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戏曲文化设计

戏曲文化设计范文精选

戏曲文化设计

戏曲文化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戏曲服装;设计;管理

一、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

在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舞台艺术中,专门成立了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部门,有专业性的工作人员。但是要想把这一项工作做好,确实不容易。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问。毋庸置疑,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归根结底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具有技术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性,戏曲服装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二、戏曲服装设计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

我们知道,戏曲服装设计是舞台技术之一,通过技术人员的设计制作,成为一种独特的舞台美术。戏曲服装设计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和其他的舞美技术门类有机融合,或渲染气氛,或烘托环境,或表现人物身份,或推动剧情发展,从而共同创造舞台艺术形象。可见,戏曲服装设计要考虑到同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避免片面和狭隘。比如说舞台灯光,戏曲服装和灯光色彩融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显然不同,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的戏曲服装在不同灯光的映衬下,观众能够感受到舞台艺术的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正是舞台灯光的作用,戏曲服装的效果得以一定程度的体现。又比如舞台布景,可能有人会说,布景设计如何对戏曲服装影响不大,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在表演过程中,布景不仅仅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它为表现不同戏曲服装的人物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不同的戏曲服装有不同的布景设计,共同塑造舞台人物。正是因为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服装设计必须要考虑到舞美其它技术门类,不可孤立地看待服装设计的工作。戏曲服装设计要根据剧本主题和表现剧中人物的需要,充分考虑舞台灯光,舞台布景等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要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眼光处理这个问题,这样戏曲服装设计才能达到符合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三、戏曲服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戏曲服装在设计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制作和设计技术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第二,戏曲服装内容影响舞台表演效果;第三,服装管理技术落后。第一个问题,制作和设计技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设计的服装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这样的戏曲服装就严重降低了舞台应用价值,影响了应用效果;第二个问题是戏曲服装内容缺乏创新。由于服装设计理念没有跟上,对舞台表演缺乏正确的分析,导致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戏曲服装内容与舞台表演不吻合,影响了表演效果。管理过程中对服装内容缺乏跟进,不能全面控制,从而影响了舞台应用效果。第三个问题是服装管理技术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戏曲服装相关信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服装设计,从而影响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创新。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戏曲艺术也是一样。作为舞美重要技术门类之一戏曲服装,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在设计和管理方面与时代脱轨,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方面的需要。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要科学理性地分析,务实地加以改进。

四、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

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舞台表演离不开戏曲服装,可以这么说,没有戏曲服装,就没有舞台艺术。但不等于说,作为舞美技术门类之一的戏曲服装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第一,要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前面说了,戏曲服装不是孤立地存在,它是同舞台艺术其它相关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必须运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作为管理者,要熟悉剧中人物所需要的全部服装,要清楚服装的不同色彩以及服装剪裁,要对戏曲服装的所有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以便提高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及管理水平。只有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符合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第二,对色彩及衣箱进行分类管理。在舞台演出中,不同曲目,有不同的服装色彩体系;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内容也会丰富多彩。这就要求管理者进行全面分析并科学分类,对服装衣箱进行命名管理。这一点不难理解,戏曲服装由于数量很多,如果杂乱无章就会忙中出错,影响演员及时换装上场,从而影响舞台演出效果;第三,优化并丰富服装管理技术。戏曲服装管理要建立在熟悉服装制作的前提下,这样才能对应管理,分析服装信息,整理并丰富衣箱管理,提高戏曲服装管理技术。总之,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是一门学问,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要求管理者必须懂得戏曲服装制作和设计的全部内容,包括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等。这一点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扎扎实实地学习和了解,才能学会戏曲服装管理。另外,它的艺术性同样很强,不懂得舞台艺术,不熟悉剧目,也是做不好戏曲服装管理工作的。当然,要学会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必须在服装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管理者能力和水平。

五、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备的要求

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很大,地位不可低估。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舞台技术,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一起为舞台艺术服务。因此,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戏曲服装技术才转化为舞台美术,才使得观众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那么,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呢?第一,要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戏曲服装设计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要了解历史,要懂得戏剧和文学,要清楚色彩和剪裁等等。总之,戏曲服装的综合性很强,没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第二,要有专业的制作和设计技术。制作和设计是有特定的工艺流程的,如果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是无法制作和设计的;第三,要具备现代化的服装管理水平。前面说过,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在戏曲服装管理中,有两点特别提出,一是要求戏曲服装管理人员必须要严谨细致,二是服装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娴熟敏捷的服装装束穿戴操作技巧。这两点做不好的话,会影响演员换装出场,使舞台表演效果大打折扣。第四,要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知道,戏曲服装不仅仅是一门舞台技术,它还是舞台美术形式之一,是为舞台艺术服务的,如果没有艺术素养,就不懂得戏曲服装的审美特性,就不知道戏曲服装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也就无法进行服装设计和管理了。第五,要有创新意识。任何事物不是停滞不前的,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如果没有创新意识,艺术之花就会凋零。服装设计和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戏曲服装的设计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舞台美术工作。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的作用不可低估。从事戏曲服装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为舞台演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红薇.戏剧服装的产生发展及设计与管理[J].艺海,2011(07).

[2]尹永明.京剧服装技术管理在京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J].戏曲艺术,2009.

戏曲文化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戏曲;舞台服装;创新设计

对于舞台表演来说,服装不仅仅是舞台布景或服化装饰的一部分,更是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甚至完善剧情的重要环节之一,放眼国内外的戏曲、戏剧等表演形式,即使不需要舞台背景搭建,但也绝对离不开舞台服装的设计搭配。随着我国戏曲文化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传统戏曲还是现代戏剧,都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与理念,因此舞台服装设计的方式、理念、类型、选材也有了相应的创新和发展,这其中不仅需要提升戏曲舞台服装设计工作者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水平,也需要丰富其历史文化知识储备,对服装设计以及戏曲的背景、剧情和人物有自身的理解,为舞台表演增添色彩。

一、戏曲舞台服装设计的途径

(一)熟悉戏曲剧本

剧本是戏曲表演一切环节的基础,也是一切相关工作进行的必要依据,无论是演员的表演、故事的情节,还是舞台的搭建和服装的设计,剧本都是根本出发点。在戏曲舞台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剧本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以及人物设定和性格特质等,这些都是应该考量的因素。戏曲表演的服装需要符合剧情以及人物形象,提升舞台表演的完整性,同时也帮助表演者和观众更好地进入剧情中。

(二)针对演员特点

结合上一点所提及的,服装设计不仅需要建立在戏曲剧本中的人物设定上,也需要符合表演者本人的外形和气质。不同的表演者对于同一个角色的呈现可能大相径庭,他们所呈现的舞台效果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戏曲舞台服装设计师应当针对演员特点进行设计,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的风格,从而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

(三)了解导演思路

对于舞台表演来说,导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戏曲导演会对戏曲表演的整体设计进行思考,并确定戏曲表演的基调,有了这个框架和理念,就能够为接下来各方相关工作的进行提供准则,并最终达到导演预期的效果。因此,戏曲舞台服装的设计应该在导演所确定的大框架和方向下进行,与背景、人物以及舞台灯光和道具等共同配合。同时,随着我国戏曲行业的不断发展创新,戏曲导演的创作理念也在更新完善,而理念需要在实践中落实,即戏曲表演中的服装设计等工作需要围绕着导演的思路进行,才能够将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故事与情感更好地呈现给观众。

(四)突出表演效果

戏曲舞台服装与日常着装的不同之处在于,戏曲舞台服装需要考虑到表演者穿着之后对戏曲舞台效果的呈现。这不仅需要舞台服装设计符合人物形象和特质,也需要考虑到是否方便演员展现舞台动作;同时还应当选择适合进行舞台表演的服装面料,比如色彩饱和、耐磨、不易起褶皱的涤纶等具有弹性的面料。

(五)分析情节环境

戏曲表演的情节环境指剧本对剧情、场景、环境和人物情绪的设定,其中包括情节中人物自身或与其他人物的矛盾与冲突;人物所处具体环境下的时间、空间等各方面的安排等。情节与环境是戏曲舞台表演的核心,是体现人物个性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推动剧情发展、引出冲突纠葛的动力。服装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人物的生死浮沉、喜怒哀乐而贯穿戏曲跌宕起伏的全过程,因此应该分析理解情节和环境所要突出表现的人物特点,与各方面达成相互作用的效果,以完善舞台的整体表达和价值传递。

(六)结合舞台设计

舞台服装作为戏曲舞台表演的一环,需要与其他环节配合协调,包括舞台布景、表演道具、舞台灯光等。例如舞台布景的色调、表演道具的选用、舞台灯光的设计是否会影响服装的外在表现等,这些因素会从不同方面影响服装在舞台上的呈现效果。因此,戏曲舞台服装设计需要结合整个舞台的设计风格,通过彼此呼应或反差的方式共同完善舞台效果,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达到最佳的艺术呈现。

二、戏曲舞台服装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戏曲发展久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俳优歌舞活动就已经显露雏形。而在戏曲表演的呈现中,一方面需要依靠戏曲演员的功底、姿态等,另一方面就需要借助服化道。因此,戏曲舞台服装在历经千百年的不断演变和丰富后,已经形成一种通用的舞台艺术。《史记·滑稽列传》为我们揭示了戏曲舞台服装的早期发展状况,优孟为模仿孙叔敖而穿上孙叔敖生前的装扮,且不断回忆并练习孙叔敖的言行举止,没过多久就将孙叔敖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旁人难以辨别,楚庄王都以为是孙叔敖再世,邀请优孟继续担任相职。这也为之后通过模仿扮相,即根据人物设计服装,提供了历史经验。再到唐代时,由于戏曲文化在先秦两汉的发展下已经日益成熟,如科白戏与歌舞戏的兴起,所以戏曲表演中的服饰装扮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物服饰设计更加注重以戏曲剧情的时代背景为依据。例如在参军戏中,参军经常模仿和戏弄各级官吏,往往偏好绿色服饰,苍鹘则多穿着滑稽随意。渐渐地,参军和苍鹘便发展成了固定的角色,拥有了特定的形象和装扮。接下来便是两宋时期,剧坛兴起了杂剧和南戏,并且杂剧发展至元代达到了鼎盛状态。杂剧的戏曲表演服饰基本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会在演员的妆容扮相上进行夸张化的表现。而南戏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中,经过各种改良,比如明朝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良,吸取了南北各自的特点,逐渐演变出昆曲等戏曲形态,而戏曲舞台服装设计和制作也迎来了空前的盛况,以做工精良、质地华美为风格。戏曲舞台服装在设计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因为演员所塑造的角色形象广为人知,渐渐不完全遵循史实,而是依照从古至今形成的形象定式来呈现。明代形成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即行头四箱的服制。精湛的制作工艺大大丰富了戏曲舞台表演的表现力,产生了立体的视觉效果。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服装在历经不断的演变和丰富后,能够更加贴切鲜明地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为角色表演和整个舞台增色。

三、对戏曲舞台服装设计工作的要求

(一)设计手法

作为戏曲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舞台服装需要满足人物性格、外观的需要,这对设计工作者提出了多方要求。戏曲舞台表演讲究扮相,不仅需要扮,也需要突出人物的特征,所以戏曲舞台服装往往就成为舞台准备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不仅能够帮助表演者塑造人物,也可以让观众通过表演者的服装了解人物特点、进入戏曲情境。同时,华美的服装可以表现戏曲的舞台魅力,增添表演的美感。因此,戏曲舞台服装设计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需要设计工作者认真对待,从而增强戏曲魅力,完美呈现舞台效果。一般来说,戏曲舞台服装设计师会通过拆解组合、要素增减、取材现实等手法进行设计,其中包括将原有素材进行拆分重组;以现实自然为灵感来源进行设计创作,突出自然朴实的魅力;通过对素材进行增减,以达到华丽或简朴的表达目的,但同时保留素材原有的特质等。

(二)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戏曲表演在人们的文娱生活中愈发重要,戏曲舞台服装作为戏曲表演的一部分,其设计和制作过程都离不开理念的支撑。理念来源于实践,但同时也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因此,戏曲舞台服装设计者需要对戏曲作品所设定的时代背景、环境有充分的了解,把握时代特征,将表演与服装相结合,以充分融入时代。同时,也应当具备服装设计与制作、面料挑选与剪裁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并培养创新思维,不断地在时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最好的服装设计,从而促进舞台效果的提升。

(三)剧本阅读

对于戏曲舞台服装设计者来说,不仅需要有服装设计和戏曲舞台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有对戏曲剧本的理解研读能力,通过对剧本的深入分析提炼出对戏曲舞台服装设计有帮助的时代和人物信息,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设计构思。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青年剧作家,他们独特新颖的创作角度和思路完美贴合了当代市场的需求,因此戏曲舞台服装设计师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深入理解剧本,并与自己的设计相结合。

(四)深入表演

除了深入剧本内容之外,戏曲舞台服装设计工作者还应当融入戏曲舞台表演的全过程,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参与戏曲排练,与戏曲舞台导演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导演的需求和思路,以确定合适的戏曲舞台服装风格和设计理念,同时也能够提前熟悉表演者的外形、气质和个性,还能提前考虑各类突发状况,在遇到服装出现破损或因临时更换演员导致服装不合身等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修补和应急措施。

四、总结

由上述文章可知,戏曲舞台设计在创新改进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戏曲服装的创新,因为服装作为戏曲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人物身份、故事情节的重要元素,戏曲服装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戏曲剧本作家与戏曲舞台设计师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同时,还应当注重舞台设计者、表演者及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此外,戏曲表演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创新与协调,在确保整体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各方人员合作沟通,以极大程度上促进戏曲舞台设计创新,同时充分发挥剧作家、设计者以及表演者各方的作用,呈现完美的戏曲舞台表演。

参考文献:

[1]陈欣.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创新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20,486(21):95-96.

[2]戴林梅.谈戏曲舞台服装创新设计[J].戏剧之家,2020,(12):39.

戏曲文化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戏曲;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思政;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在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举办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痛批:“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1]”“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理想、信仰缺失,生活的目标似乎就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文素养教育的不足。虽然教育部于1998年专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2];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再次强调,“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3]。但是,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工类学科实用性强,能适应学生求生存的要求[4],相对而言,学生普遍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缺乏兴趣[5];由于师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关于如何提高理工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少老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唐帼丽等[6]在北京化工大学进行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实践,将博物馆教育的社会资源吸纳并融合为学校通识教育资源。纵然博物馆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典型性反映形式,但是作为地处非省会城市的地方高校,博物馆的资源十分有限。笔者认为,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其获得感,对广大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来提高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方法,目前在学界已经得到了一定共识[7]。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中具有独特地位,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专业教育课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8]。

(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源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一脉相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思想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到萌发源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体现了对讲仁爱、守诚信和崇正义等思想理念的传承。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相辉映,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魅力、历史底蕴[9]。

(二)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建立文化自信至关重要。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而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其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自觉和彰显。

(三)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和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魂西方发展经验在非西方世界出现“水土不服”,实践证明,为人民服务,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才是车轮前进的方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和求大同[12]等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根,也是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魂。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教育的实践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学、艺术的集成,更蕴含着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学思想。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戏曲雅俗共赏,也从未脱离过教化的功能。戏曲故事里包含的父母恩、师生谊、朋友义和家国情,对于引领学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及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和文化部联合《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13]。戏曲进校园活动正在各地蓬勃发展。根据思政教育进专业课堂和戏曲进校园的精神,结合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特点,笔者以《中国传统戏曲数字化平台建设与网络》为题,申报成功了由地理类教指委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组织的全国高校GIS思政实验案例库建设项目。

(一)设计思路1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审美教育相互渗透通过完成本项目设计的综合实验,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不断接触到戏曲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不是生硬地灌输,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戏曲艺术的故事主题、演唱形式、表演形式和舞台表现等各方面,对于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都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戏曲中蕴含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和“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对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其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及坚持四个自信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2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学生的参与度作为“戏曲进校园”目前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戏曲校园巡演活动引起了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关注,但是这种单向的舞台展示难以持久地激发学生了解和参与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热情[14],戏曲艺术的推广普及教育需要进一步发掘新的途径。本项目贯彻文化育人,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拓宽人文视野,注重学以致用,在GIS的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引入我国传统戏曲主题,能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3新工科时代的理工融合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完成了新工科建设“三部曲”[15]。在新工科时代,对于地理信息科学等理学专业,应注意理工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动手能力和延伸创新链条,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本案例正是基于理工融合的理念进行了综合实验的设计。

(二)案例安排在课程教学中的环节该系列案例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主线,包括八个综合实践环节,涉及从大一到大四的八门专业课程。1)中国传统戏曲专题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实验案例)。2)中国传统戏曲互联网搜索热度专题动图(地图学课程实验案例)。3)中国传统戏曲空间数据库构建(空间数据库课程实验案例)。4)中国传统戏曲时空分布格局(空间分析综合实践课程实验案例)。5)中国传统戏曲查询系统构建(GIS二次开发课程实验案例)。6)中国传统戏曲数字化平台建设与网络(《We-bGIS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案例)7)中国传统戏曲词云制作(大数据分析课程实验案例)。8)中国传统戏曲时间序列分析(时态GIS原理课程实验案例)。

(三)思政元素的融入与体现形式本项目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美学教育的融入点,切实抓住课程改革核心问题,着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塑造人格有机统一的全方位育人格局。本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传统戏曲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网络,也有助于振兴中国戏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将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人文艺术采取一种比较潜隐的形式持续渗透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唤醒学生的主动担当意识。从中国传统戏曲专题地图制作;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振兴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采集、处理以百度指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舆情信息、市场需求数据,了解传统戏曲的现状;分析中国传统戏曲在互联网平台的生存和传播状况,对相关舆情信息、市场需求数据在时空格局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把戏曲融入到WebGIS中,丰富戏曲欣赏与学习的资源,加大传播力度;使学生在由浅入深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之一———戏曲的认识,提高对中国戏曲的兴趣,而且利用专业知识亲自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戏曲的传统参与模式和传承模式。

(四)建设成果本项目的建设成果主要包括教学文件和学生实验成果。教学文件具备有明确思政目标的大纲、教学设计和实验指导。“中国传统戏曲专题图制作”由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其他七个实验的数据由教师提供,通过网络爬虫爬取的中国传统戏曲百度搜索指数,搜索关键词为: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川剧、秦腔、昆曲、晋剧、河北梆子、粤剧和沪剧,起止时间为2011年1月12日至2020年1月6日。部分学生作品如图1和图2所示。

三结束语

中国传统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既包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也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戏曲数字化平台建设与网络课程思政实验系列案例围绕育人的主旨,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进专业课”为突破点,注重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有机统一,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相结合,以专业技能传授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全面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和弘扬中国精神,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当然,补上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短板,任重而道远。学生的实验成果要真正投入使用,还需要进行完善。钱理群教授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包括我们这样的普通教师,大家都在思考,在聚集,在行动,这就是希望的所在。[1]”本文作者欣喜地看到自己将传统文化融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教育的思考和行动,提高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学生参与度、增强了获得感。

参考文献:

[1]王小青.我们真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J].北京教育(高教),2018(3):24-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1998-4-10)[2021-2-6].

戏曲文化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纹样;色彩;戏曲服装;创新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逐步提高,戏曲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纹样是戏曲服装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色彩搭配是观众对角色初次登场时的第一印象。纹样的运用十分广泛,从历代生活服饰到戏曲服装皆有纹样的运用。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戏曲服装中的纹样与日常服装纹样有相应的联系,色彩鲜艳的图案更加精美,也更加具有装饰性。

1传统纹样的重要性及构成美

1.1传统纹样的色彩美

从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装饰,到随着人类历史发展出现的图腾、象形文字,都是纹样装饰的起源,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中国古代社会也比较重视色彩美。《尚书·益稷》记载:“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由此可见,纹样的色彩搭配是早有记录的,且用来区分社会等级[1]。唐朝的《簪花仕女图》(图1)中的龟背纹、长绸衬衫上的紫绿色花纹、大朵的紫色团花、白地帔子上的彩色云鹤,烘托出几位贵族女子的雍容华贵。从日常生活到戏台,传统纹样的色彩美都焕发着光彩。

1.2传统纹样的布局美

传统戏曲服装大多花团锦簇,通过纹样的疏密来区分人物的主次和身份。现代设计的几何讲究点、线、面的分布,而传统纹样的布局早已出现点、线、面3个要素。从占戏服大面积的团花图案,到领口、袖口、衣摆的条形图案,再到衣物上点缀的小型图案,既有灵活错落的分布,也有稳重追求对称的分布。纹样布局紧凑而不杂乱,显得富贵华丽,更有气势;纹样布局松散而不凌乱,显得淡雅[2]。由此可见,传统纹样的布局在给人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还塑造了人物的个性。

1.3传统纹样的内涵美

传统纹样不仅有表面上的美感,其内在含义也非常丰富,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发展的结晶。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等级的群体所适用的纹样也不尽相同。戏服上的图案主要还是来源于王公贵族的日常陈设和服饰的织锦纹样,同时还有宗教图样、象形文字等。不同类型的纹样被赋予的含义也不同,如龙纹来自历史纹样,在传统纹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龙是中华文化的图腾,也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更是皇权的象征,在传统纹样中多用于体现人物的高贵身份。在现代服装中,运用龙纹不似封建时期受到限制,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富贵和喜气,而蝙蝠、寿桃、双钱、灵芝、祥云、葫芦、花卉等纹样也都代表吉祥喜庆,在现代多运用于老年服装中,寓意长寿。不同的纹样背后的含义不同,相同纹样的不同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内涵也是不同的,如行龙,行云流水,生动活泼,呈现一种非凡的气概;团龙,布局对称,给人沉稳庄重之感;大龙蟒,其纹样所占面积较大,整体感较强,气势磅礴;草龙,不如其他龙纹精致华丽,是一种龙形的纹样,气势与前几种相比更为温和。

2不同纹样中的色彩运用

2.1传统戏曲服装中的纹样色彩

传统戏曲服装中的纹样多为刺绣,色彩对比,相辅相成。传统戏曲服装中的纹样色彩为纯度较高的颜色,通过与底色互补或是相互呼应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大多运用圈金或者圈银来调和色调,同时黑色与红色在其中也起着稳定整个纹样画面的作用。圈金使整个纹样看起来更为富贵华丽,使得不同颜色组合在一起不会显得突兀,让整个画面更加协调;圈银使整个纹样看起来更加素雅,色调偏灰泛着金属光泽,有一种低调的美感。高饱和度与低饱和度的对比、高明度与低明度的对比、不同色相的对比,运用明度、纯度、色调渐变,中间色间隔,拉近明度,加入同一色调等方法,使得画面更加和谐,同时也保留了色彩鲜艳的特性。传统纹样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色彩也是经过步步推敲,是多代戏曲工作者心血的凝结,而传统戏曲纹样更是体现了色彩三要素以及相应的色彩构成。

2.2纹样的色彩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在传统戏曲服装中,将整体戏服的色彩分为上下五色,诗经《国风·秦风·终南》中的“君子至止,黻衣绣裳”正是对五色刺绣的描述,描写秦公穿上了黑色、青色花纹相间的上衣,五彩绣成的下裳,表明其贵族身份。明黄色在封建社会里象征皇权,黄色团龙蟒的龙纹多以酞青蓝、群青、湖蓝为主色调,辅以曙红、钛白、花青、明黄为底色,与蓝色调的纹样形成鲜明对比,红色调和了整体色调,使之对比和谐,在突出人物身份贵重的同时,有一种非同凡响的威严。在《打金砖》中,刘秀身着的黄蟒以群青为底、用紫色和绿色作为装饰,表现出人物变为反面角色的冲动与荒诞,推动整体剧情的发展。

2.3纹样的色彩对人物身份的体现

传统戏曲有着800多年的历史,从宋杂剧发展至今,在元明时期形成大统。宋初有“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不同纹样色彩对不同人物身份的体现也来自于这些时期服饰色彩的阶级区分。明朝在用色方面规定平民不能用大红、鸦青、明黄等颜色,下层人物是禁止穿鲜艳颜色的,大多朴素、简洁。传统戏曲中的贫民也多用素色,“富贵衣”的补丁色彩也多为褐色调[3]。纹样的色彩对不同人物身份的体现,从同一色彩的蟒中可见一斑。红蟒中盘金龙纹,绿色刺绣隔开龙纹的不同部位,是驸马和巡抚这种较有地位却又不是特别高的官员或者皇室成员;整体用群青刺绣全银盘银,用于帝王将相在重要场合的礼服;绿团龙蟒中,盘金龙纹以红色点缀,整体光泽度极高,体现人物的伟岸,用于关羽这种特定的忠义武将、王侯等;白蟒中,在《伐东吴·戴孝出征中》中,刘备身着群青龙纹以红色装饰点缀,圈金,色彩浓重、对比强烈,突出人物的身份高贵;《群英会》中,周瑜所着白蟒的蓝色主调更浅,配色为粉红,圈金,体现了武将的年轻英俊;黑蟒中,有金色与橙色盘团龙,点缀朱砂,用于展现项羽这种猛将的大方气派;金色盘金,点缀群青、三青、朱砂的横龙,用于包拯这种文臣大学士,纹样生动活泼,龙纹占比较少,福寿纹占比较多,突出人物多福多寿的特征。

3现代元素在舞台服装中的运用

3.1现代纹样的创新在舞台服装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方面的精神追求更高,审美也在逐步提升,将现代纹样的创新融入舞台服装中,为戏剧艺术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突破。传统纹样在现代舞台服装中的应用,不再像传统戏曲服装受到程式化的严格约束,更加自由。在纹样的布局上,现代纹样更加放松,具有结构美感和现代审美,不再以满为美。在纹样的形式上,不再拘束于在传统面料上刺绣,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如在纱料上刺绣,层次更加丰富,纹样也更加飘逸。在纹样的表现手法上,除了传统的刺绣与印染,还有剪裁镂空等多种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从结构本身塑造一种纹样感,通过面料剪裁缝纫的点线面切割来构成纹样,这样的设计,除了具有平面纹样的视觉美感,还带有更加强烈的立体效果。从纹样本身的图案上来看,也有了更多的变化。青春版《牡丹亭》中杜丽娘帔上的彩蝶就是现代纹样的创新,比传统纹样中的彩蝶更加具象化,用色更加丰富。除了继承发展传统戏曲纹样,还有将现代绘画和设计领域运用的理念引用到舞台服装中创新出来的纹样[4],以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等为背景,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并将其抽象化地提取出纹样以运用在服装上。

3.2现代材料创新技术在舞台服装纹样中的运用

除了传统的丝绸和刺绣,现代舞台服装中,对于纹样的表达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面料是设计舞台服装的三大要素之一,同时也是舞台服装纹样的主要载体,现代面料的创新对于舞台服装纹样的创新也有很大影响。单一地在面料上运用刺绣、印染等工艺手段生成的纹样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多种多样剧目的需求。通过面料再造来改变材料本身的外观,进而创造出不同的肌理,具有不同的纹样表达效果。通过对布料本身的改造,做旧布料等手法表现出一种与传统纹样严整且一丝不苟的图案效果不同的、基于面料的意象美,不仅突破了传统纹样的平面感和图案形成后的不可变化性,也增加了随机性。这种手法更适合不适用华丽繁复的传统纹样的现代剧目,更符合一些现代剧目的设定,同时也为服装和舞台的整体效果增添了趣味[5]。除了面料上的不同创作方式,在图案表现上,也有了喷绘、渐变印染等创作方式,使舞台服装中的色彩更加丰富,可以运用到舞台服装纹样创作中的表现方法越来越多,可以更好地表达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

3.3现代科技创新技术在舞台服装纹样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给舞台服装纹样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增强了新鲜感,不再拘束于服装本身的纹样,而是可以与灯光相结合,通过投影在服装中投射出不同的纹样来与传统服装的纹样进行比较,投影所创造的纹样变化更加丰富,带来更多的视觉享受。这种投影所产生的纹样在舞台上的效果也更加显眼,不会像传统纹样,观众坐在台下距离较远是无法欣赏到舞台服装纹样的细节处理的。除了具象的灯光效果产生的纹样,不同色彩的灯光透射在服装上所产生的纹样效果也是非常多变的,可以将数码印花、3D打印等在服装行业得到广泛运用的现代科技手段带到舞台服装中,运用在舞台服饰的纹样设计上。数码印花为复杂纹样的表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有着低成本、成品快、出效果快等优点,同时也有相应的缺点,如视觉效果不够精细、看起来较为廉价、不如传统纹样精细等。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相信还会有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技术可以运用到舞台服装纹样中。这些创新在给舞台服装纹样带来更多变化的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醒设计师们在创新传统舞台服装纹样美感的同时,也要在文化、经济方面取得进步。

4传统舞台服装纹样色彩的发展

从本土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曲,到后来传入国内的戏剧、歌剧、舞剧等,戏曲服装设计一直遵循着三要素,万变不离其实,设计思路也摆脱不了戏曲服装的衣箱制度。经过历史沉淀的优秀传统戏曲服装纹样,可以根据现代的审美,对其进行纹样形式、色彩、布局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同时也可以将舞台服装夸张化的纹样色彩代入日常生活的服装、产品甚至是家具的设计当中。传统纹样是经过长时间磨炼的优秀文化,与现代设计有很好的适配性,是值得中国当代设计师发掘的宝藏,也是中国文化输出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也离不开本土设计师的热情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谭元杰.戏曲服装设计[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徐华铛,杨冲霄.中国戏曲装饰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3]赵少华.中国京剧服饰[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1998.

[4]谭元杰.中国京剧服装图谱[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8.

戏曲文化设计范文第5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进入多元化时代。特别是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化也紧跟时代步伐,迈进新纪元,随之而来的是传统戏曲的式微。五千年的文明积淀,让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承载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如何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视觉符号融入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中来,成了当下文化大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传统戏曲中宣扬诚实守信、爱国主义,特别是戏曲中的人物刻画的鲜明,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继承与发扬。对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的传承。以上种种传统戏曲所能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息息相通的思想纽带。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戏曲对文化思想的传承的纽带关系,让每一个观众都会感觉到很亲切,在广告的传播过程中消费者容易接受关于产品的相关信息。中国传统戏曲对这些传统符号和元素的演绎是人们非常熟悉,而且对于广大群众而言也有较为深厚的感情基础。利用人们对中国传统戏曲符号的认知,阐释那些人们尚不熟悉的产品,从而实现无缝链接,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例如“金六福”酒有一则广告,就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符号——京剧,白酒配京剧充分展现出中国人的性格。这则广告在国粹京剧中选取“生旦净末丑”的代表人物形象,在一个大大的白酒瓶前,唱出一段传奇,打造一个品牌,特别巧妙的将白酒元素和传统戏曲表现形式相结合成就了一段电影传奇。在这个广告中配以广告词,中国传统文化与白酒的品质结合起来,直接道出了产品特点,将广告所要宣传产品最大效果的宣传中让人也莞尔一笑,这样加深了人们对金六福这个品牌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戏曲、书画、诗词、音乐等,它们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提炼和升华的得到的智慧的具体表现,在时间的洗涤之下,人们已经熟知和接受它们,俨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现代影视广告中灵活的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作品进行加工创意,恰如其分的融汇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广告技术,利用人民大众耳熟能详的艺术表现方式传达广告思想,让人们在传统艺术的陶冶之下欣然接受广告的内容。比如越剧“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让人一听就能被悦耳动听的越剧唱腔所打动,广告内容也深入人心,让很多人记忆深刻,有时还甚至会模仿。正是广告创意充分的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法充分应用于现代影视广告之中,将影视广告的效果发挥到极致,进而将产品的宣传也落实到位,使消费者真正的记住这个产品。

在影视广告的拍摄过程中,想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内涵融入其中,需要很大的一笔投入以外,还需要对其文化内涵做最凝练的浓缩,然而观众不一定就能够迅速接受快餐文化带给他们的视觉“享受”。可是,偏偏有些企业总喜欢黄金时段花费巨大资金播放企业宣传广告,可是黄金时段广告费贵的惊人不说而且时间还有很大限制,要想在很短时间之内,将产品所要宣传的内在旨要表达出来,信息量是无法满足的,而观众只能够停留在对商品名字的简单印象,无法熟悉产品信息,也就不可能产生想要购买产品的欲望,这样商品的广告宣传作用大大降低,没有了购买量,商品的收益也就无从谈起。纵观我国影视广告中的宣传创意,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影视广告只在盲目的追逐明星,追逐绚丽多彩的画面,重视名人效应,我们不否认运用这些手段的好处,但是我们也不太赞同这种一锅端的现象,对于产品的代言更应该从其实际出发,抓住产品内在的诉求,有针对性地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做创意的引擎,才能使影视广告的宣传持久有效。一些不合理的影视广告,过分重视名人效应,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也是一大问题之所在。从整个行业内来讲,我国现代的影视广告的创意都比较缺乏新意。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广告用了几年不说,就连广告词都不会变动一下。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脑白金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就是这样一句广告语,反反复复的在电视上播放,将自己的产品广告强行植入到人的大脑意识当中,一点创意也谈不上,还会让观众特别的反感。影视广告的投资者主要是企业,而企业形象的宣传又是影视广告中最核心的部分。一个企业对产品的宣传也就是对企业自身的宣传,让消费者在广告的影响之下乐于接受自己的产品。企业只有在影视广告中树立好自己的形象,才能真正的抓住产品深层的内涵,是影视广告所要提炼的要素。中国传统戏曲在影视广告中的运用不恰当的时候,对企业所要表达的企业形象不相符合,容易让观众觉得文不对题。有些影视广告运用中国传统戏曲的创意主要来自投资方较为偏爱某一个剧目,这也给影视广告的设计带来了一些误导,使影视广告对企业形象及内涵的把握不到位。

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的初衷就是为了与受众拉近距离,让受众感觉亲切。中国传统戏曲是我国的国粹,在广大人民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在大街小巷特别是一些较为传统的地方广为传唱。近千年的传承,让中国传统戏曲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扎了根,如果在影视广告中对产品的性能、质地等不进行把握,盲目的的选择一种戏曲方式作为影视广告的创意元素,忽略了戏曲具有的特性只会适得其反。我国有300多种传统戏曲剧种加上一些传统杂剧等,这些剧种多以地方性呈现在中国各个地方,在影视广告的设计中选择哪一种戏曲形式能够适应于那个地方的观众需要都是要考虑的因素。特别是我国南北差异比较明显,对于传统戏曲影视广告的选择更需要注意这种差异性。历史人物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象征性代表,往往被赋予一种民族情感在里面。人物在历史的角色扮演中也充当着正、反面,在运用中国传统戏曲形式的时候,考虑演员选择、戏曲行当选择都很重要,用好了自然而然增加亲切感和自豪感,反之要是用不好则会影响到人民的情绪。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戏曲人物的选择中,行当的选择注意生、旦、净、末、丑角色分配,人物适合的行当进行饰演的同时,结合产品的作用及性能进行合理匹配和把握。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惩恶扬善、诚实信用等传统美德对于正能量的传播有着巨大作用,因此在影视广告的设计创意中应该充分把握中国传统戏曲的形象,抓住传统戏曲的精髓部分,恰如其分地将产品的宣传要旨表达出来。

作者:吉飞 单位:剧影月报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戏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戏曲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戏曲艺术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