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组德育总结

小组德育总结范文精选

小组德育总结

小组德育总结范文第1篇

一、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学校把开展“弘

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活动月”作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大事来抓。常务主任吴安民同志负总责,具体工作由职教支部书记张兴敏同志和普教支部书记王彩民同志主抓,中心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具体落实,保证了活动月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大力宣传,营造气氛,主题突出。活动月一开始,

中心团委就大力开展宣传活动,9月1日和13日举行两次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普教支部书记王彩民,职教支部书记张兴敏分别作了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教育动员讲话,高三年级学生代表进行了“弘扬延安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主题演讲。同时布署每班学生每周组织2篇以上弘扬延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广播稿。学校广播室择优,每天播出4-6篇,使宣传教育有声有色。

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活动月期间,学

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良好。

1、表彰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9月

10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和2004年下学期开学典礼,表彰了一大批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积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2、开展教师节学生向老师献贺词活动。教师节前后组

织学生以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主题,向老师献上节日贺词,引导学生树立尊师意识,推动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3、组织学《守则》诵读活动。中心团委安排普高一年

级,综合高中一年级,学生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了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诵读竞赛活动,有力提高了新入学学生守法、守规的自觉性。

4、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我校创建省重点工作即将进入

验收阶段,各班学生积极编排文艺节目,以极大的热情为上省级重点献礼,同时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操。

5、学校积极开展济困助残活动。新学期伊始,面对不

少有求学愿望的困难学生,学校在贫困生中开展了资助和减免学杂费活动,受益学生近百名,社会效果明显。

6、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资源,组织普高二年级学生及

医士专业学生网上观看革命题材影片《国歌》、《小兵张嘎》等,使学生从英雄身上汲取力量,成就高尚品格。

7、为了建设好中心图书馆,学校组织师生捐书活动。

倡议发出后,全体师生积极勇跃,总捐书5000余册,使图书馆的藏书量和种类上了新台阶。

小组德育总结范文第2篇

案例教学法以鲜活生动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互动,将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特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一般分四个步骤:教师导向,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教师总结,评价案例。

1.教师导向,展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的引入阶段。常见案例呈现方式有:(1)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案例;(2)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3)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4)教师利用即时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者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课堂上教师以恰当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增强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度及教学时长,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案例。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发现关键信息和核心内容,联系相关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由传统灌输式教学到参与式互动教学的转变。

3.小组交流,讨论案例

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案例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教师可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其次,注意把握学生的讨论时间。小组内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长,内容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发言机会。另外,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充分地肯定,对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适时给予纠正。在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给予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保证讨论效果。

4.教师总结、评价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内化提升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总结发言时,应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学生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二、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与传统教学相比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相应高得多,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很大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处于统治者地位,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这样日积月累,很容易养成依赖、被动的习惯。“双主体”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对教学过程负全责。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使学生对案例中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地理解。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和接受者,是知识的探索者和真正的认知主体。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需要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中,学生为了参与其中,需要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并与其他学生非正式地讨论相关案例,进而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作出相应贡献。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见解,并发展自身团队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的有机统一

在德育课教学中引入具体案例,并不是完全抛弃理论讲授,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达到案例探讨和理论掌握统一的效果。德育课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以生动、具体的案例作为教学知识的突破口,将德育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掌握课程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案例相对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案例本身更容易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教师如果把握、引导不好,就事论事地分析案例本身,则往往会导致讨论与课堂内容脱节或相背离。因此,德育课案例教学必须处理好具体的案例研讨与抽象的理论知识讲授之间的关系,把教学案例的研讨与德育课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有机统一起来。

三、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消除了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导向作用。

1.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提高教学时效

案例教学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把学习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案例学习过程中民主开放的讨论气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课堂氛围下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德育课教学时效。

2.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析问题,遇到类似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案例教学为学生自主性发挥创设了弹性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提高实践能力。因而案例教学是一种适用于德育教育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它增强了德育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目标,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小组德育总结范文第3篇

以鲜活生动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互动,将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特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一般分四个步骤:教师导向,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教师总结,评价案例。

1.教师导向,展示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引入阶段。常见案例呈现方式有:

(1)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案例;

(2)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

(3)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

(4)教师利用即时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者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课堂上教师以恰当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增强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度及教学时长,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案例。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发现关键信息和核心内容,联系相关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由传统灌输式教学到参与式互动教学的转变。

3.小组交流,讨论案例

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案例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教师可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其次,注意把握学生的讨论时间。小组内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长,内容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发言机会。另外,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充分地肯定,对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适时给予纠正。在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给予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保证讨论效果。

4.教师总结、评价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内化提升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总结发言时,应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学生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二、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与传统教学相比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相应高得多,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很大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处于统治者地位,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这样日积月累,很容易养成依赖、被动的习惯。“双主体”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对教学过程负全责。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使学生对案例中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地理解。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和接受者,是知识的探索者和真正的认知主体。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需要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中,学生为了参与其中,需要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并与其他学生非正式地讨论相关案例,进而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作出相应贡献。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见解,并发展自身团队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的有机统一

在德育课教学中引入具体案例,并不是完全抛弃理论讲授,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达到案例探讨和理论掌握统一的效果。德育课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以生动、具体的案例作为教学知识的突破口,将德育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掌握课程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案例相对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案例本身更容易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教师如果把握、引导不好,就事论事地分析案例本身,则往往会导致讨论与课堂内容脱节或相背离。因此,德育课案例教学必须处理好具体的案例研讨与抽象的理论知识讲授之间的关系,把教学案例的研讨与德育课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有机统一起来。

三、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消除了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导向作用。

1.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提高教学时效

案例教学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把学习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案例学习过程中民主开放的讨论气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课堂氛围下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德育课教学时效。

2.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析问题,遇到类似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案例教学为学生自主性发挥创设了弹性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提高实践能力。因而案例教学是一种适用于德育教育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它增强了德育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目标,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小组德育总结范文第4篇

为全面贯彻市、县人才人事工作文件精神和崇明县师资队伍建设“十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我县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使我县逐步形成一支在教育领域中工作有创新、管理有特色、德育有成效的德育骨干教师群体,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经研究,决定在我县教育系统开展县级德育骨干教师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的范围、对象及人数

本县中小学、职业学校在编在岗从事德育管理工作并且具备中、高级教师职务基本条件的教师。主要涉及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德育处主任(德育教导)、团队干部以及班主任等对象。有关直属单位可参照执行。本次评选人数为50人。

二、评选条件

1、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强;师德高尚,有奉献精神和较高的班集体管理水平或德育管理水平。

2、在班集体建设、新基础教育、“二期”课改、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家校联系、社会实践等方面有经验,有县级层面以上的展示或交流;有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典型经验,并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

3、有一定的德育科研能力;有县级以上获奖的德育研究论文,或在县级以上作过经验交流。

4、所带班级学习风气正、文明程度高、全面发展好、法制意识强,综合考核分列年级组1—2名或全校前茅;

5、所管条线、所在班级或个人获县级及以上奖励或荣誉称号。

三、评选办法

评选县级德育骨干教师应坚持标准,注重实绩,公平竞争,择优评选,确保质量,宁缺毋滥;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提名推荐,专家评选和领导审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其具体要求是:

1、基层推荐:各基层单位根据本单位和本系统师资的实际情况,向县教育局提交推荐名单和书面推荐意见。县级德育骨干教师推荐数一般掌握在本单位从事德育管理工作教师的10%以内。公示5个工作日以后报评选工作办公室。

2、专家评选:根据评选范围和条件,评选工作小组在审核材料和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以投票表决的形式,产生县级德育骨干教师候选人名单。

3、领导审批:县师资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县级德育骨干教师名单。

4、县级德育骨干教师不搞终身制,每3年评选、复核一次。

5、校级骨干教师以各单位从事德育管理工作教师数的14%比例由学校评选产生,同时报县评选工作办公室备案。

四、职责、待遇与管理

(一)职责

1、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成为新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的积极投入者。

2、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勇于创新,在教研活动中起表率作用。

3、3年任期内承担研究课题1—2项,并撰写有较高质量的德育科研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1篇在县级以上杂志发表或县级以上会议上交流。

4、每年组织2次切实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片级以上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展示课,作1—2次德育专题讲座。

5、任期内开发校本课程1—2门,所教学生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有明显提高。

6、指导学校德育骨干教师不少于2名,带教内容具体,效果明显。

(二)待遇

1、优先享受进修机会

2、享有学科带头人的提名权。

3、岗位年津贴为1500元。

(三)管理

1、县级德育骨干教师的述职与年检工作由教育局统一组织。

2、接受进修学校相关部门的日常指导、管理和考核。

3、须有三年任期目标,每年有具体工作计划和书面总结。

4、任期为三年,优秀者可以连任。对任期内实绩显著者,予以奖励。对年检不合格者,将取消其任职资格。

校级德育骨干教师的职责和管理模式参照县级德育骨干教师要求执行,待遇各校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落实。

五、组织领导

本次评选工作由县师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成立评选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核材审核,成果鉴定,答辩考核等工作。县评选工作办公室设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联系人:钱孟逵,联系电话:59611386

六、工作日程

3月下旬成立评选工作小组

4月22日前基层单位上报推荐名单和书面推荐意见。

5月底前评选工作小组上报候选人名单。

6月中旬县师资工作领导小组最后审定。

七、有关说明

为进一步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完善和充实初中骨干教师队伍,经研究,在本次教育系统县级德育骨干教师推荐的同时,对其他各学科县级骨干教师占比不足10%的单位,可在原来推荐的基础上再作适度充实和完善,其他学段也可作适当补充。全县评选人数为50人。

八、本通知由县教育局负责解释,自之日起施行。

小组德育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和谐社会视野;德育教育

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在16岁至20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正是道德品质定型的关键时期,由于每个人个人差异的影响,再加上每个学生家庭环境、发展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给学生的德育带来了难度。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生活中明辨是非,在面对社会和工作岗位上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当前高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另外,随着教育技术的优化和互联网信息的发展,学校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也必须创新工作思路,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

一、高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

(一)德育主体偏重

理论忽视实践德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特殊教育,承担着学生社会道德规范的职能。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校在当前德育教育普遍存在侧重内容理论的灌输,通过课堂的讲解,忽视学生的参与和情感沟通,这种被动式的德育教育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招致学生逆反心理。德育教育的考试内容几乎全为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没有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也影响德育的教育效果。

(二)学生作为德育客体的现状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本科学校差距较大,很多学生由于没有考上本科学校而选择读高职,他们学习基础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自制力和价值观方面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很大差距,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评价自身,在价值取向方面追求功利和享受。这些学生的现状更加凸显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高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

(一)创新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沟通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微信和QQ的使用越来越大众化、普及性,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平台。收集学生QQ、微信、微博等交友聊天号码,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微信家长群。如,在微信家长群中,拉近了家长和学生、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成为教师和学校管理学生的辅助平台。班级微信群方便学校掌握学生动态,营造氛围和教育环境,并把班级活动、学校通知等集体活动通知到位,也方便学生在群里交流和沟通。

(二)德育教育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除了学生在高等职业学校中学习技能外,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学习积极性等这些隐性教育在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有必要。每个小组由2人、3人或者4人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是把学习成绩、能力、个性特征、社会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这使得小组成员可以互补,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提供了可能。并结合各科教师的评语、各科课程成绩、平时沟通所了解的信息为依据,参考学生的个人意愿,合理分组。组内异质会连带产生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和团结合作创造了条件。

(三)德育教育中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

首先,评价内容要丰富化,合作学习要评价学习的结果,如德育教育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要注意评价合作过程,如,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给学生树立自信。此外,还要加强对在德育方面表现较差学生的呵护与关注,注重过程跟踪评价,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只要学生比过去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和班主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守纪律、懂礼貌、爱生活。自评是一种自我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反思自己的合作情况、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创新,促进自身不断成长与进步;组员互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主要从合作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等方面进行;德育主体的评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个别测试、成果共享、合作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进而评价个人和小组。

参考文献:

[1]蔡婧.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机制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程维霞.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探析[J].学校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