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对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再思考的必要性

游戏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最初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现象,体现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随着人们对游戏认识的不断深入,对游戏在幼儿发展中所起到的独特价值的肯定,游戏被逐渐引入到了教育学领域。

由社会文化领域进入到幼儿教育领域,进入到幼儿园这一特殊的、经过选择和净化的教育环境中,必然会在教育理论上产生不同于其他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进一步去解释和思考游戏与幼儿园教学、课程的关系,这也是游戏进入教育学领域所产生的独特的“问题域”。正如刘焱教授所说:“将游戏引入教育学领域,首先面临的不是在操作层面上如何具体地去指导儿童游戏的问题,而是必须从理论上说明这些本质上自由自发的活动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与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关系。”[1]

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研究者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幼儿园内如何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手段与方法。但对于幼儿园游戏与教学、课程关系的思考是比较零散的。在近十年的研究成果中,对幼儿游戏与教学关系进行梳理的文献仅有寥寥几篇。从理论上澄清游戏与教学的区别,明确它们的关系,找到它们可以在幼儿园和谐共生的联系,这才是在具体实践中有效利用游戏的基础与前提。

基于此,笔者认为重新对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关系进行总结和思考是极其必要的。

二、对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认识的三种基本观点

关系是反映事物及其特征之间相互联系的哲学范畴。现阶段对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主要有“分离平行”“相互融合”以及“包含”三种观点。

1.“分离平行”的关系

该种观点认为,在幼儿园内,游戏和教学是相互并列的两类活动,两者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活动:游戏强调的是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是内在游戏精神的主动生长,是一种“无目的”或是目的性不强的活动;而教学则是一种有外在教育目的规范,要使幼儿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社会性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强制要求。游戏强调的是“兴趣”“表现”“过程”,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享受已知并将已知外化的过程。而教学则强调的是“目标”“计划”“效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外部知识内化到幼儿的认知结构体系中的过程。

基于这种认识,幼儿园中的游戏和教学就像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在现实的教学中上演着“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卡位战。“即教师发起的具有明显功利目标、注重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与儿童发起的具有教育潜能的游戏活动在形式、时间安排及比例上各自独立”[2]。玩归玩,学归学,两者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

2.“相互融合”的关系

此种观点认为,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幼儿所喜爱的游戏所具有的独特的教学价值,他们开始借助游戏这一幼儿喜爱的活动去进行教学,把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目的是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其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相较于前一种观点,此观点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至少游戏已经不被在排除在幼儿园的教学体系之外,它在幼儿园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得到了教师的承认。但是,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我们会发现,这种为了融合而融合,仅仅将游戏的价值禁锢在工具主义的层面是不合适的,游戏被教师视为教学追求形式花哨、活泼的“灵丹妙药”,这种融合仅仅是表层的融合,或者说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一旦方法运用不当,就及有可能在实践中走入“灌输式”或“放养式”的误区。

3.“包含”的关系

幼儿园游戏和教学是包含的关系,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

刘焱教授就指出,应当首先从澄清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涵去理解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关系。自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出现教育活动这一名词以来,人们对它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但她认为[3]:只要是该活动有计划性、目的性,有教师和幼儿的多种形式的共同参与,就应该算作是教育活动。因此,她认为,应当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做广义的理解, 幼儿一日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教学活动都可以包括在教育活动之中。在此基础上同时提出“任何教育活动同时也都是教学活动的这一观点。”

她指出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是包含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幼儿园中,教学活动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游戏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虽说是重要的部分,但却不能代替整体的功能。幼儿园的教学应当渗透在包括游戏、生活活动等在内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要以游戏这种主体性活动为中心,将这种主体性活动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放射扩散到教育活动体系中的其他活动中去,目的仍旧是为了教学活动。[4]

三、基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对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再思考

从研究者们对幼儿园游戏与游戏关系的探讨中可以看出,其头脑中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都影响着他们对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上述三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究竟是怎样看待幼儿园内的教学,是把它做狭义的理解还是广义的理解。从对三种观点的梳理中笔者认为:在明确了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差别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要发现他们的共通点,找到他们能够联系在一起或者是整合在一起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是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共同的价值追求。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对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是孩子进行小学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幼儿的天性活波好动,玩心较重,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主要是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

幼儿园教育是指3-6岁儿童上小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是儿童认知能力建立的一个阶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想象力和毅力的一个重要时期。但由于孩子的天性,在进行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是寓教于乐,一切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很多地区都没有得到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相关人员的重视。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正所谓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因此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但在我国,人们往往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如创造力、认知能力、毅力等的多元化发展。在家长追求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下,幼儿园老师也是一味地向孩子强行灌输课本知识,而不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3-6岁的小孩正是玩性大发的时候,强行灌输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孩子变得惧怕学习,排斥学校,也让孩子的童年失去了本该特有的无忧无虑和快乐童年。

课程游戏化则是将知识融入在游戏之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探索世界的兴趣。课程游戏化不仅能让孩子爱上学习,还能够让孩子参与其中,体现孩子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幼儿教师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才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程游戏化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体,可以让孩子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计划,让其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结识更多的小伙伴,使其身心放松,有利于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种适宜儿童健康成长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孩子的自我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方法

(一)建立适合的游戏化教学环境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游戏化教学环境。这里所指的游戏化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是多方面的一个综合体。适合的游戏环境可以使课程变得生动和有趣。

物理环境是指幼儿园要建立适合孩子进行游戏的空间和设备,使其既具有教育性,又能将游戏融入其中。物理环境的建立是为了使游戏教学直观化、形象化,让孩子能够快速理解教师的讲解,引起其好奇心。此外,所建立的物理环境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更要保证设施和游戏进行中的安全。

人文环境是指幼儿园老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教学态度、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能够保持一种身心愉快的状态,学生和老师及其他人员之间是一种和谐、平等的相处模式,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参与到其中,不会感到束缚和压力。

制度环境是指为了保证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和快乐,幼儿园应该设置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有效保障教师基本权利的同时,能够保证学生的自身利益不受到伤害。为了确保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幼儿园应该对一些教学活动进行规定和监督,杜绝空喊口号,不实际落实的现象出现。

(二)丰富游戏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幼儿园学生的另一主要特点就是注意力容易转移,而且很容易对事物失去兴趣。而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单一、呆板,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禁锢孩子的思想,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定势思维,不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对孩子而言,游戏化教学更应该强调多样性,否则会使其出现厌学情绪,不愿参与到游戏教学中去,那么教学内容将得不到全面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会让孩子充满好奇心,愿意融入到其中,同时也可以扩展孩子的思维,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对一些事情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优秀人才。

(三)将游戏设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游戏的内容将直接决定学生对所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由于幼儿园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游戏设计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而且要生动形象,便于孩子理解和参与。幼儿教师设计游戏要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增强孩子的自信息,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游戏教学中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孩子来说,信息的获取一般来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所看的电视节目,老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最近所感兴趣的事物,如动画片、音乐等进行游戏设计,让孩子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和融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反映进行提问,促使孩子进行想象、模拟和思考,培养其创造力。幼儿园教师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情节和动作设计不能太难,否则孩子容易失去信心或者难以理解,从而对游戏失去兴趣,导致教育产生不好的效果。此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孩子对生活中所遇到事物的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活的能力。

(四)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只是一腔热情地喊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口号,出台一些规章制度并不能保证其能够具体实行,还需要有专业素养的幼儿教师做后盾。现阶段我国的幼儿园教师在课程游戏化教学中并不专业,不能再教学实践中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合理的适宜的游戏,或者不能准确拿捏游戏在教学中的尺度,经常会使课程出现僵局、课堂混论的状况,导致教学失败。更有甚者,在农村很多地方的幼儿园教师并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科班出身的幼儿园老师,而是随便在农村找一些年轻人进行临时教学,教学方法往往简单粗暴,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系统学习,提高自身的相关技能,加强教师的游戏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其有能力、有信心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享受快乐,为学生的学前教育打上扎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适合幼儿园儿童学习知识的一种教育模式,是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对事物和社会的认知能力,培养起独立自主的性格和坚定的毅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秀的创造力,值得推广和普及。但我国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还不成熟,处于发展阶段,教学设施和能力还有待提高,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种迫切的要求,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金华.试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践探讨[J].新校园(中旬刊),2016,(9).

[2]李芳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8).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游戏;实训课

伴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优秀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实用性要求逐年提升,但在当下幼儿教育领域中,优秀教育人才仍旧匮乏,学前教育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可见,加强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实践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那么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指导》课程的实训教学,能够将寓教于乐的创新理念融入学前教育之中,促使幼儿教师获知先进的游戏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游戏技能、把握游戏设计组织规律,为幼儿的成长与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落实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时,仍存在传统教法的传授,学生得不到充足的实训练习和实践创新,这不利于学生学前教育思维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实操要求。因而本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对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创新研究,也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积极、创新、自主的学好实训课内容。

一、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现状

(一)实训课教法单一

高职学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将直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从现阶段《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发现学校创建和模拟幼儿园的环境质量并不高,实训室建设不完善,甚至在课堂内直接讲授游戏的组织方法,相关教学内容只是灌输于学生,并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太多幼儿游戏组织实施的创新机会,使实训课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作用。

(二)实训课内容不够创新

教育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内容,但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教师开展的幼儿游戏实训课内容显得比较枯燥,而且也是过往留下来的教育内容,相关内容已无法与当前幼儿思维发展所契合。比如,在教学幼儿游戏实训课中,一些幼儿游戏已经过时,且形式及内容都比较老旧,与新时期幼儿游戏教学不相符;对新型游戏(玩具)材料的认识和使用情况滞后,局限了学生的视野。

(三)实训课互动不足

在幼儿游戏实训课中,学生是学习与开展实训的主体,如若他们得不到充足的实训互动,将无法真正做到幼儿游戏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甚至也会降低学习的效果与质量。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因为课程设置和学时的关系,在校内学生得到的实训机会和互动并不多,且相关的实训课也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而如何促使学生真正得到完全的互动、足够系统的实训学习,仍是当下学前教育工作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不足,教师应主动走出传统教育教学思维的束缚,学会结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形式以及内容,去不断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未来在幼儿教育领域之中有所建树。那么对于创新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文章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思索。

(一)构建师生对话平台,就实训课问题展开交流

实训课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实践运用能力,也是检验自己存在哪些学习问题与不足的有效途径。但是,学生毕竟经验不足,也没有接触太多幼儿,这不利于他们发现自身问题以及解决一些在幼儿游戏组织下的突发情况。因此,在开展关于幼儿游戏下的实训课内容时,教师应该懂得与学生沟通,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敢于表达想法和意见,这样才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并且有效增强学生在幼儿游戏组织中的学习体验。那么教师应该基于开放性的幼儿教育教学思维,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师生对话平台,让未来的幼儿教师,即学前教育学生可以说一说自己在实训课内遇到的问题,自己有哪些创新的幼儿组织想法等,以此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彼此在互动的过程中互相成长。其中,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时,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交流软件来构建对话平台,如利用微信或者QQ等网络通讯交流工具,创设一个关于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师生交流群,与学生进行无障碍的线上交流,即针对幼儿游戏实训课知识展开线上交流。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对实训课中遇到的疑惑或者从不同渠道获得的幼儿教育新思维发到微信群或者QQ群里,而教师可以作为“学习顾问”,为学生的问题以及提供的创新幼儿游戏教学思维提出意见,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进而指引学生有效开展幼儿游戏组织与教学的创新。如在学习幼儿游戏环节设计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实训课的相关环节,并主动构建师生交流群,让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学习想法,那么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问题及时发到群里。比如,针对幼儿游戏环节的创新设计中,学生可以向教师询问当下比较流行的幼儿游戏内容,又或者是将自己从网络或者其他途径中获得的创新幼儿游戏组织形式到群里,讲一讲自己从中学习到了哪些创新的幼儿游戏组织内容,并且自己将如何开展具体的实践。这时教师应当作为一位“顾问”或者“好友”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建议,使学生掌握一些创新的幼儿游戏内容。此外,在交流群中,其他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师生交流环境。

(二)以实践还原的方式,创设开放的实训情境

在学前教育中,尤其是幼儿游戏实训课里,教师应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对实训课的知识、实训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幼儿游戏组织与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那么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性,教师仍应该利用开放性的教学思维,并配合相关的实训课教学互动环节,创设出民主、开放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互相讨论知识,互相借鉴学习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其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入丰富有趣的网络资源信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让学生更易融入实训课教学情境之中。同时,针对实训课的教学内容,模拟具体的幼儿游戏教学情境,并提出合理的课程研究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自由交流与互动,以最终形成开放的实训情境。如在开展幼儿游戏技能训练时,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导入一段现实的幼儿游戏组织活动视频,将一些实践的例子引入其中,由此引导学生探讨其中的幼儿游戏技能教法。同时,教师可以就校园中的实训课环节,结合一些基础的教学道具设施,并以情境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互相扮演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去亲身体验教育实践的过程,由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与实训体验。然后,针对幼儿游戏技能内容,提出相关的实训课问题,如在组织幼儿游戏中会遇到哪些突发事件?幼儿容易产生哪些不良的思维情绪?不良的行为动作?如何处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那么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融入实训课环境之中,去思考这些可能发生在幼儿游戏组织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幼儿游戏组织技能,进而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幼儿游戏课程教学中能够灵活应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模拟幼儿游戏教学情境,即围绕某一幼儿游戏主题,让学生自己利用现有的道具设施构建游戏情境。比如,以“积木搭建”游戏为例,学生可以利用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积木,如乐高积木来组织幼儿游戏、构建游戏情境。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为一组,并分别扮演教师与幼儿的角色,由此增强学生的教学代入感,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去组织幼儿游戏,让学生积累更多实践组织中的经验与技能,从而转变传统的灌输教育问题。

(三)主动走进真实的教学领域,使学生得到切身感受

在当下学前教育时代里,要转变以往的理论式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使学生主动走进真实的教育教学领域,从而让学生得到切身感受,而不是书本中枯燥的理论知识体验。但是,高职院校与幼儿园之间没有文化的融合,也很难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发展下去。因为高职院校有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在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之中也有它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所以,高职院校要注重学校文化与联合教学的幼儿园文化的适时融合,尽可能找到彼此文化之间的切合点,这样才能开展实训课的有效教学,进而共同做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其中,无论是学校方还是合作的幼儿园方,都应该把握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主线任务和目标,以找到彼此合作的突破口,实现彼此之间教育文化的融合。比如说,高职院校选择幼儿园合作方时,需要把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文化,选择适合本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合作幼儿园,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幼儿园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其次,高职院校是开展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更应该主动与幼儿园进行交流和互通,主动将幼儿园真实的幼儿游戏教学情境及思想内容引进学校实训课之中,适时将相关的幼儿园文化融入真实的实训课堂,使学生可以了解和认知当前幼儿园开展游戏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以提升学生乃至教师的实践能力。比如说,高职院校可以与幼儿园达成合作关系,邀请幼儿园内部优秀的教师员工作为兼职教师,前往学校进行关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宣讲,同时也可以普及相关的实操知识,让学生提前感受幼儿园的教学文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等。最后,幼儿园也应与高职院校进行紧密联系,邀请校园内的学生前往幼儿园进行实地学习,为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员工构建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关系,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实训合作关系,进而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有用的学前教育人才。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在幼儿园应用民间游戏,可丰富、创新幼儿园的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儿童发展的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创设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教育环境是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装饰富有民间游戏特色的空间、墙面。孩子最初的活动,都是因美而引起的。色彩鲜明、富有民间游戏特色的环境对孩子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在我们幼儿园的整个走廊、楼梯墙面分别运用并列、交错等排列方式贴满“丢手绢”、“大白菜、小白菜”等民间游戏的玩法的照片,赋予它们浓郁的民间游戏文化气息让幼儿耳濡目染、浏览往返,使孩子们感受到民间游戏的魅力。

创设民间游戏特色的活动区环境。结合民间游戏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把民间游戏渗透到适合的活动区中。如在在益智区摆放五步棋,让幼儿自由操作;在语言区布置“猜猜我是什么”等主题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语言和交往能力;投放“猜拳跨步”、“抽陀螺”、“走高跷”等游戏的材料、布置游戏场景丰富体育区等。

二、在幼儿园应用民间游戏,可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建设

民间游戏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的一个部分。每一类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是不同的,我们注意发挥不同游戏的作用,将这些游戏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挖掘与利用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教师们对每一类民间游戏的活动进行挖掘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民间游戏的任务、目的、玩法、规则来赋予它价值。同时,保证游戏对于幼儿的愉悦性,这样就把将游戏引进了课程,更好的完成了课程目标。并按幼儿的年龄进行了分类,分为适合小班、中班、大班的游戏。如:小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开展了以说唱童谣为主的游戏,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还选择了一些较简单的体育游戏如:《木头人》等,让小班幼儿初步感受民间体育游戏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参加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前、饭后、各环节过度时,我们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拾器械的民间体育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石头、剪刀、布》、《顶锅盖》、《虫虫飞》、《木头人》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

三、在幼儿园应用民间游戏,更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的动作发展,促进幼儿身体更健壮。比如“跳绳”能发展幼儿跳的动作:有双脚跳、单脚跳、迈门坎、麻花阵、旋风、跑跳、蹲跳等,“贴人”能锻炼幼儿奔跑能力以及躲闪的能力,“跳房子”能发展幼儿单腿跳跃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耐力。“天上叶叶神”能发展幼儿跑的动作,这些民间体育游戏发展了幼儿的动作,更促进了幼儿的生长发育,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身体更强壮了。

四、在幼儿园应用民间游戏,可使教师专业化成长更迅速

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在活动中,教师寻找大量相关书籍阅读,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书籍精神结合课程内容有效地开展民间游戏,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也更加了解了我们自己和这个时代,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迸发出更多的、更新的教育智慧。

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通过对民间游戏重新进行梳理、调整、反思,设计、组织了更好的民间游戏,挖掘到了更深意义的教育价值内容,教师们的教学活动能力得以提升。

科研能力得到增强。在民间游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变化,并尝试不同的观察记录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观察水平。然后对观察结果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并寻找理论支撑,写出自己的总结,初步学会了怎么样做研究。

【参考文献】

[1]莫晓超、李姗泽. 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9)

[2]徐丽. 浅谈如何挖掘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社会性价值[J]. 新校园,2011(11)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教师儿童观 教学游戏化 幼儿需要 课程评价机制 家长观念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游戏是孩子的生命。”皮亚杰认为,对于正处于思维的前运思阶段的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以游戏为生活。随着《幼儿园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游戏的地位和价值进一步得到确认。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所在。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就目前而言,游戏在幼儿课程设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及家长等各方面的共同改进和完善。

一、背景资料

雅安市天全县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天全一幼)创办于1952年9月,校舍面积10000平方米,一共有16个班级,大班6个,中班4个,小班6个。春季幼儿在园人数是610人,秋季是564人,教职工共55人。幼儿园设有美工活动室、音乐活动室、绘本阅读室,四栋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稚雅苑、稚真苑、稚善苑和稚乐苑。天全一幼的总体目标是将幼儿园建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教师工作学习的温馨家园,社会满意公认的文化公园。具体目标如下:(1)培育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2)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形成一种好性格,保持一种好心态,确立一个恰当的人生奋斗目标。(3)养成习惯,培养兴趣,学会关心,健康成长。(4)与孩子同成长,成就专家型教师团队。(5)大力推进优质幼儿教育,尽心打造合格加特色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6)实施家园共育,引领科学早教。(7)树文明新风、做文明使者、献优质服务、展巾帼风采。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了健康、语言、艺术、社会和科学五大领域课程,探索早期阅读、种植活动等生活教育课程,实践“关心教育”园本教研课程。

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儿童观存在偏差,限制幼儿的主体性。

传统文化中,儿童一直被看做“欠发展的小大人”,至今仍然有很多幼儿园的教师持有这种观点。因此,很多教师在游戏中总是主观地代替幼儿做决定,为幼儿制定规划,控制幼儿的游戏。在天全一幼,很多老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对幼儿严格控制,用命令的口吻告诉幼儿这不能做,那不能碰。在游戏中,经常会听到幼儿说“老师说了这样不对”、“老师说的不能改”等话语。

(二)游戏和教学难以平衡,难以发挥游戏的优势。

基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但是,基于幼儿园教育机构的性质,幼儿园必须以教学为主。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之前,幼儿基本没有游戏时间,就算有游戏时间,也只是在老师的控制下为了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进行游戏。改革以后,幼儿的游戏时间增多,教师更加重视游戏的价值。教师按照五大领域制定学期教案,发挥聪明才智自由教学。

(三)游戏与幼儿的需要无法对接,失去游戏的价值。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首先表现为教师对幼儿自己发起的游戏放任自流。在天全一幼,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就是教师带领幼儿到指定的活动场地,滑滑梯,玩沙子,或者“找春天”。在幼儿玩耍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站在旁边看着幼儿不要打架、摔倒就好。其次表现为教师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游戏。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控制游戏的走向,干扰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

(四)家长的传统游戏观念,导致课程功利化。

传统文化倡导的“头悬梁,锥刺股”、“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苦学精神至今仍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家长评判幼儿园的好坏以孩子学到什么知识为标准。在天全一幼,每天放学时,家长和教师谈论的一般都是“孩子在幼儿园乖不乖”、“老师今天教了什么知识”等问题。另外现在很多家庭的“四二一”结构模式使全家人的期待都放在一个幼儿身上,为孩子报早教班、钢琴班和舞蹈班等,从而导致课程的功利化严重。

三、更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的对策探讨

(一)改变教师的儿童观,释放幼儿的天性。

人的主体性只有在能够充分表现和肯定人的主体性活动中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其本质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的,而是积极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游戏观,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活动游戏化,充分发挥游戏的优势。

教学活动游戏化就是要把游戏看做“基本活动”。要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教师的教学要和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及学习需要之间形成一个“合适的距离”,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在游戏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时间、采用适宜的方式观察幼儿的需要和学习兴趣,抓住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帮助幼儿获得有用的学习经验。

(三)基于幼儿的需要,设计适合幼儿的游戏课程。

首先要设计满足幼儿生理发展需要的游戏,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到快乐,满足身体的需要。其次设计满足幼儿认知发展需要的游戏,让幼儿可以进行各种探索、学习。最后设计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的游戏,诸如母子游戏就可以使幼儿在和母亲一起游戏中体验到母亲的爱,形成对母亲的信任和依恋,促进其社会往需要进一步发展。

(四)定期开家长会,树立家长正确的游戏课程观。

当今时代的幼儿家长大多是“80后”、“90后”,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平时没有时间看和幼儿心理发展有关的书籍。所以,幼儿园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本着家园合作的理念,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播新观念,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命活动。其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将理论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8(9):43-46.

[2]邱向琴,孙嫣红,姜雯.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归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2(5):70-72.

[3]刘焱.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54-60.

[4]洪晓琴.让幼儿快乐玩,有效学――游戏课程的实施与“三部一体”园本管理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0,(20):21-24.

[5]彭兵.对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和探索[J].幼儿园教育教学,2006(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