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等职业教学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精选

中等职业教学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第1篇

把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开展辅助专业的学习。如今,能掌握两种专业及多种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在将来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就得看你有什么地方更优越,更值得社会将你吸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变革,劳动力市场也不断变化,技校生从毕业开始,可能会面临多次转换工作。因此,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为满足就业需求及个人兴趣爱好,逐渐加大选修课的课时,允许学生在选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并根据社会预测的需求大的专业,增加其选修课的课时。

二、教学的灵活性

为满足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顺应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在教学计划上要更灵活多变。将社会这门学科融入教学中,在课堂上开展知识碰撞训练,互动式学习、主动式学习、个别指导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言论、演讲、辩论,让形式多样化。课余时间,让学生主动积极去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习,丰富其社会经验,并壮大其胆识。从另一方面着手看,把教学分为三部分,即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从教学大纲上来看,要将基础知识作为重点,实践作为中心点。加大实践类课程,不一味在教室里学习,而是要走出去。从课程设置上来讲,同样的,增加实践类课程,另外辅助专业课程不能少,兼顾德智体美的发展。从教学计划上来看,要将快乐学习、实用学习融入其中。在现在的课堂上,存在不少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讲小话、看小说等现象,这严重违背了教学的理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师的纵容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教学计划首先要合理规范学习的课程时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理论人才更是实践人才,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的人才。

三、加强与企业间联系,做好产学合作制

为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就联系相关企业做好实习培训工作。职业教育是与生产劳动最直接的关系,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处具有创新能力、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实践类课程安排得很少,为适应社会发展,我国职业学校要在今后的课程中适量地加入实践课程。从就业角度来看,要加强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紧密联系,不断为企业输出其所需的人才。学生在校期间,根据企业所需人才,以及企业提供的一些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教学设计,完善学习理论知识的空白。当然,其他的辅助课程亦不可抛弃,这样即使该企业你不愿意去你还有其他发展空间。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好专业知识,也能通过企业的需求了解更多的社会需求,提早一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专业的职业技能,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另外在开设课程的时候,以往都是教育专家参与组织,极少有社会企业人事参与。因此,常常会出现课程偏离实用这一需要,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职业教育应邀请教育专家以及企业人士共同参与,完善课程安排,编制出适应社会企业的有用书籍,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特色。如某公路技师学院在2013年10月份在对山东省公路行业的“金蓝领”技师培训中,邀请被培训的学员参加教学改革座谈会,会上各地市公路一线人员对当前所需什么样的人员进行了深度讨论,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第2篇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实施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它决非权宜之计,而是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按国家计划招生,学生毕业国家包分配、包当干部(简称双包)。虽然中专学历层次低,但对众多的农村、特别是农民子女来说,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1998年招生并轨改革后,逐步地进行了“两包”改“两自”(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改革,而且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在激烈的人才市场就业竞争中,中专生由过去的走俏变为现在的“坐冷板凳”。这其中固然有就业宣传上的误导和人才市场上过份的“高消费”等原因,但毋庸置疑,中专的黄金时代已经是昨天的故事。虽然中专教育的发展还会出现转机,但目前的"阵痛"也足以使部分中专学校纷纷“落马”,这已经成为近年中专教育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不争的事实。招生难、就业难、收费难、管理难已经成为制约中专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招生难,中专学生由过去的挑挑捡捡,变为现在的“一窝端”。在一个教学班中,个体素质差异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同一标准、同一个模式组织教学,必然造成“吃不饱”与“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产品”进入人才市场,可能更不受欢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专生招得来、学得进,能成才呢?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为“四分”,即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段提高、分批推进。

1.分层教学

学生入学后便组织摸底考试,根据入学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班)。具体分层方案可考虑两种:一是分为快、中、慢三层;二是只分为快、慢两层。笔者认为,在试点工作的初期可考虑采用第二种方案为宜。当第一轮试点工作结束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更细的层次划分,这样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快班在贯彻现有中专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应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加深”、“加高”和“加厚”,为学生升入高职学校深造和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慢班则侧重于现有中专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训练,主要是为今后的应职就业做好准备。分层教学对于文化基础来说比较好操作,对于专业课来说难度相对大些,但经过缜密组织也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2.分类辅导

过去中专教学中特别强调“有课必导、课后必导”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专教学中更凸现出重要性。分层教学必须配合以分类辅导,否则它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分类辅导可分为课前辅导与课后辅导、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课上辅导与课下辅导、专题辅导与普遍辅导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分段提高

中专学制现在一般为3-4年,多数专业为三年学制,个别特殊专业为4年。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要因人制宜,设计阶段目标,限期达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的,正因为如此才提出了分层教学的问题。我们允许学生成绩的差异性,但绝不允许学生成绩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没有提高。要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一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学有所得、学有进步。对于文化基础课来说,更要强调分段提高的问题。

4.分批推进

目前的中专生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仍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批次。通过分层次教学,我们既可以达到分段提高之目的,而且要实现分批推进。如果说分段提高是对学生个体而言,那么分批推进就是对学生群体而言的。全面性和全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我们要通过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能分批次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目前,实施分层次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搞好分层次教学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环节入手,扎实工作,认真组织,周密实施,稳妥操作。

1.教学计划的制定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一刀切”、“一个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计划的大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成才,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决不能强求划一。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因此,搞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是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

2.教学大纲的编写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结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实施性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原则上是在分层次教学中分几个层次,每门课程就编写出几套教学大纲。好的教学大纲是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3.教材的选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能力本位的要求,组织全国中职校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编写的,现在已经陆续出版发行,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大纲。这批教材不仅突出了应用性、技能性、适用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且深浅适度,层次分明,很适用于目前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组织使用前的培训工作,各学校应加以重视,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4.教师的配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慢班”,我们更应配备在教学上强的教师,因为此群体属于重点提高的部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5.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绩的升降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体制创新。要大胆地进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多证制等改革尝试;最后是搞好常规管理。安排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实习,合理调度教室,安排好教学进程等。

6.成绩考核办法的改革

要改革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实现成绩考核的经常化、标准化。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人人能成才,个个都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决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7.激励机制的建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第3篇

(一)中职学生滋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学习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就不理想,文化基础知识水平也相对偏低,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由于小学和初中的学校教育不到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一步一步地沦为“学困生”或“问题生”。因为中考的“落榜”,他们“被逼无奈”,不得已来到中职学校学习,这些学生往往会情绪低落,自暴自弃,性格孤僻,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他们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文化课基础薄弱,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从不主动学习,更谈不上刻苦努力。这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二)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课堂中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交际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职业学校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1.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极不平衡,使教学不能协调发展,教学结果事倍功半。

2.英语教学基础设施薄弱,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3.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很多中职学校的英语课还处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4.英语教师对练习的讲解过于死板、琐碎,缺乏概括性,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改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的探讨

在新型职业技术人才急需的状况下,加强中职学校的英语学科的教学,为社会培养英语素质合格的职业人才,是职校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职教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解决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改革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模式

要想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果,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机制、师资建设等各方面转变观念,转变方法,构建学以致用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学的主体,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理解和反复操练,而忽视让学生自己到语言实践中接触、运用和归纳语言规则。要想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教师必须改变旧的传统教学观念,以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学生自主参与、互动交流的课堂气氛,切实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努力采用新颖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适当鼓励,适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改革中职学校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

中职英语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如何在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差的情况下,既给学生传授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能力,对所有中职英语教师来说无疑是极其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要注意到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天赋不同、基础不同、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决定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相关专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有所成功,并进一步推动其他方面的学习,以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要适应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配合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落实。

(三)改革中职英语教学的内容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学管理;建议

新时期下,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一线实用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实践中,为了确保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需要对当前中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进行改革创新。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

就目前而言,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理论教学与实践关联不紧密,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一线操作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具备良好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实践中,中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度不高的情况,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不利于综合发展。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中职学生发展需求,而在实践中,中职教育依然存在沿用传统人才培养的情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③对教师管理松懈,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实践中,中等职业学校还存在对教师管理松懈的情况,没有对教师进行培训,也没有引导教师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无法高质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建议

1.提高对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视度。教育教学管理就是对教学工作进行整体安排,通过怎样的人才培养方法,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是进行理论教学还是进行实践教学,是在本校进行实训还是在实习基地进行实训等,这些问题均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有效保障中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应关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重视起来,便于为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将热爱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安排到这一岗位上来,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2.强化理实一体化。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在结构上,用理论同实践一体化这些方法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理论同实践一体化能有效指导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重新整合理论内容和实践性内容等,最终形成科学的、富含体系的知识模块,并根据学生之后就业方向、特点等进行相应的教育,进而使得整体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提升。为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应深入实际,对企业需求和人才类型进行全面了解,并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对教学管理水平进行提升的时候,中职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采用创新型模式,这样便于培养出较多的创新性人才。(1)同企业之间保持紧密的良好的合作关系,中职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应充分考虑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同时,中职学校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对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充分考虑。(2)逐渐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让合作模式得到有效的创新。例如,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互动模式、学校引进企业模式以及工学交替模式等,学校根据自身具体状况,选择科学有效的合作模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创新。

3.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实践中,中等职业院校还应该注重对教师进行管理。要引导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热爱自身工作,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生活,要指引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职院校要结合教师实际,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不仅要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对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促使教师更加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中职院校还可以引导教师进入到企业与学生共同实践,这样教师不仅能完成学生管理工作,还能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总而言之,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对中等职业院校的良好发展有极大影响,也给中职院校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影响,所以在实践中,必须全面分析当前中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制定对应的解决策略,全面提升其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促进中等职业院校的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金山.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J].企业导报,2015(22):46.

[2]高丽.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3(17):31-32.

中等职业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技能型名师;教学团队

进入新的职业教育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强调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指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重视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一、新时代职业学校技能型名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理念,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团队应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为契机”的原则,由5~8名核心成员构成,共同承担相关专业建设任务,协同完成专业建设主要工作,形成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群体,从而培养技能型人才。团队活动以日常教学质量提升为研究主线,以现代化专业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形成团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团队的协调发展。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目标定位

教学团队应由知识、技能、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互补的教师组成。为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教师需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此外,团队应建立技术技能大师库,鼓励技术技能大师创建大师工作室,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及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进行归纳总结,并将相关内容纳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教学标准,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训。

(二)可持续发展的成员结构

教学团队的发展规划要具有专业性和可持续性,在培育思路上,以名师“五级梯队”(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为发展方向,由不同年龄、职称、专业发展方向的教师构成,注重培育与遴选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名师为专业教学团队领衔人。

(三)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实践平台

教学团队应“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开发配套的信息化资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实践技能,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使成员争做专业技能型名师。

二、新时代职业学校技能型名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措施

(一)制度保障孵化优秀教师的成长

为加快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优秀教师成长的步伐,学校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加入常州市启动的“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育工程”职业教育集团。集团落实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学校各现代化专业群的发展方向,帮助学校建设以“雏鹰展翅、大雁领航、鲲鹏翱翔”为目标的梯队式师资队伍。在制度先行的保障下,学校积极行动,以打造技能型名师教学团队为发展目标,孵化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优秀教师的成长。

(二)技能大赛引领教学改革的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有重点、有计划地引导教师的发展。全体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认真参与,围绕教学设计、学案制作、微课制作、课堂实施组织、内容优化设计、教学媒体的呈现、信息化技术应用、课件制作、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准备工作。近年来,学校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师资培养把技能大赛作为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等手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涌现出一批技术能手和高技能专业人才,全国育人标兵1名,实践教学能手4名,全国优秀指导教师5名。

(三)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提升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组成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课题研究教师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教师撰写研究论文,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教师每学期末要完成一篇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申报不同级别的教学研究课题,自愿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提升。在导师的指导下,学校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师科研能力从“一知半解”到“轻车熟路”。通过这种实践和创新有效结合的教师发展培养模式,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技能型名师教学团队具备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取得一系列成果:省市结题课题7个;研课题2个,为常州“十三五”课题备案开题;申报课题7个,其中3个省教改课题、4个市级课题。课题研究凝聚了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氛围,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校企合作共育技能型名师成长

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习,融入企业培训、岗位管理、产品研发。通过下企业锻炼方式,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师有效地掌握新的技术方法,了解新的行业标准;企业社会培训、产品研发,倒逼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师的快速成长,实现教师与企业的“零距离”精准对接。此外,学校与电梯培训公司合作,每年定期委派3~4名教师进入企业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培训、产品技术更新。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以“社会培训直通车”的方式每年为电梯行业协会、电梯检验院、市场监督局等相关的社会电梯安装维保人员进行定制式培训,年培训量达5000人次,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五)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助推技能型名师实践能力发展

为加快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进程,学校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制订了“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实施方案。一线的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师围绕预定的课程、知识点、技能点进行相关的课程资源建设,包括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工作任务页、视频与动画、习题集等。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学校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资源数有了明显的增量,较好地完善了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此外,通过参与建设,教师形成了良好的资源建设能力,开阔了专业知识视野,增强了实操技能。

三、结论

教师队伍质量不高、数量不足,将严重影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因此,加强技能型名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培养一支质量过硬、数量充足的技能型名师队伍,是职业学校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技能型名师教学团队建设,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与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培养技能型名师,能满足教师自我提升的需求,是职业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应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高度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吴妍.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J].福建轻纺,2019(3):5.

[2]王敬蓉.以“名师工作室”助推中职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11):55-57.

[3]汤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以长春市一中专建筑装饰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