐的方式呈现的,而且世界各地都一样,希腊有古老的《荷马史诗》,中国有先秦的神话故事,都是有故事情节的文化。而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文人开始对口头文学进行了润色,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在文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诗经》中绝大部分诗歌是用来歌唱的。纵观中国的诗歌史,诗歌的押韵和形式美都是对音乐的借鉴。音乐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歌曲改编自文学名著。从欣赏的角度,听觉的愉悦更适合积极的记忆,而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体现音乐的传承价值。高尚的审美情操、良好的艺术品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就是在听和唱的欣赏过程中挖掘艺术的魅力,在休闲和愉悦中得到身心的愉悦,这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高中生更需要精神世界的休息和调整,音乐及时地满足了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但是在教学中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那就是对音乐过分地追求给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追星”的现象严重,音乐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是教育的目的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