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体育论文

学校体育论文范文精选

学校体育论文

学校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目前的中等职业体育教学的理论课程缺乏合理性的安排,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用价值不高。其次,教学方法单调,没有实践基础,学生没有自主性。体育教学和职业学校的专业关联少之又少。教学缺乏创新,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问题。多数职业院校只把体育教学当成一个定期的教学任务,但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得到体现。缺乏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特征,没有结合职教学生的个人特点,没有针对性,没有职业导向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目标。最后,考评方法单一,降低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教师也没有提供一个吸引人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目标,致使很多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慢慢降温。

2、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相关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各类人才教育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各学校现在更注重学生专业的教学,学生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很不利。因此,为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上不断创新方法,转变思路,结合职业学校的专业性为学生量身打造合适的教学方案。首先,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具有针对性。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去向各异,各专业的职业岗位对个人的体育要求也同样存在很大差异。例如航空旅游专业要求毕业生有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神、敏捷的思维;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要求毕业生身强体壮、吃苦耐劳、细心细致、头脑灵活。现今社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各校的毕业生应具备强健身体、美好心灵、坚强毅力等综合素质。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在面对繁杂繁重的工作时会因体力不支而产生辞职的想法。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与终身体育联系起来,让学生终身热爱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其次,教师因地制宜选编教材内容。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任务主要是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一些球类运动,比如排球、篮球、羽毛球等。进入二、三年级的学生,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各专业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上不同的体育课程。例如航空旅游专业需要气质型的人才,我们可以为他们开设相应的舞蹈课或形体课。考虑到不同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我们也可以针对锻炼不同肢体的灵活性而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例如为了锻炼眼和手的灵活性,安排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为锻炼腿部肌肉安排长跑短跑等,锻炼手可以安排排球等课程。最后,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中玩,随时保持一种快乐的学习心态。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小型球类比赛以及社区体育比赛活动。

3、探索新的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1大单元的时间教学模式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整合在校的体育教学时间,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利用一学期、一学年或是更长时间来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任务的时候,要选择学生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例如排球教学),以一学期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其中,每学期按照20周计算,一周2节体育课,共计40学时。采用长时间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运动技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采取这大单元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其中1~2项运动项目,将一个学期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对学生所选的项目进行系统的教学。例如某校的排球教学模式是以一个学期为一单元,并分为发球(1~8学时)、垫球(9~16学时)、传球(17~26学时)、扣球及扣球的综合学习(27~35学时)、拦网的综合学习和集体比赛的互动(36~40学时)六个学习阶段。每阶段的学习根据动作难易程度和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分配课时。发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8个课时的学习时间,重点是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发球技术。同学们站成一圈练习传球,抛球等游戏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垫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8个课时的学习时间,重点让学生掌握垫球的手型和击球位置。运用分组发球、垫球的比赛巩固垫球技术提高垫球频率。传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10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传球手型和全身的协调用力。运用徒手模仿练习、持球模仿练习、原地抛球传球练习等锻炼学生传球跑位等技能和身体的灵活性等自身素质。扣球的学习阶段,教师安排了8个课时的学习时间。要求学生书里安装我助跑起跳的步法,掌握正确的挥臂击球动作和击球手法。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边助跑边判断球方位的能力,不断锻炼手和眼的协调性。在学习过程中加一些小型比赛,锻炼扣球手和二传手的配合度。拦网的综合学习阶段,教师安排3个课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移动起跳,起跳时机的控制。在拦网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锻炼了学生们的腿部肌肉和自身的弹跳力。最后总结单元的学习成绩,组织各种技术技能分组的比赛,强队和强队比,弱队和弱队比。在比赛中进一步掌握基本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玩乐中学习,锻炼身体,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

3.2丰富课间运动项目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课间体育活动能缓解学生因过度学习而产生的疲惫感。中学生的身体仍在发育阶段,为了保证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每天至少要有1h的锻炼时间。学校的大课间时间长,参加人员多具有较强的效益综合性。大课间选出适合学生锻炼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打造校风和体育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利用大课间大段的时间开展多样的活动模式。比如可以包括集体项目:如广播操和球类比赛等。开展年级间和专业间的集体比赛,也可以分层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增进学生情感、锻炼团队精神、磨练个人素质。为贯彻“强身健体”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应多为师生们提供活动场地、活动器械保障师生们的自主性的活动。例如建设篮球场、排球场、购买乒乓球桌等等。以班级或者年级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积极开展球类、田径、健身操以及生活体育、传统体育、时尚体育等多种活动形式。大课间活动的积极开展,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中职学校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的一条重要途径。

3.3区分专业特征强化体育教学的专业性

由于中职学校的专业学习性较强,不同的专业需要掌握不同的学习技术,不同的专业技术也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身体素质。比如学习航空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有良好的气质和身材高挑;学习电焊的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体力和足够的耐心;学习汽修专业的学生要有灵敏的听力和较好的视力;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耐心与灵巧的双手;学习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要身强体壮等等。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当因地制宜的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开展教学任务时应将专业技能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开发体育课程内容的深加工,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巩固了专业课程,以掌握符合本专业的实用技能。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巩固他们专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的目的。

3.4结合所在地区的特点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地广人多,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地域特点,遵循着物竞天择的生存规律,我国南北方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气候中,这就构成了我国南北方人在不同体育项目上具有不同优势。北方以冰雪为主,南方以水上为主。各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为学生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终身体育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思想在高等教育和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坚定不移地将终身体育思想作为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将终身体育贯彻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校、学生、专业和地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完善体育教学大纲、优化教材选择和改良教学内容等,不断探索出优质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

学校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个性发展较为强烈,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面也非常广泛,体育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各种体育技能,满足学生需求。其次,中学体育课不是简单的劳动课或活动课,而是包含技能课,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卫生保健课等健康身心的综合课。因此,可以说,体育教师担当的角色更加复杂和灵活化。体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成为主体的人,更要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教”的不仅仅是走跑跳投,还要注重教导学生掌握技能学习方法。教学目标中所包含的情感目标,也提示了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情感以及心理发展作为教学内容之一。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等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培养。另外,卫生健康知识的传授,也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中学生处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当中,无暇顾及个体健康卫生状况,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向学生讲授健康卫生知识,带领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最后,体育教师还担当着体育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的角色。中学体育没有专门的体育研究工作者,体育教师是中学体育教学领域里的核心主体,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同时,需要根据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体育课程作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同时,由于新体育课程标准只对评价作出了原则性的规范,而具体的评价又根据各地、各校具体情况进行实施。这为体育教师打破传统的竞技运动课程内容的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将成为体育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2]体育是中学校园里健康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体育作为中学教学过程中的必修课,必然有其存在价值。不仅仅只在课内作为一门学科需要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课外的健康锻炼活动。中学时代应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中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必备前提。课间操,课外娱乐活动,校内运动竞赛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都应该成为每位中学生的必备休闲形式。从沉闷的教室里向运动场,尽情发挥自己的运动特长,展现自己的青春魅力,应该是每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追求和娱乐向往。而体育也正迎合了中学生课余活动的健身需求。中学体育运动会是中学校园里开展最为广泛的普及面最广的大型运动赛事,运动会期间,学校全体师生从教室走向操场,共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课间操,是中学生每天必须的、唯一的、固定的课间健身内容,但时间短,内容单一,缺乏活力。中学生课外娱乐活动,是最为自由和灵活的休闲方式。中学生大多集中在下午放学几晚自习之前这段时间,充分利用体育课堂上学习的体育技能,根据自身兴趣参与不同的健身娱乐活动。

体育在中学校园里的角色偏差现象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偏差近年来,虽然我国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一些大中城市的重点中学还成为了改革的试点。但是,在一些小城镇里的普通中学,依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学体育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中学体育角色存在着严重偏差。首先,表现在教学目标上,表面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实际操作中却只是进行简单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传授。严重忽视学生的认知目标及情感目标,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体育教学。其次,中学体育教育应该是最能体现和最方便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仍不能完成。这一点,在县级乡镇中学表现的最为明显。体育教学经常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内容过于简单固定,要么就是什么都讲,什么都讲不细,主题异常分散。所以,在当前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势必要加深加大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体育课程内容的偏差导致的中学体育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多数学校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体育课时随意更改缩减,体育课常被加班加点的文化课老师争相抢占,剥夺学生享受体育锻炼的机会,体育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长此以往,体育教师也变成了文化课的督导老师或是班级主任,不再专职于体育教学。即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容上也多偏重于走跑跳投等技术的传授,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的短缺,使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成为空谈经实地考察,以及多方询问,发现中学体育教学资源长期处于缺乏状态,也不乏有些中学拥有充足的场地设施器材,由于缺乏带头开展课余活动的较适合学生,大部分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经历几乎为零。中学体育运动场很少有正规的塑胶场地,除了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学。大多数中学都拥有一块运动场,4~6块篮球场,运动场多为土地或煤渣场地,篮球场多为水泥硬地。而在体育器材方面,中学体育很少有专门的器材室,供教学使用的体育器材也很有限,一般不外借给学生课余活动使用。由此可见,中学体育课外活动仍面临着种种困难。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教育部不断颁布新的中学体育改革办法,不断对中学体育提出新的改革要求,中学体育现存问题仍然层出不穷。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再次强调中学体育的改革力度。

学校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小学德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同样也是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也逐渐被我们提上了工作日程。因此,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教学的工作,便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终目的。小学生还处于成长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阶段,有效的德育教育教学对于少年儿童具有定向和奠基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阶段,我们要讲究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一)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研究、认知学习,进而构成属于自身的品德结构。小学生在激发主体作用的阶段中,可以形成主动地参与意识,在这个阶段还要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进行奋斗。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来鼓励激发学生,大到国家,小到我们身边的人或者事。比如,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故事,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优秀的学生等,都可以作为榜样来激励每一位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二)以课堂为载体,把德育教育教学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去。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我们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要充分地利用各科独有的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这样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知识本身就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因此,各科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隐含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和德育教育教学互相促进、相互渗透。有课堂就应该有德育渗透,通过课堂这个桥梁来进行德育教育教学的渗透,不断地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增强德育教育的现实性、针对性,与时俱进,加强师德建设,让教师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以及得体的言行,以此来给学生做典范,进行教书育人,才能不断地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育工作者还要明确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应该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以小学德育教育为目标、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来抓好学生的政治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此外,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水平,把爱国主义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品德教育等几点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纳入德育教育教学渗透的轨道中来,逐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承。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长大后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遵法守纪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二、依托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育教育教学的开展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具有良好的开放式文化氛围的学校,必然会成为学生的精神花园。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让每一个角落说话,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丰富校园的文化墙,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为了能够很好地彰显本校独有的特色,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开辟国学教育阵地来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比如,我们可以在小操场的墙壁和教学楼的走廊上张贴和悬挂一些经典的古诗文或者名人名言,这样可以为学生随时随地阅读和欣赏提供便利。师生闲暇驻足于此,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孕育的德育教育。此外,表彰专栏,每学期进行总结一次,表彰先进的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名单以资鼓励。还有信息专栏,随时一些本校的重大消息,比如开校园会或者运动会等。

(二)有效开展班级文化的布置和评比。每学期都要开展教室的美化比赛。每个月各班还要根据相关的主题来办好本班的黑板报;每月为优秀的班集体挂牌以此来勉励未被表扬的班级,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各个班级学生的和谐发展。这些也时时激发着各个班级奋勇争先的热情。(三)有效地利用校园内悬挂张贴的一些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氛围。比如“轻声慢步进校园”、“上下楼梯靠右行”、“请节约用水”、“请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出校门时请勿拥挤”等提示语,随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

三、将“传统的教育”与“时事教育”有机结合,家校联合,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一)教育工作者除了定期向学生开展传统的教育工作外,还要不断地结合时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比如奥运会期间,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奥运健儿夺冠升国旗、奏国歌时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勤奋、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再如,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国家还涌现出的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画面或者场景,还有一些英雄少年的事迹等。让学生们明白困难面前,国人众志成城的决心,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校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如果教师讲究语言艺术,以美的语言来传播知识,与学生沟通交流,就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觉接受知识,让他们得到熏陶和感染。同理,对于体育老师而言,若想上好小学体育课,就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具备语言技巧,学会融合多样风格,使教学语言规范科学而又妙趣横生,用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趣味,觉得体育并非是枯燥乏味的。做到语言魅力,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语言儿童化。小学生处于儿童阶段,有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要想拉近师生距离,增强教学感染力,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就要善用情境化、儿童化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引入相关顺口溜、口诀或儿歌来辅助讲解,将知识童趣化,激活氛围。风趣的语言也便于学生记住动作要领。例如,在篮球运球中,老师可用口诀来讲解动作:“以肩为轴腕放松,五指分开把球控,上引下按指用力,球似粘手好运动。”其次,语言情感化。即运用充满情感、激励性的话语,恰当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给他们深情的学习催化,以此来体现教师魅力。比如,用“再勇敢一点,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跳过去!”“你太棒了,动作技术更接近标准了”等激励性语言,来引导学生不断努力,迈向成功。最后,教师还要适当运用比喻、双关语等技巧,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渲染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有笑声,敢放开,打破课堂沉寂。

二、以专业魅力,征服学生

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学识水平上。倘若作为一名老师,自身欠缺过硬的专业技能与渊博的知识,就很难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也就没有了舞台表现力,也没有了感染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若想得到学生的信服、钦佩与爱戴,教师就要努力进修,充实自我,以厚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展现个人风采,征服学生,使其对自己形成魅力认同。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好像有“十八般武艺”,他们自然乐于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进行体育运动。如在小学体育篮球课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展示几个动作标准而又优美的三分球,学生对老师的钦佩与好感自会油然而生,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会瞬时得到提升。当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魅力不单单体现在专业与学识上,还需具有开拓的创新意识,能够将体育教学内容或教具加以改造,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想象力。例如,在投掷的教学中,若学校没有实心球、铁球等体育器材,教师可以用沙包或石块等进行替代,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道具”,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的熟悉感与趣味性。再如,投掷小沙包时,老师可以借助好看的彩纸将沙包包裹,系上彩色小绳,变成“尾巴”,像“会飞的蝌蚪”,孩子们可依照飞动的“尾巴”来看投掷物的高度,兴致盎然地进行训练。此外,老师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尝试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如用饮料瓶自制“保龄球”;用废报纸制作多变游戏棒等。这样,就会使体育教具更充满童趣,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且,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常见生活物品来进行体育锻炼。

三、以机智魅力,唤醒学生

学校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固化

尽管“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等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已逐渐成为现代教学思潮,加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继颁布,小学体育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以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为中心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未得到本质上的转变,与教学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小学体育教学还是以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为主,“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师生对体育课的观念就是掌握技术、技能以及增强体质等,却忽视了体育亦是进行多方面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过于制度化

缺乏灵活性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归根到底就是培养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增强体质,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目前,我国多数小学体育教学仅仅满足于达标训练和达标考核,即实施“考什么、练什么”的教学思路,完全依赖于教学规定内容和考核标准,本土化或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几乎不列入课堂教学中,甚至还保持着运动项目的竞技性,这些未简化的教学内容不适合小学层次学生的学习,缺乏娱乐性、趣味性,产生的结果只能是负面的。试想一个小学生如何能完成一个成年人的技术动作呢?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缺乏多样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固定单一也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课堂的固有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不复存在,现代教学的目标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完成基本技术的教学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力、观念以及意识等的引导。因而,我们要走出以往教学误区,不断地运用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智力和思维方式还不能达到成人水平,活泼、开朗、好动、好玩是该阶段的年龄特征,但也是该阶段学生的一个优势,我们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利用好这个年龄特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场地设施的不齐全制约着教学的进行

束缚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场地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体育教学课与其他学科不同在于需要大量的场地、器材和设备,昂贵的开支和花费与校领导的不重视、不支持相矛盾。现代体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素质教育的实现离不开各种运动设施、场馆等各种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小学体育选项课的顺利开展的前提是拥有与运动项目相符合的场馆,如网球、游泳、羽毛球、体操等等,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的运动设施,否则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体育场地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的开展和进行,束缚着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教学组织形式和体育评价体系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班级教学制依旧是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主流,男女分班教学较少,一视同仁的教学现象和“放羊式”教学普遍存在,忽视了学生之间在性别、身体素质、体育能力以及生理、心理与对体育的认识程度等各个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违背了体育教学中的“区别对待”原则。目前,体育评价与考核的常规手段基本上属于终结性评价,如体育达标考试与体能测试等,其考核与评定标准固定,方法也较为单一,不仅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健康水平,还否定了一些天生素质较差学生做出的努力,也不能激发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升运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模式的陈旧以及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制约着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我们应加快改进教学模式、健全体育评价与考核体系。

二、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策略

(一)加快观念转变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小学体育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基点,顺从体育发展潮流。教师应加快转变以往体育教学观念,落实素质教育思想,以社会发展对学生体质的要求以及体育的功能为依据,以增强体质和培养健身意识为目的,从而实现身体教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人们体育意识的形成。加快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大胆创新,始终以增强学生体质和“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意识培养为主线,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科学进行和良性发展。

(二)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运动趣味性,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简化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将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进行“变式”,将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项目简化成简单易行的“游戏”,达到易学、有趣的教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运动技术、增强体质的过程,还是培养他们的健身意识以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的过程。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匮乏直接影响着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因而,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应向“优先发展学生运动参与意识,着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快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趋势发展。

(三)完善体育评价机制

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考核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体育参与程度、技术成绩、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的认可,是学生最想、最渴望的评定结果,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或考核制度可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成就感和积极性。“以人为本”的体育人文关怀、“终身体育”的体育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的体育健身意识等不断要求我们对学生要“区别对待”,注重“个体差异”。终结性评价的传统体育评价体系不仅挫伤了学生运动参与的自尊心,还可能促使他们产生抵制体育运动的情绪,这与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体育的功能、体育的本质恰恰背道而驰。因而,我们要注重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终结性评价是个标准和参考。考核的关键在于过程性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仅看别人已经取得成就,而关键要学习他在取得成就道路上所投入的程度和努力。

(四)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模式

大胆创新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先素质教育后出现了“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和“分层次型”四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也为不同历史阶段的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定时期的经济关系势必与这个时期的生产力相适应”,体育教学亦是一样。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当前教学模式矛盾的日益突出促使我们要改进当前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俱乐部式”新型教学模式作为一股鲜血,已在一些小学中试点应用,从现在取得的效果来看,前景还是很乐观的。小学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作为中心进行开展,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