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教务管理

中学教务管理范文精选

中学教务管理

中学教务管理范文第1篇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也称结构主义教学模式,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就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的以建构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1]建立建构主义教学观,教学过程将由传统的知识单向传递到教学信息和经验在师生间双向交互,教学相长。教师的作用也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同时,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内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属于新兴专业,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也处于摸索实践的过程中。该类课程具有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等特征,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转变思想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设想,对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物流管理类课程的特点

(一)物流管理类课程的综合性较强物流管理类课程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包含的理论与方法既融合了大量的技术科学,也有许多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因此,对于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要首先从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出发,除了在教学中强化自然科学如生产和运输等技术知识外,还要重点从管理的角度对这些知识和理论进行详解。

(二)物流管理类课程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物流管理类课程理论和方法来源于实践,通过学习研究,其成果还将回到实践领域,可以说,离开了实践和应用,物流管理课程本身将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2]因此,物流管理本身和实践中的管理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国际贸易等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物流管理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过于理论化,缺乏应用案例物流管理类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数为高校的一线教师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这些人通常都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但是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整体上物流管理类课程选用的教材内容偏重理论,要么理论过于简单,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阅读也可以掌握相关概念,激不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要么理论性过强,如引入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来佐证物流管理理论,这往往又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完全和实践脱节。即使有的教材结合了一定数量的案例,这其中的某些案例也被反复引用,缺乏新意,更是很难和日新月异的现代物流技术现状相结合。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效率不高现阶段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但是教学方式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到收效甚微,提不起兴趣;教师也承受着巨大的教学压力。总体来讲,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效率较低,直接影响着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识水平。

(三)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性的物流人才,物流管理类课程本身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完全照本宣科,很显然和这种培养目标相背离。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各个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经费构建物流实验室,搭建物流模拟运行系统平台,在硬件设施建立健全的基础上,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授课教师也应转变教学观念,逐渐从理论教学转变到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中来。

四、在物流管理类课程中构建建构主义教学观

基于上文的分析,在构建建构主义教学观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数法并施,同时结合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笔者建议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物流管理类课程中的实践如下:

(一)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本模块的目的是夯实理论基础,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科学、完备的物流管理知识体系。在理论教学模块中,我们在继承的前提下,突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嵌入了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新型体验式教学手段,重点突出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与操作性。通过课堂提问、互动、讨论,演讲、课外阅读、完成作业、论文等形式让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逐渐培养起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案例教学法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构建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此法不仅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而且简单易行。在使用本方法时,教师应先对教学班级进行分组,一般5-7人左右为宜,然后介绍教师精心准备的案例,包括案例的背景,案例的主要内容等,并逐步引导学生以解决某个方面的问题为目的,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物流管理》课程中有关运输管理的知识时,笔者用到了一个有关百胜餐饮物流的案例,列举百胜物流公司有关环境条件,要求学生分析百胜物流面对现实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应采取的对策。经过反复讨论,学生所制定的策略,正是百胜物流后来所采用的,这说明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专业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项目教学法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实践中,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是以典型的某物流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学生可以了解所学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能在一个整体性的工作情境中认识到该工作的价值;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既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也有助于每个学生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在能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下,学生不仅有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职业能力的提高;项目教学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四)角色扮演法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角色扮演法”又称“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在假设而又逼真的情景中进行,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设计场景。学生根据情节在仿真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按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人际协调等提出观点,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3]例如,在进行某某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模拟时,要按其公司标准设置信息组、门卫、收货组、理货组、拣货组、调度员、装车组、送货组等岗位。每一岗位由一名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同学作为该组的组长,负责与其它组的沟通和本组的组织工作。在分组的过程中,应根据流程及场地等要求合理安排人数比例。然后,就以教室为场地,就地取材,利用桌椅板凳为工具搭建临时场景,尽可能做到真实,使学生能更投入。[4]再如,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物流实验室,物流模拟运行系统平台和ERP沙盘比赛等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充分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学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竞争学习的意识,同时不断增强解决物流管理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企业调研实践法物流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不仅要在课堂学习,要在实验室和机房学习,更要“走出去”,到企业中去学习。随着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也给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企业调研实践法可由教师带队参观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建立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学生自主调研、学生实习等具体的形式。通过“走出去”,教师和学生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也为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一个良好的过渡机会。

中学教务管理范文第2篇

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率,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又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时,通常由教师上网查阅、收集资料和图片,然后整理成课件,再进行授课。学生虽然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师生年龄差异较大,所以两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不同,容易导致教师所授的课很难与学生形成共鸣,更不用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这节课具体的教学情况,本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笔者尝试了换位授课,即通过学生小组分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自主收集资料,整理后再由学生自行授课,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必须建立在教师合理引导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否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旦学生不清楚这些内容,教师应该适时、适度地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还是无法解决,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点拨,纠正学生出现的偏差,以便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由于存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等因素,教师必须因问题而异,因人而异,进行有差异、有针对性的引导。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学教务管理范文第3篇

1)只问好成绩的学生,而不问成绩差的学生.部分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只将问题抛给学习好的学生,而故意忽略成绩差的学生,这显然不是有效提问,因为提问失去了信息反馈的作用.

2)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过少.很多老师为了节约更多课堂时间,往往将问题抛出后的几秒钟就要求学生进行回答,使学生的回答过于匆忙,无法体现提问的作用或者老师一味地问学生,而不给学生留下问老师问题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3)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进行客观评价.部分老师将提问当作一种提醒某些开小差学生的手段,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本身进行评价.有时候,在学生还未答完问题就急切地打断,使得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消退.

2反思如何才能实现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1)精心设计物理问题,突出提问目的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是设计在知识的重点、疑点、难点部分,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精心设计物理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其思维能力.在设计问题时,主要应该做到以下3点:①联系实际情况设计物理问题.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问题;②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方面是难点问题,因此教师要针对难点多设问题,加强学生理解;③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教学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这个重点而设.

2)精准把握提问时机,发挥提问作用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巧妙地提问不仅要求问题内容要设计得“巧”,同时提问时机也要把握得“巧”.当学生发生思维障碍,或是思维受到干扰时,必须要及时提问,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把准时机,进行巧妙反问、追问.总体来说,必须要精准把握提问时机,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一般来说,老师必须把握4个提问时机:①在上课开始时,及时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入课堂教学内容;②于物理知识重点、难点、疑点处提问,帮助学生突破认知的矛盾焦点;③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地方及时提问,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④在课堂尾声及时提问,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重振精神.

中学教务管理范文第4篇

一、目标任务

坚持以实施《*区基础教育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工程》为重点,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进一步树立“质量是第一生命线”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指导教学教改工作;以教学为中心;重点抓好毕业班工作,重点抓好教研课改工作;着力实施有效教学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力度,在管理中提升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实现学校提出的“抓规范,求和谐,谋发展,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成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主要工作目标:

1.优化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形成教学管理、检查、指导的一贯性、规范化,制度化。

2.加强新课程教材跟进培训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开展教学观摩、骨干教师示范、公开课的交流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4.坚持走“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之路,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5.开展网络化教研的培训,建立健全学校教研组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博客网,开展教师博客论坛。

6.争取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走教学科研化之路。

7.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更新教研组常规教研活动,提高常规教研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8.校本教研逐步加强,全面建立“教师发展平台”:专业研修平台、集体备课平台、专题论坛平台、课题研究平台、录像反思平台、课程资源平台、教学示范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网上教研信息平台,形成网络教研队伍。

9.组织课改成果评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全面总结反思课程改革的得与失,发现和提炼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

10.抓好毕业班的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复习方案,打胜中考仗,认真组织好奥赛辅导与中考报名和阶段性考试的组织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1.教研组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立足校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提高常规教研活动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深化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切实加强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工作,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益。

2.开展教研组的教师业务理论学习活动,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学中进步、学习中转变观念,增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意识。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针对自己的学科教学开展切合实际的教研专题讨论,树立“生本”教学思想。

(二)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规范教学常规有利于教师形成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务处仍然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理解教师,落实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力争让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布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参加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实行点名签到制度。

2、教师要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钻研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严禁无教案上课。

3、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要认真,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对于给学生布置的模拟、测验、练习题要事先研究分析,做到精选精练、难易适中。

4、加强教学的监督检查,把教师的“备、教、改、辅、考”各个环节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落到实处。教务处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听课调研,并召开分析会,及时总结。

5、及时了解各学科的上课情况,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实行“推门听课制”,坚持不定时抽查听课,要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20节,其它教师听课不少于16节。

6、认真执行请销假制度,一天以内向教务主任请假,一天以上向主管校长请假,三天以上向校长请假,并写好请假条,而且注意及时销假。

7、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

8、严格考试制度及教师监考纪律。在期末考试中,要进一步严肃考试纪律,规范考试制度,严格监考;力求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考试情况;认真做好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工作。

9、严禁教师私自乱定教辅资料。

10.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增强辅导的有效性

为增强辅导的有效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体老师要准确把握学情,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内外的辅导工作。各班各学科要明确培优、促中、转差的重点对象。一方面,要重视补差工作,做到学习任务天天清,使每位同学都能跟上教学的进度;另一方面,要重视培优工作,每节课都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加大课内外训练的密度和强度,对于学困生的每次作业要尽可能面批。

(三)坚持走“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之路,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1.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控制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校本培训每月1次,培训内容以新课程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主,培训形式以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并组织评选将优秀成果形成集子。3月份参加自治区2009年继续教育二级培训,4-6月组织好09年继续教育校级培训,整理上报继续教育成果,8月份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考试。

2.校本教研:让“课堂”成为校本教研的实践基点,本学期一是以教研组为组织单位,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教改经验、教材教法讨论,坚持“以老带新”、“一帮一”帮教活动。二是以教务处为单位,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举行专题讲座。

3.课题研究:抓“龙头”课题,逐步形成学校科研课题体系。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各立项课题的研究情况,各课题组应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开出课题研究实验课、探究课、公开课等,并及时做好阶段性小结。认真做好本年度几个课题的结题工作。同时做好新学年的课题申报工作,全体老师要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选项、立项、申报工作,争取每个教研组都有课题,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研究为途径,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题研究工作动力,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想,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分析、研究。

(四)深化“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中学教务管理范文第5篇

一、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生物是一门重视观察的学科,许多生物学上的发现都是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的,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总结生物学上的规律,了解生命变化的细微过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过程。生物是一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学科,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学生能对一些自然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观察不仅在生物中具有极大的作用,在其他科学研究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有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的。在观察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总结积累了大量的有效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得出一般性的规律,最终研究出对人类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理论。这些发现都充分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和目的,只有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影响学生进行生物学观察的因素

(1)观察的目的不明确。

观察应该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展开,只有在观察前明确了目标,才能在观察的过程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从而提高观察的效率,否则观察的过程就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在观察鱼在水中的运动状态时,就有学生因为不明确观察目的而将所有的鱼鳍剪去,难以得到有用的观察数据。

(2)观察精确性较差。

生物学的观察必须具备一定的精确性,否则得出的观察数据存在很大的误差,将失去数据的价值。有许多学生对于一些现象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这样的观察过程是不符合生物学观察的要求的。

(3)没有养成随时随地勤观察的习惯。

许多初中学生缺乏在生活中进行观察的习惯,对于一些生命规律和现象没有形成主动思考的过程,从而导致自身的生物常识严重不足。例如当教师问学生家中养的植物时,学生无法回答出植物的类型和外观特征。

三、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策略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一个对客观世界形成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动人体各个感官的作用,并且需要人的理性思维的参与。观察得到的数据是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提高观察数据的有效性,在进行观察前,必须制订一定的计划和观察方案,以此来指导观察的方向和方法,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例如,在进行人体口腔细胞的观察时,教师应当首先明确观察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在观察后对细胞的一些特点进行归纳,尝试自己绘制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组织图。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

(2)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得出客观、真实的数据和结论,就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在生物学观察中常用的观察技巧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事物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局部的细致观察,能够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分辨不同性状之间细微的差异,综合掌握事物的各个方面特征。例如,在观察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根冠、分生区、生长区、成熟区这样的顺序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条理性,对事物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第三种观察方式是对比观察法。通过对相似物体的对比性观察,能够更好地区分出两种物质的细微差异,从而总结出物体的生物特性,防止在学习过程中将不同物体的性质进行混淆。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观察方式外,在生物学观察中还有重复观察、动态观察等多种观察方式。具体观察方式的选择应当根据物体的性质和实验要求来进行选择,并且在每一次的观察过程中都要进行数据的记录。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