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精选

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如:在托班、小班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本年龄段的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几乎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针对这一特点和实际,在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直接告诉幼儿那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并尽可能依据幼儿共性及个体差异情况,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新颖的手段让他们理解、接受,可采用人物对话、故事表演、观看图片等直观的形式,实施德育教育,进而使幼儿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

在中班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但不很准确,很难在对与错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这时他们的正确想法需要成人及时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对于他们不正确的想法,更应予以及时的引导、纠正、制止。比如:我班曾有一名幼儿带着火机来到班里,我提出暂时由我为他保管,离园时交给他妈妈,可他拒不接受。针对一件事情,我让他说出自己的看法,我对他的选择给予谁对谁错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评,直接告诉他对的原因,错误的后果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在其稚嫩的心灵中确立一种是非的标准,从而自己做出简单的对错判断,明白自己该怎样做了。所以,循序渐进,明白了事理后的孩子们就能更清楚,更明确地了解了一件事情的正确性,并能正确认识到该怎么做,久而久之,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渐渐养成了。

在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已具备了模糊的自发认知能力,他们对一件事情已能自己去判断,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在各方面又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在教育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而更要有针对性的因人施教了。在因人施教方面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幼儿能力较强,已基本具备较好行为习惯。在教育时,应以此为典范利用公众活动对其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讲评、鼓励,给予充分肯定,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之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激发幼儿荣誉感,促其更加进步。

第二种是: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均表现出聪明、灵活、能力发展水平均衡的幼儿。可采用正面引导的办法,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其幼稚、顽皮的一面,如能正面引导,效果***,但引导不当,就比其他幼儿的教育困难得多。我接触过一个孩子,他聪明、活泼,各方面的能力很强,但很调皮,是班上有名的小淘气。有一次,他很喜欢一个小女孩的小手枪,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步冲过去一把抢过手枪,不顾小女孩号啕大哭,就带着胜利的微笑心安理得玩了起来。我当时没有批评他,而是走过去采取正面指出的方法。我说:"你这样做很不对!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你今天这样做老师很不高兴。"他看我非常认真严肃,只见聪明的他,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我今后不这样做了,我现在就把手枪还给她。"于是,他马上把小手枪还给了小女孩并向她赔礼道歉。然后回过头来说:"老师,我做错了,今后改正,你还生我的气吗?"我想了想说:"我想信你,一定能改正错误,如果你真的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我就不生气了,我们还像以前那样是好朋友,好吗?"他听了高兴极了,伸出小手和我拉拉勾,后来,他果然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正面教育的方法,一是因为榜样示范法用在他的身上是不切合实际的,二是他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均衡,能力较强,使他有一种逆反心理,如用评价,讨论的方法就更不行,所以我采用了正面引导法,教育效果良好。

第三种是幼儿能力一般或稍差一些,没有主见,总是符合别人的意思,听从别人指使,基本上是按照别人的意愿做事。对待这种幼儿我认为最可行的教育就是采用榜样示范法。记得,我班曾有一名幼儿,把上厕所的几个小朋友堵在了厕所里,经调查,是受另一名小朋友指使的。于是,在集体活动时,我讲了一个主人公非常热心,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并且自己也很有主见的一个故事给幼儿听,讲完后,我有意请这两名小朋友,有针对性的回答了几个问题,他们的脸马上红了,好像明白了老师请他回答问题的意思。回答中他们说到:"应该向主人公那样关心别人,别人说的话都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对还是错,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像我刚才就做得不对。"对此事,全班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强化了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

还有一种是:能力水平中下,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效果可大有提高。如:有的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总是乱拖乱摔小椅子,乱敲乱打桌子,并在集体活动时不认真听讲。对此,我连续几次召集幼儿在旁边站着,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一片狼藉后,不点名地说明这种情况,让幼儿讨论,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许多不该这样做的道理,以及这样做对自己、对周围小朋友和对班级财产造成的影响。尤其让有这习惯的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小朋友们一致认识到不该这样做,并且表示今后要爱惜桌椅和室内玩具等其他财产。经过几次针对性讨论,自此以后,几乎没有小朋友再乱摔乱打桌椅的现象了,并且每次自由活动后都争着帮老师整理活动室。常规教育效果也自然随之提高了。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幼儿没有自理生活的意识,根本谈不上学会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对幼儿进行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意识的教育。比如,教学语言《打扫小熊家》之后,有目的地通过假设:如果小熊睡醒来,不动手做卫生,只是想:反正妈妈会扫,还是留给妈妈去扫吧!这有什么不好?通过比较,使幼儿明白:1、只能等妈妈有空时打扫,会增加了妈妈的精神负担;2、这是自己能做的事不做,一切依赖大人的不良品性。幼儿明辨是非,使幼儿懂得不能增加妈妈的负担,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意识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教师还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选择较有意义内容的故事、儿歌或自编情境表演等各种形式来教学,教育幼儿不能一切依赖父母,多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幼儿自理生活的意识。

二、针对幼儿不同性格,培养其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人生的起点!自信的人更容易获得快乐,更容易取得成功。培养孩子的自信从赞赏做起,当孩子付出努力做成功了一件事,你要对他大加赞赏,并且鼓励他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当孩子对所做的事未尽全力,你要诚恳的说出来‘如果你尽力去做的话,会做的更好’,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当孩子感到事情太难,自己做不了而准备放弃的时候,你要鼓励让他去尝试,让他知道无论什么事情只有先去尝试了才会有可能取得成功。

三、摸清幼儿心理素质,培养应对能力

人的一生中不会一帆风顺,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困难与挫折,遭遇困难如何应对,这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最大挑战。从小培养孩子积极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态度,教育孩子遇到任何困难都要保持乐观。如果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告诉他每个人都会遭遇失败,遇到失败、挫折和困难时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同时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在失败后只有通过加倍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同时在生活中要有意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让他经受一些锻炼,引导和帮助他去积极面对、正确处理。

四、注重家长配合教育,培养生活习惯

幼儿受到家庭影响很关键,幼儿具有情绪性、随意性。幼儿在家里做事时常断断续续。为此,家长必须加强配合幼儿园教师,以共同督促幼儿逐步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幼儿在家中,要求家长不要包办代替,一切能做的事自己做,只教其法,促使其做。家长应帮助幼儿树立独立意识,把幼儿当作一个独立个体,相信他们,给他们尝试的机会,给他们失败的经历。他们年龄虽小,但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成长,应该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一方面交给他们一些适宜的事做,另一方面让他们试着做有创见的、喜欢的事。在他们大胆尝试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正确地引导而不应过多地参与。应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放在注重过程的位置,不要不停地教训他们。幼儿完成一件事后,正确的给予鼓励,即使失败了,也要帮助让他们找其原因。这样,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启示,更快地成长。通过家园共同协作,更快更好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时,家长应经常与老师联系,汇报幼儿在家表现情况。互相交流意见,进一步探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幼儿有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一、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适当引导

新课改中充分强调了“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个体”这一内容。班主任在针对幼儿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与幼儿沟通,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在德育教育中因材施教,将幼儿视作教学的主体。针对大班幼儿,班主任可依据学校规章制度,适当引导其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班主任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讲礼貌,例如,早上入园时见到老师要问好,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从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提高道德水平。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幼儿德育观,对幼儿在德育方面的行为表现要客观对待。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上,班主任对幼儿在德育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幼儿在德育方面的问题,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

二、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德育教育

班主任针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时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抓住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班主任在教学中应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并与小伙伴进行讨论。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互帮互助,培养其协作能力。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幼儿会不断地提升自我,从而推动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德育素养。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中秋许愿活动,为学生讲述中秋节的来源,同时通过让幼儿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及亲人之间的团圆之情,触动幼儿心灵,使其更加热爱家庭、热爱父母。

三、通过家校配合开展幼儿德育教育工作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毋庸置疑,家长的言谈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因此,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通过家校共育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必须与家长及时沟通、紧密联系,及时反馈并解决幼儿在学校与家庭中所遇到的问题。班主任与家长都应从多角度了解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也从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方法中不断引导幼儿的德育行为,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有效设计幼儿德育内容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1)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德非一日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学习、积累。例如进行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德育练习时,这要靠教育工作者多渠道和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对幼儿进行传输。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幼儿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激发幼儿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感。

(2)日常的德育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关心爸妈,尊重长辈。幼儿道德教育的目标着重从情感下手,这是契合幼儿道德构成和开展的规则和幼儿的年纪特色。力争全面促进幼儿的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例如“三八”节时,笔者可以开展“我的好妈妈”的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1)以语言活动——夸夸我的好妈妈,

2)音乐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

3)美术活动——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妈妈的形象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自己的妈妈有较为全面及完整地了解,认识到妈妈工作的辛苦等,老师在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鼓励,让学生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学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亲人。

二、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节约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组织幼儿简单的劳动,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辛苦。由于当前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大部分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孩子们铺张浪费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必定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1)幼儿节约行为培养的方法。教育幼儿节约每一粒米。“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永远不再在天上翱翔。”这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用的。例如在日常饮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饮食,做到每顿不浪费,饭菜不随意倒掉,适时适量吃零食,尽量少吃零食,确保身体健康成长。再如“不要让我流眼泪”提醒孩子们要节约用水;“请爱护我”提醒孩子们要爱护玩具;“干干净净”提醒孩子节约粮食等。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

(2)孩子用挣钱来懂得勤俭节约。“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任何一个集体、一种行为都应有一定的规范。教师可以通过家长配合让孩子自己劳动挣钱,其中挣钱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明白钱是怎么来的,并不是一张口就有的。比如让孩子做家务,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赚零花钱。帮助他们理解生活的艰难,理解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节俭则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帮助人渡过难关。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陶行知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关系到幼儿启蒙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幼儿未来更高级教育的基础。一名老师,首先讲的不该是智商有多高,排在首位的,应当是道德。因此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

(1)注重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因此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护儿童、尊重儿童、对待教师集体和家长要互相尊重和团结、不段更新知识、提高修养。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

(2)教师始终把孩子的需求记在心中。孩子是祖国未来和希望,要想让孩子们热爱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幼儿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纯真的爱心和崇高的情怀,始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置,时刻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以身言教传达给孩子正确的德育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

四、与家长进行积极合作,促进幼儿德育观念的形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教育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都处处影响了自己的孩子。因此幼儿园应该主动与孩子家庭配合,帮助幼儿设置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且定时地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1)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教师和家长,两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来对幼儿进行德育。例如家园配合共同完成这些任务。让孩子按时作息,遵守生活常规;玩具用后归还原处;遵守游戏规则;吃饭不用别人喂;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爱惜粮食、衣物等,提高本园与家长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了幼儿和谐发展。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们并不关心幼儿学习到了什么知识,把幼儿园仅仅作为一个看管孩子的地方,幼儿时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时期,在幼儿课堂教育中,我们应当倍加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即根据社会的需求,根据相关教育制度准则,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核心任务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刀。道德教育是教育的前提保障,它不仅仅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而且与国家的命脉紧紧相连。我国的道德教育起源于孔子,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于丹的《论语心得》中,我们对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有了一些全新的、不同的看法,我们应当从传统的国学中吸取营养,以此来继i获月二发扬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道德规范的失效的现象十分多见,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冷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冷淡,父母或者子女的家庭责任感不强烈、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偏曲,极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势利拜金等等。在国家节假日到来之际,我国政府都会出台各类相应的条款措施,用来规范游客文明出行,道德教育现象的缺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2幼儿道德教育的方式探索

2.1开展小公民德育活动

幼儿对那些比较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根据幼儿这种发育特征以及身心特点,我们应当采用这样教育模式进行教育:通过讲一些小故事或者通过朗诵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简单的社会道德观认识,在参与实践活动之中,潜移默化的将道德认知深人幼儿心灵之中,比如组织一些“关爱聋哑人”、“爱护公共设施”、“环保节约”、“帮助老年人”等活动。家长们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孩子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当孩子们对社会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要让他们体会到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快乐,同时也要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在课堂开展教育中也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图画的方式将一些行为表现出来,同时将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展示在课堂上,让优秀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深人孩子心中。在课堂之外,我们要和小朋友们多加讨论道德的教育意义,让小朋友们相互之间共同学习。

2.2开展家庭互动

学校的教育与家长的支持紧密相连,家长应当协助并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家长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结合,必将取得良好的教育结果四。首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通过家访、单独交流等其他多种方式,家长在生活中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哪怕是一些很小的举动都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实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次,引导家长在日常活动中让孩子们做些他们可以完成的事情,对表现优秀的孩子要及时的赞扬与鼓励,让孩子们慢慢培养成自主行为,例如:自己刷碗、自己洗脸、自己穿衣服等;再次,家长应当把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表现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在日后的教育中要加大宣传力度,并且鼓励孩子们做好人好事等。

2.3举行教育实践活动

“争做优秀小公民”不仅仅只是嘴上功夫,我们要真正的落到实处。根据小朋友的行为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让小朋友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好孩子,例如:爱惜文具、桌凳等;与书画成为好朋友,要爱惜不要乱涂乱画、乱扯等;在参加组织的课外活动中,不乱丢果皮纸屑,要把垃圾放进垃圾桶里面等;在外面要不践踏草坪等。在活动中鼓励并赞扬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加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以及爱护意识。其次,鼓励家长多带小朋友出门,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在公共场所要爱惜公共设施,在社区帮助老年人为他们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与人讲话时要懂礼貌,尊重他人,在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让德育教育真正的深人孩子们的生活中。

3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