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保调查报告

医保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医保调查报告

医保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本人自年7月从广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即到单位参加工作,经各位上级医师指导及自己的努力,于年顺利的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注册,现在将本人作为住院医师的两年间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并努力领悟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尽职尽责、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临床工作中,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积极配合医院领导及科室领导的工作,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如配合学校完成新生入学体检等。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麻醉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医学及麻醉学的学术会议、讲座,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静脉复合麻醉等各种基本的麻醉技术,在科室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现在能独立完成日常的手术麻醉及急诊手术的麻醉,并且在科主任及各位上级医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麻醉、操作及手术当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的处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麻醉意外与医疗事故的发生,如手术前访视病人时,诚心的去与病人沟通,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使病人在术前达到最好的身心状态。手术时,尽量与手术医师配合好,满足手术医师对麻醉的要求,以便达到麻醉的平稳、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每做完一台手术麻醉后自己都会认真总结,总结麻醉失败的教训或成功的心得,以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在值班时,也曾参与过多次危、急、重的病人的抢救与治疗,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必须结合临床实际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处理好临床工作中的疑难病例,而临床实践又可以使理论更加扎实与完善。

在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时期,医院迎来了全国性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实际工作中,切实的贯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思想,为了病人的一切,急病人之所急,尽己所能帮患者尽快解决病痛之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病人了解医生仍然是值得信任的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十二分的热忱,全心全意的努力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更进一步的提高个人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医院的发展,麻醉学及卫生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医保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调查显示:当前影响就业状况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振荡多变”;二是“就业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四是“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五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六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政府的重点工作,也是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调查报告》就如何缓解当前就业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业问题最终的表现就是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不平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扩大劳动力需求,这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最根本方法。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工业化社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吸纳更多劳动力到服务行业工作,这是解决我省就业问题的长久之计。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是目前吸纳劳动力最多的,维持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稳定发展,是缓解当前就业状况的有效方法。

4、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劳动者的创业,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合伙创业、组建公司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这是对就业渠道的拓宽,对就业观念的创新。

5、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要切实落实近期已出台的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同时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就业与失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完善职业介绍服务体系。

医保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日趋突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伴随着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也日趋突出。

(一)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

许多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映,近年来,在消费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诉、投诉、举报案件中,服务行业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原先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以商品问题为主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从上海市工商局12315举报中心统计的情况看,2003年至2005年三年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申(投)诉件数的增幅均在30%以上,在消费者总申(投)诉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呈逐年增长趋势,2005年共受理申(投)诉30446件,占总申(投)诉量的43.08%;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举报增长显著,2005年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的举报7402件,比上年增长79.53%,在总举报量中所占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29%。根据苏州市消费者协会统计,2005年服务行业消费者投诉量排名前5位的行业比上年增长的幅度均在15%以上,其中增幅最大的达到了25%。根据南京市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统计,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10日,全市共受理消费者对服务行业的申诉4674件,占总申诉量的31.5%;受理消费者对服务行业的举报1398件,占总举报量的60%。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大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从江苏、浙江和上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案件的情况看,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主要集中在电信、居民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娱乐、维修服务、公共设施服务、洗染、饮食、美容美发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有些案件虽涉案金额不大,但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都非常大。如有的美容美发企业使用不合格产品,坑害消费者,造成严重事故,给消费者带来重大伤害。有的从事家电售后维修服务的商家不能按承诺及时上门维修,甚至用一些低劣的手段欺骗消费者。有的家装企业用劣质建材,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破坏了安全的消费环境。

(三)一些新兴的服务消费热点、消费方式正在逐渐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热点

在服务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新兴的服务消费热点、消费方式不断出现,而其中的一部分正在逐渐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热点。在这些热点中,电信服务业问题比较突出,从江苏省工商局和杭州市工商局12315中心受理的消费者申诉情况看,位居服务类申诉排位之首的均为电信服务业。2005年江苏省工商局共受理电信服务类申诉2681件,比上年增长22%,占服务类申诉总量的21%;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杭州市12315中心共受理电信服务类申诉2114件,占服务类申诉总量的19.03%。电信服务业申诉中对短信息费用的申诉占有较大比重,一些短信服务商与媒体相互配合,采用互动、有奖竞猜、赢取纪念品等方式,诱使消费者上当,令许多消费者防不胜防。此外,上海、杭州两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还提出,近年来出现的储值消费(也称为预付款消费)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情况的调查分析,产生上述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法律法规缺位、滞后,存在无法可依或操作困难的现象

由于长期以来在行政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侧重于对有形商品和有形市场的监管,因此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着重有形商品规范,轻无形服务规范的问题。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是从总体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规范,重点是对有形产品消费的规定,对无形的服务类产品,只是简单规定了“参照执行”。再加上当前服务业发展迅速,门类众多,进一步导致法律法规的缺位、滞后。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依据不足、法规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缺失、不透明,增加了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度

由于服务业种类繁多,各行业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一般都是由各行业协会或其主管部门自行制定,往往造成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有失公平、公正,或不健全、不透明,使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或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就可以有机会滥用权利,或利用消费者的不知情来侵害消费者权益。同时,由于服务产品的质量通常与人们的主观判断有关,即服务标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例如美容、洗染、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都具有这种特点,并且由于服务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的特殊性,即经营者提供的服务与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往往是同步进行的,因而无法固定和量化。由这两个特点所决定,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发生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判明是非,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因此很难对服务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罚。

(三)非法垄断行为的泛滥,造成了大量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

铁路、民航、电信等公用事业本属自然垄断行业,其垄断地位本身是合法的。但企业不得滥用其优势地位,实施非法垄断行为,如制定垄断价格,限制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等,直接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在我国反垄断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仅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简单规定,政府行政执法机关很难对此类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导致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禁而不止,影响极为恶劣。如电信部门出售的充值卡规定了使用有效期限,过期就停机处理,如再不充值,到一定时间就取消该号码,消费者认为极不合理但又没有其他选择。

(四)企业失信现象大量存在,直接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服务业企业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某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诚信,以不正当的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如上海、杭州两市销售储值性“贵宾优惠卡”的美容美发企业中,有的在策划这个项目时就是一个骗局,因此在收取了大量预付款后便想方设法倒闭企业,携款潜逃。还有一些企业在制定格式合同时,利用一些不公平条款扩大经营者的权利,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加重消费者的义务,并且不向消费者明示。如一些地方的消费者购买记次健身卡后,在未被告之的情况下,过了使用期限而无法继续使用,导致自身遭受损失。

(五)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监管合力

服务行业门类众多,其管理涉及到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对服务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进行一站式管理,而是要靠各级政府、司法机关、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等部门以及消费者个人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但目前的情况是各部门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分头管理,没有形成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联动机制,导致执法责任不清,效果不明显,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执法冲突,维护消费者权益难以做到及时、有效。

(六)行业协会发展不规范、不健全,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管理

目前各服务行业协会依然与各自的政府主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浓的官方色彩,其自身的建立和发展就很不规范,体制改革尚不到位,各项制度也没有建立健全,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行业自律组织,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利益的驱使,也使得行业协会很难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以及处理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例如南京市工商局在制定电动车“三包”规定中,就没有得到电动车行业协会的积极支持,经过反复协调,才使得这一规定正式出台。

三、加强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打击侵权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此,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进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政府要把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政府要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服务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重要意义,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对服务业消保维权中的一些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妥善解决,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当前,由于服务业的消保维权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因此更需要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加大对服务业消保维权工作的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服务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中还存在着职能定位不清、监管范围模糊、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切实加强对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明确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选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合理地界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服务业的范围和对象,把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加快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1993年颁布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定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已明显不适应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必须要尽快修订,增加和细化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如明确界定“消费者”、“商品”、“服务”、“经营者”的概念、设置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等。同时各地、各部门的立法、立规工作也要同步进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尚未修订出台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制定部门规章或局令等形式对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规定,先行弥补法律滞后的不足。

(四)加强服务业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与服务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沟通协商,积极推动服务业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工作,以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在这一工作中,应将保护消费者权益放在追求行业利益之上,反对以维护行业利益为理由损害消费者权益,特别要反对推行某些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所谓“行业惯例”,积极促进整个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的提高。浙江、江苏两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服务行业标准、规范服务行业行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会同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制定了《洗染服务业经营规范及消费争议处理暂行办法》、《关于照相行业服务质量管理办法》、《餐饮业消费规范》等行业规范,有效地规范了一些行业的经营行为,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五)加快推进服务业行业协会的改革,尽快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自律组织

通过明确、科学的事权划分,使政府职能归位,使行业协会褪去官方色彩真正成为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职能,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要建立全社会服务业消费维权网络和联动机制

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以12315执法网络为基础,整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力量,建立起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不断加强对服务业经营者的监管。另一方面,要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搭建全国性的消费者维权门户网站,与各行业、各部门链接,形成全社会的维权网络,建立起服务业消费维权的联动机制,形成服务业消费维权的整体合力。如江苏省苏州市就是在市政府领导下,以建设消费放心城市为契机,通过整合政府规范管理市场经济秩序资源,调动全市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公用事业单位、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等6种力量,相互协调配合,提高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医保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出于报效国家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首都十余名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的教授、博士、记者于今年3月成立了《依法治国研究》课题组①,力图从多学科角度重点调查和解剖几个依法治市时间较久、成果较明显的省、市、县和企业、以在实证调查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依法治国的规律和方法。

xx市既是全国省会城市依法治市试点城市和二五普法先进单位,也是全国城市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和卫生十佳城市,依法治市成绩较为突出。在司法部和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课题组成员于1996年7月、8月、10月三下xx,对该市依法治市情况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全方位调查,采访了xx市委书记、副书记、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秘书长等主要领导,举行了20余次各种类型的座谈会,调查了30多个市直属部门和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工厂、商场、学校等依法治理的先进单位,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经过数十次深入讨论和反复征求各方意见,最后形成了本调查报告。

一、xx市依法治市的初步成效

实现国家的现代化需要营造国家法治环境,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同样需要营造城市法治环境。为了逐步将xx市建设成一个具有良好法治环境的现代化大都市,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根据全国和xx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客观需要,于1991年初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在xx全面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的决定。近6年来,xx市在立法、执法、守法、普法、法律监督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初步形成了一个健康、有序的都市法治氛围。依法治市所产生的整体合力,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xx市政治、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推动了xx市的全方位法制建设,为xx市1998年全面实现小康,2000年市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10年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江滨城市,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框架构筑了强大的厚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良好的法治环境主要体现在城市信誉、法律公正、社会稳定、正气昭彰和法制统一五个方面。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在推进依法治市的过程中,坚持以这五个方面为重心,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社会成效。

(一)这是一方信誉之地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立,城市无信同样不立。为了大大提高xx城市经济的吸纳力和辐射力,xx市将确立城市信誉作为良好法治环境的核心来抓。xx市依法治市的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信誉经济。只有通过依法治理,使xx市所有的市场经济主体都严格遵循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只有使维护城市信誉与维护企业信誉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只有将确立信誉变成每个经济主体的自觉行动;才能大大提高xx市在市场经济中的整体信誉和形象,才能早日将xx市建设成为长江下游万商云集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才能保证xx市在国内外具有强大的经济竞争力。

加强合同意识、自觉履行合同是确立城市信誉的基础。目前,xx市企业普遍将重合同、守信用视为企业的生命和发展的根本,将合同管理作为对企业进行依法治理的突破口。五一一厂是全民所有制大型企业。该厂通过成立经济技术合同管理委员会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和统一合同示范文本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合同管理和履行水平。从对1991年依法治厂以来2994份合同的抽查来看,合同合法率100%,履约率99.39%,货款回收率99.93%,合同纠纷率0.065%。交通部三航局三公司建立了经济合同的上报制度和台帐制度两级管理形式。1995年,全公司签订经济合同1340份,总金额3.5亿元,无一份无效合同。

严格保证产品和商品质量是确立城市信誉的核心。xx市各执法部门始终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今年2月1日,xx市举办了集中销毁查封的30类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失效变质的假冒伪劣商品现场会,其中假名酒2.3万瓶,劣质电器开关8000多件,过期变质食品8.4万件,劣质CD唱片2.4万盘。严厉的打假举措有效地制止了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xx市商业局所属企业遵循“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宗旨,根据《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建立了严格的商品质量制度,自觉地将商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xx市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将其经营的6万余种零售商品全部在保险公司投保,消费者如发现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除由保险公司全额赔偿外,中央商场还将给予举报人300元的奖励。该公司以其良好的信誉和优质服务荣获了“全国无假冒伪劣商品商店”、“全国最佳信誉企业”等称号。

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服务质量是确立城市信誉的十分重要的方面。新街口百货商店服务有限公司是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该公司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确定向消费者倾斜的四原则:即商品可退可不退的,以退为主;可换可不换的,以换为主,可修可不修的,以修为主;责任分不清的,以我为主。该公司钟表商场有两名厂方人员因处理退化刁难顾客,被各罚款100元,并予辞退。1995年该公司共处理退换货84000余次,退换金额764万元。曾有一位顾客从该公司购买了一台三菱空调,已用了半年又拿回来,说噪音大,是组装的,要求退货。售货员虽再三解释,顾客仍固执己见。最后商店不仅全部退了款,而且付了顾客打车费,并赔偿其精神损失费80多元。新街口百货商店以其优质的服务,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

良好的城市信誉,推动了xx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1991年至1995年,该市按可比价年均递增14.7%,比“七五”时期高出近6个百分点,是历史上总量扩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在1993年提前实现了翻两翻的战略目标,1995年达576.5亿元(当年价),人均达11000元。国内外对xx市的投资大幅度增加。1991年至1995年,该市批准成立了外商投资企业3980家,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有151家,外商总投资额达68.84亿美元。国内很多企业也纷纷在xx投资建厂。一些投资者经过比较后深有感触地说:“在xx投资虽然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取暴利,但却有很大的后劲和很强的安全感。”这道出了在全国某些地区不重视区域信誉的情况下,xx率先确立城市信誉并取得佳绩的实情。良好的城市信誉也使xx成了长江下游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城市,在全国排名仅次于3个直辖市之后。1995年全市国营商业系统销售额95亿元,在全国下降幅度达10%的情况下xx增长近30%;1996年1月至6月销售额已达68亿元,全年将超过120亿元,在全国下降幅度大于去年的情况下,xx增长幅度仍将高于去年。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一个地区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区域信誉,经济发展才有长久的后劲。

(二)人民重塑了法律的尊严

法律的生命主要不在于制定,而在于实施;法律的尊严首先不在于呐喊,而在于行动。一段时间以来,立法重、执法松、监督空的现象几乎成了损害法律尊严、毁坏执法机关形象的顽症,一种不信任法律、不信任法治、不信任执法机关的情绪正在全社会蔓延。为了重塑法律的尊严,重树执法机关的形象,挽回人民对法律的信仰,xx市自1992年开始率先进行了部分区县人大代表评议区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分)局执法公正状况的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评议对象逐步扩大到了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机关,并于1995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形成制度。人大代表评议执法机关工作的实质,是将监督执法机关公正、严格实施法律的权力赋予立法者,赋予权力机关,赋予人民群众,从而真正实现了xx市及其所辖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对执法机关监督的三个重大转变:从形式监督转变为实质监督,从会议监督转变为深入执法机关的面对面监督,从少数人的监督转变为人大代表直至普通市民的全体人民的监督,以保证法律的全面、正确和完全实施。

xx市人大代表评议工作分为准备、调查阅卷、评议、整改四个阶段。几年来全市有2174名市、区、县人大代表参与评议,召开座谈会173场,走访群众33288人次,调阅卷宗7035卷,提出意见和建议1011条。人大代表在评议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代表人民意志、行使人民权力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如李昭君代表年逾七旬,在调查中不辞劳苦,深入基层,深入选区,倾听群众意见,先后走访了8个居委会,96人次。人大代表提出的评议意见既涉及到具体案件处理和办案作风,又涉及到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既切中要害,又切实可行。如白下区公检法“三长”在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说:“代表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过去长期没有意识到、或虽意识到但未及时解决的。评议对我们加强队伍建设有好处。有人民这座靠山,有人大做后盾,我们领导的工作以后更好做了,腰杆也更硬了。”

人大代表对执法机关的评议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其公正执法和公正办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市公安局在1995年评议期间复查了1100件劳少教案件,针对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市检察院复查了不捕、不诉、免诉、抗诉等案件496件,纠正了不足,总结了经验。市法院复查了492件有关案件,对自查中发现的56个问题予以改进。

人大代表评议直接推动了各执法机关的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达到了标本兼治、整改结合的总体目标。xx市人民政府制定了《xx市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暂行规定》,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xx市人民检察院制定了《xx市检察机关案件回访考察制度》,了《xx市检察机关“禁酒令”》。xx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修订了《xx市中级法院错案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确立了严格的错案追究制和案件督察制。院纪检监察部门对全院去年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改判的21件案件逐一进行了审查,对因审判业务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而造成5件错案的5名法官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扣发了他们个人和所在庭的岗位目标奖。该院还十分注重狠抓审判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如一名审判人员以法官身份到交通肇事现场为其亲戚说情,院里知道后,院长、副院长、庭长分别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在全院大会上公开做检查。玄武区法院严格规定办案人员不准抽当事人一支烟。严格的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力地保证了xx市各执法机构的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如今年上半年,市中级法院共审理各类案件1514件,被上级法院改判和发回重审的只有2件。全院干警上交美金、金戒指等折合人民币2万元,拒受礼金额达5万多元。

从人民制定法律开始,到人民监督法律得到完完全全、不折不扣的实施结束,其间有一条漫长的、充满崎岖曲折的道路。xx市通过人大代表评议,在具体案件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监督xx市各执法机关公正执法,无疑为探索这一道路进行了正确而又可贵的尝试。它沟通了立法者、执法者和守法者之间的监督和交流渠道,是人民代表大会议行合一原则的新发展;它赢得了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和自觉遵守,捍卫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应当是我们探索法治之路、重塑法律尊严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流窜犯未到这里就拐弯溜走

安全稳定、正义昭彰、邪气不显是依法治市应当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良好的法治环境的基本内容,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为了确保一方平安,xx市委、市政府从开展依法治市以来,一直将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作为工作重点,采取“打防并举,重在治本”的方针。1994年,xx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将其作为依法治市的专项治理内容,共打掉各类犯罪团体591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49万起,其中重大刑事案件2173起,摧毁37个带“黑社会”性质的邪恶执力,清除了严重影响xx地区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xx市破获杀人等五类暴力性案件的攻坚能力一直在国内各同等城市居领先地位。1993年五类案件整体破案率达88.1%,1994年达93.1%,1995年达90.8%,1996年1-6月达93.5%。

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的基础上,xx市十分重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犯罪和震慑犯罪,以达到“治本”的目的。xx市一方面大力抓专门机关的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卫星定位系统与计算机图形系统联网为工具,以计算机人口信息系统为支撑,以巡警为基本力量,以联防关卡、报警亭、流动巡逻车以及治保联防为基础的覆盖全市、快速反应的城市防控体系,大大提高了动态环境下的快速反应和整体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大力抓群治群防,提高全体市民学法懂法、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积极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xx市,人民群众报告、协助、支持公安机关破获重大刑事案件的典型事例比比皆事。如闻名全国的“段朝风飞贼案”,以及“锁金材杀人纵火案”、“西家大塘劫持人质案”、“7·20”抢劫杀人案等重大案件,都是经群众举报、公安机关一举破获的。正是人民群众与公安干警密切配合、团结奋战的精神,构成了保证xx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可靠、最深厚、最基本的力量源泉,致使外地流窜犯到xx望而却步,本地不良分子不敢以身试法。

从1992年以来,全市刑事案件逐年回落。1994年全市杀人案件下降19%,强奸案件下降15%,抢劫案件下降18.9%,抢夺案件下降13.6%,伤害案件下降23.1%,实现了1983年严打以来五类暴力性犯罪首次整体下降。自1993年1月到1996年6月,xx市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及其占全部案件的比重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始终居末位,其中后者每年均低于各市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在全国社会治安形势十分严峻、“北犯南逃”现象较为普遍的情况下,xx市依法治市的综合效应铸下了犯罪分子胆颤心惊的天罗地网,营造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一方净土。难怪xx市民中流传着一句十分生动形象的话:“流窜犯未到xx就拐弯溜走了。”

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提高了广大市民的安全感。根据xx市公安局向各界群众发放的5800份《公安安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在“您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是什么?”的问题中,1995年认为很好的占34.5%,较好的占54%,一般的占10.80%,较差的占0.7%,很差的仅占0.1%。xx市以其依法治市的实际成效使社会治安较早步入了持续、稳定、良性发展的轨道,赢得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赞扬。

(四)匡正世风有法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是法制建设。法制既规定着社会主流道德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又决定着道德实现的程度。在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各种矛盾利益交织、多种道德观冲突的复杂形势下,只有通过严格实施法律,打击邪气,弘扬正气,治理社会恶习和社会陋习,使法律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才能防止道德行为的严重滑坡,才能在法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宣传、教育等各种手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更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十分可贵的是,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在推进依法治市的过程中,不仅能较为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从确立和实现道德规范两个方面进行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而且十分注重营造信誉、公正、安全、和谐的法治环境来培育道德生长的土壤。

xx从依法治市一开始,就将普法作为一项确立人们共同行为准则和基本道德标准的基础性社会工程来抓。领导干部、青少年和外来暂住人口是xx市全民普法的重点。全市建立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月一个学法日制度和学法档案。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全市共有18000余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学法考试,参考率达96%,提出普法建议55600多条。xx市在约80%的中学、60%以上的小学对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法教育,建立了一些“中学生学法园地”和“娃娃学法园地”。1995年下半年,xx市还对全市40多万暂住人口分批进行了法制教育,并对5万多人进行了学法考试。xx市十分重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三大新闻媒介的普法作用。如xx电视台与市中级法院合作,自1994年4月1日在全国率先开办《法庭传真》、每周一次现场直播法院审理案件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播出了120余期,产生了很好的普法效果,全国各地纷纷效仿。xx市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全民普法,为将人们的思想、行为规范到法律上来,为确立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学不学法、懂不懂法大不一样。如xx市在对外来蜇住人口进行法制教育之前,其犯罪率占全市总犯罪率的50%以上;进行法制教育之后,其犯罪率立即下降到40%左右,且打架斗殴、违犯道德的现象也大幅度减少。

通过严格实施法律来矫正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是xx市的成功做法。xx电视台《法庭传真》曾以“一个耳光和60元钱的代价”为题,现场直播了玄武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抢劫案件,在xx市民中引起很大反响。案犯朱宏友在火车站附近,以实施打耳光的暴力手段抢了一个外地人60元钱,被判了4年有期徒刑。当审判长当庭宣读判决书的语音刚落,就有观众打进热线电话认为判得太重。担任场外评点的法院院长立刻根据刑法有关条文,对本案进行了评点分析,指出抢劫罪因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故其社会危害性比抢夺罪、盗窃罪都要大,其法定最低刑期是3年有期徒刑。这样一分析,对观众教育深刻。一位来xx打工的农民在评点结束后打电话到直播现场说:“那人只抢了60元钱,就被判了4年,猛一听,觉得法官判得太重,但法律条文明摆着,只要是抢劫,哪怕抢一分钱,也至少要判3年,这对我们这些人教育真是太深了。”由此可见严格执法对人们的守法行为和道德行为的矫正作用之一斑。xx市1994年5月通过制定和严格实施《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在全市禁放烟花爆竹一次成功,无疑是通过严格执法来规范社会道德行为的又一有力例证。

当然,严格执法并不等于野蛮执法;相反,严格执法更要文明执法。只有文明执法,才能真正确立权威;只有文明执法,才能开创文明之风。xx市在依法治市的过程中,坚持将提高执法者的素质作为建设文明之师的基础工程来抓。如xx市鼓楼区市容管理监察大队即注重不断用各种标准来规范队员言行,执法中坚持“四个在先”:敬礼在先,出示证件在先,告之公务在先,请字在先。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如分队长马正山一次在执法时,遭到围攻,被一男子用点燃的香烟头烫在脸上不松开。在这种情况下,小马采取了十分克制、忍让的态度,周围群众纷纷指责该男子的行为,迫使其灰溜溜地逃走了。鼓楼区市容管理监察大队正是靠了这种忍辱负重、坚韧不拔、文明执法的态度和精神,树立了较高的执法权威和良好的执法形象,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带动了局部社会风气的好转。该大队在1994年执法时遭围攻17次,1995年减少到8次,至1996年8月则减少为1次。

在全面普法和严格执法以制止道德滑坡的基础上,xx市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加强道德建设。《xx市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xx市市管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补充规定》等规章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市政府通过制定《从我做起,遵守“七不”》等规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提高全体市民社会公德意识的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各行各业的服务承诺、微笑服务、不说忌语等活动,促进了全市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如彭楼医院制定和实施了《医患道德合约》,规定医务人员不得收受红包,患者不得馈赠医务人员钱物,谁违反谁负责。合约实施四个月后,回收合约2350份,没有发现一起举报收受红包事件。此外,技术监督局建立了“四不三同时”制度,公安局建立了“周六民警到我家”制度,等等。上述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确立,标志着xx市的各项道德建设已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xx市在注重营造全市整体法治环境、培育道德生长土壤的同时,还自觉地抓乡、镇、街道、行政村、企业、学校等社区的依法治理,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和前沿阵地来建设。实践证明,凡是依法治理搞得比较好的社区,其精神文明建设就搞得比较好。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自1993年开展依法治街以来,以《莫愁湖街道依法治街规范化管理暂行条例》为依据,通过深入扎实的依法治街活动,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于1995年被民政部授予“中国街道之星”荣誉称号。xx市整体法治环境和基层社区各个法治环境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xx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范和精神风貌的xx市正在逐步形成。

(五)法制统一在xx

国家法制统一,中央政令畅通,是国家稳定和中央权威的最重要标志,是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一段时间以来,执法上的地方利益驱动和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极其严重,致使国家法制统一和中央政令畅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干扰,中央总揽改革全局、将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xx市在推进依法治市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中央政令畅通作为首要标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依法治市是国家法制统一前提下的地方依法治理,而绝不是西方国家的地方自治或城市自治,更不是封建社会的诸侯割据或藩镇坐大。那种靠牺牲国家法制统一、牺牲国家整体利益或兄弟省市利益、以邻为壑、地方保护的做法来刺激本地经济发展,即使得益于局部和一时,也必将因国家全局利益受损、其他地方迅速效仿以及社会风气整体恶化,而使本地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受到数十倍的惩罚。

正确的认识导致正确的行动。从1991年开始依法治市以来,xx市共制定了18件地方性法规和212件地方规章,没有一件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冲突。市人大和市政府顶住了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驱动的压力,没有对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精神和具体规定的立法草案开口子。如1994年10月,xx市政府在为市人大代拟《xx市科技进步条例》这一地方性法规草案时,有关部门要求在该法规中作出“被列入市级以上试制计划的新产品可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待遇”的规定;这项规定虽然有利于推动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并可为xx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考虑到国家税法在这方面没有授权,故市政府删除了草案中的这一条款,维护了国家税法的统一。

更为可贵的是,xx市为了保证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坚决贯彻实施,即使暂时牺牲某些局部利益也在所不惜。如为了严格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法,坚持执行环境保护的国策,1993年3月xx市政府制定了《xx市污染企业(项目)搬迁暂行规定》,该规定在贷款、免交有关地方税收和费用、扶持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等各方面均给予搬迁企业(项目)以很大政策优惠。虽然这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但却对鼓励污染企业(项目)搬迁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该规定实施后,已有50多个企业(项目)搬迁出城。

在控制基建规模、减轻农民负担、清理预算外资金、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治理“三陪”和“三乱”等一系列涉及国家大局的行动中,xx市委、市政府执行中央政令果断、坚决,绝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不会顶着不办。如在治理“三陪”方面,xx市从1991年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并严格加以实施,从而有效地扼制了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即使因此而减少数亿元的经济收入,也丝毫没有影响xx市委、市政府坚持执行中央政令的决心。

面对愈演愈烈的执法上的地方保护主义歪风,xx市也深受其害。如该市的一名人大代表就曾因经济纠纷而被外省司法机关抓去当人质。但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大局,xx市执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能自觉地不搞地方保护主义。xx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助大连中级法院执行江苏液化气公司货款一案就是一例。江苏液化气公司将2000户群众集资办气的款项276万元存在xx市中信银行。根据中信银行与液化气公司的约定,十年后由银行直接向集资户兑付集资款。大连中院在审理该案时冻结了这笔款项,执行划拨时要求xx市中院协助。此事在集资户中引起很大反响。一旦钱被划走,十年后兑付岂不成了泡影?集资户纷纷到省市有关部门上访。xx中院认为,液化气公司欠大连523厂货款并利息335万元经判决确认应予执行。为了不直接损害群众利益,xx市中院直接出面做液化气公司的工作,让其另外迅速筹集到340万元,全部履行了判决。

当然,面对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诱惑与压力,xx市各执法机关也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但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制止了某些执法机关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如1996年1月15日,xx市栖霞区法院与区政府计划经济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帮助企业清理催收应收款项的意见》的文件,规定由区法院和区计经委联合成立催款领导小组,帮助企业催收欠款,从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办案经费和奖励办案人员。这份文件在栖霞区驻区企业中引了起强烈反响。今年5月份,一名市人大代表向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写信反映情况,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认为:“这是受利益驱动作出的错误决定。这种做法一方面影响受理、审判经济纠纷案件的公正性;一方面也形成地方保护主义。”“要及时纠正,此风不可长。”并建议栖霞区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5月29日,栖霞区法院与区计经委下文撤销该文件,纠正了错误作法。在全国各地地方保护主义十分严重的情况下,xx市能依靠自身机制自觉地制止这种倾向的抬头,的确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xx市依法治市的上述五方面的成效,只是其依法治市成果的部分总结。为了正确评价这些成效,我们应当始终注意遵循以下三项评价原则:第一,依法治市的成效本质上应当是渐进的成效,而非立竿见影的成效;第二,依法治市的成效本质上应当是综合性的成效,而非单方面的成效;第三,依法治市的成效本质上应当是既重质又重量的成效,而非单纯量的成效。根据这三项评论原则,我们认为,xx市依法治市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只有随着国家整体法治环境的全面好转,只有随着xx依法治市的整体深入,xx市的法治环境才能越来越好,法治的整体合力才能越来越大,法治的终极社会成效也才能越来越显著和突出。

二、xx市依法治市的主要经验

对xx市依法治市具有全局推动意义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五条:

(一)党委统一领导,组织机构有力

xx市委始终对开展依法治市工作极其重视,从1991年初就成立了由市委统一领导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1993年又根据工作需要充实了领导小组的力量,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及其他有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市直各部门、各区、县也按照这一原则成立了本部门、本区域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xx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对工作真抓实干,定期开会讨论依法治市进展情况,解决各种矛盾和困难。市委书记王武龙、市长王宏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序建等主要领导将依法治市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xx市依法治市之所以取得较大成绩,还在于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之下有一个做实事的办公室,由司法局陆印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与司法局合署办公。该办公室不仅能及时、正确、有效地将领导小组的决策化为具体行动,而且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指导工作;既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和智囊机构,又是全市依法治市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构。

(二)围绕中心工作,制定实施规划

xx市1991年就制定了依法治市5年规划,1993年又对该规划进行了修改,并制定了每年度的实施计划。无论是5年规划还是年度实施计划,都被纳入了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从而既进一步明确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步骤,使其具有长期的和全局的指导意义;又将依法治市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更易于落在实处。

(三)明确治理标准,严格考核验收

1994年8月,xx市制定了《依法治市工作标准》,明确规定了市和市直各部门、各区、县、乡、镇、工厂、学校、街道、行政村等单位开展依法治理工作的范围、目标和具体要求,将软任务变成了硬任务。全市还推行了依法治理的领导目标责任制和层层目标责任制,将依法治理任务分解,并摸索了一整套各单位依法治理是否达标的考核验收办法,将其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政绩,达不到标准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如白下区制定了《依法治区百分考核标准》,分别对依法行政、依法治街、依法治镇、依法治厂、依法治村、依法治校、依法治店等各个方面制定了百分考核标准;玄武区制定了《依法治理工作验收标准(试行)》;秦淮区制定了《依法治理达标验收实施办法》。

(四)既抓制度建设,又抓普法育人

xx市在开展依法治市的过程中,抓住了法治的本质是制度与人的良性互动这一关键,一方面将二五普法、法制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以全面提高从领导干部、到执法人员、到全体市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对从政权建设、民主建设、廉政建设,到立法、执法、司法,到市场经济、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建章立制工作,并使其相互配套,整体推进。

(五)注重典型推动,突出专项治理

xx市注重根据依法治市的推进情况,在不同时期确立不同的典型,总结经验,分类指导,以点带面,以块带条,逐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仅1991年至1992年,xx市和各区、县就抓了67个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1994年,xx市侧重抓了7个单位6种不同类型的试点,并组成了7个联络组,每个组有一名市领导任组长,分别对试点单位进行具体指导,总结推广其经验。在抓好典型的同时,xx市适时地将依法治市工作全面推开。1994年全市有三分之一乡(镇)、行政村、企业、二分之一街道开展了依法治理。1996年全市则有三分之二乡(镇)、街道、企业、行政村将达到依法治理标准。为了集中力量迅速治出成效,xx市还根据国家法制建设和xx城市发展与管理的具体情况,确定每年度依法治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1993年度重点进行了市容卫生和市场秩序两项依法治理;1994年度重点开展了社会治安和禁放烟花爆竹两项依法治理;1995年度重点抓了外来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1996年则重点抓了经营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工程建筑市场两项依法治理。

三、xx市依法治市向纵深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通过对xx市依法治市工作的深入调查,我们强烈地感受到,xx市依法治市工作目前正处于是爬坡、停滞还是滑坡的转折关头。其原因在于一个城市的依法治市工作越是向前发展,越是会面临一些在全国具有普遍性的深层次矛盾和困难。这些矛盾和困难不解决,依法治市工作就会停滞甚至倒退,全国这种反面例证较多;而一个城市似乎又只能缓解这些矛盾和困难的一部分,而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的全部。目前干扰各地将依法治理向纵深推进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

(一)地方法治动力与国家法治动力不同步甚至相冲突之间的矛盾

对国家而言,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均要求实现法治,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但对地方而言,既有实现法治的动力,也有实现法治的阻力。动力可能来自上级的号召、地方领导人的远见、群众的要求以及某些领域依法治理的迫切要求(如城市房屋拆迁等),但它们都不足以强烈到推动地方领导人必须实行依法治理;而阻力的存在则强大而实在:①在国家大的法治环境不理想、地区间法治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实行严格的依法治理可能短期内不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如打假、打走私、扫黄、严格征税等);②依法治市见效慢,政绩软,往往看不见摸不着,而地方领导人的任期有限,不能不以主要精力抓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以实现为官一任,富民一方;③依法治市对地方党政领导人来说似乎不如行政手段治市那么迅速见效,往往束缚手脚;④依法治市可能削弱某些领导人的权力,甚至限制其获得非法利益;⑤依法治市需要较高理论水平的指导,工作量大,困难多,不容易推动;⑥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普遍不高,依法治理要求别人的多,要求自己的少。上述种种阻力,均导致很多地方不愿花大力气真正实行依法治理,其表现形式为或敷衍塞责,或形式主义,或停滞不前,或偃旗息鼓。

(二)地方依法治理需要国家全方位推动与现在主要靠局部地区自主摸索法治之路之间的矛盾

依法治国是一个全方位、全局性的国家工程,既不可能在国家法治推进不力、地区法治发展严重不平衡,甚至在国家法制统一受到个别地区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率先实现地方法治,也不可能将地方法治简单相加构成国家法治,而必须在国家统一领导、地方有力推进的体制下逐步实现国家法治和地方法治。

(三)地方依法治理需要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专门机构的有力推动与现在普遍存在的领导乏力、办事机构无权、无人、无经费之间的矛盾

各个依法治理搞得比较好的地区虽然大多成立了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但多为虚设机构,一年只能开几次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具体工作由办公室承担。该办公室一般由司法局主管法制宣传的副局长兼主任,由司法局宣传处兼做日常事务。由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普遍级别低、权力小,因而难以与市人大、公、检、法机关以及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协调,实质上只有一个依法治理的宣传机构;且办公室没有专职人员,缺乏专门经费,故的确是小马拉大车,承担不了推动一个地区依法治理这样全方位的工作任务。

(四)地方依法治理需要将法治作为价值目标与将法治作为单纯的治理工具之间的矛盾

法治首先是一个价值目标,其固有的原则、内容和标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应当达到的最终目的。法治同时又是一项治理手段,是推动国家或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方法。毫无疑问,法治作为价值目标与法治作为治理手段应当是统一的,不能对法治采取实用主义或工具主义的态度,对其有用的就用,对其作用不太大的就不用;对其好用的就用,对其不好用的就不用。实践中各地往往只注重依法治民,不注重依法治官;只注重依法治基层,不注重依法治权力;少数地方甚至存在着以“人治”推行“法治”、以“枉法”治理“违法”的现象。其结果是永远不可能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永远不可能促使领导干部学会如何自觉地在法律之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永远不可能真正确立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五)地方依法治理成效的长期性和渐进性与依法治理的急功近利之间的矛盾

由于依法治理的成效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隐性到显性、从短期效果到长期效果的逐步发展过程;因此,开展依法治理既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又不能看不到已经取得的成果,而必须从下列三个层面来自觉地把握依法治理的成效:一是从推动依法治理的进程看成效。由于依法治理反映了社会管理的规律,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推进依法治理的进程和举措本身就是成效。当然,这种成效还是浅层次的。目前xx市这一层次的成效较为突出。二是从实现地区法治的目标来看成效。依法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实现地区法治,这是深层次的成效。xx市目前的法治状态离此目标还相去甚远,但已开始形成法治市的基本雏形。三是从推进政治、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看成效。依法治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从前者看,实现法治目标就是最大的成效;从后者看,只有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起推进作用才是最终的成效。毫无疑问,法治的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所谓好的法治与坏的法治之分的问题。由于xx市目前还只是在构建法治市的基本框架;因此,依法治市对xx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推动作用还较为有限,干扰形成法治合力的因素还大量存在。只有随着xx依法治市的进一步深入,法治的终极社会成效才越来越显著和突出。由此可见,地方依法治理的短期成效与长期成效、直接成效与终极成效、举措成效与社会成效实质上是统一的。

(六)地方依法治理需要逐步进行法治的整体推动与现在各地普遍存在的单项突进、零星治理之间的矛盾

法治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全方位社会工程,必须对立法、执法、守法、普法、法律监督等法治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各个方面全面规划,整体推进,而不能零打碎敲,零星建设。实践中各地在依法治理时往往只愿抓面上的、容易出成效的法制建设,而不愿抓深层次的、不容易见成效的法制建设,结果常常导致事倍功半,甚至相互抵消。如各地一般只注重抓普法,不太注重抓司法队伍建设,结果导致一个司法人员的腐败就足以抵消一百个普法人员的工作;只注重抓立法,不太注重抓严格执法、守法和监督,结果导致法律无法真正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法治的整体推动并不排斥在特定时期集中力量加强某一薄弱环节或关键环节的法制建设,如当前就要重点抓好执法环节的法制建设;但这种特定环节的单项法制建设既应当以法治的整体推动为基础,又应当与整体推动相衔接,以此将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工作全面、深入地向前推进。

四、xx市依法治市经验对依法治国具有借鉴意义

上述6个方面的深层次矛盾说明,无论是依法治市还是依法治国,它与经济体制改革在动力上的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很多方面一般有自发的动力,愿意自主摸索和试验;而依法治理则可能缺乏这种自发的动力,需要自上而下注入自觉的动力。因此,推行依法治国战略的全局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象经济体制改革那样长期以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摸索为主,而应当以上下齐动、以上为主、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的方式来组织实施,这可能是解决上述6个方面深层次矛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市工作的基本思路。为此,我们特向中央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依法治国需要中央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高效率的办事机构予以全方位推动。为了将依法治国这一具有长期性、全局性、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真正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议成立中央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或依法治国委员会,由总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或委员会主任,其他政治局常委任副组长或副主任,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任成员或委员,下设依法治国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各地区、各部门也应按照这一原则成立依法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二)实施依法治国需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以及二○一○年远景规划来制定依法治国五年计划和二○一○年远景规划,确立依法治国的三步发展战略,每五年为一个阶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以及五年普法计划同步。该五年计划应明确规定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步骤和方法,同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来保证其实现。

(三)实施依法治国需要抓住制度建设和人的建设这两个关键要素,深刻认识没有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变坏,坏人更加猖獗,而仅有好的制度没有人严格执行和遵守也会形同虚设的辩证道理,一手抓国家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在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建立严格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制度;另一手抓普法教育,逐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充分确立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只有真正确立了制度与人的良性主动关系,才能完全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医保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年至今。其中县级医疗机构5件、镇(乡)卫生院(含门诊部)2件,全县在县卫生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医患纠纷11件。民营医疗机构2件、村卫生室2件。11件医患纠纷中有1件进行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占纠纷总数的9.09%经鉴定无医疗事故;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协商解决的10件,占纠纷总数的90.9%医疗机构共赔付资金102万元;存在上访、信访、缠访和“医闹”现象,造成不良影响和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5件,占纠纷总数的45.5%取得医疗机构赔付资金65万元,占协商赔付的63.73%

二、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通过调查发现。

一)医疗机构因素。医疗机构管理有待加强。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需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医患沟通不够。患者盲目认为交了钱,应达到良好医疗效果。医疗机构对医患纠纷的防范和规范处理重视不够,医患纠纷防治办法、处理程序不完善。医患纠纷早期,医院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医疗患纷发生后,均由本身缺少法律、心理、社会学知识的医务工作者处理,效果多不佳;一旦有恶性化倾向时,医方往往束手无策,多请保安人员介入,又加剧了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当恶性医患纠纷发生后,只有报告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参与处理。整个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疗机构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另外,医疗行业和医药行业管理较为混乱,药品三统一”之后,县级和民营医疗单位药品价格不合理、收费不确定和医疗分工不合理让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患者往往会把矛盾最终发泄到医院和医生身上,医院和医生成了矛盾爆发的焦点。此外,卫生主管部门职责淡化,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诉前解决机制,医患之间一旦发生纠纷,处理不当也极易引起“医闹”

二)患方因素。患者及家属认为一定是手术造成的就医观念落后,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制造纠纷或丢弃患者。例如某些癌症患者,现代医学还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患者及家属认为病人到医院,医院就应该治好,否则就是医疗事故。部分患者认为“医闹”有利可图。不闹不赔,一闹就赔,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现实情况中,90%以上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出现医疗纠纷之后,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认为走法律途径不但慢,而且最后不一定能得到理赔,而利用“医闹”来解决问题,不仅快捷,而且有利可图。大多数情况下,尽管医院及医生尽力而为,但有些家属不惜闹大医患纠纷,采取在医院设立灵堂、摆放花圈、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焚烧纸钱、散发传单、停尸闹事等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的行为以求得到高额赔偿,使社会矛盾一并转型为医患纠纷,转嫁责任给医疗机构,讹诈钱财。例如个别患者因疾病住院,由于并发症导致残疾,随之出现夫妻感情破裂等。经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鉴定后患方不服,对疾病的转归、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现象不理解。例如个别阑尾炎手术并发下腔静脉栓塞。患者及家属医学常识匮乏。继续到医院、有关部门甚至县领导处投诉和缠访。

三)社会因素。国家公务人员、社会闲杂人员介入。常以停尸闹事、摆放花圈、燃放鞭炮、散发传单等形式要挟,舆论的不客观导向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少数道德和素质低下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参与缠讼、滥讼。职业“医闹”掺和医患纠纷。索取高额赔偿。例如,营盘镇一产妇因产后大出血在县某医院死亡,死者家属从外地请来专业“医闹”人员,开口要求医院赔付76万元,医院不赔付就摆花圈,将尸体停放医院大门口等,每谈一个价位,就要做出一个要挟行为,谈判难度极大,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如上级检查、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处理医疗纠纷时,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为顾全大局,只能特事特办、从快处理。但对一些“医闹”分子没有严厉打击,对一些冲击行政机关、围攻殴打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没有依法严惩,从而形成了一种一出纠纷就聚众到医院闹事的恶性循环。

这些医患纠纷带来的后果及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重影响我县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医疗机构乃至整个医疗卫生行业良好形象。三是威胁到医疗机构公共财产安全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造成负面的社会舆论。侵害医患双方及其他患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医患纠纷的处理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影响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正常医疗秩序。医闹”医赖”缠访”等不良情况的出现增加了医疗机构、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医疗纠纷的难度,增加了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工作量。

三、目前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

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促进医患纠纷不息。从近两年来医患纠纷实际调处工作来看。

一)医疗机构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解决。

二)同级医疗行政机关组织解决。同级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基础上进行。医学会也是下属管理机构,因医疗机构是医疗行政机关的下属单位。医学会鉴定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受到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质疑,这类解决很少有成功的范例,只有在私营医院发生的纠纷容易和解,因为受市场经济影响,私营医院怕影响声誉,患者身体受到损害的条件下息事宁人,容易自行协商达成协议。

三)民事诉讼法律途径解决。因审理周期、诉讼成本、地方保护主义等各种原因。而且定案材料一般都依赖鉴定结论,加之法院法官大多不具备医学知识。鉴定程序又繁琐,当事人诉讼后又经鉴定程序的几经折腾,胜诉得到赔偿周期长,大部分当事人不愿走法律途径。

从以上三种解决途径来看。因涉及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切身利益,对于同级医疗行政机关组织解决。部门保护主义明显,患者对于这种医患纠纷解决颇有怨言,很少成功。由于当前的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滞后,就终极程序来说,人民法院为最终的选择。就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两全来讲,只有当医疗机构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解决、自行和解,法院查清基本事实基础上,法律责任确定的原则下,双方调解结案,才能使双方都达到满意。

四、防范和处理医患纠纷的建议

医患纠纷的常发性、复杂性与现行单一的调解处置机制不相适应。及时控制大量医患矛盾快速升级,为了把医患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大量因医患纠纷可能引发的上访、群访和恶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调研,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尊重事实、依法处置”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以及“公平公正、及时便民”原则下,提出以下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置建议。

一)建立防范机制。一是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安全责任制度。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设立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设立患方接待场所,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上述制度落实到诊疗工作之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公布投诉电话和医患争议处置程序,接受患方咨询和投诉。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要求设置内部保卫机构,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和纠纷防范,添置技术监控设备。制定医患纠纷防范预案、处置预案,并报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督促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切实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执业、文明执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医疗事故发生,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超范围行医、异地行医等现象,保障就医环境健康。加强医疗服务宣传,提高群众就医意识。加强纠纷协作机制,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三是各镇政府、县级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正面舆论导向,各司其职,做好医患纠纷防范工作,为依法规范处理医患纠纷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应急机制。根据医患纠纷的不同类型和恶化程度进行相应的调解和处置。各部门各司其职。开展处置工作。一是医疗机构要健全投诉机制,通力协作配合。当事医务人员、科室、医院三级响应,加强与患方沟通,告知依法处理医患纠纷的途径。及时了解纠纷原因和患方诉求,对纠纷发展趋势客观评估,及时协调处理纠纷和报告相关上级部门。发生医患纠纷后,当事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及医疗机构质量管理部门报告,重大纠纷应及时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医患纠纷不得迟报、瞒报或谎报。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查诊疗情况,调解医患争议,宣传依法处理途径并主导依法处理医患纠纷。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增强依法处理力量。对社会影响较大、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重大医患纠纷,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并动态报告纠纷及其处理的进展情况,经县政府同意后,报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