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心理论文

幼儿心理论文范文精选

幼儿心理论文

幼儿心理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在幼儿中普遍存在着品行、情绪、人际关系、性格等不同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的溺爱导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儿童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恐惧家长让他做的如表演、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玩伴导致孤僻性格以及缺乏合作意识等等。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幼儿时期的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向幼儿讲授知识,还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进行品德的培养。幼儿教师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会对幼儿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的同时,幼儿教师更要重视与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

2如何通过情感沟通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1以情育人,促进心灵沟通情感亦称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幼儿教师的情感表达与幼儿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幼儿教师的某些情绪变化例如欢乐或者忧伤、宽容或者愤怒,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性格特征的培养与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要正确的运用发挥自身情感的感染力,要懂得把握自身的情感表达方式,用积极的情绪对待每一位幼儿,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愉快的成长氛围。作为幼儿教师在控制好自身的情感的同时,还要学会从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老师由于语言习惯问题喜欢用喜爱的口吻对幼儿说:“你这个小笨蛋。”然而因为各个时期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不同,有时候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错解,认为老师在责怪他们,不喜欢他们,使得幼儿心灵受到打击。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交流时,尽量不要说反语,也不要夹杂地方语言,充满热情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同时,表达积极情感时可以采用眼神的交流、抚摸、点头、微笑等等,正面积极地表达对幼儿的喜爱,不仅可以增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幼儿的心理环境包括幼儿学习、生活、活动的全部空间。幼儿安全、友善、积极的情绪状态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支撑。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与幼儿形成亲密的朋友关系,平等的进行交流。幼儿在这种平等、愉快、良好的环境氛围中会逐渐养成活泼、开朗、宽容、自信的健康心理。另外,在集体环境中,幼儿不仅要有教师的爱护和关心,还要与同伴之间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如果没有得到其他小朋友的认可,很可能会形成孤僻的性格。面对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和争执,教师应该及时调解。在硬件方面应该及时更新设备以及添加多种多样的材料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教室布置应明亮宽敞,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生动。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进幼儿个性特征发展。

2.3正确评价,激发幼儿自信幼儿学会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肯定或者否定式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因此,幼儿教师正确的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做出评价至关重要。在评价过程中,让幼儿在成人的评价和自我发现中,了解自身优点以及不足,正确评价自己行为,树立自信心。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情感及个性特征的形成。幼儿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时,自我意识便会显著增强,上进心会得到激发,并且产生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感。相反,如果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谩骂或者体罚,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自信心也会受到重创。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符合客观性原则。对于每个小朋友不同程度的进步都给与恰当而及时的评价。比如说班级评红花时候,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就应该给与积极地鼓励。另外,评价的手段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由于幼儿阶段的认识是以客观为主,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以一些形象有效的手段进行评价。现在很多幼儿老师都乐意将小红花作为奖励,而且小朋友也乐意接受。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在大中小班长时间延续用这种奖励方式,幼儿便会失去兴趣,产生厌倦的心理。

3结束语

幼儿心理论文范文第2篇

1.创设主体参与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采取师幼互动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还幼儿主体的地位,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现在我采取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不愁没有创新的兴趣和精神。

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1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会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决不能采取冷淡甚至反对的态度。对幼儿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例如幼儿想知道水的性质,可能会因此而弄湿自己的衣服,教师就不能指责幼儿淘气,而是要注意正确引导他们。

1.2鼓励幼儿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

人类就是因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世间无数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伞的世界”主题活动中,我从多方面引导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并与他们一同进行讨论和大胆幻想,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力。

1.3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问多答”。例如在“给你一封信”主题活动这个情境中,我就从怎样写信,怎样设计信封、邮票等入手进行全面引导幼儿去获得信的有关知识。

2.注重个体差异,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的经验、兴趣、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如在认识种子活动中,一部分幼儿只要求他们说出种子的名称、形状等,并进行简单分类,一部分幼儿要求他们能够按照多种方法进行分类。这样,不仅使每个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捕捉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生活中,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倘若视而不见,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就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这是传统教育的敝端所在。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心人,不失时机地捕捉每个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次,园里分给幼儿每人一块西瓜,吃完后有些幼儿便拿着西瓜皮玩起来,我留心地观察,看到有的幼儿把西瓜皮当成“电话”,在“喂、喂”地互相打电话。于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小朋友们,西瓜皮还可以做什么?”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说出了若干个答案。就这样,我紧紧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不落痕迹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超级秘书网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幼儿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新。”因此,当幼儿对某一个问题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我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幼儿心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何况我问教师面临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想法和特点都各不相同,我们想要“征服”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教育和引导,就必须充分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学生,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教学措施。到现在我还铭记这样的例子:在学校中有一个班级令很多教师都十分的头疼,很多教师都十分畏惧给这个班级上课,就连管理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教师就已经换了无数个。最终当所有的教师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班集体时,学校只好请了一位非常著名的教师来接受。当这名教师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欢迎她的是和欢迎其他教师的方式一样——从门上散下来的一盆冷水,但是这名教师并没有像其他教师那样大发雷霆,严厉的批评和指着学生,而是淡定的说:“谢谢各位同学这样不同寻常的欢迎模式,我喜欢有创意的杰作,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相处的十分愉快。”教师的这番话顿时让班里的所有学生都折服了,并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欣赏地接受学生一些“整”自己的花招,不但不抱怨,反而表示很欣赏。在长时间的观察中这位教师发现这些古怪的另类的做法其实都是同一位学生提出的,而且全班同学也都听他的,此时这位教师就深入全面地接触他、了解他,与他交流和沟通,最后终于发现了这位学生心理存在的阴影,而这些举动也都是由于这个阴影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学生走出阴影,帮助他补习功课,用关心和爱意来温暖和感化他,最后他终于醒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刻苦努力的开始学习了,并且带动着全班也一起努力学习。这个例子清楚的告诉我们,我们不要简单的从学生表面的现象来判定学生的结果,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尤其是对待那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一定要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虽然我们在幼儿园教育的对象还是很小的孩子,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也比较少,但是他们也会被周围的环境和事情所影响,因此,我们也要认真的观察和分析每一位儿童。

二、因材施教,找到适宜的教学对策,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大量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得当,就会让那些看似无可救药的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只要教师能够充分重视自己的教育工作,对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进行心理上的辅导,运用科学的、正确的教育心理学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正确看待自己周边的环境,根据自己自身的条件来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1.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幼儿的想法十分单纯,他们的内心都想认真的学习,取得显著的进步,都想自己在他人的心里是一名出色的好学生。记得有本书中有这样一句:“如果幼儿能够生活中鼓励和激励中,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如果孩子能够让周围的人所认可,就会更加努力和刻苦;如果孩子能够被他重视的人所喜爱,自己就更加自爱。”为了帮助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经常性地鼓励他们,及时在学生中肯定他的进步,教师也要把它放大,公开的夸奖和肯定他,帮助幼儿树立其自信心,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注重观察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有目的性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其实,幼儿自信心的树立和增强十分的容易,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或是给予孩子的一个拥抱,都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我们教师也要注重正确对待孩子,经常性地鼓励孩子,鼓励他们养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教会学生分析,及时的指导学生,帮助那些受挫的学生重拾信心。

三、教师和家长要统一战线,共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幼儿走进幼儿园正式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完全生活在家庭教育环境中,他们现阶段很多行为和心理状态都是家庭教育形成的。那些缺少信心的孩子,也是由于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的不科学而造成的。因此,当我们对他们进行正式的学校教育时,有必要和学生的家长进行详细全面的沟通,深入地了解家庭教育方式的形式,帮助家长找到其中不正确、不科学的管理和教育地方,教师和家庭共同协商和探讨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共同努力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教师要建议家长放开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例如,放学回家之后,让学生把学会的儿歌唱给家长,把舞蹈表演给家长,并且父母要夸奖孩子,鼓励孩子。这样孩子便会在父母的夸奖和肯定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不管孩子有多少不足的地方,作为父母和教师的我们都不应该严厉地打击他们,都不应该让他们失去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那些信心不足的孩子时,一定要多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四、总结

幼儿心理论文范文第4篇

在目前处于和谐安稳的社会条件下,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了目前幼儿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生活技能差,从而在未来面对的生活、就业、家庭等方面时都会产生困难。这点可以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甚至不会吃饭。这就明显体现出幼儿生活技能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行为活动,又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期如此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幼儿错误的价值观及认知体系。我作为一个带班老师曾经尝试手把手的教他们穿衣吃饭,但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微乎其微。随后我发现幼儿在认知事物过程中,是从联想想象以及内心的兴趣来选择性的认知事物,从而导致了幼儿对事物认知的不定性。在后来的教育实践中,我通过教学的三大环节,以兴趣发展为主题设计教学,通过具体有趣的儿歌抓住幼儿新奇的心理为载体,最后经过图解教会了他们自己穿衣服吃饭,成功培养了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基本能力。

二、幼儿的语言沟通及心理健康发展

在我带班的办理曾经有一个小孩叫做洋洋,整天不听我的指挥,我慢慢观察发现他每天衣服都是脏兮兮的,指甲中间也全是泥巴,于是我就叫他过来询问他为什么不听老师话,“勤洗手,后吃饭”,但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发现,他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并且发现他与别的小朋友的交往中,总是不善说话。后来与其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这名孩子的家庭是单身家庭,从小缺少母爱,导致了其在日常交往中对陌生人的排斥,甚至自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如古人所说的因材施教,把握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适时与幼儿进行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论,鼓励幼儿大胆讲话,鼓励幼儿多与人交流。在家庭中,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开展亲子阅读。后来的带班中我积极改善方法,利用做游戏等互动活动营造了孩子平常语言交流的环境,成功使孩子们敢于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养成了勤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在孩子做对时积极表扬孩子,在做错时不要盲目批评孩子,而是要主动引导是孩子明白这么做为什么不好。

三、对幼儿在当下中国社会所需品质的培养

经过多年的带班经历,我觉得在当下人文关照下的中国社会,幼儿所需要的教育应为以下二点:

(一)培养孩子个性及创新能力把握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而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从而在孩子不断的磨练中培养孩子的个性,而且在不断磨练中,孩子也会积极动脑去解决问题,而每个孩子先打个方法都不尽相同,这又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及创新的能力。例如我曾经在带班中上手工课,当孩子们玩橡皮泥时,我有意提出几个简单的答案不唯一的谜语,然后让孩子去猜,并且想办法动手用橡皮泥去捏与之相应的东西,比比谁的更快。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对动手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渴望。并在实践中养成了个性,创新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心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健全人格

幼儿期是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正确的心理教育将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现代人的生命现象从整体的角度综合研究,对“健康”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识到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现今社会,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因此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抚育更加重视,尽一切可能保证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有不少家庭和幼儿园只重视孩子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的培养。譬如,成人迫切希望幼儿改变不良的进餐习惯,就餐时斥责幼儿,孩子边咀嚼边流泪,殊不知消极情绪状态是食物在人体内消化障碍。成人以恐吓的方式提醒幼儿不要接近危险场所,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家庭对孩子在情感上过分溺爱,在生活上过分包办,在管教上过分严格或放纵,对子女期望过高,使孩子任性骄横、缺乏自主、自理和自制能力,这些心理卫生问题都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特别是在幼儿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幼儿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1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结合

1.1游戏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培养幼儿合群性、独立性的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好友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可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按三大原则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的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例如:在游戏“小刺猬采果子”中,老师给幼儿穿上缝制的刺猬服,在草地上洒满了成熟的“果实”并把幼儿分成几组进行。当小朋友在学习小刺猬连续翻滚的同时,看到身上扎满了果实,高兴的又蹦又跳。

1.2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提炼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相互割裂开来,而是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领伙伴交往,扩大交往的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例如,小班新生入园,有明显的自理能力较差的现象,要让中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做朋友,教小班朋友如何系扣子,解鞋带;过元旦,小中大班一起开联谊会,小朋友共同庆祝新年到来,孩子们感到无比快乐,给每个幼儿创造了交往的机会,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范围得到很大的提高。

1.3区域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区域角,开展角色游戏、美工、益智、科学、音乐等区域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例如,中班语言,看图讲述《小猴吃瓜果》,我按照幼儿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组。对能力强的学习一组,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启发幼儿讨论图片中故事情节,并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图片中故事的内容,甚至还可以让幼儿进行表演;而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组,采用观察法、示范法,引导幼儿进行模仿,让能力强的幼儿帮助他们理解,共同讲述,最终要求幼儿能观察图片较准确地讲述出故事的大体情节。在此活动中。利用幼儿间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激发每个幼儿去思考、去创造,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1.4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性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2家园共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1认识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

幼儿的行为受动机驱使,而动机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幼儿的心理就会受挫,来自内心的压力也会增加,从而影响幼儿的情绪。识别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将幼儿不合理的需要引导到合理的轨道上,这是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特别是在一些象征性游戏中,幼儿会自发地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合理需要,把每个幼儿都看成是一个对立的、有自身需要的人来对待,使幼儿的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等都得到充分的满足。

2.2帮助幼儿调节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自我意识是使个性的各个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如果出现不良倾向,就可能使幼儿发生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幼儿期是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帮助幼儿调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克服过低或过高认识和评价自我的倾向,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所以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具有过低或过高认识和评价自我倾向的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尽可能与客观实际相符。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我们在制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即寓教于游戏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尽可能的具体化、形象化,具有趣味性。如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例如,在玩游戏时,利用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对那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如:舞蹈、唱歌、好提问、绘画等。在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时,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因人而易,对幼儿的点滴进步都应该加以欣赏或表扬。和幼儿一起玩拼图、走谜宫、背儿歌,都是一些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教师和家长可以在活动区或家庭中为幼儿分阶段准备一些可操作的物品,如:智力拼图类、棋类、走迷宫类、科学探索类等,帮助幼儿专注做某件事情,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3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情操。

幼儿的音乐、美术等活动与游戏有许多一致的地方。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释放积蓄的能量。艺术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能满足幼儿的美感需要,使其精神得到升华和净化,去追求真善美,排除伪劣、邪恶和丑陋的事物,使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例如,在美工活动《美丽的大森林》中,小朋友可以用印小手作“大树”。当幼儿看到所有的小朋友的“大树”都展现在眼前时,孩子们心喜若狂,拍手叫好。老师在进行幼儿自我评价时,请幼儿说出为什么要爱护大森林时,每个幼儿都谈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森林是小鸟的家,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的说森林可以防止水灾。这次活动对建立幼儿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超级秘书网

2.4通过系列活动,增进幼儿应付心理压力的能力。

为幼儿设计几个系列的教育活动,如:“学习交往技能系列”,“认识自己”系列,“学习表达情绪”系列,“发挥创造能力”系列等,通过家长与师生互动的系列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应付心理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与家庭合作,对幼儿实施行为指导。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大多与幼儿家庭遭受变故、家庭生活趋向紧张,或者是家长教养态度和方式不当,家庭人际交往缺乏等因素有关。所以每一位老师应加强与幼儿家庭的联系,使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的要求保持一致,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基础就是对幼儿尊重。在操作上,则要求家庭与幼儿园采取一致行动,共同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纠正不良行为。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孩子是新世纪的主人,是未来社会的竞争者,只有及时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他们成长为身心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的人才,才能成为新世纪中国立于世界之林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