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教论文

职教论文范文精选

职教论文

职教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们国家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我国的综合实力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力资源,现阶段在全国盛行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也同样地被许多高职院校所吸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加强学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是他们现阶段重要的教学任务,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党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应的措施将他们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良好品质之外,还需要能够快速的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在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前提之下,增加对学生的党建与思政教育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让大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校学习知识,而且能够引导他们用发散思维看待事物,用灵敏的思维去发现各种事物,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如今的时代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们也应该着重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育方法,努力培养适合社会的新一代人才。

1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相较于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来说是不够重视的,学生更喜欢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进行学习和研究。对其他的思想政治的课程的兴趣就比较低,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重要的,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学生们认为学习专业课,可以让他们拥有一项技术,可以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在社会上的发展没有很大的利处,还比较单调无趣,因此就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所忽视。这是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所阻碍的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用更好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在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很多是由学生总支书记辅导员担任,缺乏专职的工作成员,或者兼职的辅导员自身承担很多的其他工作,导致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略显精力不足。此外,学生在不同时期思想状态是不相同的。刚入学的新生往往对事认真、充满热情;中高年级学生对周围事物易产生个性化想法;而毕业生则对就业考研等现实问题更为重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文化建设互动工作必须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而展开。然而,由于基层组织精力不足等问题,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工作不到位、不彻底。

2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

2.1加强党建文化建设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党委组织要担负起领头人的职责,主动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学习,带领学生逐步地迈向新领域。根据目前时代的发展积极地带领人们进行观念和思想上的转变,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积极地带领人们对各种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加强人们的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建设,促进精神文化方面的提高。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通过举办讲座或者是其他的宣传工作,逐步地使人们转变自身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文化。

2.2加强学校在思政方面的教育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能够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就是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有关的思政知识,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在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再进行相关层次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有责任担当意识,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在实际的生活中高职院校党建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系并不很多,而思政课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契合点,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向学生介绍党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并且结合一定的思想教育课堂,使学生们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层次,提升学生的品质。

2.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增强

党建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仅仅只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政课堂上的教育,不能够很完整地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不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党建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学习,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在思政课堂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知识引导之后,还可以通过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设立一些党建文化活动,来增进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更加进一步地融合党建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通过进行绘画板报的活动,以纪念英雄先烈为主题的板报活动,不仅可以使校园文化更加的丰富,并且在进行党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板报内容来有效地了解英雄事迹,从而使学生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通过党建文化建设中的实际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样不仅使思政课堂在课下得到了及时的延伸和拓展,也逐渐使校园中的党建文化建设进程得到了发展和完善,通过类似于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增加了参与感,而且可以有效地使党建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机的融合。

2.4加强党建文化建设部门与思想

政治教育部门两个部门的联系在刚开始进行党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时,由于两个部门的职能不同,日常中所负责的部分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融合发展时,肯定会遇到一定的难题,因此要逐渐加强这两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通过活动来进行融合与发展时,要注意两个部门提前进行交流,从而对资源分配进行明确的分工,使部门中人员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每个部门都及时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随意地对另一个部门所负责的内容和区域进行评判,要增强两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部门的人员进行交流之后,使党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得以顺利进行,在了解彼此工作方式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从多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5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感,促进融合发展

在现今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进程中,很难得到有效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没能够获得参与感,也就不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思想教育知识,也不能及时地加快党建文化的建设进程,党建文化从一个学校长久的发展来看,影响着学校的校园风气的形成,优秀的高职党建文化可以为校园的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并且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逐渐加强对于党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将枯燥的知识可以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的领悟,使党建文化建设有机地贴合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也可以通过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

2.6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就需要高职院校的老师拥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高度,否则难以对学生们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而目前的高职院校的老师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是思想政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要提高高职院校老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以及担负起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高度的责任。在日常的课程教学和生活中,拉进老师与学生之间距离,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从而更容易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

3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使其文化素养得到提高,还要加强对其综合素质品德的培养,立足于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努力地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通过党建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让学生在未来更好的服务社会,促使学校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

作者:瞿博男 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

院硕士研究生2

现阶段,艺术教育逐渐呈现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专业教育已经难以契合时展对艺术生提出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明确艺术人才培养的内涵,确定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趋势和方向,从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帮助艺术生增强自身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使艺术生可以在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积累艺术创作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然而在深入探究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艺术生的特点以及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艺术生的特征及专业素养教育的内涵

(一)艺术生的基本特征

艺术生主要指攻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根据我国有关艺术类专业的规定和分类,我们能够发现艺术类学生所学专业主要包括表演、器乐、声乐、舞蹈、雕塑、绘画、动画、摄影、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文学等。通常来讲,艺术类学生拥有较为突出的三大特征。首先是感性思维较强。很多艺术类学生普遍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过舞蹈、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的熏陶,参加过各类艺术比赛,具有较强的感性思维优势。他们普遍积极外向、细腻敏感、感情丰富、思想活跃,拥有极强的感染力和个人魅力。然而这种个性特征容易使艺术生敏感易怒,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其次是“轻文重专”思想较为明显。我国艺考制度规定,艺术生在高考前必须参加相应的艺术考试,而艺术考试又比较注重专业技能,且成绩占比较大,所以艺术生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艺术技能训练上,从而导致相应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这在某种层面上,使艺术生产生了轻文化、重专业的思想。导致其人文基础和人文思想较为薄弱。最后是创造能力。艺术生拥有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能够在生活与学习中获得创新灵感,可以通过想象、体验、感受、观察等方式,革新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专业素养教育的内涵

专业素养通常指从事特定职业所应具备的要求和规范。通常包括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道德等,其中职业道德是专业素养的核心,只有学生具有积极乐观、爱岗敬业、职业理想等精神,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岗位工作中。由于艺术类学生与普通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加之艺术类岗位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艺术类专业素养教育与传统专业素养教育的差异性较为显著。通常来讲,虽然艺术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与普通高职学生相同,然而在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的层面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是职业意识。艺术生的职业意识是情感的、思想的,应通过思想和情感来引领学生的艺术作品创作,从而提升艺术创作的质量和效率[1]。其次是职业知识。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知识并非单纯层面上的专业知识,还包括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生活,只有艺术类学生拥有较为扎实的人文知识,才能从人文的角度出发,赋予艺术作品非同寻常的魅力、价值及感染力。最后是职业技能。艺术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常体现在感受能力、艺术想象能力、艺术技巧等方面。其中艺术技巧通常表现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技能、技法及技术等层面上。二、高职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的问题由于高职艺术生与普通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得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拥有独特性、多元性的特征。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结合专业教育特性及艺术生特点,明确其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方向和目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艺术生专业素养培养和教育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使专业素养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难以切实帮助艺术类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继而降低了高职艺术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2]。

(一)缺乏对专业素养的深刻认识

首先,高职教师在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忽视了艺术类专业素养的内涵,混淆了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概念,导致专业素养培养质量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譬如通过人文内容的讲授,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及内化各类人文知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素养,然而由于专业素养涵盖人文素养的内容,导致专业素养教育的全面性不够突出。其次,由于部分专业教师混淆了艺术生与普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导致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培养工作无法契合艺术类学生的特征,致使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等专业素养培养工作难以涵盖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容,造成艺术生专业素养提升速度缓慢。最后,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对专业素养教育的重视,导致专业素养教育工作难以得到全面开展,教师也难以通过理论探究、实践分析的方式,明确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方向,从而使艺术生专业素养培养工作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不利于艺术生各项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专业素养教育的方式“滞后”

首先,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性明显,导致教师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常来讲艺术生专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意识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职业意识包含情感修养、思想修养等内容。职业技能涵盖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艺术技巧等多层面的内容。高职传统的教育方式只能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层面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却难以培养和提升艺术生的艺术情感和艺术思想,导致艺术生专业素养存在单一化、片面化的问题。而高职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依旧采用较为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学方法,弱化了专业素养培养的效率。其次,高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致使专业素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局限在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上,难以通过形象生动、多元多样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情感,继而影响到专业素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再次,缺乏对艺术生基本特征的全面把握。高职艺术类学生拥有鲜明的创造意识和感性思维,但却存在忽视“专业知识学习”的问题。如果教师缺乏对艺术生特点的把握和理解,继续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将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专业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

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影响到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然而根据当前的课程设置我们能够发现,学校普遍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而有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课程却相对有限,并且这部分课程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知识陈旧,与现实脱节。甚至部分实践课程存在课时有限的问题。通常来讲艺术专业教育应以实践为主,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技巧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如果实践类课程有限,必将导致教育质量和成效受到影响。此外,虽然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着重突出或强调了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有关艺术思想、艺术情感培养的课程问题,依旧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全面的解决。如果提高相关课程的课时比重,会影响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成效,而如果忽视对该类课程的优化与设置,又会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效率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全面的提升。因此,如何处理专业课程与艺术情感、艺术思想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我国高职院校应考虑的问题。

三、高职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的路径

(一)明确教育目标

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拥有鲜明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特征,具体体现在艺术思想、艺术情感等层面上。然而在传统艺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却普遍忽视思想素养和情感素养的价值,导致专业教学方式滞后、教育质量低下。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深化对艺术类学生专业素养的理解和认识,确定专业素养教育的目标。首先,明确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区别,制定知识、技能、情感、思想、道德等专业素质教育目标,并将人文素养培养纳入到思想修养培养的范畴中,使专业素养教育更具针对性。其次,确保各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涵盖思想修养与情感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对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改进,让艺术生专业素养教育工作有别于普通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活动。在此过程中,高职教师应制定“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优化目标,让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都契合专业素养教育的总目标。最后,高职教师应在明确专业素养教育内涵与方向的前提下,注重理论探究和实践分析工作,为不同的课程章节制定子目标,让不同的艺术教育课程都有助于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譬如,人文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为目标;实践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修养为目标;理论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修养为目标。此外,教师应以“使学生成为优秀艺术家”为宏观目标,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从学生的艺术才能、审美趣味、思想性格、生活阅历等角度出发,探究专业艺术素养所涵盖的内容,如气质、阅历、技巧等,从而通过细致而科学的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3]。

(二)革新教学方式

高职教师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对学生思想修养与情感修养的重视程度,进而积极挖掘和探索能够培养学生艺术思想、艺术情感的教学方式,譬如情景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注重对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传授,引导教师通过岗位实践、创作实践的方式,明确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方向,从而通过优化、调整、改进教学方式,来增强专业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譬如,在探究式学习方式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所掌握、积累及总结的经验,引导学生从审美观与人生观的角度出发,思考审美的过程以及艺术创作、表达的方式,继而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最后,全面把握艺术类学生的基本特征和特点,明确学生“轻文化、重专业”的问题,通过培养学生参与专业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知识修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将拥有时代特性、趣味性及人文性的专业知识呈现出来,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通过知识拆分、重组、内化的形式,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此外,高职教师也可以通过突出学生的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特征的方式,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汲取、理解及把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譬如,在实践教学中,提出理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感性思考,鼓励其通过独立探究的方式内化知识。

(三)完善课程设置

首先,注重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课程的设置。高职教师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明确不同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中所拥有的功能和作用。将其作为选修课,鼓励学生通过选修相应的人文课程的形式,了解西方的建筑史、艺术史、行为科学以及人类文化等知识,从而在人文知识的学习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艺术情感与艺术思想。其次,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比重,虽然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能够突出实践课程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依旧会注重专业知识。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特点,将部分理论课程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切实提升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技巧及专业技术的价值[4]。最后,将艺术思想、艺术情感等课程渗透到专业教育的不同环节中,扩大专业素养教育的影响力。简而言之,就是借鉴“课程思政”的思路,挖掘专业课程中有关人文的、社会的、文化的内容,通过人文内容的挖掘,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持久的、敏感的、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迸发的过程中,更好地展开想象和创造力,开展艺术学习、实践及探究活动。当然在专业课程开设中,教师还需要渗透思想修养、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思想引领,帮助学生明确艺术创作的内涵。

四、结束语

高职艺术类学生专业素养教育拥有显著的独特性、特色性,教师应结合艺术类学生的基本特点及艺术教育的本质,明确专业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从而通过革新教育方式、完善课程设置的形式,更好地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艺术创作实践、岗位工作实践中,自觉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接班人。

作者:阳赛玉 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高职教育论文3

高职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与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健康状态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逐渐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过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并未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价值,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为更好地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高职院校还应不断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不断优化,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具体如下。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属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之所以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我国未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想实现个人与国家发展,应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由此可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下,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会逐渐形成健康自信的心理,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保证学生健康发展,有助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深度落实。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新时期环境下,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不健康的观念及思想也随之出现,这些思想的存在,会阻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1],并且,高职学生还会受到家庭、就业等因素影响,使其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到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逐渐加大了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力度,要求高职学校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下,能够使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在不断的正向影响下,会使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从而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更加积极的面对学习与生活,符合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教育倾向偏斜

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较多高职院校通常是以问题解决为主,为解决后即结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使得教育目标重点逐渐向存在心理问题学生上转移,这种方式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够全面,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关注上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心理素质提升需求。并且,一些高职院校不具备先进的管理教育理念,并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较大的关注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教育效果不佳,没有将此项工作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

2.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理教育发展较晚,现阶段正处于不断发展状态,因此还存在较多不足,一些高职院校领导人员,没有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价值,认为学生心理问题并不会影响到学校形象及社会地位,这种情况下,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没有将其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更没有与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构建出科学完善的教育机制,实现此项工作的良好推进。

3.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不足

实际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人员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不过相比于其他课程,普遍存在要求不高情况。而对于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能够应用基础的心理测量软件及工具,还应掌握团队训练、心理辅导及治疗的技巧。现阶段,虽然我国相关部门逐渐加大了此方面培训力度,但较多高职院校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影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开展效果。4.缺乏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途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也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当前,较多高职院校纷纷建立可多样化的社团组织,不过一些高职院校对其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一些社会不具备足够的资金支持[2]。并且,若想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进行锻炼,应与相关企业形成较为密切的联系。不过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与相关企业形成较为稳固的关系,使得社团无法与企业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无法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进行有效锻炼。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社团活动,以此对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升教育成效。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

1.积极创新管理教育理念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若想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应不断更新管理教育理念,将此作为主要前提条件,更新教育方法及教育手段,构建出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功能。第一,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学校教师,均应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探究改革路径与方向,使其向多样化、常态化教学迈进,引领学生正向发展,使其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若想使学校管理层教育理念有所转变,应将心理健康课程放在重要课程行列,使其成为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并且,还要进行学分设定。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需要深入行业调查,或者到相关部门挂职学习,经不断实践积累,获得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

2.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机制

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机制,并不断完善。第一,加大对组织机构的建设力度,通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使各项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具体建设环节,应严格按照《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相关要求,开展各项工作,选择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共同组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组织中不仅要有领导人员、辅导员,还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干部等,为发挥出该组织的作用,应保证其具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权利,主要负责与心理教育相关的工作,如教学组织及规划等。第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的科学制定[3]。高职院校需要对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较高的工作意见,并对实施方法加以优化完善,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等,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且,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全面且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责任,促使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制度要求,保证自身职责的良好落实,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推进。第三,完善制度保障,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中会涵盖较为复杂的内容,如宣传引导、危机干预、课堂教学等,以上工作的开展,均需要有合理的制度加以保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需要根据以上内容,形成更加完善的管理规范,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3.构建综合水平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属于组织者与引导者,其专业水平能力,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仅要具备足够的爱心与热情,还应掌握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专业技能,具体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应具备教师资格证书与教学文凭。其次,应有超过五年的教学经验。最后,学习过心理学相关课程。所以,高职院校应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相应培训机会,使其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与心理咨询技能,获得更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进而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教师队伍构建过程中,第一,需要形成专业水平强的专职队伍,科学进行心理健康实施方案的设计,并对心理健康工作做出详细规划,进行心理咨询及治疗等。第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强化班主任及辅导员培训,因为两者与学生接触较多,能够对学生心理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较大作用,因此,应进行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培训,构建出专业水平强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优化。

4.拓宽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锻炼途径

新时期环境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拓宽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锻炼途径,在与相关企业联系的不断深化下,与相关企业构建更加稳固的关系,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解,更加详细的了解以后将会从事的工作。在企业实训中,进一步探究自身发展路径,强化高职学生自信心,同时,还能够使其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高职院校同相关企业形成较为稳固的关系后,需要将重点放在自身创业团队及社团发展上,使学生能够在创业及社团中不断提升自身,挖掘自身学习兴趣点,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从而使自身具备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创业团队与社团,均应安排专业教师做出正向引导,以免不良思想对学生团体产生影响。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会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通过相应措施,实施针对性培养,实现学生健康发展。

5.落实多元化教育模式

相比于常规课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特别,若想实现不断优化,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宽,通过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开展与落实,深化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了解其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5],进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体实施环节,可将各科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实际工作环节,高职院校应对各科教师进行多样化培训,并且,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应强化与各科教师间的配合,立足各学科教学实际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其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日常教育活动,提升教育水平。实际上,学生更喜欢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兴趣的引领下,可达到较好的自我心理调节效果,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学生特征,创设极具趣味性且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高职院校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使所有学生均可享受到相应的心理辅导服务。并且,还应对心理健康讲座加以创新,还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剧表演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表演环节,学生或掌握更多且更加深刻的心理健康知识。此外,也可利用扶持社团的方式,向社团活动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积极性,还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教育位置,实现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结合实际,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如学校思政教学部门以及宣传部门[6],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组建管理小组,同时,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各项工作内容、落实方法及目标等加以明确。第二,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或咨询中心,聘请综合实力强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做到全面把握。此外,高职院校所有部门及教职工,均应积极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社团,均应重点关注学生情绪、心理等情况,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动态把控,尽早将问题解决。第三,重视该课程的优化开展,更新教育说句段,将与专题讲座进行有机结合,并为所有学生构建单独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进。

7.优化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效果高职学生发展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在此项工作的良好开展下,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拥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能够实现自我调节。因此,高职院校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7],应科学、合理的进行心理教育课程建设,将课时不足。并且,还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对学生个性化心理需求进行了解,从而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具体教育活动,同时,实际教育环节,教师应转变以往教学思路,引进新型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讨论活动、游戏活动、比赛活动及户外活动等,使课堂教师更具趣味性,在实践中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应与实际生活案例结合,将学生熟悉的故事作为案例,深化学生理解的同时,实现自我调整。户外教学活动中,可能组织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以及心理剧扮演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好地体验。

结束语

学生发展中,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也属于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可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拥有更高的心理素质。并且,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下,能够将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出来,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节与解决能力,最终成为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对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优化方向,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不断完善,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环境下在人才培养上的要求,促进高职院校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晓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7(03):34-37.

[2]田倩倩.积极心理学,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东方养生,2022(06):156-157.

[3]刘芳.“互联网+”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探索[J].知识文库,2022(09):118-120.

[4]邓兆巍,陶爱荣,龚娜,孙元元.信息化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18):58-60.

[5]丁文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8):175-177.

[6]陈甜,韦雅琴.刍议“微平台”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指导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2(09):24-26+37.

职教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与属性、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的权重、专业技术工种的设立与细分、技能水平的检查与考核制度、实习训练基地的建立与运作等问题的分析?从而说明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必须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要实现“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目标?我们将要面对许多全新的理念与实际操作的问题:如何处理好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技能训练的大纲编写和教材的编制、考级与技术工种的划分与选择、实训技术水平的评价与考核、实习训练基地的建设、专业技能教师的培训与聘请等都关系到技能训练的实际效果。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出现培养的毕业生既没有建立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没有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不能解决就业问题的“知识不如大专毕业生?技能不如中专中技生”的被动态势。这样的局面将会影响和阻碍高等职教事业的发展。

因此?要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大力提高高职教育改革的力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的改革方向。为了达到以上的改革目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务必要处理好以下的关系:

一、高等技术教育的层次与属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属于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其属性?二者同时体现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有机地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关系是相互促进、互相依赖的。一面?理论知识无疑将提高技能的技术含量?也可以促进技能训练?加快掌握技能的速度?并与技能交融在一起。另一方面?技术训练又可以帮助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和技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决不能低估理论知识在技能训练中的指导作用。如计算机的维修技术?首先要诊断故障?分析现象?判断根源?然后动手修理?这就需要熟悉结构和原理?就是专业知识的体现。缺乏专业知识?仅靠经验的技术操作?只能对付简单的设备和简单的故障?面对复杂的装置和复杂的故障则会一筹莫展。技术型人才所面临的计算机维修、制冷装置维修、汽车维修等技术岗位都有类似的情况。

技术含量越高的技术岗位?技术对知识的依赖性越强。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作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探索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笔者认为: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理论课程中加强实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熟悉设备和产品。如有可能亦可采取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办法。探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单一的模式?方能兼顾理论与技能培训的“双任务”?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

二、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权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创造发明层出不穷?社会所积累的技术总量也越来越大?各种产品包含的新技术越来越密集?技术的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这既是对高等技术教育的挑战?也为高等技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所以?及时追踪新产品中增加的新技术也就变得非常必要和重要?职业技能培训在高职教育中的权重必须加大。

如前说述?不同的专业技术与技能对理论知识的依赖程度不同?不同的专业技术的更新周期不同?例如成熟型的生产技术(如普通家用电器)和发展型的技术产品(如IT业、手机等)?技术更新的周期和技术的密集程度的差别就很大。所以?职业技能训练的权重也不能一毗而就?不能搞“行政管理式”的一刀切方式。要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找到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权重的最佳结合点?才是切实可行地提高高职教育效率与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专业技术工种的设立与细分(分析选择考级工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对技能的要求愈来愈高?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中的技能训练也应体现高等教育的层次。

推行智力水平与技术技能水平的“双证制”管理模式?是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激励学校办学积极性和办学方向改革探索?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同时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校办学积极性的有效举措。这是针对高职教育的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确立考级工种时?应选择智力技能型工种?在训练内容方面应以智力技能为主。智力技能技术含量较高?综合性强的技术工种?是科学科技发展的结晶的应用?又充分体现了社会的热点需求?从而具有较强的就业竟争能力。

社会总体技术水平的发展?电脑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每一个领域;工作密度的增加?人们对各种产品的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各技术工种的专业技能也做出了相应的提升?这必然会对高职教育的专业技术工种的细分提出新的要求。例如工业品设计、家具设计与制作、室内装修设计等工艺美术类专业?应着重于设计。社会的现状是制作工匠比比皆是?设计人员却比较难寻?能熟练操作电脑的设计人员则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在设计手段上宜在手工绘图的基础上加强电脑设计技能的训练?学习和使用先进的设计软件。电脑设计不仅快速方便?而且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国内企业界实际上已经比较广泛地采用了先进的电脑设计手段?国际上各种设计软件的发展也相当迅速。这种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和电脑设计面的智力技能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四、技能水平的质t检查与考核制度

技能训练应有严格的质量检查?没有质量保证的训练是毫无意义的。

如何保证技能水平的训练质量?建立技能水平的质量检查制度与考核制度?是监督、检查与考查技能训练质量的有效保障。

质量检查可分为教学人员的自查与教务部门组织的外部检查两种形式。自查是实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其中应包括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两种方式。日常训练中要检查学生对每一个项目的训练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是否规范、是否达到质量要求、是否独立完成等等。这些问题在训练中要从严要求。平时训练中还应检查学生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精神。对一门实训课程的综合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如要求诊断人为设置的故障、模拟生产实际的项目?比如编程并操纵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等等。综合考核也应做出记录。最后的成绩应综合日常训练的检查和综合考核评定。超级秘书网

五、实习训练基地的建立与运作

实训场地的建设可因地制宜。以科学、适用、能完成训练项目实现培训目标为准则。实际上?实训用的设备很难达到生产现场的设备水平。实训场地有集中和分散两种?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必做出统一要求。集中的实训中心?便于安排和管理?有工作现场的真实感觉。分散的场地也一样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有利于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

实习训练基地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企业的培训基地、甚至是企业的生产车间等?都可以作为训练基地。也可以模仿基础教育的“劳动技能训练基地”的建立与运作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投资?建立专门的实习训练基地。这样?可以减轻学校的办学负担?也可以提高训练基地的使用效率。

职教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高职教育创办的初衷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让他们更好的从业,更好的工作。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就得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两个方面出发,其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有1000所左右,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有600多所,在校学生共计达到400多万人,一个成规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愈来愈困难、初次就业以后的转岗适应能力较差、创新精神不够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各高校毕业生工作定位下移:研究生做本科生的工作,本科生抢专科生的饭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会被社会淘汰,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从学生就业角度探讨高职教学的改革。

一、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一)扒识培养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只有进行明确和恰当的自身定位,高职教育才能真正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在发展中都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这是两者的共同点。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因此高职教育主要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一般没有必要探寻学术理论上的为什么,高职毕业生只要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就行了,这就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界限之所在。但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是本科教育的翻版,往往只是对课时和科目作了简单压缩,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学制,因而对共同点体现有余而对区别体现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这一点与高职教育是相同的。但高职教育的学生都接受过高中文化教育或具有与其相当文化基础,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只接受过初中文化教育,因此两者的文化基础不同。不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上与中等职业教育不同: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所具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比中等职业教育扎实,经验和应用知识应比中等职业教育更宽泛,也要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技能应比中等职业教育更高。但目前的高职教育过于强调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而忽视了上述的其它几点。

(二)加强紊质教育.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能为的提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旧的工作岗位的不断消失,技术含量更高的新岗位的不断涌现,使得一个人终其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变小,也使得一个人在学校掌握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其终生职业生涯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对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岗位群集,它的教育目标不是简单地针对职业岗位进行的终结性教育,而应是着眼于学生的终生的职业发展或职业生涯的一种终身教育。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制

1、开展个性化、开放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职教育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教学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多动脑、多开口和多动手,多进行实际综合案例讲解;积极创造条件多让他们参与实习和实际工作,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本专业的实际拉能,并尽可能使他们掌握相关专业的实用知识技能,使之成为复合型应用技术型人才。要尊重和鼓励每个学生的个胜和创意,培养他们开放式的学习思维,鼓励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公共资源和机会自觉学习、不断学习、开放式地学习,以培养他们自我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及创新精神,使他们具有对社会不断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吸取先进教学经验

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科技、新的产业成出不穷,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根据新的社会需求和各行各业的最新发展,把新的科技、教育和产业成果有针对性地及时引人到高职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吸取先进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出真正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掌握最新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高职人才。

3、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我国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社会适龄青年的充分就业。尽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取决于其专业化知识技能和创新精神,但与毕业生的就业知识和就业技巧也有关系。在这方面,已有不少高校做了尝试和努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愈来愈激烈,就业的压力也愈来愈大,各学校必须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而有更多的投人,不仅为毕业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联系更多的适需就业单位,还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专门培训,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思路。向毕业生传授有关就业的知识,使毕业生了解有关就业的法规政策,提高毕业生与人沟通和“推销自己”的技巧。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帮助毕业生了解有关自主创业的法规政策、路径和所需要的条件。

(四)结合社会实际设置课程体系

当前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从知识型劳动者和智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追踪和引进高科技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尽量把体现高新科技发展特征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地反映到教学中去;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注重教给学生学习高新科技知识以及高科技本质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方式,为他们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特别要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入地思考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和本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此来促进本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超级秘书网

要坚持做企业调研和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形成适合于工作岗位需求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企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进行模块化整合,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的同时,重视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努力提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目前,一方面有大批待业人员在寻找岗位;另一方面却有高新技术工种无人顶岗。这种矛盾也只有让职业教育发挥其优势才能解决。

职教论文范文第4篇

1、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钩

虽然各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了相对充分的认识,但在具体实施中可能因专业课程特点、教学条件的限制等因素没有得到有效的展开。金融专业作为一个理论和实践都相对较强的专业,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先开设经济学基础等相关课程如《西经济学》,其次是开设金融基础课程如《金融学概论》,最后是专业分析法课程如《证券投资分析》或《期货投资分析》等相关课程,前两次课程的设置都具备很强的理论性,因此如此设置的结果导致专业理论性太强,而往往导致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不多,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造成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钩,其中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①受传统理论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或在调整教学思路面无从着手,因此在课程设置面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②实践教学设备的欠缺,部分院校认识到金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因条件限制,无法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

1.2专业设置与现实需求的脱钩

根据金融专业职业教育层次以及对求职招聘网(前程无忧网)中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能力要求做一统计发现。在金融行业中,投资咨询业招聘的岗位中80%以上属于营销性质的岗位,如理财经理、投资顾问、电话销售员等。而金融营销人才在能力要求面必须具备相对扎实的金融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等等。因此,金融行业不仅仅需要是专业的人才,更需要一个懂营销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在课程设置面,更多精力把专业基础课程作为重点,忽视了对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相关课程的开设。即使开设营销相关课程,亦更多地注重理论上的教学,而缺乏相应的实践。从而导致人才的培养某种程度上与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现象。

1.3金融专业师资、行业经验有待提高

对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教育,高学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对高职专业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高学历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门槛,但高职称等高级人才仍普遍存在稀缺的状态。同时高职教育在丰富行业从业经验面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具备丰富从业经验的教师相对更能了解行业的基本情况、行业对人才市场需求以及行业从业所必须的能力要求。但从各高职金融专业教师配置来看,具备金融行业从业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仍占少数。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教育行业相对金融行业在收入面不具备优势,甚至相差较大,因此引进金融行业精英人才变得更加困难。

2、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改进案的思考

2.1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

为适应金融专业理论强和高职教育职业导向的特点,在专业课程设置面应综合考虑,不应偏废一。在实践教学面,高职院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条件好的院校要积极创造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条件不足的要努力创造。同时,加强教师教学思维和式的转变,可专门组织教师在实践教学式、法面展开研究探讨,并多与兄弟院校增强沟通交流,吸取相互间的长处。另外,高职院校亦可以通过引进金融企业开展共同教学,将企业办进院校,将企业的实际业务通过学生在课堂开展,提升理论课程在实践面的实操性。此外,为增强实操性,对实操性较强的相关课程,在课程安排面,可适当将部分课程在实训室展开。

2.2深入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行业不断变化需要高职院校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据其调整教学设置,适应市场需求,能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几面的途径得到实现:①对用人单位的每一年度拜访调查或通过历届金融就业的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了解金融企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和需求结构;②通过对主要求职招聘网站金融行业招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行业对具体岗位和能力需求;③与金融相关企业人事部门合作展开人才培养。

2.3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

人才的引进对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院校最近几年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高学历层次的人才基本能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在人才引进面需注意几点:首先引进金融行业从业经历丰富、学历高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其次,聘请金融行业高级管理人才参与教学任务的设置或教学任务具体实施;另外定期委派金融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兼职实习,加深教师对行业人才需求的了解。

作者:周东波方勇华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改革

一、金融专业保险课程教育教学现状

金融保险业人才来自三渠道:高管人才来源高校,占总人数5%;二是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本专科毕业生,占总人数80%;三是职业培训机构生源,占总数15%。从人员数量对比看,高职院校是金融专业通用技能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承担人才培养主要责任。然而,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金融专业保险课程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不清晰,教学难达到行业选用人才标准

可根据金融保险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和灵活制定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是高职院校优势。所选课程能围绕学生技能智术训练与能力锻造,教学管理较为灵活。但部分高职院校为满足招生和迎合部分高考低分学生专本需求,承诺所读含有专本连读教学基础。为达到目标,高职院校会沿袭普通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模式,把教学办成本科压缩型模式,部分院校把专业教学精力花在学生“专升本”工作,办学方向成问题。另一个原因是高职校专业负责人没有行业培训经验,对银行保险人才市场信息不了解,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时也只好照抄普通高校方案,没有职业教学特征。据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显示,广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负责人多来自普通高校,几乎没有金融保险业职业培训与企业管理经验。人才方案与教案由他们设计,在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策略与实施方案方面存在潜在缺陷,无法按行业人才标准培训学生。在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中,有行业人才培训与管理经验双师型教师数量太少。职业教育素质太低。

2、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欠科学系统性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者,应该根据金融保险行业发展规律,结合本校自身办学优势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按照通用服务型人才具体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由于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目前高校在教学工作操作中,一些院校既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选择适合本校条件开设金融保险专业,更没有按照金融保险行业特点来设计、选定专业主干课程。而是照搬普通高校做法,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可设金融或保险专业。据了解,目前广东省所以高职院校均开设金融(保险)专业。专业课科目配搭不合理。例如,金融专业投资类课程不设风险管理课或保险课,或上保险课而没有风险管理课,经济类课程不设投资风险课等。课程安排顺序颠倒。例如,先开保险实务后上风险管理课者。还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叠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教学管理者对专业学科科学性与系统性认识存在问题。

3、教学模式与实施过程存在缺陷

(1)专业设计与教学内容同质化程度高,课程设计与教学没有个性。由于学校办学历史长短不一,专业优势不同,办学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差别,不同类型学校同一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应有差异。当前金融专业保险课程模式与教学千校一面现象突出,课程设计拘泥于一种模版。说课活动本是中学教育模式,这种格式化的模式已搬到大学课堂。在高等教育中使用中学教学模式说明教学管理者对高等教育理论认知和教学技术把握存在问题。存在这种现象,一个原因与部分高职院校是成人院校或中职学校升级相关,这种学校为数不少。另一个原因是在师资队伍不变、教学制度与管理模式都不变前提下,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方面沿用以前东西。高校扩张如仅是收生数量和办公楼教学楼面积扩大为指标,毕业生素质能力水平难以提高。

(2)对课程在专业中位置认知与教学规律把握不准。以高职院校目前流行金融专业保险课开设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保险是金融类专业核心课之一,上课一般排在第三学年。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已具备,部分专业课尚未开设。学生对保险公司管理、风险评估、保险市场等知识尚欠缺。在第二学年末,保险课教师应对学生已学课程关联知识把握程度与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才能确定课程授课范围、知识点深广度与教案内容。只有完成该学情调查评估后制定的教案才有针对性。据作者《保险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课题专门调查得出相关数据显示,广东省内被调查11所同类型高校金融保险专业中只有2所做过课程前评估,被调查103名教师中95名从未做过类似评估。调查还发现,被调查11所高校中有8所学校金融专业保险理论课上课顺序存在问题。

(3)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分散和系统性差。目前高校金融保险专业会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如社会服务、专业课实习、毕业实习与论文等。但这些教学环节分散,由不同机构管理。因职能目标不同,学生实践教学各环节孤立,未能形成训练任务连贯和学做一体。

(4)师资团队建设落后与实践教学研究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师资数量少、质量不达标。高校在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力度有限,对项目投入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与逐年上升的招生人数相比,数量过少与质量较差。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离开电脑与PPT课件无法完成课程教学现象普遍,教学过程中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对学科知识活化能力差,较难使用案例信息贯通到项目任务中,教学技术不熟练。实践教学长期处于一种辅助位置。长期以来高校考核教师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缺乏实践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应用类科目实践教学处于一种低水平。来自行业第一线专家在应用性学科教师队伍中数量过少。金融保险类专业应用性强,以能力训练为首,专业课程设计能否实现知识—技术技能—职业一体化,课程教师团队是关键。

二、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经过百年实验,属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新类型的高职教育目前已进入以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为目标的阶段。培养拥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素质的技能型通用人才是高职学校首要任务。我们认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通用服务型人才培养须从课程设计入手。专业课程改革须以“系统实用”为宗旨和方向,构建新课程体系。在学科系统化思想指导下,课程设计以学科为基点,保持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模式。为达到这个目标,办学者应该在专业构建与教学层面改革,包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方法、教材与实训基地创办、教师团队等方面。高职院校教学不能办成本科高校“本科生生源基地”,又要区别于中职教育。在正确专业构建与教学模式中,学科教学确保实现学生学后“学成致用与能用、学得够用、学后会用”目标。

1、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确保学生“学而致用与能用”

“学而致用与能用”含义,一是学生通过学习,能为就业带来好处,有一技之长;二是学生在课堂练成的技能能解决具体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必须按照社会需求出发,以行业岗位职业技能为训练标准,以学生能力培训为纲。首先,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以任务行动导向课程教学理念。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端”人才导向与国情和人才市场需求不相符。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中国金融保险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量远少于通用服务型人才需求。因金融行业性质,对客户服务及业务操作类人才学历与从业经验要求低,招聘对象为专科学生。这应成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改变授课形式与教学内容调整。金融专业保险课程应采用丰富多样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按“保险大课堂”或“银行大课堂”方式构建专业课,将职业理念贯穿全过程,教者与学者面对面交流。首先,教学者把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等改革,课程模块设置打破常规,在课程内容设计中适度压缩理论知识,学习任务仿真企业工作,突出“做中学”。在教学形式上重视课堂学习与就业一致,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与职业观。教师教学坚持“实践至上”,指导学生过程中强调沟通能力、动手与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训练,在布置任务时应学生特点,在不同阶段下达适应性作业,让学生接受失败锻炼。其次,在条件许可时按企业订单班模式,突出实践、生产实训特点。再次,可以把课堂搬到保险公司或银行机构上培训课程,确保学生在真实工作岗位完成任务质量。同时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

2、实现学生“学得够用”教学单元设计改革

“学而能用”指毕业生到与专业对口岗位时能发挥其专长,对任务有清晰了解。对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三年学习评价可用这个标准。面对这个试金石,学校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上,应按行业初级员工岗前培训内容设置课程单元。首先,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坚持“宽基础、活模块”原则。开设应用性专业课程必须考察适合本校毕业生就业目标行业情况,对其招聘员工所要求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标准了解清楚后,才确定开设课程科目。合理制定课程知识面点、及课程授课顺序。以岗位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其次,课程教师团队必须学会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就业方向,用专业+基地+公司模式办教。使用KSAO系统工具,根据企业人力资源岗位,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所需人才资质训练模型,重新设计课程建设程序。对课程目标定位、学习情境与教学情境、科目与课程内容等改革KSAO系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能力素质评价一种模型。企业通过职位分析确定职位目的、工作关系、职责和活动、权限、任职者素质等要素,形成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才资源系统。

KSAO表示Knowledge,Skills,Ability和Others特征简称。我们认为该系统方法可用于专业课程整体方案设计,内容包括目标定位、学情设计、课程内容构成、师资质量、教学效果评估等。首先,选定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典型职业岗位,如金融保险证行业。学校教师团队可深入广州深圳等地金融保险企业,开展专业适应性专题调查,获得企业初级人才职业资质标准。例如可选择保险公司产品推销、核保、核赔和客户满意度调查等初级员工岗。根据结果确立本校专业课程所适用人才类型与职业岗位为标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其次,确定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岗位所需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评估,得出人才职业素质指数或操作胜任力指数,依法剖析分解并制成单个任务项目,再将项目清单中每项任务规范化,依工作性质将相同工序合并,然后按功能分析法组合成任务集,每个任务集组成单个训练项目。再次,课程教学将每个训练项目行动领域转化为认知范围,实行项目模块化处理。使用行动导向原则、工业设计模块化原理、建构主义学知识重建论等工具,课程教师团队将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提炼,在每个训练项目交学生学习训练。教师分析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与其他素养。每个学习任务对应一个课程模块。按照工作任务独立性、课程模块关联性、学习渐进性、课时分配合理性、教学规律性和教学资源共享优化原则,对所有学习任务对应程模块进行类化编码。模块形成课程体系。最后决定课程程序化管理与人才效果培养评价模式与指标。课程团队根据课时计算方法,及课程教学组织规模、学时测算,得出课程授课节数。按照科学性与情境性及人本性原则,将课程内容和科目串联成线性教学链,螺旋式知识构造课程,阶梯式授课。课程将人力资源理论人才资质评价KSAO模型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环境与对象,了解工作过程与内容,学会工作手段与熟悉企业组织结构。据介绍,广州某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保险课程改革,将原来《保险理论与实务》与《保险实训》合并成《保险实务》。教材由学校教师与保险行业培训专家共同完成目。经一段时间实践后就业企评价好。目前该课程已通过评估,成为该校部级高职类网络精品课。

3、实现学生“学而会用”教学效果评价与师资培养

职教论文范文第5篇

实验课教学法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别进行独立或小组作业,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而获取医学知识,这一教学方法是学生获取和验证医学知识的主要手段,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实验多是单纯验证性的,实验基本上采取照方抓药、依样画葫芦的方法,没有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动手的机会,没有很好地对学生实验课成绩进行评定等问题,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试验设计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为此,我们对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以下改革:①改变实验内容以验证理论为主的状况,逐步增加能力培养的比重,将比较单纯的验证理论的实验改在课堂讲授中穿插安排演示或多媒体教学完成。②在学生获得实验技能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为学生全天候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加实验设计、方法选择、仪器设备和试剂准备,让学生动手操作、处理和记录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③改革评价方法,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致使应用、技能操作和良好态度,注重现场观察能力,应根据不同实验课的各个环节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实行致使、机能和态度的综合考试和评分方法,以综合地评价学生的观察问题、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融入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效果,让学生眼、耳、脑并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课堂结构得以优化,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盲目滥用多媒体教学法,这往往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朝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换”的改革模式上来,做到:①针对本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出发,确定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法。②加强①课题: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编号:SZJ11063)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将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有机融合在一起。③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点,努力克服使用中的缺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