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核心论文

音乐核心论文范文精选

音乐核心论文

音乐核心论文范文第1篇

音乐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的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个学科。因此,音乐教育舌动一方面要以充分的教学实践来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完成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任务,但另一方面,又需要不断地对音乐教育中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并通过一定的形式使之成果化,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这门学科向着更完善、更成熟的目标发展。

反思我国建国以来音乐教育的前进历程,深感科研是推动音乐教育发展的生产力,是促进音乐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一些重大的课题研究,往往影影甚至决定着整个音乐教育的命运和前途例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美育理论较为薄弱,“代替论”(德育、智育、体育可以代替美育)一度混淆着人们的视听。由于美育本体的独立存在价值发生了动摇,以致美育在参与教育方针表述上,出现了时有时无、若明若暗的模棱两可态势,进而造成了普通学校音乐课长期处于未达状态。后由于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有听洞察。展开了对美育酌深入研究,出现了一批阐述和论证美育功能、特征、方法及途径等问题的论文和专著。特别是国家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此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从而提高了全社会对美育的认识。时下,不仅美育重返教育方针,而且音乐、美术等学科在学校的地位与昔日相比,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至于对音乐教育本体的研究更是直接加强音乐教育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例如80年代之前,我们对音乐教育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教材教法层面上。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音乐教学法,一方面起到了指导教学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又大多局限于方法论的应用阶段,缺乏完整的理论基础,也缺乏对音乐教育全过程的认识。在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七五”重点科研项目《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研究》的带动下,《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等一批专著和论文,构建起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学的雏型,开拓出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广阔天地,为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较扎实的理论依据和归宿,也为培养新型的音乐教育人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它们体现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只有二者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才能适应新时代音乐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一般说来,教学主要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是根据已有的学科内容(教材)进行的,具有传承性。教学内容和方法即使有所更新和发展,但也主要是吸收他人的新近成果。而科研则必须以自我创新为前提,具有开拓性。应能够在音乐教育的领域中创造性地提出某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予以论证阐述。以得出科学的结论,达到推动音乐教育前进的目标。因此,对中等学校以上的音乐教师的考核及职称晋升,均包含有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内容,这无疑是对音乐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要求。

在对待音乐教师的科研问题上,必须处理好音乐艺术实践和科研工作的关系问题。音乐教师结合教学进行创作、表演等艺术实践是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他们参加演唱、演奏比赛、发表或出版音乐作品等应予支持,对于其中获得奖项的教师更应予以鼓励。但艺术毕竟不是科学,艺术成果虽也有某些创新因素,但它毕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成果。艺术成果可以体现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但它不能说明音乐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我们应提倡音乐教师结合自己的音乐艺术实践进行科研,这样可以将个人对音乐创作或表演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上进行思考,如能提出有学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并付之以完整的表述形式,那无疑将是一件很好的科研成果。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音乐教师应善于构建起以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这种综合素质是新世纪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

当然,音乐教师的科研范畴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从选题内容方面来说,有音乐和音乐教育两大领域。在音乐方面,既可对音乐学各分支学科(如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的所属问题进行探讨,又可就音乐创作、音乐表演方面的问题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在音乐教育方面,既可对音乐教育学各分支学科(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心理、音乐教学论、比较音乐教育等)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也可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中的实践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当然,学侮无涯,一个人的能力、精力和水平有限,不可能把研究范围涉及到音乐和音乐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有重点的搞好科研上的选题。

在科研的表述形式上,也具有多样性。其中,论文是最主要的一种。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音乐或音乐教育方面的问题。根据论文内容的类型又可分知识性论文、评述性论文、论证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等。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是对音乐教育或音乐活动进行专题性调查或专题性实验。然后将调查、实验的结果写成书面报告。这类文章一般包括调查或实验的目的、过程、内容、结果、分析、小结等项目,而一般多需要用数字量化来说明问题。学术专著是一种高层次的大型科研成果形式,不仅选题要有意义.而内容涉猎面较广,论述的问题要求深透、周密,写作过程也较长,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科研成果形式。

和音乐教学一样,科研也主要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力求有所创见。但从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来看,任何一项学术成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上去摘取“金苹果”的,科研上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因此,要博览音乐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但不是抄袭)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外一些音乐教育方面的成果,这样我们就能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丰厚的知识积淀去审视和思考科研课题中的问题。当然,时一些重大的科研课题,往往还需要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如指在充分论证选题的基础上,申报科研立项,成立相应的课题组,那将有利于待同攻关,提高学术水平。

音乐核心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为了应对旺盛的社会需求,经济管理类特别是市场营销等应用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数量激增。毕业论文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的形式选择是关键的一环。由于我国高校类型多、层次复杂,高校毕业生要不要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形式都有哪些,应用型专业的毕业论文形式有哪些,这些问题困扰着高校师生。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603篇有效论文为研究样本,对这些样本所采用的形式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发现其中的变化,探究其间的原因,并对未来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形式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测和建议。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形式;多元化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学校的类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科研型、教学型、应用型高校三足鼎立。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多,学者们在呼吁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要多元化的同时,一些高校也在积极探讨。选择正确又恰当的论文形式,对撰写合格的毕业论文来说意义重大。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研究样本所采用形式的分类和整理,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理论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应该包括哪些?不同形式的论文形式适用什么样的条件?实际已完成的论文形式又是哪些?理想形式与实际形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三、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

(一)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趋势

笔者试图找到适合于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理想形式,为此,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毕业论文形式”等关键词,得到相关文献十多篇。部分学者们的观点如下:吴洪霞(2014)提出,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考核的形式应多元化,包括撰写毕业论文、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践作品、参加各类比赛(竞赛)获奖、在公开刊物发表科研论文、撰写涉及相关领域的调查报告、参与企业项目研究。武云亮等(2013)以财经类专业为例,认为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要以推进应用性选题为主,突出学生能力锻炼,鼓励学生采用文献综述、财经类调研报告、财经管理实务和创业方案设计等毕业论文形式。周同旭等(2015)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分为:专业技能形式,包括设计作品、专业证书计划、音乐曲目创作、赛事获奖等;毕业论文形式,包括选题毕业论文、实践报告、发表学术论文、设计说明等;项目成果形式,包括发明专利、研发产品、自主开发技术、基础、应用软件等。任森春等(2014)提出,除学术性毕业论文外,调研实习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问卷分析报告等也可作为考核形式。笔者认为,市场营销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本科生开展一定数量的科学研究,研究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探讨营销的发展规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是必要的。同时该专业又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现实世界中企业所面临的营销问题,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因此,非学术论文的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咨询报告以及其他形式,也应视为与毕业论文分量相当的成果,都可以成为本科生毕业的重要条件。

(二)毕业论文不同形式的特点

笔者拟以上文任森春等学者的观点为评判标准,分析一下几种不同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特点。

1.学术性论文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下的定义,学术性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简介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的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性论文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发表简单的学术总结。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学术总结指的是能够发表的原创性的工作总结。

2.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钻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3.案例分析案例

分析是指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的方法。

4.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针对某一主题做的深入研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一起选定一个主题,进行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这个过程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思考等,最后得出结论或新的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或与他人共同探究。

5.其他

如专业技能大赛的成果、相关产品的研发、相关软件的开发等。

四、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形式的实证分析

笔者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679篇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经过初筛,其中有76篇属于无效论文(指论文材料不全),其余603篇为有效论文,作为研究的样本。根据已有材料分析所得,实际存在的论文形式有:学术性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及其他等五种类型。从毕业论文所采取的形式来看,首先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为调研报告,占到总数的60%以上。其次为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两者合计超过35%。其他形式占3.48%。课题研究为0。从不同形式毕业论文的届别分布来看,2012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再次为学术性论文。2013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仍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2014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还是调查报告,其次是学术性论文,再次为案例分析。可见,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都是调查报告(尽管其中占比有所波动),而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分居第二、第三。以其他形式代替论文的占比很小,而专题研究类毕业论文暂缺。

(一)调查报告选用的原因分析

调查报告这种形式,需要毕业生用科学的调研方式,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从而获取第一手数据,具有难度大、耗时长、实践性强、创新性高等特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多选择此种毕业论文形式的原因大致为:部分毕业生期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喜欢挑战难度较大的事情。调研报告这种形式,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一手数据极为真实,减少和降低了毕业论文的风险。虽然前期投入较多,但在后期毕业论文答辩中容易过关,学生也有较高的成就感。

(二)案例分析选用的原因分析

相对于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这种形式,可在图书馆、网上搜索到相当多的材料,必要时也需要到案例企业进行实习、调研,但整体难度较高,较调查报告的选择性要小些。

(三)学术性论文选用的原因分析

学术性论文形式规范,论证严谨。论文答辩的通过率高。只要学生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导师的认可程度较高,学生的成就感也较强。

(四)专题研究选用的原因分析

选择导师的课题进行研究,需要几个条件:导师有课题,自己有能力从事课题研究,并能够把课题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予以展示,同时也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有科研的兴趣、动力和能力等。这几个条件凑在一起,就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是多数大学生弃选的重要原因。(五)其他形式选用的原因分析用研发产品、研发软件、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作品来取得毕业资格,同样需要一些主客观条件:学生的前期积累、导师的辅导等,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选择这种形式的。而且不同的学校对这类形式的认可程度不同,如果学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完成了上述形式的作品,而学校不予承认,反过头来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时间上就来不及,学生也会感到得不偿失。

五、总结

(一)结论

笔者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形式的统计分析,发现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仍是毕业论文的首选形式。学术性论文也有一定的比例,其他形式采用甚少,专题研究则缺失。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强需求,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对于像市场营销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毕业论文的形式绝不可能仅仅有学术性论文这么一种。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多。专题研究也将有所加大。另外,以技能大赛获奖、竞赛作品、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研发产品、开发的软件等,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也将逐步得到各界认可。

(二)建议

1.学校应构建毕业生多元化论文形式选择机制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多种毕业论文的形式选择,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与个性。毕业论文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标准限制。以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为例,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将在省级营销大赛中获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是有一定深度的案例分析和专题研究成果,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成为取得学位的重要条件。2.团队合作完成论文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及对团队精神的看重,团队合作完成毕业论文,也是一种趋势。这既能体现了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取长补短,也能展示出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也应是毕业论文形式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武云亮,丁宁,袁平红.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形式与选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3,(2).

[2]吴洪霞.独立学院本科多元毕业考核形式的探索[J].教育论坛,2014,(45).

[3]卢艳萍.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31).

[4]任森春,苟春和.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路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12).

作者:吴建勋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对于当前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从“多层次”监控、“渐进式”训练、“多模式”选题和“多样式”评价等措施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对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改革

一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视不够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从教务部门到二级院系或专业都没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效措施解决毕业论文(设计)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是急功近利,把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这样学生在完成企业安排的工作之余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一任务,同时,指导老师没有充余的时间指导好学生论文。另外,教务部门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不力,虽然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检查制度与质量评价标准,但没有真正的付诸于实践,普遍存在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论文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答辩走过场,为了达到及格率,同时也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毕业,评委老师放宽答辩要求,学校也是得过且过,已知毕业论文(设计)已流于形式,但其作为专业设置的重要环节,又不能不按部就班地“完成”。

(二)教师指导不专心

部分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也只停留在为了完成学院布置任务的水平上,没有花时间和精力细心修改、指导学生论文;有些院校因招生人数的急剧上升,生师比不断提高,致使师资力量明显薄弱,加之“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论文指导老师缺少企业实践操作背景;也有部分教师因教学或科研任务较重,时间和精力上不能全身心投入,指导效果较差。另外,毕业前学生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校内论文指导老师鞭长莫及,实习单位大多数将顶岗实习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大部分时间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对学校有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规范了解不多,致使企业指导老师几乎不过问、也不参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因此,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大部分选题由校内指导老师选定,存在所选论文题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大部分题目是“空对空”,脱离实际操作,与工作岗位贴近度不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人职业爱好,学生不感兴趣;难易程度把握不好,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指导论文(设计)的不力或无力。

(三)学生不够重视

即将毕业的学生在面临当前就业压力现实情况下,对毕业论文(设计)没有经验的基础上仓促上阵,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很好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忙于找工作、考虑毕业后是否从事本专业工作等因素,从态度上就不重视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认为只要别的同学能做出来,到最后总会有个结果的,这种想法最终影响到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如果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放在第四学期,并与生产实习过程相一致,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论文指导老师可以随时跟踪资料查阅、论文设计、实施过程等情况;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平时的有效训练,中学教学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在文献查阅、总结、逻辑思维、语言凝练、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均较差,缺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能力。(四)毕业论文(设计)缺乏创新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创新点很少,方法、设计思路都是专业常见的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师资、实践实训等条件的限制,也是专业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跟不上新时代、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以上因素已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无法满足行业企业、社会对高职高专“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需求,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毕业论文(设计)是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来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完全融于一体,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改革探索。

(一)“多层次”监控毕业论文(设计)过程

高职高专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改革或多或少带来新的问题,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会因此而下降,建立科学有效的层层监管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多层次”监控是指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采取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学校、论文指导老师、学生“四方互动约束”等模式建立起来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监控的方式,它可有效防止和消除学生应付、教师糊弄、最后糊涂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的监督,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学校、二级院系、教研室、论文指导老师各自的职责和管理内容。划定论文检查的时间阶段,如前期(论文设计、筹划开题)、中期(论文具体实施过程)、后期(论文的撰写、修改完善、答辩),前期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由教研室组织抽检,主要检查学生论文的开题和任务落实情况;中期由学校教务部门组织,着重检查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是否到位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要对全体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程做详细了解,全面掌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推进情况,对进度缓慢的学生应协助论文指导教师加强监督管理;后期检查论文的撰写、答辩与成绩评定,教研室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互相评阅预审,对于不能完全达到学院要求的,在指导老师的监督下督促学生修改完善,对于没有完成毕业论文的或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应取消其参加论文答辩的资格,延迟毕业。

(二)“渐进式”训练毕业论文(设计)

充足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是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前提。因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考虑到该类学生的实际能力,其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不应该少于半年。可将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分解到全学程中,特别是第二学年。采用的方法是在专业核心课程开设过程中,把课程集中实训和部分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改为“课程设计(论文)”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全面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查阅文献资料、试验设计、动手操练、团队协作、结果分析、总结报告等各项能力。“课程设计(论文)”的设置采用先易后难的“渐进式”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其综合岗位工作能力。

(三)“多模式”选择毕业论文(设计)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要淡化学术性,突出强调实际应用性,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方法上鼓励老师和学生选题来源多样化,以便使学生能够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自身情况的方法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具体可分为:设计模式、论文模式、作品模式、报告模式、技术实践等。如城市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某个设计项目的一部分,其毕业论文(设计)可以是设计模式和作品模式;园林工程和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将其参与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等项目作为自己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可以是作品模式或技术实践模式;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论文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从查阅文献资料、试验设计、试验实施、结果测定(测量)等一系列过程完成其毕业论文。可以是三年学业中围绕感兴趣的研究点形成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兴趣小组、社团提出的研究课题等,但学生的每个选题都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综合问题。

(四)“多样式”评价毕业论文(设计)

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方式采取多样的办法来评价,评价的具体方式应根据学生选择的多模式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从而避免采用“评阅-答辩-评分”这种缺乏全面考核学生能力的陈旧办法。论文答辩中小组成员多员化,可以由学校本专业老师、邀请行业企业技术员共同组成答辩小组;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现场答辩,邀请同专业学生参与现场听证和提问;具体评价方式可依据每个专业的特点及所涉的方向不同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成果有效性进行。

参考文献

[1]胡俊.提高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刍议[J].科技信息,2011,31:362.

[2]陈光红.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12:138.

作者:张成霞,吴红,张衡锋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

[摘要]高职学院的会计专业注重实务性培养和训练,对理论知识的深究要求较低,因此高职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并不适宜于学术性毕业论文写作。从多角度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原因,并对用大型顶岗实习作业代替写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了初探,使之更加符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论文形式改革

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过程中最后一项教学环节,也是最常见衡量学生专业水平高低的手段。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定位为应用型实践人才,对理论知识要求相对而言要低得多。而会计专业方面的论文往往专业性、理论性很强,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完成起来也是“走过场”。因此,那种要求本科毕业生去完成的毕业论文对高职教育的学生来说并不恰当。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论文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

由于论文要求完成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年的下学期开始完成,此时正值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的时期,学生一边要应付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工作,一边要完成毕业论文,大多数都是去网上复制、粘贴、修改,论文完全没有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自主创新的水平。

(二)论文选题千篇一律,缺乏多样性

尽管给学生可供选择的论文方向及选题有多达十几个,在2011级学生写的论文中仍有35%以上的学生选择写“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失真”,有30%左右的学生选择写“应收账款”方面的论文。学生往往是选择一些好写的入手,并不是依据实用性和操作性以及自身理论知识和兴趣来选择。

(三)老师在论文指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近年来会计专业在社会上比较吃香,学生人数出现“井喷”式增加,而老师数量缺口较大,一个老师要同时指导20甚至30以上的学生论文,难以对每一位学生做到悉心指导,往往停留在对论文格式方面的指导,难以对内容做深层次的指导。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形式改革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形式改革思路

鉴于以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分析,只有对毕业论文的形式作大胆改革,才能从源头上改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差的现状。在顶岗实习期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对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的一个完整过程,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大型作业来代替书写毕业论文的形式。即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对该公司实际发生的50笔以上的经济业务(要求记账分录类型不能大量重复)制作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处理操作,实习结束时,提交顶岗实型作业给校内实习指导老师,给予评价及评分。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形式改革具体实施

该大型顶岗实习作业要求是学生在该顶岗实习单位实习时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其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流程为:分析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填制各种明细账和总账—核对各账是否相等—编制试算平衡表—填写财务报表—整理和装订记账凭证。每一流程具体操作如下:

1.审核原始凭证。具体要求:A.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B.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C.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D.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E.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2.编制记账凭证。要求编制的凭证不得不扩于50笔经济业务,凭证最后要装订,并附上科目汇总表。A.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完整,摘要简明扼要B.记账凭证应该连续编号C.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D.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E.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要有原始凭证F.填制记账凭证时发生错误时要重新填制G.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空行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相关注销,若在记账过程中,如有使账簿记录发生错误的,应用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来更正,不能填补、挖改。

3.科目汇总表要求:根据每一张记账凭证编制相应的科目汇总表,科目汇总表附在每本记账凭证的首页。科目汇总表的借方和贷方要相等。

4.登记明细账要求:根据记账凭证填制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和相应的原材料、库存商品、往来账户等明细账。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账通常用订本式账本,并且每一笔业务都要结出余额。原材料、库存商品、往来账户等明细账采用活页式账本,方便添加业务,也无需每笔都结出余额。当填制时发现金额错误须用红字划掉,并用蓝字改正。

5.登记总账。按照科目汇总表中的各科目依次登总。

6.核对各账是否相等。要求记账凭证与各明细账、明细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明细账之间核对,账账、账证、账实合一。

7.编制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根据总账或明细账月末余额编制试算平衡表,要求做到期初借方与贷方、本期借方发生额与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余额与本期贷方余额都分别相等。

8.编制财务报表。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9.整理和装订记账凭证。将每一张原始单据附在其对应的记账凭证后,不得有误,将记账凭证上、左、下的整齐划一,装订出来的账本要求整洁、美观大方。

总的来看,高职学院会计学生用大型顶岗实习作来代替写毕业论文的形式,从源头上解决了毕业论文“走形式”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真实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使之更加符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章惠敏.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新导刊,2010(1):182.

[2]毛玉萍,赵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7):70.

[3]孟霞.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之我见[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4(1):50.

作者:唐玲1,杨树元2单位:1.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第四篇: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毕业论文改革是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所倡导的,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当前,民办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形式单调,缺乏创新,与实践脱节。以“艺术实践策划”代替毕业论文写作就是一项顺应论文改革的新举措。

关键词:毕业论文;改革;音乐会

民办高校的培养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民办高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就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民办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专业特点不同于普通文理生,由此,究竟要不要以写毕业论文作为学生毕业的唯一方式就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

(一)理论水平薄弱。民办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的专业素质很好,但理论素养较差,四年学习结束时,有的学生可以说是刚刚走入专业学习的正途,让他们拿出一篇深入研究并且有创新价值的论文可以说是强人所难。

(二)与实践脱节。如果依据现行的毕业论文写作方法,要求民办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论文体现出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很难达到的,很难全面地反映出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对用人单位考量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没有突出意义。

二、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

我院音乐表演专业从2012年开始逐步尝试以“毕业艺术实践策划”代替“毕业论文”写作的形式。我院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教学质量的首位,紧密结合学生的弹奏或者演唱,以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论文。杜绝了论文抄袭现象的产生。更是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我院根据学校的基本条件,师资力量,学生情况试行以下的操作流程:

(一)设置专门的“艺术实践策划”课程。想要毕业音乐会的整体流程顺利实施,必须要有理论上的指导,为此我们开设了“艺术实践策划”课。课上不仅讲授艺术活动策划程序、策划方案等纯理论的知识,还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每个实例中的可取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的专业特征,策划好自己的毕业音乐会。

(二)将艺术实践策划分为两个部分:毕业音乐会和专业理论知识问答

1.毕业音乐会部分:

(1)确定音乐会曲目。严格按照学生实际能力合理的选定音乐会曲目。选曲要难度适中,不能过于简单,要体现学生真实的演奏或演唱能力;也不能过于高难度,如果一味地追求高难度,音乐会的完成质量就不高。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双方充分的交流后,确定音乐会曲目。

(2)音乐会的审核。由学院组织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对申报参加毕业音乐会的学生进行专业审核。审核小组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每组3-5名专业教师。未能通过审核的学生不能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毕业,而是以毕业考试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数、等级也都有所降低。对于音乐会达不到标准的学生,是不予通过专业理论知识问答环节的。

(3)毕业音乐会的指导。专业教师对音乐会曲目的指导方式为一对一的小课。可以在琴房进行指导,也可以再音乐厅进行指导。专业教师要从学生的舞台演唱和演奏的能力上精心指导。要求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强弱变化、情感、音乐表现力等。此外,包括学生服装、上下台走步、与钢琴伴奏教师的配合等都要加强,注意舞台表现的整体性。

(4)毕业音乐会的具体内容。音乐会可以采用“一人一台”的方式,也可以“多人一台”,每种形式有其相应的打分标准和分数线控制,依据现场的学生表现,分数也可上下稍加浮动。具体可以通过几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音乐会的形式、音乐会曲目的难易、音乐会的整体策划、节目单的设计、舞台创意设计、演出服装设计等方面。

(5)毕业音乐会的评定。毕业音乐会的评定由3-5名专业教师组成评定小组,学生按规定完成毕业音乐会的内容后,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现场的完成情况,依据标准进行评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成绩。2.理论知识问答部分:在毕业生结束自己的毕业音乐会或者毕业考试之后,由学院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专业知识问答环节。可分组进行。每组配备3-5名专业及理论教师参与问答。问答的范围既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包括相应的理论知识,也有延伸知识的问答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由各位教师打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成绩。

三、毕业论文改革的意义

(一)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加切合音乐表演专业特点。强调艺术实践是表演专业最大的特点。学生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刻苦练习,而且要定期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和展示。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加切合音乐表演专业的特点。

(二)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能够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因为一场音乐会要演唱、演奏者具有相当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较深厚的专业功底。这需要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付出大量的时间,刻苦练习,不断积累曲目,这都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们的专业提高。

(三)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学生就业。现今社会,学历不再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唯一标准,专业实践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音乐专业尤其如此。毕业时简历做得再漂亮,不如附上一张音乐会光盘。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是通过专业展示来考查面试者的专业水平,很少有人要求看论文。

四、结语

音乐核心论文范文第3篇

论音乐与感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乐论《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以怎样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就把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起来,认为音乐能表现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相互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情。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感情的表现,认为只有感情才是音乐要占为己有的领域。并且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感情,灵魂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艘表现的特殊领域。”(黑格尔:《美学》)在现代的音乐美学研究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比较多。博览音乐家卓菲亚•丽莎认为:“在音乐中,由于缺少具体的、实在的、单个的客体,感情反映的因素便能比较强烈地发挥作用,占据了首要地位——这便是音乐在反映显示的方式上的特殊性。”她还认为:“音乐的内容是感情,而很少是唤起这些感情的那些现象本身。”(卓菲亚•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在欧美现代音乐美学研究中,也有人坚持主张音乐是表情的艺术,影响较大的是英国音乐学家柯克。他在《音乐语言》一书中指出:“事实上,音乐是包含着音乐以外的,正如诗歌是包含着文学以外的,因为,音符和文学一样,有感情的含义。让我们再说一遍,音乐,在伟大作曲家的笔下,用纯属他个人的表现方法最完美地表达了人类的普通感情。”(柯克《音乐语言》)在我国当代的音乐美学研究中,也普遍认为音乐能够表达感情,而且认为音乐内容主要是感情内容。当然,也有人认为把音乐看作是表达感情的艺术的说法是不全面的,音乐所表现的应该是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人类的全部精神生活,它应包括人的思想、感情、心地、灵魂、意志、梦境、幻境以及潜意识等等全部精神活动的内容世界。我认为,主张音乐能表达人类全部内心世界的观点和主张音乐善于表现感情的观点并不矛盾,因为它们所针对的是听一个范畴中的内容。只不过,后者力图把音乐的表现内容涵盖得更全面一些。因此,我们认为提出“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或“音乐主要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应该说是抓住了音乐表现内容的最主要、最核心的东西。问题在于我们不要把这种提法作狭隘的理解,把感情仅仅看作是某中描象的形式;而应该把感情表现理解为显示生活的反映,它有丰富的内涵并和人们的其它心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知道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过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在心理学里关于感情和情绪的研究中,特别引起人们兴趣的是关于“表情动作”这一学说。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面部表情与身段表情,更多地表现在戏剧、舞蹈以及造型艺术中。和音乐关系最密切的无意是语言表情,语言的语言、声调、节奏、速度等都是表情手段。人由于情绪的激动,发出各种不同的富有表情性的声音,这是人的由体内变化所引起的一种必然性的外部表现,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外在的比附。正因为如此,音乐学家们极为重视语言表情在形成音乐的表情上的重要作用。卓菲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亚•丽莎曾经指出:“音调结构可以反映现实中的两种现象,即听觉和视觉可以把握的,也即感官可以体察到的实际运动过程和感官不能直接体察到的人类感情,这一种现象可以用间接方式,通过对伴随这种感情的表情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总类就是具有音调特征的人类口语。因此,这种音语在音乐中起到的巨大的作用。”另外,丽莎还提出将这种语言音调向音乐音调移植或翻译理论,她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将现实存在的现象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表情运动的结构形式加以概括和抽象的过程,就是讲这个结构转移到声音这一物质材料上去。”(卓菲亚•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

以上的论述可以使我们看到,音乐之所以能够表现感情,一方面是由于人的感情的情绪变化引起人的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呈现为一定的运动形态;另一方面又由于人的感情具有一种宣泄释放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外部表现正是人的表情动作,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中语言表情与音乐的关系最密切,它通过表情动作向音乐音调的移植和翻译,构成了音乐具有表情性的基本根据。此外,格式塔心理学也为音乐之所以能表现感情提供了理论依据。

音乐运动与感情活动之间存在着“运动”这个共同的因素,它们同时在时间中伸展变化,都表现为一种时间的运动过程。它们在运动形态上都存在着高低的起伏、节奏的张驰、力度的强弱、色彩的浓淡等,格式塔心理学把这种共同性叫做“同构关系”,或者叫“同形”或“同态”的关系。正是这种“同构关系”为音乐以类比或比拟的方式摹拟或刻画人的感情活动提供了各种可能性。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柯勒认为:“任何实在的意识,在各个场合,不仅盲目地联系于相当于它的心理的物质过程,而且在基本结构的特性上是于它相似的。”格式塔心理学特别着重于视觉艺术的分析,另一创始人韦太默认为,对舞蹈动作的形式因素与它们表现的情绪因素之间,在结构形式上是等同的。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思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悲哀这种心理情绪,其本身的结构式样在性质上与上述舞蹈动作的结构式样是相似的。一个心情十分悲哀的人,起心理过程也是十分缓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慢的,而且很少能超出与它的直接经验和眼前的喜好知觉联系在一起的状态,他的一切思想和追求都是软弱物理的。既缺乏能量,有缺乏决心,他的一切活动看上去也都是好想是由外力控制着。”美学家苏珊•朗格也曾运用这一心理学原理论述了音乐与它所表现的感情之间的关系。她说:“我们叫做‘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感情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这种一直恐怕不是单纯的喜悦和悲哀,而是与二者和其中一者在深刻程度上,在生命感受到的一切事物的强度,简洁和永恒流动中的一致。这是一种感觉的样式或是逻辑形式。音乐的样式是用纯粹的,精确的声音和寂静组成的相同形式。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的音乐美学研究总,也有一些学者运用这一原理论述了音乐与人类感情之间的关系。钱仁康认为:“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驰、和声和音响的色调变化,在运动中表现感情的变化和发展。这是任何语言艺术所不能企及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钱仁康《音乐研究》)于润洋曾指出在:“在声音和人类感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形式上的差别性,前者是一种物理现象,而后者则是一中心理现象,但是,音乐结构时间之所以能够表达特定的感情,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二这之间存在着一个极重要的相似点。那就是这二者是在时间中展示和发展,在速度、力度、色调上具有丰富变化的极富于动力性的过程。这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正是这二者之间能以沟通的桥梁。”(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超级秘书网

音乐核心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艺术歌曲在浪漫主义时期发展到颠峰,本文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背景分析、词曲关系、钢琴伴奏、二度创造等方面,论述了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演绎过程。

研究音乐作品的人文演绎,首先要对“人文”的观念有明晰的界定。“人文”这个词有三种指称:第一,指对最高价值、终极关怀的一种诉求;第二,指把人作为最高价值的所谓“唯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第三,指文史哲艺这些人文学科的学习和培养。而在音乐作品中,这三个指称是三合一的。音乐作品以对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为诉求,以人道人本主义为核心,通过音乐作品的表现和演奏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一、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产生背景

十九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即“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产生,虽可追溯到十八世纪,但是它形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拿破仑专政时期。而对它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和封建势力的复辟。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中,反映了当时欧洲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态度。

十九世纪欧洲各国反对拿破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具有两重性的。人民的力量推翻了拿破仑的统治,但战争的结束给人民带来的不是自由民主,而是更深的痛苦和黑暗。当时的知识分子看到的社会现实是堕落和理想的破灭。由于知识分子所处的社会地位、思想情绪以及对待革命、生活的态度不同,因此,形成了进步的和反动的两种浪漫主义倾向。1830年及1848年两次革命的高潮时期,也正是此类浪漫主义最兴盛的时期。在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此类浪漫主义几乎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下半叶的欧洲,其特征是充满着消极的、悲观的、神秘的色彩,它几乎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下半叶的欧洲。

二、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人文特征

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其对音乐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为诉求,以人道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特征,从它与文学诗歌,歌曲的词曲,钢琴伴奏和再创作等方面表现出来。

(一)感性诗话的音乐

歌曲与诗歌分属两个不同的艺术形态,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存在形式即时间。这一基本的属性是两者结合的前提。音乐是非再现性艺术,而诗歌具有明确的再现性功能,这又是它们在形式方面所不同的一面。仅从音乐角度看,如果声乐艺术在没有语义因素导引的前提下,它仍然是单一的乐音运动形态,一支旋律只有配上歌词才能进行演唱。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作家们追求对内心世界的刻画,对个人感情的抒发,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兴趣。浪漫主义艺术歌曲最鲜明的美学原则是感性的诗化的美。歌曲之王舒伯特说:“歌德的音乐与诗的天才,帮助了我成功。”[1]毫无疑问,舒伯特对诗歌的尊重在他深情的歌曲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舒伯特一生共写过六百多首艺术歌曲。舒曼也热衷文学,一生共写过两百多首艺术歌曲。他追求:“把诗作为独立音乐的基础,找到适合诗的音乐形象,并且使它们相互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的确,浪漫主义艺术歌曲更注重文学诗词的精良,追求音乐与诗的通感。

(二)诗乐平衡的音乐

歌曲是诗与乐的结合,但是从来都将其作为音乐来看待。也就是说歌曲的音乐性是第一位的。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许多歌曲的旋律我们有清晰的记忆,但是歌词已经不记得了。由于语言的关系,有些歌词的翻译很不尽人意,我们仍然喜欢呤唱,这些说明一般歌曲音乐性的主导地位。艺术歌曲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歌词既是音乐形象的立意基础,又对旋律创作有着某种制约。词曲关系是平衡的,但是又不是简单的平衡。所以作曲家的文学诗歌的修养和对音乐语言的娴熟掌握,以及确立新颖的诗意的能力和其它素质应该是最高的。

艺术歌曲的产生初期,不同特点的艺术形式的联姻是浪漫主义者的理想,而音乐家的多才多艺为此提供了可能。在舒伯特的创作思维中,坚持诗与乐始终摆在一个平衡的角度。他以自己艺术敏锐力“认识到了事物的新秩序”,认识到音乐家与诗人之间的新型的关系,他具有处理一切诗歌的能力。

(三)钢琴特性的音乐

表情丰富而意境生动的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音乐形象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艺术歌曲音乐形象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的综合性,即形象的塑造,除旋律与节奏这两个起着决定性与主导性的因素外,钢琴伴奏的音型、织体、和声、复调、音色、速度、力度等各种表现要素的发展性与对比性运用,通过作曲家创造性的立体思维,概括性地与前两个因素有机组合,才能形成个性、生动鲜明、折服人心的完美形象。

古典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在表现意义和作用上显然超出了“伴随曲调歌唱的弹奏”的范畴,它不是曲调的“附加部”,而是艺术歌曲音乐形象构成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的写作,决非是作曲家完成了曲调写作后,为演唱起音定调,带动情绪,烘托气氛的一种辅助性手法,而是作曲家为塑造完美音乐形象,表达深刻思想内容而进行整体构思的一种展示想象力、丰富表现力的创作方法。

(四)重视二度创造的音乐

艺术歌曲作为小型的室内演唱的声乐独唱曲,又被称为“音乐会歌曲”。它是诗情、曲情、声情的统一体,具有重视二度创造的特性。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腻,变化丰富,其中含有比一般歌曲、歌剧等体裁要求更纤细、更复杂的技巧,演唱起来难度较大。其次,艺术歌曲比较侧重于阴柔的声音处理,更能体现浪漫的情调,声音与气息的调和要恰当而巧妙,讲究一种分寸感。这种含蓄的富有余地的演绎,会产生诱人的美感和深刻的影响。因为艺术歌曲的诗歌语言问题,在歌唱上还必须有清晰的咬字,句法的明确,音乐语言陈述的连贯流畅等。为了追求纯粹美,艺术歌曲的演唱也非常讲究风格的表现(个人风格、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

在一个时期内,艺术歌曲的演唱会甚至只能演唱德国的作品。所以,艺术歌曲的演唱被誉为声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演唱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声乐技术水平,理解和把握诗歌和音乐的能力,诗人的气质和情感的敏锐,谦和的态度和艺术协作能力。尤其是在文化素养和艺术经验方面,要求很高。

艺术歌曲从源起到繁荣,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至今仍然在声乐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正是由于它的这些固有的特点和高度的艺术性使得艺术歌曲这种演唱风格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音乐会上不可缺少的演唱曲目。艺术歌曲不仅使声乐演唱者获得演唱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演唱者的音乐修养。艺术歌曲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使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艺术的光彩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剑梅编著.《舒伯特》.第223页.东方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2]加拉茨卡娅.《西欧音乐名作》第一册.第125页.音乐出版社,1961年版.

[3][美]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杨燕迪校.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音乐核心论文范文第5篇

喜欢涂涂画画是小学生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1.猜谜激趣。如第十一册教材中《古诗配画》一课,我首先就以猜谜形式揭示课题,引入新课。“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不是我们第二册时学过的《画》那首谜语诗么?”一时,小手像雨后春笋一齐竖了起来。接着,我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一出示,诗与画一搭配,学生思维就更加形象化了,只用几分钟时间就帮助学生想象到了“古诗配画”的题意。

2.故事激趣。第八册教材《字谜画》一课,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唐伯虎卖画》的故事:“……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来,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对围观的入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对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很久都没有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少年学生,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故事讲完了,有不少小朋友也猜出来是个“默”字,大家很自然地沿看“故事”导向的思路想象开了。

3.儿歌激趣。第一册教材中《我喜爱的动物》一课,教师课前编好一首儿歌,一进课堂就朗诵给小朋友们听:“妈妈带我上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看:大灰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展开大花扇……”听着听看,小朋友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教师话音未落,大家都抢着说开了:“我也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猴子,它们非常玩皮。”“我最喜欢长颈鹿!”“我最喜欢青蛙!”这样,小朋友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象世界。

4.音乐激趣。《小鸟齐飞》是第一册教材中的一课,课前,我与音乐教师联系,教唱好《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上课铃一响,录音机里轻轻播放《快乐的节日》,教师随着音乐唱起来:“小鸟在前面带蹈,春风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小朋友们也跟着唱了起来。唱着唱着,小鸟齐飞的画面自然地呈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激发了学生学习小鸟画法的兴趣。

1.直观引伸。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理过程,直观引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小鸟齐飞》一课中新授小乌画法时,我先用课前绘制的挂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各种鸟的形体特征,再看教材上介绍的照片《小鸟齐飞时的不同姿态》,接着运用课前制作的活动幻灯片演示飞鸟的不同姿态,一边演示一边板书:①当头、身子不动时,变动翅膀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②当翅膀、身子不动时,变动头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告诉小朋友在画飞乌时,根据这些道理想象出飞乌的不同姿态。懂得了这些,小朋友们进行画飞乌想象时,就不那么困难了。

2.儿歌牵引。小朋友喜欢儿歌。教学时我运用这个特点,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儿歌,加强教学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易懂易接受。以《我喜爱的动物》一课为例。我把动物特点归纳成生动有趣的儿歌:“小花猫,喵喵喵,蹬蹬腿,弯弯腰,又蹦又跳练功夫,乐得老猫胡子翘。“长颈鹿,真出奇,多像一架起重机,够树梢,不费力,吃着嫩叶甜如蜜”……听着听着,小朋友们浮想联翩,自然地想象出各种动物可爱有趣的形象来。

3.故事启发。故事对小朋友的吸引力特别大。教学中,我投其所好,让学生从故事中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古诗配画》一课中,我首先运用教材提供的范例《月是故乡明》来指导学生如何大胆想象。接着,我利用古代画家的创作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宋朝一个皇帝赵倍招考画工,要求给‘深山藏古寺’这句诗配一幅画,当时不少人画的都是茂密茂密的森林呀,高大古老的寺庙呀,虽然绘画技巧都很不错,但并没有考龋而另一个考生却被录取了,原来呀,他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和尚在井边挑水,一条石板小路伸入深山……”同学们的眼睛眨巴眨巴的,不一会儿,小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4.典范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少年儿童对艺术偶像是很崇拜的。我顺其童心,充分利用艺术偶像的力量为教学服务。学生都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他们说,一只小鸡,一对小虾,在其笔下都特别的有趣。《古诗配画》一课中,我便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齐白石爷爷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我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爷爷是这样体现的: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听到这里,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

总之,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二、交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