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戏曲艺术教育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精选

戏曲艺术教育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第1篇

一、戏曲艺术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综合各种艺术成分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是戏曲的突出特点,行腔转调、发音吐字,都有一定规矩和要求,而做工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有些对西方音乐也颇有兴趣,然而对中国音乐却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不知道“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是什么,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缺乏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了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以立法或者国家计划的形式把戏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规范化,而我国这种现状与当前艺术教育的要求极不吻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来抓。

戏曲走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是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高校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才能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开展戏曲教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正积极推广素质教育,这既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与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的音乐、美术相比,戏曲对人不但有类似的潜在影响还能更直接的改善、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音乐、美术的学习和训练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主要是提供一个基础,使之将来能进行个体的单项艺术欣赏和艺术活动,而戏曲是综合的艺术,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布景、道具等诸多表演技能、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严格训练;甩发、拍须、抬袖、台步等都有一定格规。高校学生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戏曲艺术教育包括实践内容在内的戏曲课程比音乐、美术课程要复杂的多,学生要面临更大、更多的挑战。戏曲大都是从初级教育开始的,首先是了解、赏析。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续,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人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此后,可欣赏著名艺术家的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同时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视、听结合”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以电教仪器所产生的效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录像、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步入欣赏戏曲艺术的门坎,引发其兴趣,使之在“视、听、想、说”、“抢答赛”、“演唱会”、“故事会”、“梨园拾零”、“梨园春”、“秦之声”等活动中,不断参与、竞争、学习,掌握全部学习内容。还可通过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隹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化被动为主动。当学习进入较高层次的学习阶段之后,学生的鉴赏力将得以升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比如把越剧《十八相送》的梁山伯送祝英台这~著名段子搬进课堂,让学生体验他们从书房到长亭,走了十八里,一路上穿村、过桥、傍井台、进庙堂、眨眼之间场景数变,情感纠葛缠绵的情境。又如让学生体会京剧《秋江》中的老艄公和陈妙常所处秋江的风险和小船随波逐流的情景,都是用虚拟动作表现的手法特点,使学生深刻理解戏曲的真谛,提高学生的演绎能力。

青年学子们凭借其特有的创作激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使得戏曲在校园中的兴起及快速发展成为趋势,在多元化的发展形态下,此项工作不仅要在中小学进行普及,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也应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将戏曲引入学校艺术课程中来,要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广戏曲艺术。设计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时,应把戏曲艺术课设计为必修课,让戏曲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学习科目,用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的功能共同支撑起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整体。为了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得到全面推进,培养合格的戏曲师资已成为最为迫切的工作,一个合格的戏曲教师,不但能讲授史论课程,还要懂得戏曲实践的各个方面,能指导学生进行业余戏曲实践,使高校艺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适应社会多种实际需求,改革因循守旧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戏曲在高校艺术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它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第2篇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所见甚少。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对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较多,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象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田汉、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作出极大的努力。

实践证明:艺术形式与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与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中小学音乐教育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戏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兰”、“表花名”、“小放牛”、“:小姑贤”、“小女婿”,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象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评剧《花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象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

当然,传统戏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灯照》、《秋瑾》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已救人精神的剧目有京剧《赵氏孤儿》、《除三害》、《铡美案》、《赤桑镇》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有《打渔杀家》、《将相和》、《霸王别姬》、《打龙袍》、《二进宫》等;其他剧种、曲艺等也是同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如评剧《井台会》、《打金枝》、《茶瓶计》、《三节烈》等戏曲教育都丰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四、实施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在认清对中小学生音乐课和课外活动进行戏曲知识学习与演唱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更应抓紧实验操作。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面上调查,摸清底数,选择确立好试点校、试点班。由点带面,让典型带动一般,先进行普及戏曲基本知识的工作,然后步入实际课教学。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第3篇

(一)传承道德文化,提高道德认识

戏曲艺术用歌舞来演故事,以叙事的形式展现编者的表演意图。一部戏曲作品展现着一段历史时期的爱恨情仇,传达着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这些都可以在戏曲艺术的点滴中捕捉到。如戏曲《千里走单骑》中,关羽重情重义、英武果敢、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为人拍手称快,千年不衰。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忠义”道德观念的传承。同时,我国戏曲形式多样,对传统文化的阐释角度非常丰富,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面的精神需求。通过戏曲艺术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形成人们的道德认同,提高了道德认知的效果。

(二)陶冶道德情操,引领道德文化

实现道德教育教化功能的关键就在于激发被教育者的道德情感。由于道德情感相对保守、隐晦,因此如何让被教育者产生道德“共鸣”是一个难题。戏曲艺术恰恰能够借助其形式多样的表演手段,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惟妙惟肖的表演程式,多角度的吸引观众,使受众在感受戏曲艺术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与剧中的人物形成道德情感认同,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戏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作为获取历史及社会知识的有效手段,因而,中国历来就有“观戏如读书”一说。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我们可以由人物的装扮、言行、唱腔等对人物善恶定位做出基本判断。这种潜意识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树立自身的道德价值。如京剧《沙家浜》中,抗日群众代表阿庆嫂为革命事业奋勇奋战的事迹可歌可泣。在观看之余,会感受到主人公巨大的人格魅力,激发我们的斗志。

二、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特点

美育与道德具有相互包容性,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戏曲艺术基于其特殊的历史积淀及艺术形式,在道德教育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和功能。

(一)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时效性

戏曲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家对自身情感的宣泄。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也借助艺术作品实现了自身情感的宣泄。因而,每一部优秀的戏曲艺术作品都是特定的人在特定时代下状态的外露。通过戏曲作品本身,我们能依稀看到作者内心的诉求和整个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同一时代的领悟是连接作品与受众之间情感的钥匙。它能唤起人们道德情感的共鸣,使道德教育之花在不经意间得到滋养。

(二)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生动性

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对受众的影响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戏曲艺术善于通过创设故事环境、营造情感氛围来演绎生活,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认同。当我们欣赏完一部作品后,常常会不自觉地拷问良心,这种自觉的人生思考和情感的约束行为最能达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功能。我国的戏曲非常善于借助文学、音乐、表演、绘画、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触发人的认知系统。正是这种生动的道德教育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对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三)戏曲艺术道德教育的形象性

常言道:戏里有,世上有。一部戏剧影响一代人的例子并不罕见。戏曲艺术中所运用的唱腔、舞蹈都作为最直观的艺术形式,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触发人的视觉和听觉系统,达到认识和理解戏剧主题的目的,使人们在情感的体验中分清美丑,明辨是非。戏剧中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都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出来。人物的形象非常突出,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正是戏剧艺术的这种特点,使得戏曲艺术道德教育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三、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实践途径

(一)构建高效人才培养机制

戏曲是以人为本的艺术创作劳动,因而人才是实现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功能的基础。我们要将人才培养作为戏曲艺术道德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首先要有一批培育德艺双馨的戏曲艺术工作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理念,建设新型戏曲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艺术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德才兼备的新人不断补充道戏曲艺术工作的队伍中,不断强化戏曲艺术工作者道德素质水平。同时,还要培育一批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说教式道德教育格局,积极探索道德教育的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将道德融于戏曲艺术的能力,以符合时代和现实的需求。

(二)建立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机制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戏曲艺术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更好的发挥其道德教育功能,还需要戏曲艺术本身不断传承与发展,并不断深入挖掘其道德教育资源。同时,要将传统戏曲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不断克服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问题,实现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为道德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

(三)加快转变戏曲艺术的发展模式

戏曲艺术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其自身发展规律,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获取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戏曲艺术紧随科技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不断的实现社会价值。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市场运行规律,生产符合时展与群众需要的艺术产品,不断提高戏曲艺术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同时,用科学的营销策略来保障戏曲艺术的市场化水平。笔者相信,通过戏曲艺术与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一定能更好的发挥戏曲的社会价值。

四、结语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模式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学内容也从传统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为职业发展教育、职业操作能力教育等。艺术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综合社会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内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艺术认识,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一、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的概念

艺术教育以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为最终目的,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的激发,是挖掘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从广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部分;从狭义上来看,艺术教育是对培养艺术家或相关专业艺术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当前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对人类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既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具有教育、认知、审美三大社会教育功能,这三大功能与真、善、美的本性教育是契合一致的,即“真”作用于认知、“善”作用于教育、“美”作用于审美。当前,我国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全面认识与全面展开,是实现大学生美化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知识、思维、价值取向的重要时期,艺术教育能使学生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身心得到和谐,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文化、纪律、道德的全面提高。

二、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校德育效果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艺术教育时,通过对学生讲解艺术作品,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树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使学生逐步建立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此外,艺术教育中会使用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而我国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中饱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多题材的艺术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学习对象,也让学生在艺术作品描绘的场景中及艺术作品的情感中得到情感升华,从而丰富学生自身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关脑科学研究指出,人体的左脑主要具有记忆、读写、计算、语言等相关机械功能,而右脑主要具备想象、情感、意志等相关非机械功能。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会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想象和创造,通过强烈的情感体验来促进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进而促进学生逐步培养审美思维,提高审美素养。艺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思维形式上:发散性思维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思维是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多角度思维、内涵理解、价值判断的基础,也是促进艺术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提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而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又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在艺术教育中充分体会到自然科学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学生艺术审美

艺术审美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审美是学生理解艺术活动主题、艺术作品内涵、提升自身人格的基础。艺术是连接人类思想及现实审美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理解艺术的情感表达特征,进而提高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以审美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事物。此外,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艺术教育主要采取轻松、愉快的教育形式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艺术教育,学生能获得更多自我情感表达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承载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高校教育必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身心素质三个方面。

(一)道德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利性,其具有的教育功能可使人们遵守道德底线,具备很强的道德修养辅佐性。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辅冀道德”,美术的最终目的虽然与道德不是完全符合,但美术可陶冶个体内心世界,使人崇尚美好,让人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生活。

(二)智能素质中的价值取向

科学与艺术分别作用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者相辅相成。科学能够促进艺术的发展,而艺术包含着科学的普遍规律。科学难以到达的方面可通过艺术进行反映与掌握,从而把握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通过艺术可以发现世界微妙的过程与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美。学生通过艺术可让感情更加丰富,内心更加纯真,艺术是个人心中折射世界万物文明的棱镜。艺术教育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然事物中隐性的特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可让学生受到自然美、人格美、现实美、文化美的陶冶,并从中受到艺术技能的训练。

(三)身心素质的价值取向

艺术教育作为美学的需要,不仅开发学生的个体智力,还会激发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人格教育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机水平,形成一个高效能、高层次的调节系统。艺术教育能在美学教育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前,高校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知美的现象,逐步养成鲜明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及表现,从而使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得到丰富、学生集体更具凝聚力。学生通过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可表达个性的美学志向、意识及需要。此外,艺术教育还能促进学生将审美运用到生活中,积极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可适当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和艺术比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艺术的意识,提高学生身心素养。

四、提高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一)结合课堂与课外艺术教育

艺术课程教学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侧重于绘画、书法、声乐等艺术门类。此外,还可开展辅助课堂活动,通过学生艺术研讨、艺术观摩等方式,延伸与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结合艺术训练与知识传授

以往进行的艺术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技法训练也同等重要,如绘画表现、发声方式的训练等。在单纯的知识教授下,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且难以在实践中运用课堂的教学知识,使得艺术教育的效果不佳。任何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实践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与实践,才能深刻感受与理解艺术的隐性精神。

(三)结合显性、隐性的艺术教育

课堂、课外教育作为显性教育,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略隐性教育的方式。校园内的环境同样可以传递艺术信息,可以对学生的素质的发展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艺术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比赛、画展等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方法与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五、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以华侨大学为例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中,采用多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下笔者主要从教学模式突破出发,阐述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方法。华侨大学在艺术教育形式突破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采取多形式、多途径教学形式。传统艺术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华侨大学进行教学模式突破后,教学模式逐渐走出校园,转向社会。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时,会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及观摩实践。其中,教学实习主要是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课堂上课实习、课外工作实习等,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示,促进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华侨大学将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如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其实习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基本功、模拟教学、教育调研等。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校外相关教育实习单位,促进学生与中小学生直接接触。在实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让学生在教授中小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第二,在校内加强对话剧社、交响乐团、礼仪团、合唱团、动漫社、摄影协会、文学社等多种社团建设。让学生自主选择社团,激发学生艺术追求兴趣,满足学生的艺术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学校在诸多社团成立后,各社团成员互帮互助、互相探讨,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比赛。如2014年,华侨大学音乐协会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项目出台后,积极组织协会内成员排练节目,并在学校相关部门及校团委、学工办等的支持下,在校内各院系中招募了近百名演员,并根据演员的实际状况分为多个小组,排练多个音乐节目,进行团体表演。各小组成员在排练过程中不辞辛苦,积极面对困难,使得学校在最后的全国性表演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获得了高度评价。同时,也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升了艺术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艺术教育的内涵中可发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者的基本素质或品质,是促进个人智慧与潜能,挖掘个人的真、善、美的本性教育。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导向具体体现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三个方面。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时需通过课堂艺术及课外艺术教育结合、知识传授与训练结合、显性艺术与隐性艺术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不断提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徐振祥.试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维度[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

[3]张锐瑞.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第5篇

一、终身教育与社区艺术教育相关概述

1终身教育

一个人在生命中各个阶段接受的教育,可被统称为终身教育,其也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获得新知的过程。若从教育者的视角出发,通常的艺术教育是由婴幼儿、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这六个阶段组成的,同时每个阶段的教育都是非常多元的,譬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每个阶段的教育都具有普遍性,都可以帮助民众不断接受新知,从而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

2社区艺术教育

社区艺术教育与校园艺术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也可以将社区艺术教育视为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体。其中,群众文化活动又是开展社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参与社区艺术教育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教师、艺术专业人才、艺术爱好者以及普通社区民众等。由于其结构更为复杂,所以相较于学校的专业艺术教育,社区艺术教育在专业性方面有所欠缺,教育目标与学校教育也存在本质的区别。社区艺术教育最大的追求,是期望民众可以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具备分辨美丑的能力,补足其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社区艺术教育的开展不仅使民众的情感能力得到了有效锤炼,还有助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当然也是助力群众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有效措施。

二、现阶段社区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策的支持

社会艺术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而政策作为指引社会活动开设方向、约束社会活动行为的一种关键措施,在社会艺术教育方面是相对匮乏的。纵观现阶段的社区艺术教育,并没有有效的政策与法律支持,因此,社区艺术教育的开展并不具备具体的行为准则。当前,部分社区艺术教育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在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比较热门的广场舞、健美操、太极等社区和广场中随处可见的活动。虽然有如火如荼开展的,但也有屡屡出现纠纷的,比如广场舞这类群众文化活动就引起了较大的社会讨论。而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政策的有效支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绝大部分的精力仍然以提高经济为主,社区艺术教育一类的民生活动,受重视程度显然不足,因此,社区艺术教育的开展困难重重。

2人才队伍规模不足

社区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是要建立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人才队伍上的,而这是现阶段社区艺术教育所不具备的。当前,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都是自发性的,没有形成有组织的、稳定的规模,社区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也没有起到有效的组织领导作用,因此,参与社区艺术教育的人才队伍规模是有限的。接受社区艺术教育的民众在艺术修养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爱好也有所不同,有着同一爱好的社区群众难以聚集到一起形成临时组织。此外,由于社区艺术教育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所以很难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于社区艺术教育的事业中,尤其是缺乏政策的支持,社区艺术教育更是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加入等方面举步维艰,导致人才队伍不足以应对民众多元的艺术教育需求。

3配套设施不完善

社区艺术教育的良好开展,需要对应的教育场地、教学设备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来实现社区艺术教育的目标也需要对应的基础设施,比如广场空地或活动室等,这些配套设施是社区艺术教育所必需的。然而,当前社区艺术教育在配套设施方面是十分缺乏的。具体表现为:现阶段大多数艺术教育的场地都是租借老年活动室或者是在公共广场,并不具备专业性的场地与设备,这直接导致社区艺术教育无法在固定的时间定期展开教育,因此取得的成果也极为有限。4社会认知程度不足纵观现阶段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社区艺术教育的开展形式非常单一,且整体管理仍然以粗放式管理为主。民众的认知是非常多元化的,不可能所有人都会对单一的艺术教育产生兴趣,而对于无法产生兴趣的民众而言,艺术教育的开展极有可能导致他们的不满。因此,民众现阶段对社区艺术教育的接受程度还很低,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社区艺术教育的意义,因此也就很难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大部分群众对各类文化教育活动不具备高涨的热情,导致群众文化建设力度始终有限。

三、社会认知程度不足

纵观现阶段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社区艺术教育的开展形式非常单一,且整体管理仍然以粗放式管理为主。民众的认知是非常多元化的,不可能所有人都会对单一的艺术教育产生兴趣,而对于无法产生兴趣的民众而言,艺术教育的开展极有可能导致他们的不满。因此,民众现阶段对社区艺术教育的接受程度还很低,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社区艺术教育的意义,因此也就很难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大部分群众对各类文化教育活动不具备高涨的热情,导致群众文化建设力度始终有限。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只有相关的政策、指导方针给予社区艺术教育以正确的发展方向,给予社区艺术教育以实际规章制度,社区艺术教育才能在民众间顺利展开,才能切实有效地为提升群众艺术文化基础提供助力[1]。必要时,政府甚至可以给予社区艺术教育一些财政方面的支持,以加速社区艺术教育的建设速度,尽早建成优质的社区艺术教育环境,特别是加快健全群众文化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保障社区群众基本的文化活动权益。此外,在法律法规制定的基础上,我国政府机构可以尝试对营利性社区艺术教育机构或团队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其次,政府一定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民众提升对群众艺术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要让民众意识到真正的富足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由此让民众可以对社区艺术教育产生更多兴趣,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和社区艺术教育中。最后,政府还应该合理地规划社区场地,为社区艺术教育配置专属的开设场地,以满足多元化艺术教育的需求,使民众获得更优质的艺术教育体验。

2加深社会认可程度

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接受,是社区艺术教育高速发展的基础。群众文化建设是从群众的需求出发的,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是社区艺术教育策略得以实施的先行策略,更是社区艺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群众文化迈向更高台阶的必要前提。首先,应该将社区艺术教育纳入到社区发展的队伍中,将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绩效考核,从而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可以解决各项问题以及落实各项政策。其次,应该建立具有可行性的社区艺术教育制度,确保各项教育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有法可依,提升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规范性,以此提高民众的认可程度[2]。最后,可以与社区内具有专业性质的艺术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群众文化活动和专业的艺术教育相关联,定期委派人才进入社区进行多元化艺术教育,以满足民众多元化的艺术教育需求;也可以鼓励社区内已经退休的艺术人才利用闲暇时间加入社区艺术教育,丰富社区艺术教育队伍规模,更好地帮助民众提升艺术素养,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

3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类型

群众文化活动是社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满足社区居民的娱乐和文化需求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社区艺术教育组织机构应当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大力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和爱好,针对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例如,在社区群众以青年群体为主时,社区艺术教育组织机构应该着重以创作为主,让青年可以全身心地加入到创作的过程中,从而感受艺术的魅力。而针对老年群体,则主要以陶冶为主,通过名曲赏析课或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课程,引起老年群体的共鸣,开展跳广场舞、打太极、唱京剧、唱戏曲等群众文化活动。只有做到针对性教育,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才能使更多的人愿意积极参与艺术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增强社区的艺术教育氛围[3]。同时,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民众展开终身教育理念的灌输,要让民众意识到,无论自己身处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诠释自我价值;要让民众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升华群众文化建设的内涵。最后,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对参与者进行阶段性总结,可以根据教育的不同形式,开设不同的总结活动,譬如音乐教育,可以举行社区歌手大赛,在比赛中分为幼儿组、少年组、青年组、壮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几个组别,同理美术教育等也可以以类似的形式展开,针对其中的优秀个人与作品给予奖励,从而不断增强民众的自信心,使其愿意更主动地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来丰富自身的艺术素养,最终实现社区艺术教育的目标。

4灵活运用信息教育技术

在开展社区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民众传递海量的艺术资源。例如,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民众的审美能力,教育者可以在互联网中获取名家作品,以供民众进行赏析;也可以通过更直观的艺术形式,让民众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也可以播放名作的创作纪录片,让民众更好地了解一幅作品的创作始末,了解作者在其中投入的心血,用其中的匠心精神去熏陶民众,使民众的艺术理论知识得到很好的填充,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以及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同时,要使民众意识到社区艺术教育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每个社区居民将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富足,从而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4]。最后,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会使社区艺术教育的开展突破时空的限制,可以通过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定期发送相关的艺术教育资源,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

5加速人才培养速度

人才是社区艺术教育的基础保障,因此要不断加速对社区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速度,使社区艺术教育的人才规模得到有效扩充。首先,要对已有人才进行积极的培训,帮助教育者在提供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可以定期邀请名家大师为社区艺术教育者进行理念指导、技艺指导,不断提升教育者的专业能力。其次,要积极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向社区艺术教育输送应届生,以丰富民众的艺术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扩大人才的引进规模。社区艺术教育培养人才应将眼光聚焦于社会,要摆脱学历的限制,积极聘用具有一定能力的社会艺术人才,从而打造更加多元的艺术教育人才队伍[5]。最后,还应该加强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建设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培养,根据以往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对于会影响其他文化活动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对参与者进行素质约束,以全面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建设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思想道德素养,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受益性。

6加强社区艺术教育引导

无论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还是以自媒体为首的新媒体,都是民众日常生活中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社区艺术教育应该与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让其定期到社区对艺术教育活动进行采访,直播或录播群众文化活动,以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的提高。同时应该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利用程度,通过微信、抖音、微博等多个自媒体平台向民众传达社区艺术教育过程中的趣闻轶事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根据具体的群众文化活动,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发起讨论,以调动民众的兴趣。社区艺术教育是一项利于民众提升艺术素养、审美能力,丰富民众精神世界的优质活动。因此,社区艺术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寻求政府以及社会层面的帮助,促进社区艺术教育规范化进行。此外,社区艺术教育在开设的过程中,要勇于摆脱单一的发展路径,积极创新教育形式,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大力推动群众文化建设,有效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带给民众更好的艺术体验,帮助民众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以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推动社区艺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牛伟坤.谁说“人过三十不学艺”?社区老年教育重在收获幸福感[J].终身教育,2019(05):64-66.

[2]刘敏.社区艺术实践教学探索——以黄桷坪邮电支路社区为例[J].戏剧之家,2021(28):197-198.

[3]李少敏.终身教育视角下的社区音乐教学发展路径优化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21,4(07):57-59.

[4]向莹莹.声乐教学在社区群众艺术教育中的有效性[J].艺术家,2021(09):46.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戏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戏曲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戏曲艺术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