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视语言论文

影视语言论文范文精选

影视语言论文

影视语言论文范文第1篇

1.恪守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美国语言教育机构认为,认知主体的学生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心理认同,并基于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丰富自身对知识的构建。而教师要辅助性地借助于动态的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学生的学习愿望,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把当前所存在的知识和学生有意识的认知框架系统地结合起来,是语言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习过程的自我驾驭能力。同时,建构主义也产生了类似的语言教学方法,其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理论的应用,加速了语言习得者的学习进程,提高了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有效地为未来的职场服务。

2.课程设置注重兼顾职业性和应用性

美国语言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为:在一定的语言课程基础上,附加相对职业性强,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性课程。职业性课程所占比例为总课时的50%以上,平时的课程注重锻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能力,进行办公室软件操作,这样毕业生可以在行政办公室经理、行政助理、执行秘书、打字员以及类似的职位中就业。同时这些语言学校,大多致力于专业英语教育,比如开设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学生可以获得外贸业务联系、外贸单证制作、外贸合同跟单及公司文件处理技能。着力开展“定单式”“定向推荐式”“委托式”等教育,侧重学生的“形象礼仪培训”“贸易谈判技能培训”“国际贸易实务培训”“商务英语中高级口译技能培训”等项目的设置。另外,美国语言课程的教学形式也呈现出灵活和多样性的特点。主要形式有讲座、专题讨论,也有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共同进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小组展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的方法。

二、美国英语语言教学对我国英语语言教育的启示

1.树立“以动态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动态”顾名思义,即身体力行,活络心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本身就是对所学事物的组织者、构建者。教师科学地引导方向,让学生独立完成语言认知。因此,一定要摒弃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观念。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化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下去实践所学知识,并凸显自我价值。每位教师在完成课程任务前,都应设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计划围绕着目标前行,目标是方向,其结果是使学生能有效掌握知识,实现其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我讲什么”转移到“学生学什么”,形成有利于学生自我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心理认同,形成更高的自我解决语言问题的学习能力,这才是我国教师从事英语教学的根本意义所在。在课堂上,“动态式教学”应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让学生完成自我体验式学习。如“模拟谈判”“模拟法庭”,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促进他们社交、学术技能的发展。在动态学习中,学生能不能体验到学业进步的快乐,对自我知识构建具有充实的满足感,是判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教师也应该以此调整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的结合

当学生完成某一语言内容的学习后,应为他们提供见习机会和时间,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分段、分类、分流等实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从而在实践体验中迸发出更多的对所学知识的再认知。同时,在学期的考核方式上,可以实施全过程考核,即把每次的实践成绩、课堂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测验成绩累积起来。如此会更充分准确地体现出该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3.加大学生社会化证书培训的力度应用性

语言教学旨在为社会培养出方向性强、满足全球化职位需求的各类人才。牡丹江师范学院的语言教学分科较为详细,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实用翻译等。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从业方向,完善进入各类职场的准备工作,合理介绍一些有利于就业的职业证书,如BEC证书,报关员、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员及各类翻译证书,并提供证书考取的指导意见。职业证书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加快教师职业技能更新

影视语言论文范文第2篇

在研究语言和文化之后,语言经济学才涌现出来,属于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新兴边缘学科,该学科涉及语言学和经济学以及教育学等,也就是说为实现经济活动,该语言交际把必要条件提供出来。在1965年,JacobMarschak第一次提出语言经济学说法,把效益和价值,以及费用和效用这些语言经济学性质揭示出来。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为语言经济学主要研究经历:

(1)以民族归属对待语言,致使种群区别的基础源于语言,人类社会经济中产生了地位差别,最突出的就是收入的差异。这个研究阶段经常把收入差异的对象定位为美国黑人及白人,在加拿大把母语确定为英语与法语者。

(2)把语言以人力资源对待,并和其他能力技巧同等地位,对语言教育进行投资,就可把收益得到。

(3)语言作为人们身份和经济资源的符号,也是对社会经济地位产生影响的属性。

2商务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1)改革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操作能力对其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立足语言经济价值视角,有利于商务英语教育质量和语言价值的提高。商务英语的学习能够带来经济价值,这已经为大家所公认。但目前教育出来的学生是以英语和知识还有能力三大板块为基础的,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多数情况下英语作为通用英语,和大众沟通是它的基本作用,但就商务知识方面,大多使用中文,汉语授课为一般状况,所以完全融合两者很难,很容易使学生认为商务英语的学习意义不重要。其次,实际商务操作能力不具备成为大部分英语教师的状态,因此实训课使学生业务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而通过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到,对当前的课程期望改革的学生占很大一部分。基于国际商务,培养的人才能够有效地完成与供应商或客户谈判任务,这就是商务英语教育的目的所在。经济利益特征表现得很强,所以说经济上的回报是建立在与用人单位需求相符合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商务英语专业要以语言经济学理论做导向,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知识构成,社会需要的能力要求以及人才数量,对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和企业家一同研究商议,确定改变商务英语教学目标,其意义非常重要。通过调研商务英语方面运用较好的浙江省了解到,具备相应的工作才能、工作经验,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能够完成相应的文秘工作任务,并在涉外商务活动中,涉外交流或谈判工作任务能够完成,是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基于此,行业和企业的商务专家被课程开发小组教师邀请来,在共同论证后,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目标被确定,即: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方面,了解基本国际商务知识,英语交际能力水平应较高,实际操作相关国际商务业务能力应具备,对相关专业岗位工作过程应熟悉,与周围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对外事秘书和翻译以及对外贸易业务都能够从事,这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是实际需要的人才标准。

(2)以用人单位及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商务英语课程就实现人才培育目的来说,重要的方式以及途径就是课程,决定教育成功与失败的因素之一就是课程。而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属于人力资本,一定的投入是对这种人力资本进行学习并掌握的必备条件;具有高低的划分是语言价值的特征,使用密度将制约语言发挥的效用。这两个基本观点将发挥指导对商务英语课程重新认识作用。这几年,国内有关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具有经济价值的要求,不过一直以来,英语学科都束缚着职业英语专业课程内容,在改革中,“针对性”和“职业性”表现得匮乏。那么在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上能否以对用人单位和学生需求的满足作为出发点,人才的经济价值能否真正实现,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实现人才的经济作用,在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上就要以培育目标作为引导,整合人才市场的供需要求,对应的调整所设置的商务英语课程。在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商讨后,以一般专业课程方式设置传统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应用能力三个模块,而且设置专业核心和拓展课程,设置这些课程的出发点都是基于企业的需求,实现了有机融合商务知识与专业英语的目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业基础课程,它产生的源头在于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以及课程开发小组教师在一起整合研究分析后确定的,展现出下面两个特点:

1)商务实践的特点。人们可能存在狭义地去理解商务实践这种问题,有的人认为实践仅仅局限于实际业务部门,广义来说课堂的课程学习也属于商务实践。

2)商务语言的特点。用语言学的视角理解商务英语就是在商业行业活动中应用英语,基本语言运用活动涵盖听、说、读、写、译等内容,英语特征表现为专门用途,在商务沟通和谈判实践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英语,对实际问题能够运用英语处理,这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进而使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也就是说,这样安排的课程和高等教育特点相契合,也和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产生同步,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够迎合市场需要。语言价值和经济价值就会不断提高,从而在一定的投入下,实现最大限度的产出。

3结论

影视语言论文范文第3篇

1.1趣味实验活动内容的选择在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趣味实验应操作简单、安全、时间短、现象鲜明;(2)趣味实验主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1];(3)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与初三化学知识相适应,进而能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素材或例证。初步选择了6个趣味实验.

1.2趣味实验活动的实施过程初中组共有6名实习生,每人负责1个小实验,另有1人为带队教师,负责安排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高中组还有4名实习生,作为后备,应对临时问题。在组织学生实验前,这些实验实习生都已经亲自做过,试讲过,并把实验名称、原理、基本过程、注意事项等写在纸上,贴在相应实验台边;在趣味实验活动中主要负责:讲解原理,演示实验,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和记录现象,并回答学生的问题。上课时间是利用下午第7节活动课时间(声明:有想在外面参加其他活动的同学可以不来,本活动由同学自愿参加!———活动过程中,没有无故缺席的同学)16:20—17:05,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5~8人分为1个小组,每次同时进5个小组,5个小实验同时开展,余下学生为下一轮,共组织12次。最后一次,因实习已结束,还有5个小组(即半个班级学生)没做,在学生强烈要求下,又和实习学校协调,找后续课余时间补齐。实验中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动起来,感受并体会动手的乐趣,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同学小组讨论,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记录、归纳等方法。每个实验完成需要时间大概7分钟左右,做完1个小实验后,小组间自动相互穿插轮换。考虑到来回机动的时间,一次实验下来大约需占用1节课的时间。

2趣味实验活动的效果

实习生和中学生都参与了趣味实验活动,对活动过程、效果深有感触,他们的观点较真实、客观。为此,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中学生对此次活动的态度、意见和建议,通过与实习生座谈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1对参与活动的中学生的调查分析此次问卷调查在初三(1)、(2)、(4)和(6)班进行。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34份(36份无效问卷为学生对问题没有作答或没认真作答),占调查问卷总数的78.8%(达到有效回收率70%~75%的要求)。调查问卷是2道陈述题:一是你喜欢这次的趣味实验活动吗?请谈谈你对这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你希望的化学课堂是什么样的,说说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建议。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问卷结果的反馈可知,中学生都很喜欢这次趣味小实验活动。具体的收获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认为化学是有用的、有趣的、神奇的;感受到自己动手做实验的乐趣和新鲜;感受到小组学习、师生平等、相互交流讨论的快乐。用学生的话来说“化学太有趣啦,很神奇!”活动中“能让自己动手做实验,很有新鲜感。”和“理论与实验并重,老师指导,学生做,有问题一块讨论,我喜欢,小老师加油!”等,以上反映显示出他们对此次趣味实验活动的认可,初步实现了活动设计对中学生方面的目的要求。对这次趣味实验活动和化学课堂教学的意见及建议方面,主要有:部分学生提出“你们走了,我们还会有这样的活动吗?”“增加趣味小实验的内容,定期开设这样的活动”及“希望趣味小实验内容多贴近生活,又能紧密联系化学课本知识,这样两全其美”;有的同学希望“化学课堂对半分,一半讲课,一半实验,宁愿占活动时间”,有的同学建议“师生多互动,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这样记忆更深”“希望老师在课上以做实验的方法来上课”及“老师多听学生的想法,下课前,留一部分时间用来提问题”等。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中可知,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开,教学与实验相结合,趣味实验的内容还有些单薄,在数量上和内容设计的质量上需要充实;在课堂教学方面应将教与学紧密结合,教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做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做中学,多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师生互动,平等交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实验进入课堂。

2.2参与活动的实习生的意见反馈实习生全程参与了这次趣味小实验活动,从活动的设计,内容的选择,实验的准备,具体实施及后续中学生对活动的反馈调查,座谈时实习生整体感觉都很好,具体感受和收获如下:“实验虽小,内容不多,但准备和组织实验活动还挺繁琐的”“学生围着我,问这问那,开始有些紧张,后来有点兴奋,感觉挺爽!”“我们班的学生还挺可爱的”及“正好赶上我们讲‘燃烧与灭火’,活动内容还挺实用”等。这项活动是教育实习中临时增加的内容,虽然工作忙碌很多,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累并快乐着”。以上实习生的作答显示出他们对此次趣味实验活动的认可。在体验感受,分享收获的同时,还有2点建议:一是建议趣味实验活动最好在刚进校实习就开始组织,这样既能深入班级,熟悉学生,又能提前练习讲课,为教学积累素材,同时避免活动拖后进行的情况发生;二是应加强实习生的实验技能及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提升活动内容的设计质量,为趣味实验活动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也为自己将来教学积累资本。以上的反馈和建议,充分说明开展趣味实验活动是很有价值的。

3开展趣味实验活动的建议

尝试在教育实习期间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活动,为缓解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与中学教学间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实习学校的角度看,中学化学教师时间紧、任务重,用于实验研究的时间有限,实验教学压力大,不能经常开展或不开展趣味实验,实习生的加入使中学化学第二课堂的开展由“不能”变成“能”,这次趣味实验活动得到了实习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的认可。这项活动对于中学校、中学生和实习生都有各自的收获,对开展这项活动有几点建议。

3.1将趣味实验活动常态化对于实习基地的中学来说,希望将趣味实验活动常态化,进而走向成熟,走向化学第二课堂,走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对于高师院校来说希望把趣味实验活动作为教育实习的一项研究内容,不断强化和完善;实习生定期有计划地到实习基地开展活动,不仅仅在教育实习期间。这样既在实践中锻炼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又通过活动减轻了中学化学教师的负担,同时又能促进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3.2突出教师在趣味实验活动中的启迪和引导作用中学生在活动中,喜欢并关注变化明显、生动或不寻常的现象,对现象原因的关注可能就要略减一筹,这样的兴趣观察不稳定,属于低层次的自发观察,停留在这一阶段将无助于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此时,老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并告诉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随时记录、最后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对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希望学生能抱着期待来,带着思考走。3.3开展合作研究,提升趣味实验活动的质量要提高趣味实验活动内容的质量,首先必须强化实习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应规范操作;实验过程的设计,应融入科学探究的要素,注意探究意识的培养;活动内容在联系生活、关注教学的同时应注意改进、创新。为达到上述要求,应加大对趣味实验研究的力度,若中学一线教师也能参加这项研究工作,相信活动的收益是多方面的。通过研究活动可以强化实习生的基本功,提高趣味实验内容的质量,同时也能促进中学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初次尝试在初三开展趣味实验活动,效果可观。认为这项活动也适于在高中开展,高中学生相对初中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强,心理成熟,认知积累丰富,通过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化学的探究性,进一步感受并增强合作、交流和探究的意识。

影视语言论文范文第4篇

影视文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影视作品本身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影视理论却相对枯燥,这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产生态度方面的两面性——即看影视艺术作品积极而听作品理论分析消极。这两方面的矛盾是影响学生深入学习影视文学课程的主要障碍。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如果一味迁就学生的兴趣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形成。如果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设计。

第一,对于经典影片,尤其是距离现在年代较远的影片,如经典好莱坞电影,新好莱坞电影等要采取先讲后看的方法。如经典好莱坞电影《马耳他之鹰》如果让学生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观看电影,那么多数学生都会对影片的理解产生障碍,进而对影片的观看也会失去兴趣。这种情况下,学生看完影视作品后所获得的信息量一定非常有限。因此,需要在学生观看该影片之前,向学生介绍这部影片的背景、导演、演员以及它的总体风格和故事梗概。与此同时引入黑色电影的概念,并与中国大陆的同样具有黑色电影风格的影片《疯狂的石头》进行比较讲解之后,再让学生去观看影片,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对于一些学生比较好理解的影视作品,如日韩影视作品、印度影视作品、港台影视作品以及中国大陆的经典影视作品,可以采取先看后讲的方式。这类影片的片源比较容易获得,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观看影视作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这类影视作品一般是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特点也比较突出。这样我们可以选取几个有特点的片段在课堂上重复播放,以唤起学生的记忆。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课堂时间。同时也可以照顾到个别在课下没有看到作品的学生。

第三,对于一些学生们都耳熟能详的作品,我们可以采取边看边讲的方式,因为这样的作品学生们已经非常了解,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解读和分析,不会打断学生观看影片的进度。这样,可以在学生对影视作品比较幼稚理解的基础上,给予专业和理论的指导,使学生看待影视作品的眼光更加专业。

第四,影视艺术发展史部分是影视文学课程教学的难点。首先,影视艺术发展史的内容庞杂时间跨度较大;其次,学生对影视艺术早期的一些作品不感兴趣。要解决这个授课难题,我们需要为影视艺术发展史找到一个基本坐标,如时间和国别。在上课之前,我们挑选好具有不同时代和国别特征的默片、黑白有声片、彩色片、高科技制作影片各一部,并各自截取一个经典片段,让学生逐一观摩,并在每一次观摩后进行背景资料说明并对影片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由点及面地让学生了解影视史。这样的讲授方式即形象又直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课时的基础之上有效了解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第五,影视艺术批评理论和影视语言是影视文学课程讲授的重点。这些内容理论性强,与影视作品的鉴赏和影视艺术发展史相比相对较为枯燥。作为专业必选课的影视文学课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其晦涩难懂而放弃对其系统的学习。因此在这一部分的讲授中,可以让学生在经典影视艺术鉴赏后,向学生提问进而引出将要讲解的问题。如在讲解仰视镜头时,可以选取一个影视片段,俯视镜头选取《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全景俯视镜头,让学生去感受,然后表述在观看这个镜头时的感觉。在学生思考后,可以引出,俯视镜头除了能够鸟瞰全貌,表现视野开阔的全景以外,还常常用来表现人物品格的卑下或境遇的悲惨,具有一种阴郁、压抑的感情色彩。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回忆曾经看过的影视作品中有哪些镜头是通过俯视的方式来表达感情色彩的。此外还可以为某个理论问题选择一段有代表性片断作为观点的印证。这样的方法不仅增加了抽象理论的形象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在观影的过程中积极地接受理论知识,锻炼他们寻找感受和分析影视艺术作品的切入点。如在讲到开放性构图时,可以拿出日本影片《典子的故事》中典子跑回家的镜头。来向学生说明,一个简单的画面可以反映出很多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的发散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要提高

标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视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多个层面的,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学生的影视批评和影视评论的写作能力,更要要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升综合审美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形成看的能力更要学会看的表达——也就是对影视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论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观片实践、影评写作和阅读相结合来实现。因此在影视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撰写鉴赏文章和影视评论是实现学生深入了解影视艺术基本规律形成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在这一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学生在撰写批评或评论文章时切入点基本都是从故事内容入手,分析主题思想受网络影评以及先验或流行观念的影响较大,这样就让学生的影视批评和影视评论更类似于中学时期所写的读后感,缺乏专业理论的诉求。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影视作品的鉴赏与评论写作时,不仅要注重鉴赏与评论的区分,更要注重理论性和主观性的区分。美国电影教育家沃伦.巴克兰指出:“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参照专家的观点摆脱自己幼稚的见解。同时,不进行任何指导就期待他们判断、评价和选取有用的知识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境况,在影视评论的写作方面对其进行指导教学。第一,有步骤地规范学生的影视评论写作。首先要教会学生写观摩笔记,即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选择影片中值得分析的细节,对影片某一特点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观察。树立以影视艺术作品中的事实作为分析电影的基础的思想,从而克服先验和流行思路的影响。而且每看一部作品都要写一篇观影笔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写评论文章。其次,鼓励学生研读知名影视批评家的优秀文章。让学生模仿,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要求逐步提高。第二,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观影角度。影视艺术作品属于艺术学和大众文化传播领域。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因此研究影视艺术作品势必要涉及诸多学科。写作评论也可以从多个视角来进行写作。例如从美学、文本角度、技术角度、电影产业、经济角度、社会文化角度、历史学角度等等。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审视影视作品,就可以矫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容易从文本单一的角度去分析影视作品的弊端。

三、总结

影视语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师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程走进了中学英语的课堂。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英语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思想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做了重大变革。面对这次新课程的变化,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必须跟上新课程的步伐,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从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彻底的转变,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的实质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使教学理念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遵循这一基本精神,英语新课程提出了如下基本理念。

1在总体目标指向上,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并通过“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使他们具有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以及服务社会的思想、与人合作的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2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强调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和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重在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主动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导向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是指在课程安排、目标确定、教材选用和内容取材等方面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要求和情感需要,以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以“学习为中心”是指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语言情境的真实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并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的空间。

3在师生关系上主张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主动发展的环境。倡导积极学习,采用活动式的教学途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特别要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5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二、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英语新课程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对英语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本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以适应这个变化。那么,面对新课程英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笔者从教材、学生、课堂等几个层面上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在驾驭教材上的转变。首先,新课程带来了教材的更新和转型。教材的设计突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要求,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支撑。新课程的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而只能是教学的重要媒体,为教学活动提供一种知识的线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和参考。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全面熟悉教材的内容。教师要变过去只教教材内容为运用教材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真正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能力。这就对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再是只会教教材,而是要更会运用教材。其次,在新课程中,还要求教师结合教学活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正确的判断被选教材的适合性,研究如何通过选择使用某一教材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新教材,使学生的能力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另外,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理解、处理和超越教材的能力,有时面临教学活动的需要,还要具备直接开发教材的能力。

新课程打破了过去单一的课程设置,即相同的教学大纲、相同的教材格局,在坚持共同的英语教学目标、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可设置地方和学校课程,学校有权自选教材,实现了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实现了“一纲多本”。

这样,就要求教师具有驾驭教材、判断被选教材和自编教材的能力,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

2教师在知识传授方式上的转变。随着英语新课程的实施,过去沿袭多年的妨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被淘汰,课堂教学已经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转变,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恢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课堂地位的转变,必然带来传授知识方式的转变。

以前课堂所传授的语言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和课本。教师把备好的语言知识单方面地传授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控制性练习,一切主动权操纵在教师手中。而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互动”“开放”和“创造”营造了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在“互动”“开放”和“创造”中,学生就能获得相当大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的传授方式上来个彻底转变。在课堂上,首先教师要从过去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语言实践活动中情景和话题的创设者。新课程“互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过去一言堂的单一传授课变为群言堂、多形式的活动课。教师要使课堂“活而不乱、多而不杂、动而有得”,就必须在备课时打破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其次教师要由单一的教授者变为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管理者。在新课堂上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打消学生的顾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以热情、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失误,给所有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师要逐步掌握设计、组织、驾驭活动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充当为学生进行语言活动提供服务的“服务员”。

3教师的工作方式上的转变。新的课程理念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是学生各个孤立的学习,新课程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传统的课堂以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索式学习和任务驱动型学习为主;传统的课堂中教学媒体单一,只靠课本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网络、电视、报刊);传统课堂只涉及英语语言本身,新课程要求涉及文化、情感态度等跨学科的内容;传统课堂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考试结果,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过程、讲策略。这些变化使英语教师的工作方式由统一确定性的变成了多样不确定性的。这一方面为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又为教师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成了创造者。由于课程是开放的,教师要通过很多劳动才能完成教学设计,比如,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学用各种现代教学仪器、创设情景、组织活动

等等。这将大大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新课程所营造出来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处于一种时时受到碰撞、挑战和激励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要经常调整个人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活跃、敏感、豁达的精神状态,来不断适应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每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以前教师的职业被认为是个体职业,各自为战,自己教自己的书。由于“新课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宗旨,给予了教师创造的空间,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比如,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同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跨学科教师之间沟通、相互交流的灵感启迪,以及新课程如何得到家长的理解,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案如何得到校长的支持等。于是教师的性格、心态、气质等将随之变化,工作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