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精选

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引导自由

现代高校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这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振兴教育事业的必然方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为主的舞蹈教学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它在引导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自由,师生是在教育的愉悦状态中,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

一、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有目的、有规范,需要施教者的积极引导;艺术教育又是有自由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以艺术品为中介,进行自由的情感交流。这是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1]实施教育中离不开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伊斯拉尔·舍佛勒说过:“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许许多多前人留给我们的大厦中。”[2]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身体与心理高度结合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不能采用强制和灌输的方式,教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民主的教学活动氛围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来完成这一创造性活动。

二、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在引导与自由中掌握动作规范

在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动作、姿态的要领,使学生能捕捉动感、动态、动作的神和动作的整体形态。许多动作和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磨练,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不厌其烦的精神。而这种非智力因素靠单个训练很难培养,只有学校的集体训练,才能使学生在竞争中,在同学的比较、启发、刺激中养成。[3]因此,在学生掌握正面的动作之后,不要急于纠正动作,可让他们自愿组成小组,鼓励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然后一同分析研究和练习体验,并将正面的动作迁移到反面去,最后大家共同来完善动作。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了解组合动作的规律、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自己的情感经验渗入到动作中,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分析和掌握动作,获得学习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友好竞争的活动过程中,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自由实践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较快地掌握动作规范。

2.教学方式的自由多样化

在舞蹈教学中,尽力发挥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活动要求,具体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则由师生在教学中自然生成。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和享受这种教学自由。例如在双人舞的接触磨合练习中,一开始双方动作往往缺乏默契配合。于是我及时调整方案,播放柔和的音乐,提出活动的要求,开始两人练习圆的意识,从不接触逐步过渡到身体点的接触。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舞蹈状态,出现自然流畅优美的舞蹈动作。在观察到学生步伐缺乏流动时,我就让学生进行步伐模仿训练的游戏,并提出了腿的活动要求。学生兴趣很浓,在游戏中,步伐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对于动作的时间与力量得到了开发。我还及时引导他们在此练习基础上注意空间的变化。如此双方在不断地体会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变换中得到了自信和欢乐,在动作的变化发展中感受到舞蹈的无比乐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活动平台,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3.引导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

点到为止,不做、也不能做详尽的分析和指导,这是艺术教育的引导方法,其实质在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感觉。舞蹈作为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习舞的快乐。良好的舞蹈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应当把课堂重点定位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舞蹈、体验舞蹈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舞蹈活动中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以享受舞蹈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优美音乐的同时掌握组合动作;还可先让学生学习组合动作,课后找自己所喜爱的音乐进行练习,然后配合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表演与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一些基本动作进行自由组合、自配音乐。由学生自编自导,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调动了学生课后复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在音乐的带动下自由伸展身体,充分表现着自我。人的身体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从身体出发可以走向更宽广的心灵宇宙,让人寻回快乐的本能,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导激发自由创作

我认为创新是在积累中不断超越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把充满智慧的想象付诸实践的结果,也是编导个人的心灵感悟在艺术实践中与学生碰撞出的火花。[4]教师应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舞蹈自由创作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在表现中得到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动作的模仿重组法、加减法、改编法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入创作的同学都感到舞蹈语汇的匮乏,因此在已有的组合上着手创编容易打消学生对于创编的恐惧心理。比如在学会了藏族踢踏舞基本的动作组合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几种步伐进行模仿重组法创作。把学生分成几小组,由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课堂所学的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动作加减法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创作中常感觉动作缺乏的同时,在编排中又呈现出众多动作的堆积,并没有形成动机的有效发展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动机的舞姿节奏与动力,继而通过改变方向、动作减化、动作叠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机的发展变化。在练习舞台调度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改编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独舞表演性组合改编成群舞。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生充分地考虑舞蹈队形的变化、空间构图的处理,更关注于独与群的关系及舞蹈织体的丰富变化。舞蹈的创作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要多样化,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激情是教学的关键。

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学校及地区的各类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独舞《月夜情思》在省大学生汇演中获得专业组第三名。

在艺术教育中没有引导不成为教育,没有自由也不成为艺术教育。引导得过度可能遏制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引导得不足无法使教育者进入艺术的殿堂。同时缺乏自由会使艺术教育和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相混淆,自由的过分使用则远离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舞蹈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掌握引导和自由的范围。如何正确把握尺度,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引导自由

现代高校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这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振兴教育事业的必然方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为主的舞蹈教学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它在引导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自由,师生是在教育的愉悦状态中,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

一、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有目的、有规范,需要施教者的积极引导;艺术教育又是有自由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以艺术品为中介,进行自由的情感交流。这是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1]实施教育中离不开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伊斯拉尔·舍佛勒说过:“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许许多多前人留给我们的大厦中。”[2]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身体与心理高度结合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不能采用强制和灌输的方式,教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民主的教学活动氛围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来完成这一创造性活动。

二、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在引导与自由中掌握动作规范

在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动作、姿态的要领,使学生能捕捉动感、动态、动作的神和动作的整体形态。许多动作和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磨练,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不厌其烦的精神。而这种非智力因素靠单个训练很难培养,只有学校的集体训练,才能使学生在竞争中,在同学的比较、启发、刺激中养成。[3]因此,在学生掌握正面的动作之后,不要急于纠正动作,可让他们自愿组成小组,鼓励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然后一同分析研究和练习体验,并将正面的动作迁移到反面去,最后大家共同来完善动作。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了解组合动作的规律、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自己的情感经验渗入到动作中,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分析和掌握动作,获得学习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友好竞争的活动过程中,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自由实践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较快地掌握动作规范。

2.教学方式的自由多样化

在舞蹈教学中,尽力发挥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活动要求,具体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则由师生在教学中自然生成。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和享受这种教学自由。例如在双人舞的接触磨合练习中,一开始双方动作往往缺乏默契配合。于是我及时调整方案,播放柔和的音乐,提出活动的要求,开始两人练习圆的意识,从不接触逐步过渡到身体点的接触。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舞蹈状态,出现自然流畅优美的舞蹈动作。在观察到学生步伐缺乏流动时,我就让学生进行步伐模仿训练的游戏,并提出了腿的活动要求。学生兴趣很浓,在游戏中,步伐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对于动作的时间与力量得到了开发。我还及时引导他们在此练习基础上注意空间的变化。如此双方在不断地体会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变换中得到了自信和欢乐,在动作的变化发展中感受到舞蹈的无比乐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活动平台,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3.引导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

点到为止,不做、也不能做详尽的分析和指导,这是艺术教育的引导方法,其实质在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感觉。舞蹈作为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习舞的快乐。良好的舞蹈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应当把课堂重点定位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舞蹈、体验舞蹈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舞蹈活动中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以享受舞蹈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优美音乐的同时掌握组合动作;还可先让学生学习组合动作,课后找自己所喜爱的音乐进行练习,然后配合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表演与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一些基本动作进行自由组合、自配音乐。由学生自编自导,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调动了学生课后复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在音乐的带动下自由伸展身体,充分表现着自我。人的身体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从身体出发可以走向更宽广的心灵宇宙,让人寻回快乐的本能,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导激发自由创作

我认为创新是在积累中不断超越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把充满智慧的想象付诸实践的结果,也是编导个人的心灵感悟在艺术实践中与学生碰撞出的火花。[4]教师应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舞蹈自由创作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在表现中得到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动作的模仿重组法、加减法、改编法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入创作的同学都感到舞蹈语汇的匮乏,因此在已有的组合上着手创编容易打消学生对于创编的恐惧心理。比如在学会了藏族踢踏舞基本的动作组合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几种步伐进行模仿重组法创作。把学生分成几小组,由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课堂所学的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动作加减法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创作中常感觉动作缺乏的同时,在编排中又呈现出众多动作的堆积,并没有形成动机的有效发展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动机的舞姿节奏与动力,继而通过改变方向、动作减化、动作叠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机的发展变化。在练习舞台调度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改编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独舞表演性组合改编成群舞。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生充分地考虑舞蹈队形的变化、空间构图的处理,更关注于独与群的关系及舞蹈织体的丰富变化。舞蹈的创作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要多样化,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激情是教学的关键。

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学校及地区的各类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独舞《月夜情思》在省大学生汇演中获得专业组第三名。

在艺术教育中没有引导不成为教育,没有自由也不成为艺术教育。引导得过度可能遏制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引导得不足无法使教育者进入艺术的殿堂。同时缺乏自由会使艺术教育和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相混淆,自由的过分使用则远离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舞蹈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掌握引导和自由的范围。如何正确把握尺度,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校舞蹈教学;促进作用

在信息时代环境影响下,多媒体技术已深深植入我国教育领域,这促使我国教育教学模式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革新,以增强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时代性与先进性。而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号召,开拓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既是对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有力冲击,又是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先进性、实效性、趣味性,实现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因此,各高校的舞蹈教学模式应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舞蹈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水平,以适应信息时代下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的教育价值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在信息时代环境中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的处理传递信息的技术,它的出现一方面扩展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改变了人们获取、传递、接收信息的方式,高度契合信息时代为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各高校大多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方法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教学课程缺乏趣味性和实效性,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自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以来,为其教学模式提供了具有先进性、多样性、实效性、趣味性的信息技术支持,如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教学情境、调节课堂气氛、观赏舞蹈影片等。传统的舞蹈教学活动往往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这种言传身教的模式使学生无法深刻体会舞蹈动作的灵魂与内涵,从而突显出了传统舞蹈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但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起到了有效引导学生深入舞蹈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一系列积极作用。首先,当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舞蹈编导理论等一系列舞蹈理论课程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课件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配以相关的音频影像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蒙古舞《鸿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与蒙古舞和蒙古民俗相关的图像影音资料,将这些资料融入教学活动中,展现出蒙古草原天高地阔、一碧万顷的美景,并引导学生深入该舞蹈的情境中,了解蒙古民俗风貌和蒙古舞的灵魂与内涵,从而在表演中引起观众共鸣。其次,多媒体技术在舞蹈编导、舞蹈基本功训练等专业课程的应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以录音、人工敲打为主的伴奏模式,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节奏性、针对性强的音乐,另一方面为舞蹈编导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观赏舞蹈影片,如将印度舞贯穿全片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以梦想为主线的《歌舞青春》和充满了激情与斗志的《舞出我人生》等,在观赏影片后结合自身感受和影片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舞并展示。

二、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已不再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是积极的开拓领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感教育是指以美学原则为核心原则,以通过自然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来培养人们认识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塑造人们美的理想、品格、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舞蹈教学作为艺术美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营造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对美感的追求与向往,并且舞蹈美感的培养对音乐美感和身体美感等其他学科领域的培养同样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已广泛渗入各高校中的舞蹈教学模式可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设立以培养从事舞蹈工作的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以通过开设舞蹈专业理论课程及高水平的舞蹈实践指导为教育内容的舞蹈专业,这些学生往往具有扎实的舞蹈基础,是我国舞蹈艺术美感教育的主力军;其二是每个年级开设一到两学期舞蹈类公共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以交谊舞和街舞为主,其中包括华尔兹、探戈、伦巴、爵士舞、机械舞等,课程时间大多为每周四学时,但由于各高校的舞蹈教学能力与侧重不同,使其舞蹈教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活动中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舞蹈的育人功能被忽视,舞蹈教学是高校为培养从事舞蹈工作的专业人才所设立的学科,美的舞者应具有美的灵魂,只有美的灵魂才能表现出震撼的舞蹈内涵,作为一门培养美、创造美的美育学科,其教学活动应在建立理论知识,提高舞蹈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人格素养、价值观念、审美高度等方面的教育,但许多舞蹈教学工作者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自身内涵的培养,有悖于我国教育观念中教人与育人相统一的理论;第二,学生专业基础较差,步入高校的学生大多为20岁左右,他们的骨骼韧带已基本发育成型,增加了舞蹈技能训练的难度,并且作为一门磨砺意志的专业,辛苦的专业训练易使很多学生的意志不坚定、产生思想波动,从而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训练,导致高校舞蹈专业缺乏具有扎实基本功的可塑性人才;第三,舞蹈教学理念落后,舞蹈教学不仅在于学生的舞蹈技能的培养,还在于学生内在灵魂的塑造,但以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大班式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舞蹈个性特征的发展,过分重视专业训练阻碍了学生舞蹈专业内涵的发展。

三、多媒体技术对高校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改善了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使以口传身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代舞蹈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口传身教,学生接收模仿的教育模式为主,从而增强了教师的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自身内涵的审美教育。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方面的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引导、辅助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是改善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二)增强了高校舞蹈教学模式的趣味性

高校舞蹈课程包括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舞蹈编导理论等舞蹈理论课程和舞蹈编导、舞蹈基本功训练等舞蹈专业课程,在舞蹈理论课程中,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设备,结合文本、图像、影片等形式的专业资料信息,向学生传授舞蹈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有助于增强舞蹈理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鉴赏舞蹈艺术的能力,在舞蹈专业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舞蹈动作示范、舞蹈音乐伴奏、舞蹈编辑表演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资源,为舞蹈专业课程营造出欢快有趣的氛围。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表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明显增强了高校舞蹈教学模式的趣味性。

(三)优化了高校舞蹈教学资源

自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模式后,舞蹈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中的内容直观、明晰地展示给学生,并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丰富舞蹈教学课程的内容,增强舞蹈教学课程的趣味性。舞蹈专业是一门动作性极强的学科,而语言并不能完全描绘出舞蹈动作的要领,因此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影片等资源的应用便成为了展现舞蹈动作的有效方法,这种直观展现舞蹈动作的形式使学生们对舞蹈动作的掌握更加专业、准确。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号召下,各高校已开展了一系列培养优秀人才的课程与活动,舞蹈课程是艺术美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出了优秀的舞者应具有美的灵魂,具有美的灵魂才能跳出具有震撼力的舞蹈。只注重舞蹈技能训练,不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便会出现没有灵魂、空洞无味的舞蹈作品。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影片等形式展现舞蹈的美,提高学生展现自身人格美、韵律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舞蹈的情景中,使学生与舞蹈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提高舞蹈学习效果

舞蹈专业是一门磨炼意志的专业,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坚定的意志、认真的态度以及不懈的努力来提高技能水平。在传统的舞蹈学习模式中,舞蹈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指导时间和次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减轻了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压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课后巩固的有效途径,使学生能在课后利用更加充足的时间掌握动作技巧和要领,对提高舞蹈学习效果起着显著作用。

结语

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舞蹈教学作为艺术美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改善传统高校舞蹈教学模式、增强高校舞蹈教学模式的趣味性、优化高校舞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舞蹈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育价值,使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实现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郝力.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纵横,2016(18):24-25.

[2]唐丽钦.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9):65-67.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音乐教学;融合路径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音乐教学重要使命。为了达到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小学音乐教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注重提高学生对音乐感悟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实现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融合,通过舞蹈练习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本文主要分析舞蹈与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互动优化的措施。

一、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结合的现状

(一)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分析

舞蹈与音乐教学广泛结合,创新了音乐学科教学活动的方式,发挥了音乐教师的指导作用,切实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模式有助于优化艺术教育资源,带给学生良好的音乐与舞蹈实践享受,进一步消除教学资源浪费的问题,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实践兴趣,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注意力,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应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音乐与舞蹈教学结合还可以节约教学资源,推动音乐与舞蹈教育的趣味化、互动化和实践化,达到构建新型艺术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新时代倡导音乐与舞蹈教学融合是艺术教育的新探索,对构建新的艺术教育体系,推动小学艺术教育革新,实现培养学生良好艺术素养有积极作用。

(二)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思想艺术情操,让学生感知音乐带来的快乐,同时提高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尤其在学生广泛接触舞蹈与音乐的背景下,两者融合有着广泛的物质基础,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素材与设备,从而提高两者融合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首先,小学艺术教育条件不断提高,无论是音乐器材的配备,还是舞蹈教室的建设,都可以满足小学阶段音乐与舞蹈结合教学的需要。其次,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素养不断提高,当代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具备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掌握了现代舞蹈与音乐教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教研能力,可以尝试推动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后,小学生的兴趣日渐广泛,平时接触了大量舞蹈和音乐作品,小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舞蹈与音乐的融合教学。

二、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结合的原则

(一)教师主导原则

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要遵循自我提高的原则,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而且要懂得一定的舞蹈教学方法,掌握舞蹈与音乐融合的教学方式,能设置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境氛围,主动提高舞蹈技能与音乐方面的修养,立足新课改背景不断学习先进的小学舞蹈与音乐教育教学具体方法。例如,音乐教师要自学舞蹈知识,在准备音乐素材时把握舞蹈的特征,找出音乐与舞蹈结合点,以此吸纳丰富的舞蹈与音乐资源,达到全面提高舞蹈与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提高自主创编能力,真正把音乐与舞蹈深入整合起来,从而满足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切实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

(二)学生为本原则

小学生是音乐与舞蹈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改要求从小学生音乐学习需要与综合能力水平出发,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了解学生音乐学习诉求,把握学生性格特征,实现各种教学元素的广泛结合。首先,音乐与舞蹈教学融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持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设置一系列趣味性或游戏性的互动。其次,教师在设计舞蹈作品时还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重视简化舞蹈动作,有效控制舞蹈练习的强度,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于疲惫。第三,教师还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能以形象的、直观的和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性。音乐与舞蹈教学的结合还要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合理控制教学内容并提高学生感悟力,真正满足学生课上课下自主学习的需要。

(三)丰富性原则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应当有一定创意,舞蹈与音乐并非与生俱来就能紧密配合,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基于现有教材、学生兴趣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小学音乐教师还要秉持素材丰富的要求,围绕学生需要优化学习方式,合理进行各类教学资源的供给,进一步保证舞蹈与音乐资源的丰富,只有在课堂上采用互动和自主探究的模式,才能灵活地开展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实践。首先,应当保证音乐、舞蹈作品视频或学习道具的丰富,重视提供两者结合的辅助条件,推动学生更充分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其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既可以由学生创编舞蹈,也可以由学生模仿,还可以由师生互动创造,由此达到在丰富的活动样式和素材中深度融合的效果。

(四)高效教学原则

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的融合还要提高教学效率。两者融合更多是因为小学音乐课教学时间有限,艺术能力培养任务较多,采用舞蹈与音乐结合的方式有助于节省教学时间,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从而达到高效率教学的目标。而且,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的内容联系紧密,两者难度总体上处在小学生可掌握的范围内,加上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强有力指导,能不断拓展音乐与舞蹈学习融合的路径,给予学生自主探究权,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评价,给予学生指导,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关内容。想要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还要找出音乐作品与舞蹈作品的近似特征,从而为设置共同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兴趣提供充分帮助。

三、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结合的难点

(一)缺乏有效的教材支持

目前,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结合缺乏必要的教材支持。小学音乐教材未能充分渗透舞蹈内容,很多小学不注重舞蹈教材的开发,舞蹈教材的适应性不强,难以满足舞蹈与音乐教学的需要。由于教材开发不足,现有教材偏重于音乐教学,舞蹈教材建设不足,乡土教材开发不充分,使教师在舞蹈与音乐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课程评价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难题,难以推动两者融合的理论建设,不利于基层小学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

(二)缺乏教学理论的更新

目前,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的教学理论仍较为陈旧,现有教学更关注技能的培养,不注重音乐意识和艺术理念的熏陶,不利于学生从根本上认识音乐与舞蹈艺术的真谛。例如,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关注音乐技巧教学,不注重音乐感受力、欣赏力、分析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更多地在课堂上跟着音乐跳舞,未能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教学效果。科学理论建设对音乐教学的深化改革,对音乐与舞蹈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音乐与舞蹈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满足小学生个性化艺术素养的形成意义重大。

(三)缺乏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氛围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音乐与舞蹈教学融合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小学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还过于重视技能练习,未在教学前构建良好的情境氛围,不能把生活化、趣味化、直观化的内容充分地融入课堂教学。未能通过动画片、音乐故事或其他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参与音乐舞蹈的主动意识不强,难以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合理设置情境氛围还要保持良好的互动性,实现音乐与舞蹈教育深化调整。

(四)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

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融合还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重视课堂内外的紧密结合,积极组织开展互动性、信息化、实践化的教学。但是,有些小学音乐与舞蹈课堂教学不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注重学生自主练习创新,没有充分运用互动化、探究化、游戏性和比赛性的教学活动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兴趣,不能实现对学生课下指导,降低了两者融合效率。

四、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结合的路径

(一)合理设置舞蹈教学情境

首先,舞蹈课往往以各种音乐为依托,背景音乐必须成为学生练习舞蹈动作的一种导向,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把握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情境达到舞蹈故事渗透的效果。其次,通过多媒体、故事、语言描述等渲染情境氛围,促进学生深刻理解音乐内涵,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内涵,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情感,从而更充分地运用舞蹈进行音乐的表达。再次,优秀的教师更善于剖析舞蹈作品,能利用音乐来创设舞蹈教学的情境,推动学生把握舞蹈教学的内在因素。教师应当把视频展示、榜样示范和学生表演结合起来,通过良好的示范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最后,音乐情境的设置通常在舞蹈教学实践之前进行,具体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展示音乐作品内涵,完整呈现音乐,并且通过故事等赋予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激发学生想象力。例如,在《鸿雁》一课的教学中,鸿雁是蒙古族的著名歌曲,教师可以借助蒙古舞来分析这首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示蒙古族曲目的特点,并且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曲目的内容。随着学生对曲目的慢慢降火,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蒙古舞素材,让学生模仿或进行舞蹈动作创编,这样有助于学生感受蒙古舞的特点,促进学生深刻领会作品的意境,并且对蒙古舞有一定的整体认知。

(二)有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音乐教师应当灵活调整教学方法,重视舞蹈与音乐元素的有机融合,在音乐作品中进一步渗透浓厚的舞蹈文化元素,切实拓展学生音乐与舞蹈的文化视野。其次,帮助学生领会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组织学生分析曲目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曲目独特性。例如,在《我的小毛驴》一课中,学生学习该舞蹈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新疆舞蹈作品或歌曲,让学生对该类型的乐曲进行熟悉,然后换上维吾尔族的衣服进行展示,这样有助于向学生展示优美的舞蹈动作,促进学生感受新疆人的热情,激发学生风趣、豪爽、刚劲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新疆舞蹈的有效理解,再伴随音乐进行新疆舞蹈教学,有助于舞蹈与音乐学习活动的蓬勃开展,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曲目,达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效果。再次,教师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践,适当进行评价鼓励,给学生提供中肯建议,并且设置一些比赛展示活动,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将舞蹈与音乐作品进行深度融合。最后,重视创新教学活动方式,发挥微课作用,构建课上课下紧密联系,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音乐与舞蹈融合实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效果。转变授课方式还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活动体系。

(三)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

舞蹈与音乐教学的融合还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方面,调动学生自主思考与想象空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的积极性,基于优秀作品提高学生音乐与舞蹈作品的赏析能力,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推动舞蹈与音乐教学的结合,并且将音乐知识应用于舞蹈实践。当前,小学生缺乏跟随音乐进行舞蹈表现的能力,为了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的目标,达到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还要强化学生的音乐赏析意识,以各种音乐作为舞蹈练习的主要背景,通过音乐提高学生的情感控制力与动作表现力,进而实现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充分契合。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是音乐教学一个重要目标,艺术感受力提升需要学生足够的沉淀与积累。为此,应当加强音乐故事教学,重视通过一系列音乐名家故事、音乐作品背景介绍达到音乐艺术熏陶的效果。教师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足够的耐心,多锻炼学生的肢体语言表现力,加强音乐素材的供给,引导学生运用舞蹈动作来表达乐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创造力。音乐与舞蹈教学相结合应当具有实践探究与总结归纳的特征,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深刻把握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学会控制舞蹈表演的过程,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艺术修养效果。例如,在《雪花》这一歌曲教学时,可以在演唱之前运用多媒体视频展示漫天飞雪的场景,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情境,并且让学生借助舞蹈来表现歌曲的意境。随着学生对曲目的日渐熟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相关的舞蹈作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曲目有更加充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舞蹈教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五、结语

音乐与舞蹈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把感情认知能力与肢体动作的练习协调起来。实现音乐与舞蹈教学的广泛结合,还要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角度出发,注重设置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氛围,组织开展一系列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优化学生的情感认知,促进学生对舞蹈与音乐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从而达到舞蹈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利华.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思考[J].祖国,2017(21).

[2]楼燕.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相关思考[J].中华少年,2015(20).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第5篇

一、动,让幼儿跟着音乐舞动,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是天籁的声音,更是生命的律动,韵律活动是幼儿园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韵律活动时,乐曲、动作和歌词的选取,都要遵循以生活化为主,掌握好适宜性。年龄较小的幼儿一般选择旋律优美、轻松、欢快的音乐,并且音乐章节短一些的,重复性较强的音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具有特色的民间音乐,风格差异大一些的音乐等都可以。当然,在组织这类韵律活动的时候,很多教师主要是通过示范的形式来组织幼儿学习的,这样的方式耗时长,幼儿的自主性差,容易造成幼儿思维的局限,过度模仿,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这一时期的幼儿应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为丰富的时段,如果一味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育形式的话,会给幼儿造成思维模式的僵化,孩子的自我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音乐教育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改变了策略,充分还给幼儿自主探索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自我探索中发现,在实践中尝试,在体验中领悟,将更多的自由放飞给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和理解,去放飞想象的羽翼,去创造美表现美。如《摆手舞》的教学中,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感受土家人的舞蹈动作与我们生活中哪些是相象的,从而,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想象出舞蹈动作,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情和身体感觉来表现土家族的小朋友生活中能做的事情,如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小家务:洗衣服、凉衣服、擦桌子、浇花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刷牙、洗脸、梳头发、穿衣服等;幼儿园的各种体育锻炼:打气、拍球、投篮、跳绳等。孩子们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的伴奏下都能把自己平时生活中做过的一些事情变成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展现,没有模仿,没有约束,大胆想象和创造。

二、动静结合,充分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素养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在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萌发幼儿主动求知的欲望。只有在幼儿要学的基础上,教师的授予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前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都忽略了幼儿爱玩、好动的天性,只是一味的关注静的一方面,不断的给幼儿灌输理论知识或者在想象中理解。而不是给予他们充分自主的探索平台,过度的对他们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只要充分的激发幼儿的表现欲,让他们在创编中探索、尝试,并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充分的动起来,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激发了。如我在《摆手舞》的教学中,活动一开始,我首先复习已学习过的“锣鼓经”和单摆,带领幼儿边念“锣鼓经”边做单摆进入活动场地,也是为将要学习的摆手舞作铺垫。各个民族都有本民族建筑、生活习俗和舞蹈,如:傣族的泼水节;佤族的新米节;拉祜族的葫芦节,人们都会载歌载舞来庆祝。因此,利用白板课件通过出示土家族的摆手堂,引导幼儿了解摆手堂是土家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整个山寨的人都喜欢围在摆手堂的面前跳起欢快的摆手舞。之后,直接进入主题,在我完整示范摆手舞过后,请孩子们模仿看到的摆手舞动作,并到中间来做给大家看看,引导下面的孩子仔细观察和发现,自主的去学习摆手舞中的四个基本动作:单摆、双摆、跳摆、拜摆。以幼儿为主体,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自主学习和展示的舞台。当然,活动中,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个环节的设计,较好的调动了幼儿学习摆手舞的兴趣,当一个幼儿在前面示范时,下面的孩子也都跟着手舞足蹈,跃跃欲试,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特别想快点加入到舞蹈中去的迫切心情。在学跳集体舞时孩子们最活跃,利用“锣鼓经”跟动作的配合来练习基本动作,一改常态的教师喊节奏、幼儿做动作的教学手段,以富有土家族特色的“锣鼓经”作为节奏练习,并鼓励幼儿边念边做动作,使活动更具有土家族的韵味,也为活动增添了一丝情趣,不会显得那么教条。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音乐节奏感也随之提高,音乐素养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当然,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不能局限于30分钟课堂上,而要渗透到每日活动中,将幼儿生活和教学活动相结合,以音乐为主题布置教室和主题墙,营造一种积极的艺术气息,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陶冶性格和情操。晨间幼儿每天来园就能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熟悉而优美,他们不再感到疲劳和彷徨,静静的在校园中享受一天的美好学习时光。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去音乐区,随着音乐唱歌跳舞,与同伴合作,一起游戏、舞蹈,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每个月学校也可以开展小舞台表演,每个班编排一到两个节目去小舞台上展示,使幼儿的表演欲望得到充分的展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作者:张冰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绣衣幼儿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