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文第1篇

《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4 A charity show, 这个单元主要是谈论组织一次慈善演出,当课文上到Integrated skills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组织一次慈善演出,我将一节听力技能课改成了一节小组合作学习课。

在布置活动任务前,我先划分小组,在划分小组时,我考虑到各组成员的性别、学习水平、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素,根据《心理学》倡导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使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优等生、三个中等生和一个“后进生”,男女比率相当,小组长由成绩较好、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强及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分好后开始布置活动任务。

活动一:

Discuss: What do we need to do for a charity show? 讨论在一次慈善演出中要做哪些事情?

组长负责记录和带领小组成员讨论在慈善演出中要做的事情,讨论完以后,班级集中展示讨论结果。在慈善演出中要做的事情很多,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答案合理就可以给每个答案加一分。大体的答案是: design the poster(设计海报), organize a play(组织一次演出), be the host of the show(选出主持人), set up the stage(设计舞台), ask friends and families to come(邀请亲友参加)等等,但在小组畅谈过程中,出现很多其它很好的答案,如: provide food and drinks for workers and performers(为工作人员和表演者提供食物和饮料), borrow the costumes(借服装), invite pop stars to come(邀请明星参加), sell tickets(卖票),等等,在讨论中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知识并激发了学生学习下一个活动的激情。

活动二:

Working on a charity show, 组织一次慈善演出。在讨论完一次慈善演出要做哪些准备后,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属于你们小组的慈善演出,内容时间活动形式自己定,给每组分发表格。

请组长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给小组成员分工,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在慈善演出中愿意做什么。活动做完后,请每个小组上讲台展示小组成果,并请下面的同学选出最想参加的慈善演出,按照小组准备和展示的情况给小组加分。当活动布置完,一切准备就绪后,学生就拿着表格纷纷行动起来。善于画画的同学选择设计海报,其他同学一起出谋划策,设计海报的内容。能歌善舞的同学,当表演嘉宾,在积极地准备节目,想在展示时给学生一个惊喜,得到高分。英语口语好的学生当主持人,在写开场白。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有任务,这时我发现班级中一个最差的学生正在一张纸上奋力地画着什么,我心想在展示时一定要给他们组机会,看看到底他在干什么。

展示的时间到了,小组的成员纷纷上台展示,给本组的慈善演出拉票。有的海报设计新颖,颜色亮丽。有的同学英文歌曲十分动听,有的组甚至让组员装扮成那些受到希望工程捐助的孩子,上台表示对希望工程的感谢。这时小杨上台了,他拿出了他的写着一百万支票的纸说, “I am a businessman. When I was young, my family was very poor. Project Hope helped me. Now I am rich, I want to donate 100 million yuan to Project Hope.”(我是一名商人,我小时家很穷,是希望工程帮助了我,现在我有钱了,我要捐100万给希望工程。)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活动已经达到高潮,对于一个从来不张口的孩子,他的表现真的很好。他们组也因为小杨精彩的表现得到了最高的分数。本节课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大家各司其职,都有精彩的表现,也让我看到学生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课后反思

英语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活动为载体的。活动中每个成员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而且还要为别的成员负责。所以只有同心协力,互相帮助,积极参与才能使活动快速、顺利地完成。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合理地划分小组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小组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定期变换。我将全班分成8组(每组5-6人),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半个学期大换组一次,让学生有机会和更多的同学合作,从不同的学生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合作性学习 教学实施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31-02

《教育大辞典》中对案例教学法的描述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的学习目的一整套教学方法与技巧。它力图促进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的发展,以焦点或问题为导向,在本质上关注解释现实生活的经验。美国学者格柯认为使用案例教学法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

对于高职商贸类课程来说,案例教学法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常整理、呈现、分析案例,并直接将结论灌输给学生。在全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师完全主导,学生听的时候感到热闹精彩,过后印象模糊,对能力的提升效果甚微等现象。案例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在过程之中的表现与收获,所以在案例教学中研究学生“如何学”就成了题中应有之意。在各种学习形式中,由于合作性学习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在开展案例教学法中非常理想的一种学习方式。

合作性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教学策略体系。美国当代合作教育研究的著名专家尼尔・戴维森(N.Davision)认为合作学习的定义应当有七个要点: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如果可能)难题;小组成员面对面地交流;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助的气氛;个人的责任感(每人承担自己的任务);混合编组;直接教授合作技巧;有组织地互相依赖。学生通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探讨案例中复杂深层的意义及争议性的问题,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习倾听、响应挑战、辩论、妥协与决策等社交技巧,培养合作意识和精神。

一、课前准备工作

1、案例准备。案例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事情,若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舍得沉下去,用心思、花功夫,必须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这些准备包括对所需案例的搜集、整理、改编、系统化等内容。最终被选用开展案例教学的案例应当具有适用性、典型性、复杂性和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能够进行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提升。

2、学情了解。要想在案例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对案例教学的了解情况、是否开展过合作教学、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以及特长,学生对必须的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水平等。

学生对合作性学习方法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设计问卷进行了解。问题可以包括,在你以前的学习中教师是否使用过合作性学习方法;老师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组的;在一个学期中合作性学习是贯穿始终还是偶尔在一两次课上使用;在合作过程中你主要承担的角色是什么;你认为合作学习对你的学习效果有帮助吗。另外还可以通过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也可以通过班主任等渠道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为下一步进行分组做好充分准备。

异质分组因素的选择。在异质小组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学生的住宿情况(住校、走读),生源情况(三校、高中),学生性格(内向、外向),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熟练、生疏),学生擅长处理的信息类型(文字、图片),学生课余打工的情况(有兼职、无兼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院、系、班级)。极端情况下,如果某一小组成员全部都打工,或全部是学生干部或全部走读,那么他们的业余时间就会很少,合作性学习需要的大量课下准备与讨论恐怕很难完成,必然影响学习效果。一个理想的异质小组,应该包含各类学生,取长补短,能力互补。

二、合作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教学过程的设计在不同的案例教学任务中,合作性学习的要求、目标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按照刘篪(2007)的观点,商贸类课程的案例教学可以分为分析式、列举式和实践式。分析式案例教学,案例由教师整理并提供,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或纸质材料反复阅读、理解,以小组的形式提出并整理观点,并在课上选派代表阐述观点;列举式案例教学,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在这种形式中,学生在学习教师提供的案例基础上,需要借助实际调查或网络,搜集能够反映所学内容知识点或理念的案例,并要求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加以呈现;最后实践式案例教学活动则最具挑战性,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针对某一企业或产品设计相关方案(如促销方案、物流方案、顾客投诉解决方案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述三种案例教学活动,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复杂性不断增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技能要求和合作技巧的要求不断增加。

2、分配角色,明晰个人责任。在合作性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分配角色,促使其有效的承担自身责任,除了自身掌握知识以外,还要促使其他组员更好的学习。在一个学期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使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分组之后,学生应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其角色分配情况,以便教师了解每个同学在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和进程。通常在案例教学活动中,需要的角色包括:资料的分发者,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小组成员必须在课前,对案例资料进行充分的认知加工,这项工作有时表现为将电子资料进行打印、复印然后分发,对于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则需要上传至课程网站、BBS论坛、博客、小组成员的公共或个人邮箱、或是QQ群里,并确保每个组员都得到了相关的资料;信息技术支持员,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个基础环境,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使案例资料的形式更加丰富且具有及时性。但是许多高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远不能够达到教学要求。有调查显示,学生利用网络从事的事情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聊天、购物、浏览信息,这说明高职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更多的局限于娱乐或游戏方面。因此,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和交流计算机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概括者,需要将小组成员的各种观点、意见进行梳理、概括、提炼和总结,并以文字或其他形式上交;记录者,主要负责在小组成员的讨论过程中进行记录;联络员,负责与老师或其他小组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或帮助联系调研或实践地点等。每个小组,可以选出组长一名,建议组长不要单独设置而是与其他角色兼任,并轮流担任,在小组成员发生分歧时,组长需要进行积极的协调,在进行决策时,吸收和归纳不同意见。

3、合作性学习的组织实施。(1)分析式案例合作性学习。个人深入阅读掌握案例资料,并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在讨论时发言,并认真倾听其

他人的发言,交换意见,并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观点;资料分发者,通过各种方式将教师准备好的资料分发到每个组员;信息支持员,负责资料的下载、保存、整理、上传等技术支持;概括者,认真倾听所有人的意见,归纳总结提炼本组的观点,发言或以书面形式提交;记录者,记录组员的发言;教师,准备案例资料,做引导性发言,倾听学生代表发言,利用各种信息工具阅读学生提交的报告,就学生的各种观点展开对知识点的讲授,并对各种观点和意见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评判。(2)列举式案例合作性学习。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就拟列举的案例的方向、资料搜集的方法、准备研究的行业、企业或产品充分的交换意见。组员各自搜集资料,资料分发者将所有组员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后发给组员,信息支持员提供信息支持。每个组员看到所有资料后,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案例制作的思路、切入点、对材料的取舍等,记录者负责记录,概括者负责对材料的进一步整理。由自己全部完成或由小组成员共同分工完成案例的整理、编写。最后选派组员进行展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随时跟进小组的进度,在学生遇到选题、资料搜集、案例写作切入角度等困难时,教师应随时提供帮助。并对学生提供演示文稿进行讲评分析,并结合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3)实践式案例合作性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选题,并对某一选题的实施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可以征询教师的意见,通过调研或搜集二手资料,进行充分的头脑风暴,组长做好讨论的引导,进行发散性思维,每个人提出自己的策划思路或解决方案,课上讨论,课下可以共同观看视频启发思路,最后由概括者进行整理创作或小组成员共同组织实施。最终选派组员进行展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小组成员的选择,在实践式案例教学中,师生将共同面对不确定性,教师要随时做好与学生一起解决困难的准备,为学生搭建平台。

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建立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从鼓励竞争到鼓励合作。将个人计分转化为小组计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评价内容丰富化,除了对小组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合作态度、团队精神、个人承担责任情况、社交技巧的运用等内容进行评价。另外在学生互评和组间互评的环节,最好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以背对背的形式进行,以免受到学生之间情感因素的影响。在教师评价环节,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对小组提交成果的评价,要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的感受、收获和学习成果,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过程评价,比如一个教师想了解某位学生在列举案例方式中,对资料的收集情况,即可以从记录员处调阅当时这位组员提供的资料,在小组讨论中他的发言,结合教师自己的观察及其他组员对他的评价进行综合衡量,必要时,甚至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的交流和讨论。

总之,开展合作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切不可为了搞合作性学习而搞,只关注教学形式,图虚热闹,而使合作性教学成为一种摆设或少数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其他学生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这就背离了合作性教学的初衷。

在高职学生的商贸类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开展合作性教学,还属于尝试阶段,其教学效果的提升有赖于实施的师生共同对合作性教学内涵的不断深入领悟,以及在实践中不懈的探索与创新,更有赖于与其他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借鉴与融合。

参考文献:

1.柳力文.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中国知网,2009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课型

1案例教学课型及特点

课型就是课的类型或者模型,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课型是运用案例教学法设计并组织教学的课堂模型。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是教学中围绕仿真案例,教学过程以“例”到“理”,从实践中获取理论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生成知识。案例教学课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型,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课型,具有以下特点:

1.1突出主体参与

案例教学课型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型。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学生需要充分运用理论知识,以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方式,最终得出案例的决策。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协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商品销售收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发票,让学生根据搜集的发票形成小组案例,组间交互完成案例中的账户处理。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前案例选编,课中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重视情境创设

案例作为教学媒介,均具有一定的职业情境。案例的选编注重真实性,以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验逼真的实例情境,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具体的情境,缩短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讲授货币资金的清查时,教师引入某企业月末清查的情景。学生通过完成案例中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清查,体验货币资金清查的过程,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1.3提倡多元互动

案例教学课型是讲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开放互动式课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先独立地查阅案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个体的自主探究。其次,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在反复交流中形成集体思维的碰撞,互相补充得出相对统一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合作探究。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学生的互动则是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要随时关注全体学生,进行适时引导。例如,在学习坏账损失和坏账准备的时候,学生围绕着案例,小组讨论每年末的应收账款减值处理,通过课堂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的同时,教师引导生成知识。

1.4强调技能训练

案例教学课型重视体现企业财务工作的流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技能训练。教学案例原则上选取企业实例,也可以是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编写的仿真例子。教学案例的内容一定要有客观依据,讲究实用性和典型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通过运用理论知识获得实践能力的。剖析案例不仅有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梳理过程,而且还有学生把理论知识上升为实践能力的过程。在学习应付职工薪酬时,教师从学校人事部门获得工资模板,按小微制造企业的规模和部门设置制作工资表,编写月末工资账务处理案例。学生通过完成月末工资账务处理,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分析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企业会计岗位的上岗标准。本课程服务于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开设在会计基础课程之后,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法不能满足课程的教学需要。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生成理论知识,达成课程目标。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比较差,对理论知识有抵触心理,愿意动手实践,对设置情境的仿真实操有较高的兴趣,喜欢从直观感受学习知识。然而,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法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过分重视理论的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一学年会计基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案例教学创设职业情景,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完成案例中的账务处理,直观感受真实会计核算的流程,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因此,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适合案例教学,学生适合案例教学。

3案例教学课型的构建

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课型结构是:选编案例—讨论案例—课堂展示—学习评价。

3.1选编案例

会计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二是学生的准备工作。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深入企业搜集实际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整理、设计教学案例,根据案例提出问题。案例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是理论与实际的衔接媒体,教师在选编案例时要注重实用性与针对性。课前准备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编排案例,紧扣教材的知识点,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问题,拟好教学提纲,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搜集企业实例,参与到案例的准备工作中。在学习委托加工物资时,可以选择真善美牛仔服饰有限公司委托加工牛仔裤的案例。善美牛仔服饰有限公司对材料和委托加工物资采用实际成本核算。2018年3月2日,委托丰盈牛仔厂加工一批牛仔裤,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80000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相关运费1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10元;3月10日,以银行存款支付加工费20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3400元;3月12日,收回代加工的牛仔裤,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费1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10元;同时,该批代加工牛仔裤验收合格入库。

3.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的。在案例教学中,讨论一般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最终形成一个组内统一的案例决策。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主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时刻掌握班级的讨论情况,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引导,使课堂有序进行。在学习委托加工物资时,学生就委托加工物资业务核算的三个流程进行讨论。学生思考并列示拨付物资及支付运费、支付加工费及相关增值税和收回物资支付运费及入库等流程中所涉及的账户,结合账户的性质与变化情况进行讨论,小组长及时记录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观点。最后,形成小组公认的账务处理结果并梳理思维导图。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交流、自主总结,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学习效果明显。

3.3课堂展示

成果展示是由各小组或部分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展示并讲解组内统一的案例决策。通过成果展示,促进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成果展示的时候要注重分享决策的思路与遇到的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组的小组长对展示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教师作为总评委,随机提问相关问题并对展示小组的表现进行及时点评。成果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及时点评能够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活跃课堂气氛。在学习委托加工物资时,教师邀请了1个小组展示账务核算结果,又邀请了另外1个小组展示思维导图。在学生展示物资入库的分录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组成。在学生展示思维导图时,学生很细心地拓展了课本小知识中消费税的处理。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写出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和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这两种情况的分录。在学生展示时,教师认真记录学生的观点和展示表现,及时对学生的展示表现进行反馈。

3.4学习评价

在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与决策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中,学生要归纳案例中涉及的会计理论知识,阐明案例分析的重难点,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收获,认真进行自我反思。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学习评价就是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者结合,对学生学习成果、学习态度、协作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双重评价,是平时成绩的计算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体现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教师对进步的地方加以肯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型实践的反思

案例教学课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多元互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教师要精心选编案例,重视自身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关系。

4.1精心选编会计案例

会计案例贯穿于案例教学过程,其质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选编会计案例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案促教。设计案例时,教师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教学案例的选编应针对教学目的,结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启发性原则。设计案例的问题时应注意层次,照顾各个阶段的学生,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三是典型性原则。教师应尽量选择本地区有代表性的企业实例,对学生能起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具备较好地课堂掌控能力,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讨论和展示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过程;策略;高职高专

1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在法律、商业、医学学生和师范生的教育训练中取得了成功,但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会因为教学对象、内容、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给本研究许多启示,但在高职环境下的案例教学仍然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法,本研究旨在就此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一种符合计算机学科教学特点,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适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的教学模式,为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高职计算机教育稳定、健康的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探索工作。

2 高职高专计算机案例教学的操作过程

2.1 准备阶段

(1)选择或撰写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如下几方面收集整理相关的案例资源:①从生活实践中收集。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最直接、最生动、最真实的事件。学生身边的计算机应用需求,如一封家书、入学申请书、海报、个人简历、生日邀请函、个人生活费用开支明细、学生干部竞选等。②从企事单位中收集。如工作情况汇报、开会通知、招聘启示、职工档案管理、产品销售管理、产品展示宣传、工作岗位竞聘演讲。③从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中收集。通过这些资料,对现实生活中选择的案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2)教师对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的深入了解:在开展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时我尽量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了解案例中的问题。把握好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对案例涉及的问题有相应的解决处理经验(包括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②熟悉有关的背景知识。对案例涉及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③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准。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他的条件和状况。④确定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程序。不仅要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更要按照科学的程序组织实施。⑤设计预习提纲。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操作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让他们有目的开始预习工作,避免学生盲目的预习,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3)学生对案例及相关知识点的预习:在具体的预习环节中,我首先将编制好的教学案例以及指定的相关材料发给学生,使学生对将要讲解的案例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让他们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做出案例作品展示的内容。有了学习探究的动力以后,再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有针对性的预习案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尝试重现案例作品。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将自己的已有经验整合到教学案例当中,归纳出自己对问题解决的初步假设,提出多种合理的、能经得起质疑和反驳的解决对策及方案,并认真做好笔记。

2.2 课堂实施阶段

(1)案例的展示:展示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选择合理的展示方式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留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出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对案例开展讨论实践工作。

(2)讨论、操作重现案例:案例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重现案例的操作步骤。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比较繁杂但容易理解,有的学生则能发现较为简易的实现途径但难以理解等。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滤除掉案例中次要的细节,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和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讨论中,注重学生的引导,当好学生的配角,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在给学生展示了案例之后,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预习时,寻找到问题解决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实践,尝试重现案例所展示的内容,当他们在操作实践过程,遇到问题时再寻求小组帮助,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操作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践操作步骤,并将小组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以及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做好记录工作,为全班讨论做好准备工作。

(3)全班讨论,归纳总结:分组讨论操作结束后,开展全班讨论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选一个案例重现操作完成得较好的小组来展示,说出该组的案例作品的重现操作,可以对其他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组发言人针对他们阐述的操作步骤有目的的补充新的看法,一致的则不必重复。鼓励各组有创造性地发表看法,提出有关这个教学案例重现操作的其他不同方法。在在全班讨论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案例中的疑难问题、重要知识点和操作步骤进行归纳总结。

2.3 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学生来说,课后的总结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此时,学生要把交流讨论中的体会、收获及案例重现操作步骤撰写成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并通过自我反思,进一步梳理问题的解决策略,提升理论的理解水平,归纳尚待释疑的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以便日后继续思考解决。经过这次梳理与反思,学生将更容易接受不同人面对同一问题情境产生不同做法的个性差异,也同样乐于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自己

独具特色的一种。

3 高职高专计算机案例教学的优化策略

3.1 案例选编策略

笔者认为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1)目标性:案例必须在教师对教学目标深刻理解和研究后,才动手选取或编写的。教师在案例的资料检索过程中,需考察案例是否具有帮助学生获得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情感的功能。(2)典型性:案例所提供的素材、信息虽为个例,但不能是特例,能折射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特性。选择典型事件来作为教学案例,使之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3)实用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是熟悉的,也是最具感性认识的。选择或编写案例时注重案例的实用性,尽可能地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实现学生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4)专业性:案例的选取应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案例内容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方向性,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案例选择上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案例的难易度、复杂程度要求上是有差别的,在案例教学中依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5)趣味性:趣味性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案例的分析讨论中,进而“悟”出案例中所包含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并逐步养成乐于研究、勤于学习的习惯和态度。

3.2 分组策略

(1)分组形式:正确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分组,可以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能够增多学生的练习次数和作业时间,有利于动作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 转贴于

(2)小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组员有分工有合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合作达到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组员的自身特长或者组员的自我意愿将组员进行详细具体的分工,比如让知识面广的学生担任信息收集员;让思维严密的学生担任数据与材料的分析员;让文笔优美的学生担任小组的记录员;让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的“外交官”,负责向其他的小组或者教师宣布他们小组的最新成果或者计划。

(3)组长的职责:组长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枢纽,组长可以在组员中收集意见和想法然后向教师反应;同时教师可以定期的召开组长会议,向组长收集学生的意见,另外可以对前阶段的成绩和问题作一个评价于总结,同时部署下一阶段的教学探究任务。让小组长可以预知下阶段的内容,协助教师的工作。

3.3 教学实施策略

(1)理论准备阶段:针对有关计算机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事实,在理论准备阶段应强调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采取以教师讲授、解释为主的教学策略。为提高讲授的效果,讲授要潜心研究每章每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掌握知识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的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经常用图示、表格、图片等形式直观显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贮存、提取、迁移和应用。

(2)案例研讨阶段:①以疑促思,全面研讨:第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和思考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研讨活动的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后,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相反,教师要留出—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地、充分地思考。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集中讨论和师生相互磋商等形式促使学生对计算机案例进行更全面更深人的探讨。第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形成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种类型的观点和主张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既肯定正确合理的主张,又补充完善片面的观点,也要指正错误的看法。在综合评价各种观点和主张的基础上,教师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出在解决某类教育问题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性、工具性、方法性和策略性的结论,从而为学生将来创造性地解决某类新问题打下方法论的基础。②创造迁移阶段:在案例研讨结束后,教师要继续给学生提供创造迁移的实践机会,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给学生布置设计型作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策略。所谓设计型作业,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借鉴案例作品成功操作经验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与案例作品类似的实验任务。通过完成各种设计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使用精神,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M].哈尔滨:黑龙江高教出版社,2007.

[2]刘亚彬,章万炜.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9).

[3]周择平.开放教学条件下讨论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4]王亿.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职业技术,2007,(2).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作 学习 初中 历史 教学

一、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观念指导下,学生的活动性、参与性越来越强,这样,就带来了学生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转轨与转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将学习的假设定位于学生个体对知识的领悟与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与交流。然而缺乏合作意识的人是发展欠缺的人,这样的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

下面让我们来观察师生、学生之间的多维有效互动的一个教学案例:

案例:活动课之“历史短剧或历史小品的编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以下称《中国历史》)

活动准备:(提前一周)

(1)讲解短剧或小品编写特征。

(2)准备主题“鉴真东渡”或“玄奘西游”的有关材料。

(3)座位前后6-7人组成小组,定好组长安排任务。

活动目标:通过同学们合作编写、导演短剧或小品来再现历史,加深对唐与周边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的情感体验,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活动要求:

1.尽量再现历史,允许有一些合理的想象、发挥,使历史短剧或小品流畅、生动、有趣。

2.小组成员均要参与编写、演出任务,(语言允许旁白)。

3.选出若干名评委与老师共同评出优秀剧本与优秀表演奖。

活动过程:

1.课堂完成剧本编写工作。老师给予巡视指导、做好课堂监控。

2.课后老师与学生评委10人评析剧本,写出改正意见,选出5篇优秀剧本。

3.组织优秀剧本的创作者进行修改和实际演出。

4.(室外)演出评比,选出3组优秀表演奖,选5名优秀演员。

5.教师对成果(剧本、演出)进行评析。

二、教学反思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特别是活动课的主要方式之一。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组成小组,简单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既不指导也不监控学生的举动,结果造成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要么个人埋头钻研,要么个别乘机开小差、说闲话,真正参与的人少,场面热闹而收效甚微。造成这样结果其原因在于教师只是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并不在乎小组活动的过程,只要能够有人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⑦。因此,老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应有所作为,进行有效调控,才能使之真正富有实效,例如下面的教学例子。

(一)合作学习的有效操作要略

1.主题要明确、科学。主题任务的确定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主题,合作就是空话连天。合作学习不是坐在一块乱说话的活动,我们老师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想某问题是否有必要进行合作(即考虑它的必要性),因为它要花掉一定的时间和要有一定的准备,所以我们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案例选择的主题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

2.合理分组。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历史科学习较好的和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分到一起⑧。这样分组主要是为了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其中也有让学生有原则下决定合作伙伴,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案例中都基本体现这样的较好分组方法。当然,这样的小组人员安排也可不同时段作调整,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3.规范操作

(1)课前作好准备,正如案例1、2中合作前让学生对史料进行收集,这也是培养他们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

(2)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

(3)正确处理中心发言人(或小组长)的角色。他是落实好良好合作的关键,但他不是权威,正如案例1、3中,他是小组重要组织者,他是监督其他成员是否作发言的保证者,当然要让学生明确他不是固定的(可轮流担任),他不是代表个人,是代表小组的。

4.形式整合。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⑨。案例中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包括课内、课外),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这样组合非常重要。自主学习是交流的前提,没有个体学习、独立思考,没有形成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所以这是必要的,也是保证人人参与的重要前提。

5.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以达到资源共享,完成主题任务。案例中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思维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案例3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这种交流达到了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6.创设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

(1)引导学生们合作学习中友善互助。同学们在合作中是热烈的,但需要有民主、有坦诚的交流,各案例中教师都尽力促使出现这种和谐的氛围,致使合作更愉快,有更好的效果。

(2)做好教师的合理角色定位。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首先我们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既要创设师生良好的合作对话关系,也要规范同学的良好行为。课堂上,师生之间合作对话关系的建立使课堂的活力充足,师生沟通和谐,并可以共同探究、畅所欲言、心灵交融,如案例中都有师生良好交流,但是对个别不认真的同学,则是要及时地引导,正如案例1中做好监控,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其次我们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如案例中都有深入到小组中去倾听同学发言,对不会发言的同学进行排除障碍。对观点有创意进行肯定表扬(即会发现火花),对发言欠妥的加以引导。

(二)合作学习的评价

合作学习应作何评价?这又是不太懂事的初中生所关注的,,把学生们的合作成果作为成绩评价的部分,它能进一步完善发展性教学评价,因为它的根本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既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它关注不同的个体差异,它倡导师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