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旅管理

文旅管理范文精选

文旅管理

文旅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旅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文旅+科技+互联网平台等行业的跨界融合,文旅产品业态日趋多元化、综合化,逐步形成价值链条更长的全产业链结构。这是文旅企业面临的巨大机遇,也是挑战。同时文旅企业也将肩负综合实力、管理能力的全面检验。

一、文旅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

纵观众多成功的案例,诸如万达文旅城、绿城小镇等项目,不管是投资商还是开发企业都十分重视财务管理。现代文旅企业经营管理宽度和深度已远远超越了传统行业,复杂的资金结构、跨行业税收业务、多点面的风险防控等问题都需要财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来解决,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管理对文旅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旅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架构不科学,专业人才配备不合理。文旅企业管理者大都深知资金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偏向于重视财务融资功能,认为会“找钱”的财务才是好财务。相对忽视财务其他管理职能,以至于配备财务专业人才时带有倾向性,架构设计不科学,中间骨干力量不足。财务部门的工作局限于初级核算,无法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提供依据,也无法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参谋作用。

(二)“业财”配合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能未能有效发挥。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配合不到位,主要体现在项目前期,规划投资部门在整体战略规划、产品定位、投资决策方面过多依靠尖端外部力量,自身财务力量参与度不够,缺少就地可行性论证,导致企业在实际开发经营中不可预见状况频发,资金短缺导致高质量方案低效率落地。在项目实施中财务人员未能融入业务,部门间因无标准化流程指引各干各的,部门间相互牵制,成本控制、财务监督、风险防范流于形式,财务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三)内控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文旅企业由于需要跨越多行业多领域经营,往往需要联合外部产业资源进行合作,实施委托经营或多方向的战略合作模式,综合文旅企业内控风险点多,如果管理制度不完整,就会出现无效内控点。

(四)风险防控不到位、缺少应急方案、预警机制。高杠杆、高负债的文旅企业,短期盈利能力差,抗财务风险能力薄弱,大多未建立和健全防控预警机制,准备应急方案,尤其是房地产转向文旅行业的企业,资金链条常短而紧绷,市场变化或出现突发情况时财务风险凑显。资源合作模式下的文旅企业呈多元化契约管理,法律事务多,违约概率大,若风险防控不到位,导致企业疲于应付各种合同纠纷、经济官司;文旅企业跨行业经营,涉税业务多,如果税收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不完善,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税收成本,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税收违法风险。

(五)资金管理策略不够科学,融资模式单一。部分文旅企业重开发轻运营,财务管理简单粗放,不重视成本控制,忽视开源节流,以至于连续亏损,造血功能不足导致蝴蝶效应,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资金未实行全面统筹及预算管理,按计划监收控付,有的企业甚至受债权人催收程度决定支付的先后,而未能安排好资金的轻重缓急,因资金安排不合理,农民工闹薪事件时有发生;部分文旅企业受房地产思维影响,资金管理策略缺乏长远规划,资金组织方案局限于以销定投滚动开发的套路,依赖传统的银行融资,短融长投、资金管理策略不够科学,无组合融资方案实施,无法拓展和畅通低息平稳的资金来源渠道。资金成本高,且缺少应急补充,一旦市场变化或受政策调控,产品销售状况不佳,不但无法应对现实的财务风险,而且会影响企业整体发展。

三、文旅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优化财务架构与人才配置。要加强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提高股东、高管的财务意识,改变决策层对财务机构及人员的弱化思维,同时还要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尤其是具有财务战略相关能力的人才培养,配备好人才梯队,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帮助相关人员更新与丰富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财税专业技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文旅企业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指标评价体系,除相关的财务指标以外,还应包括运营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多项非财务指标,通过对各种指标公正公开公平的考核与评价,作为企业员工调岗、升职、加薪的有力依据,形成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更好地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二)加速业财融合。业务种类繁多的文旅企业,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必须不断与时跟进、与时更新。在开发建设中有必要让工程会计沉入项目延伸学习预、结算工程造价相关的专业知识,参与成本控制过程监督,将工程签证、变更增量等工程成本变量,及时量化上传核算端,并将财务规范化、标准化流程贯彻执行下去,让财务核算端与工程结算系统对接;需要运营会计到酒店、销售、招商等业务环节,与委托管理、战略合作方将管理流程统一化、标准化。并将如酒管PML、电商管理系统等与财务核算系统链接,实现“业财商”多方数据共享,促进企业的各项方案、计划高效执行。为了快速实现“业财”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业财商”多向链接,建议文旅企业在组织架构中设置各类BP岗位,将后台职能岗位跟前端业务岗位进行链接,通过全面了解业务实现信息多向传递,财务BP到业务中去执行财务管控,理顺流程,帮助业务部门发展业务。根据不同业务,设立不同财务BP岗位,每个BP对接一个行业或专业板块。实行“嵌入式”财务管理,从而实现财务对业务全过程、全范围的管理,达到相互指导、相互促进的目的,这也是最终实现文旅行业的产品开发+运营+景区服务等跨界融合的一种有效措施之一。

(三)加强企业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健全内控体系并严格执行。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制度化是科学管理的手段。文旅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设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架构,制订一套适合自己行业特点的财务制度。要区别不同业务,实行不同标准化的业务内控流程,如《酒店行业全流程财务制度》《开发企业财务制度》《康养产业财务制度》《电商运营财务管理制度》等,以制度来推动行业标准化内控体系的实施。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达到通过预算、计划、过程控制、分析监督等手段,找差距抓落实,让财务制度得以有效运行。双向促进企业全面制度化,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工作有制度、业务处理有程序,过程有监督、风险有防控、权责利明确的全面科学管理。

(四)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要加强对风险的全面动态管控,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格外重要。文旅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管理部门,并在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如党群、纪检、财务、行政、法务等部门配备相应专业的人才作保障。在必要时可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力量,协助企业完善风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种突发风险,避免或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为了应对文旅行业特有风险,在项目启动前必须对所有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调研、评估,制定出可行性方案,以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方案确定后需要按照项目投资较长的特点匹配相应年限的融资计划,杜绝长投短融,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以达到降低资金成本的效果。在项目实施中需要细化经营计划、执行并加强对经营过程的成本监控,随时关注市场与经营环境,根据行业内外政策的变化情况,制定针对对应的风险防控应急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意识培训、建行风险档案等,全面认识防控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

(五)优化企业资金监管,并不断扩展融资渠道。文旅企业资金结构复杂,资金集中监管有利于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的执行,对企业的各项资金实行预算控制和统筹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可以分别按年、月、日制订资金计划,按计划监收控付,涉及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投资的,要遵照先预算审核后定合同、先执行合同后结算、先结算审核后支付的原则,有利于灵活高效的实现企业资金收支平衡。文旅行业的资金需求量大,资金筹任务艰巨,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决定企业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文旅企业必须增加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手段,多元化开发融资渠道。不能将融资业务只局限于银行贷款,可以利用票据结算方式,通过开拓基金、保险、融资租赁等业务,并从资本市场上寻求股票或债券发行的融资机会。财务部需时常总结经验、作方案对比、进行成本分析,以投定融,不断优化融资策略。同时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强化经营成本费用控制,加强对经营过程的监督,防止生产经营风险的出现,从而实现创收增效,提升造血功能,让企业资金流快速运转。

四、结语

财务管理对文旅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要充分利用好财务手段与管理工具,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全面分析,制订恰当的投资方案、融资计划、开发计划、运营方案等以实现对资金的合理规划,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使经营目标得以全面执行落实。

参考文献:

[1]田丽亚.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33):70-71.

[2]于晶.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8(32):72-73.

[3]白瑞霞.浅析我国能源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3(6):60-61.

[4]刘松颖.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9):211.

文旅管理范文第2篇

对于航空差旅管理的市场分析可从企业的选择情况入手,具体来说可分为企业已经选择使用差旅管理业务和还未选择使用差旅管理业务两类,因此可以采用概率模型来研究。由于Probit模型具有模拟随机喜好的性质,因此本文决定采用Probit模型[3-5]。Probit模型属于概率非线性回归模型,其具体表达形式为:Y*=α+βX+μ,其中μ为扰动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本文所建模型以企业的选择情况,即企业是否已经选择差旅管理为因变量,以各种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因此这种函数关系可表示为:Y(企业对差旅管理的选择情况)=F(企业的自身条件,差旅管理公司拥有的资源)+μ(随机扰动项)。

2差旅管理影响因素的选取

通过对航空差旅管理市场现状分析,可看出航空差旅管理市场是在供应方和需求方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企业客户对差旅管理业务的选择:

①取决于该企业对差旅管理业务的需求程度;

②取决于企业自身进行差旅管理的能力。

若企业需要专业化的差旅管理,而其自身的能力有限,那么他们就会倾向于寻找专业的差旅管理公司,这时差旅管理公司的资源和能力就会成为企业客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中国航空差旅管理市场的研究将从企业客户和差旅管理公司两方面进行。本文从企业的自身条件中一共选取了5个影响因素,即资产总额、现金流量、从业人员数量、贸易往来情况和营业收入。其中,资产总额、从业人员数量和营业收入这3个因素主要依据国家相关部门于2011年印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即《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打分,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规模水平。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差旅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资金大多由差旅管理公司先行垫付,对现金流量的考量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的贸易往来情况主要关注企业的业务流向,如果企业的业务大多在该地区进行,那么该企业出差的频率就比较小,不大可能选择进行差旅管理。相反,若与企业从事贸易往来的城市较多,那么员工出差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对贸易往来的衡量主要通过与企业业务往来城市的数量确定。

从差旅管理公司拥有的资源中也选取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因素

:①资金的结算手段。先行垫付资金是中国差旅管理的一个特点,企业一般按月结款,在航空差旅管理中,由于机票相较其他出行方式成本较高,这就要求差旅管理公司拥有足够的现金流。目前,许多差旅管理公司为了缓解资金的压力,纷纷向信用卡支付在内的多种支付手段进行转变,并与财付通、支付宝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合作。这样,企业在差旅管理的同时也可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选择适宜的结算方法。

②网络服务能力。差旅管理公司覆盖的航空公司、酒店等网络渠道的广度和可选择性的大小,都会影响企业对于差旅管理公司的选择。无论是大型企业客户还是中小企业客户,对机票、住宿、租车等内容的预订始终处在商务出行全流程的最前端。因此,差旅管理公司掌握的网络资源可为企业平衡商务外出在便捷、舒适、员工喜好与成本四者之间的关系,以求实现最佳的出行效果。

③提供的增值服务种类。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可使企业客户的需求得到全面的关注与满足。这些增值服务不仅能够显示出差旅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还能体现出其在差旅管理业务的专业程度,如24h服务、咨询、体制设计等。

④保密性与安全性。企业对商业信息和机密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视,差旅管理业务在为企业提供财务报表的同时,也存在信息外漏的风险。⑤企业的差旅政策与差旅系统的匹配程度。企业选择差旅管理公司时往往会结合自身情况考虑系统的适用性,因此,差旅管理公司往往根据企业的结构特点和差旅政策,力争为客户提供满意周到的差旅解决方案。为了满足模型对二元因变量的要求,将上述自变量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将分数为1分和2分的归为一类,取值为0;而将分数为3分和4分的归为另一类,取值为1。

3差旅管理影响因素模型和结果分析

通过对50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走访调查,用以了解企业使用差旅管理业务的情况和对各类影响因素的态度。调查结果利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模型的McFaddenR-squared为0.611791,说明整体回归效果较好。probit模型是非线性回归模型,其解释变量的系数不能像线性回归那样理解为对因变量解释程度的大小,只能从符号上判断解释变量增加引起相应变量出现某种结果的概率的增减。根据模型的估计系数和显著性检验结果,下面将影响企业选择差旅管理业务的因素、因素的影响力方向和影响力水平分析如下。“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变量的估计系数符号为正,数值分别为0.552328和0.086514,说明这2个变量对企业选择差旅管理业务产生正向影响,即随着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的增加,企业选择差旅管理业务的可能性是增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型企业的差旅管理意识强于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变量的估计系数为负,数值为-1.684674,说明企业的工作人员越多,选择差旅管理的可能性越低。调查中发现,许多员工将出差看作一项可以带来额外收入的工作,实施差旅管理与“差旅福利”存在冲突。

因此,企业规模越大,出差机会越多,实行差旅管理可能就越会引起员工的集体不满,从而导致差旅管理难以得到落实和推广。造成这样的计量结果一方面与大企业员工更易对差旅管理存在抵触心理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调查的企业样本数量偏少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员工利益往往和企业整体利益出现矛盾和冲突,因此加强差旅人员的满意度是企业在实行差旅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企业和差旅管理公司应当有意识地培训和强化员工对差旅管理政策的认可和执行。“现金流量”变量的估计系数为正,数值为3.005178,且该变量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越好,资金越充裕,选择差旅管理业务的可能性越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用于周转和经营,那么其选择差旅管理业务和偿付差旅管理费用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贸易往来”变量的估计系数符号为正,数值为1.965869,说明企业对外贸易往来越频繁,选择差旅管理的可能性越大。一个企业贸易往来的城市数量越多,出差频率越高,则其差旅费用越多,选择进行差旅管理业务的意愿也就越迫切。“结算手段”变量的估计系数符号为正,数值为4.245773,且该变量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对于差旅管理业务的结算手段越满意,利用差旅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的可能性越大。企业客户对差旅管理中结算手段的要求也对差旅管理公司的资金运营提出了挑战,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面向航空旅游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提供全面结算与支付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为差旅管理公司日后全程电子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网络服务能力”变量的估计系数符号为正,数值为1.849019,说明差旅管理公司能够提供的航空公司、酒店等服务的数量越多,覆盖的区域范围越广,企业选择的可能性越大。这是因为可选择的航空公司越多,航班越密集,对于企业的商务出行越便捷。

目前,许多差旅管理公司开发了差旅网上预订工具,这个工具可帮助企业筛选出符合自身差旅政策的最佳机票和酒店费用,通过网上交易,员工可以快速地完成预订流程,公司本身也通过降低交易费用达到了节省费用的目的。“增值服务种类”变量的估计系数为3.401667,且该变量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差旅管理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种类越多,越能吸引企业客户。例如,国旅运通为企业客户提供包括专家会议和活动策划、紧急旅行服务和员工差旅安全追踪系统等多种增值服务,从而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协助客户有效管理差旅费用。“保密性与安全性”变量的估计系数为正,数值为1.920821,说明企业对差旅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外泄越担心,选择差旅管理业务的可能性越小。这就要求差旅管理公司在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更要保障客户信息的安全。“政策与系统的匹配度”变量的估计系数为4.113152,且该变量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的差旅政策与差旅管理系统的匹配程度越高,企业选择差旅管理业务的可能性越大。大型企业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的差旅政策存在很大的差异,对航空差旅管理市场现状的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目前,信息消费业的需求方对供应方提供的产品、服务内容的定制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只有深入了解企业的差旅政策,从而制定或开发出适合该企业的差旅管理方案或系统,才能赢得企业客户的青睐。

4结语

文旅管理范文第3篇

[要害词]绿色饭店理念文化实践

美国闻名治理大师乔格温特在其《企业与环境》一书中指出:“总经理可以不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来公司必须善于治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国际范围内的绿色酒店建造浪潮,正一浪高过一浪。跨入新世纪,绿色治理不再是一项时尚选择,而是酒店为取得竞争优势,赢得顾客、占领市场所必须采取的一项治理策略。

2009年3月,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并实施《绿色旅游饭店新标准》;2009年10月至12月,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发起“创建绿色旅游饭店万里行”活动,历时一个半月,总行程近万里,途经22座城市,有数千家饭店踊跃参与,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关于“绿色饭店”和“绿色饭店文化”

中国饭店业内人士通常将“绿色饭店”直译为“GreenHotel”,国际社会更多地理解为“Eco-efficientHotel”,后者意为“生态效益型饭店”、“环境友好型饭店”,意思是充分发挥酒店内外资源的经济效益,实质上已经将饭店文化上升到绿色文化的高度。

“绿色饭店文化”,确切说就是指以《中国绿色饭店标准》为指导,以创建‘绿色饭店”为首要目标,在饭店企业内部,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饭店企业绿色经营意识,树立饭店企业经营者的社会环境责任感,自觉运用环保技术手段,节能降耗,降低饭店的运营成本,生产出安全、健康、环保的饭店产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在饭店企业经营治理的各个方面,营造绿色、环保、生态的企业文化,使饭店全体员工树立自觉环保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倡导“绿色消费”,以此感化和影响入住游客,使之对饭店企业所着力营造的绿色饭店产生认同,“绿化”饭店企业整体形象。

二、关于建造“绿色饭店文化”的几点想法

1.统一全员认识,树立“绿色理念”

在酒店内部营造清洁、绿色、环保、安全的工作环境,调解好“酒店企业——保护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和威胁,这是促进社会文明的一大步。

“绿色饭店文化”的创建直接涉及到与饭店有关联的利益群体。饭店经营治理者在创建“绿色饭店”、营建“绿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点是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企业能耗的降低、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不可忽视的是,各部门员工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绿色理念”的受教导者与传递者的双重角色。通过绿色环保理念的教导培训,员工普遍理解并接受饭店行业对社会、对环境所承担的责任,在实践工作中突出体现在以“绿色环保理念”引导“绿色服务”,“绿色治理”;营建“绿色客房”、“绿色餐饮”、“绿色设备”,构建和谐、稳定的“绿色人事关系”,树立”绿色饭店形象”,由此获得顾客的普遍认同。

树立酒店员工的”绿色理念”,前提是彻底转变两种观念:一是旅游业是无烟产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对环境造成污染。事实上,酒店的生活垃圾、排污、能耗等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就拿高能耗来说,调查显示,我国酒店平均能源(电、煤、油、气、水等)费用已占总收入的20%左右,大大超过目前酒店建造能源消耗费用按营业收入6%~8%预测的标准,是国际星级酒店平均能耗营业收入5.5%~6.6%的两倍。二是环境投资会增加酒店负担,影响酒店经济效益。创建绿色饭店前期需要较大的投资,高额的投入又使得酒店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偏高。这对于酒店经营者和消费者都难以承担。酒店绿色之路似乎是赔钱的买卖,但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治理是创建绿色酒店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和替代原则,可以使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最优化。

2.建立“绿色服务”体系

提供“绿色服务”是酒店绿色文化建造的核心。酒店“绿色治理”的载体是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假如酒店没有“绿色产品”,也就无从谈起“绿色文化”。

首先,开辟绿色客房;客房是酒店的主体,也是酒店向客人提供的最主要产品。“绿色客房”就是说客房建筑物及房内物品应尽量包含“绿色”因素。如:房屋建筑必须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使用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生态装饰材料”;选择那些同意将其产品废弃物减少到最小程度的供给商;注重回收旧报纸、易拉罐、玻璃瓶等,将有机物垃圾专门对方在一起;合理安装各种设施设备,减少能源浪费,比如用节能灯代替一般照明,以淋浴代替浴缸。此外,充分考虑国际游客的需求,酒店应设置无烟楼层和无烟客房,客房应使用绿色用品,床单毛巾使用纯天然的棉织品或亚麻织品等自然纤维制品,减少使用含氯氟的产品;鼓励住宿超过一天的客人,继承使用原有的毛巾,或不更换床单,以减少清洗所需的水和洗涤剂用量;在满足客人要求和保持客房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客房整理次数;改变客房卫生用品的供给方式,将客房内惯用的肥皂和沐浴液小罐子,改为可以添加的固定容器,可避免丢弃用剩的肥皂;尽可能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商品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比如将客房用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牙膏、牙刷、梳子、拖鞋等一次性用品均采用简化纸制包装;客房设置绿色文具、绿色小冰箱;房内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和防护、逃生措施,设立必要的安全设施控制办法,确保住房及其他客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其次,创办绿色餐厅;绿色食品是绿色酒店向客人提供的非常重要的有形产品。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向客人提供舒适的绿色就餐环境,餐厅应该设有非吸烟区,内部空间通风性能良好,无任何不良气味;同时,餐厅所提供的食品必须完全取自无公害、无污染的原材料,并且能够确保安全、新鲜、优质,客人可以放心食用。酒店内绿色餐厅的食品生产和原材料供给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国家所制定的环保法令,做到清洁生产,最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把对环境和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在使用绿色蔬果、肉类及其他绿色食品方面,不妨借鉴国外一些知名快餐企业的做法,设立专门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在制作点心时使用的色素都取自天然食品,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添加剂;不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及益鸟、益兽充当菜肴原材料。伴随着有机食品在餐厅产品中所占比例的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此消费时尚很有认同感,酒店企业可以与农产品生产组织进行定单式采购,让更多的天然有机食品走上食客的餐桌。

再次,提供“绿色服务”;旅游酒店的产品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除了有形的物质产品,还有无形的服务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服务带给顾客的心理感触往往具有更强的影响力。酒店可以通过内部广告和客房宣传手册、服务指南、大堂、餐厅绿色告示牌等,传递酒店的绿色信息,并根据不同客人的需求偏好进行绿色消费的教导和引导。绿色服务品质的集中体现都是在一些细微之处:酒店要有适度的新风量以保证空气的洁净;饮用水达标;将要害区域的环境温度26摄氏度作为中央空调开停机的控制基准;后半夜关闭不必要的电灯;凌晨0:00以后使用一部主楼客梯;将客房电水壶更换为电容量小的电水壶:公共区域水龙头换为快开龙头;电视机设置最大限容量;设制分解式垃圾箱;营建屋顶花园,形成三维绿化空间;圣诞、春节等国内外传统节日采用电子贺卡形式慰问祝贺等等。在餐饮服务中,要预备绿色菜单,服务员在推荐、介绍菜肴时不应单纯考虑销售额,要主动向客人推荐绿色含量多的菜肴和饮料,为客人介绍经济实惠、营养均衡、不浪费资源的菜式组合;有客人菜食点过量时,应该适当提醒,提倡“消费不浪费”;鼓励客人将所剩菜肴“打包”,提供代客保管剩余酒水的服务,供客人下次来店消费饮用。酒店企业提供绿色服务,有助于培养消费者形成良好的绿色消费习惯,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缓解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环保生态的和谐统一。3.推行绿色设计

胜利的酒店离不开胜利的“设计”。它既包括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还包括文化设计和服务设计。绿色治理停留在显性层面的酒店只能说是“浅绿色”酒店企业,要真正做到名副其实的“深绿色”,需要从总体设计阶段就有充分考虑。比如酒店整体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的利用,21世纪的酒店在设计中将大量使用光电幕墙,这是一种能够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能源生产型幕墙。再如:酒店中水系统的设置,这是介于上水(自来水)和下水(污水)之间的管道系统,主要是把卫生间洗脸台和浴缸的水经过简朴处理后,用于坐便器水箱,或者用于浇灌、冲洗。中水系统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据国外生态学家预测,50年后地球上的水将与石油一样的紧缺。而酒店作为用水大户,节约用水已经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从这一层面分析,按照绿色治理的理念设计的酒店在将来一定是前景非常看好的,尽管在前期需要增加一些设备上的投入,但是从长远来判定,这也是保证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能够顺应未来酒店业发展趋势的酒店必定有着强盛的市场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4.引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将成为21世纪的消费主流,加入绿色消费者队伍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比如:酒店向住店消费者推出“能源节约卡”,告诉客人:“本酒店是世界环保计划的支持者。为响应‘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之倡导,我们希望尽可能减少床上卧具的洗涤次数,以节约水电消耗和减少排污量。假如您认为您床上卧具无需更换,请于早上将此卡置于枕头上。对此,我们酒店全体员工将十分感激您的举动。”通过这种倡导行动,酒店正确无误地传递给客人一个信息:我们无意限制客人的行为,只是希望与客人共同致力于环境改善,并一同获得整洁美好的“绿色”感触;绿色治理不是独自努力就能胜利的,它也依赖于与消费者的互动作用。倡导绿色消费,酒店就应该把客人作为环保的合作伙伴,通过绿色广告、开展绿色促销等,强化产品的绿色特征,并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开辟绿色产品市场,让客人认识酒店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了解它,并购买它。

另外,酒店使用的东西涉及范围非常广,有向酒店长期供给物品的供给商、银行、社区、政府等有关部门。通过采购,酒店可促使商业伙伴加强环保意识,要求他们提供环保产品和绿色服务;酒店同时又是社区的成员之一,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如为社区环境工程提供基金、参与社区的环境建造等。当酒店业能调解好酒店、社会、顾客的三方利益时,酒店的绿色治理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

酒店企业的“绿色文化”的建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旅游业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面对发展旅游经济和进行有效环保之间的矛盾,建造以“安全、健康、环保”为核心的绿色饭店文化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每一位酒店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实践绿色饭店文化理念,为我们和谐社会的建造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肖星严汀平:《旅游资源与开发》.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刘伟:《前台与客房治理》.高等教导出版社,2009年7月版

[3]肖晓:“构筑绿色饭店文化的铜墙铁壁”.《饭店现代化》,2009年10月版P20-P24

[4]杨奇丽:“绿色饭店:21世纪饭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沈阳大学学报》,2009年3月版P29-P32

文旅管理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旅游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指出由旅游引起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旅游文化,剖析了湖北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湖北省发展旅游文化的主要对策。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

1.文化和旅游的概念

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Burnett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从沈诗中看,旅游在当时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从字面上理解,旅游是指人在空间中有目的的活动,到异地他乡去旅行游览。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争取最佳生存空间,采取了种种方式,其中就包括旅游。人们在崇拜远方的心理的驱使下,怀着对异地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旅游的第一步,从此一发不可收。近现代意义的旅游,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此,人类的旅游活动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旅游和文化的关系

2.1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

2.2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2.3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之中。首先,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地学、旅游教育学、旅游影视艺术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游文化是在与多学科的结合、碰撞、融会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和专业,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研究内容独具特色。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如主要体现在行、吃、住、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的特色文化。对旅游者来说,旅行游览、食宿、服务、旅游环境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旅游活动。最后,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因此,旅游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旅游要发展就必须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3.湖北省旅游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旅游文化性竞争日益激烈,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省在人文资源的开发上面明显不足。

3.1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与开发错位。

湖北省自然风景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博大精深。但是,从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全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赋存状况存在着错位现象,一是在资源开发种类方面,各地更注重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人文资源的开发明显不足;二是在资源及其开发的匹配方面,全省旅游行业与资源开发的匹配现状不理想。湖北省目前的旅游行业开发层次主要是基本层次,提高层次的开发薄弱,专业层次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

3.2旅游产品同质化、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

从总体上看,全省旅游产品的开发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组合上,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明显不足,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高品位、大规模、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由于对资源特色与开发方向把握不够,出现了较严重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和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各地的旅游产品多以观光型为主。。

4.发展旅游文化的主要对策

4.1充分发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

湖北省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全省各地要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或者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来显示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内涵;要特别重视旅游文化策划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整体旅游形象不够清晰、旅游产品文化档次不高、旅游市场文化营销策略不高明的问题,真正把旅游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2加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作为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体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这就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

4.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旅游开发格局。

当前,旅游需求消费的重心正在由观光型向文化型、保健型和生态型等方面转化。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从今年起全力打造宜昌、恩施、神农架等8个城市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湖北旅游产业。武汉城市圈,三峡与神农架、武当山,武当山与三国、钟祥明显陵,以及鄂东地区,或以都市度假旅游为概念,或以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为标榜,或以世界遗产、红色旅游为主题,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要下功夫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重点开发有关生态文化、健康娱乐、度假休闲、会务和商务型旅游产品,以及独具楚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4.4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综合性产业,其文化建设除抓好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外,还要抓好旅行社、旅游宾馆、旅游车船公司等企业、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建设。旅游企业的有形产品,除了要具备实用的功能外,还必须满足顾客求美、求新、求知的文化功能。作为主要接待的旅游饭店,要突出其建筑文化、装潢文化、功能文化和服务文化的建设,重视大堂文化、楼同文化、卫生间文化、餐厅文化和休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设计和建设。旅游目的地要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借以提高旅游区的品位和档次。旅游市场营销,除加大产品的文化内涵外,营销人员自身的文化素质、言谈举止、礼节礼仪都要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文化特征,给人以鲜明的高品位文化形象。

参考文献:

[1]马文·哈里斯著.顾建光,高云霞译.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文旅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管理预防性合同救济性合同

“企业法律顾问”本既可包括身为企业雇员、担当法律顾问职责的工作人员,又包括依法在律师事务所执业、受托从事企业常年或专项法律顾问工作的社会律师,但进一步考察1997年国家经贸委《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国资委近年来的一系列规章,可以发现,“企业法律顾问”似乎专指“企业内部法律顾问”;其次,律师受聘从事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并不对律师的身份有任何影响或产生一种新的律师种类。因此,本文就将所要探讨的问题——“企业内部法律顾问的合同管理”径直表述为“企业法律顾问的合同管理”,应该不会造成管理主体上的误解。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分类

(一)合同管理: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与管理方法

和国外相似,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同样具有广泛的职能,可归纳为:(1)决策参与;(2)合同管理;(3)公司设立和运行中的法律事务管理;(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5)诉讼管理,即运用诉讼、仲裁、调解等手段解决已产生的涉及企业利益的争议,维护企业合法权益;(6)聘请社会律师为企业服务,并代表企业参与工作,行使联络、协助以及监督职责。

合同管理无疑是上述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此外的(3)至(6)项工作中,起草、审查、管理、监督合同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还是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或管理成果。因此,企业法律顾问的合同管理既是企业法律顾问本身的工作职责,还是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生产、销售、财务、人事、权利救济等)的管理方法,在企业法律顾问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分类及内容

我国合同法学上对合同有各种理论分类,如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要式合同与非要式合同、格式合同与非格式合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等,这些分类在法学研究层面当然各具理论价值,但从企业实务层面来说,主要考虑将合同管理中所涉各种合同进行如下三类划分:

1.业务合同、劳动合同及其他合同

视企业所在行业或经营范围的差异,合同涉及本企业商品或服务正常生产与销售的,则为“业务合同”。

“劳动合同”为本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以劳动用工内容为核心的各种合同。

除了上述两类合同以外,以本企业作为合同当事人的任何合同均可划入“其他合同”之列。最常见的“其他合同”有银行借款合同、保险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以及运输合同、仓储合同等等,其范围十分广泛,难以也不必逐一罗列。

2.涉外合同与非涉外合同

以本企业作为合同当事人的合同中,如果合同含有“涉外因素”,如对方当事人为境外主体、合同客体在境外,或者合同内容与境外有关的,则为“涉外合同”。它们同样可以纳入上述涉外业务合同、涉外劳动合同及其他涉外合同三项分类当中。

与涉外合同相对应,不含涉外因素的合同,无论是业务合同、劳务合同还是其他合同,均为“非涉外合同”。

3.防范性合同与救济性合同

从订立合同的根本原因来看,企业的各种合同仅为两类,一类是为了便于事后有约可循、操作规范、减少或避免争议、防范合同风险而订立的,另一类则是争议已经发生、为解决争议而达成的各类协议。前者称之为“防范性(或规范性)合同”,后者则为“救济性合同”。

二、企业法律顾问在防范性合同管理中的主要工作

(一)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与制定常用格式合同,发挥制度的作用与“批发性管理”的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同管理也应重在防范,即企业法律顾问应该担当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防火员”,而不该只在风险已经产生后充当“灭火员”。不过,企业涉及的合同份数众多、种类复杂,法律顾问人手有限,往往又难以事事参与、件件过问、款款亲为、字字把关。

为了解决这一管理效率上的矛盾,首先必须从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与制定格式合同开始,为企业建立或完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作用与“批发性管理”的效率。相关管理制度包括:(1)交易对象审查制度。从合同相对主体究竟如何开始,弄清交易相对方的身份、状况、资信等基本信息,做到不谈、不订连交易对象基本状况都没有搞清楚的糊涂合同;(2)高水准格式合同使用制度。对于常用、非重大的书面业务合同,区别其性质与种类,由企业法律顾问会同外聘社会律师制定比较规范的合同格式,供业务、劳资管理等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3)合同条款及法律讲解、培训制度。定期为业务、劳资管理人员讲解条款、研读法律,让他们在提高合同法律及风险意识的同时,能够真正理解有关条款的具体含义及利害关系,避免不知其所以然的机械套用;(4)合同签订前的最终把关制度;(5)已签合同的企业法律顾问留存备案制度;(6)履行过程中风险出现或极有可能出现时,对企业法律顾问的第一时间报告或通报制度。

(二)对于重大、复杂的业务合同,企业法律顾问必须从各个环节真正参与其中,必要时与单位外聘的常年或专项法律顾问律师协同管理

标的较大、法务复杂、事关企业重大利益的合同,从一开始洽谈时就应该有企业法律顾问的全程参与,以便在交易对象、交易标的、结算方式、品质保证、合同担保、争议解决方式、诉讼管辖乃至于适用法律、合同文本等方面从严把关,在合同签订、履行、协商等各个环节,为企业争取进了能多的合法权益。

考虑到专业知识、执业经验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局限,可会同单位外聘的常年或专项法律顾问律师进行合同协同管理,以真正帮助企业避免法律风险,维护企业最大的合法权益。

(三)注意合同签订、履行、协商、联络等环节证据的留存与收集工作

对于与合同相关的票据、文书、往来业务资料认真收集,妥善保管;对于未能顺利履行、可能发生纠纷的合同,相关往来文书必须由企业法律顾问起草与经企业法律顾问修改发出,避免业务人员因不谙法律而可能造成的被动局面;同时,又为其后的救济性合同管理留下证据、打好基础。

三、企业法律顾问在救济性合同管理中的主要工作

由于现实世界及企业运作环境的复杂性,再周密的防范性合同管理措施也不可能绝对不出意外,从而诉讼风险的控制或诉讼管理在所难免。这就需要企业法律顾问做好救济性合同管理工作。

一)出现纠纷后,进行协商、调解解决问题可能性的判断,并与业务人员一道,做好纠纷解决工作

合同履行过程完全顺顺利利、当事人之间毫无不同意见可能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利益的不同与冲突使得合同履行过程中(及履行后)的不同看法、争议并不少见。如果争议不可避免,且争议明显具备法律性质,则企业法律顾问就不能置身事外,而应根据争议的具体情况,如争议产生的原因、涉及企业利益的大小、对方态度与要求等等进行综合判断,看是否具备协商、调解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并与业务人员一道,订好解决纠纷的各类具体协议并参与、监督这种救济性协议或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实现妥善解决纠纷的合同管理目标。

(二)诉讼、仲裁难免时,应积极准备并及时进入司法或准司法程序

如果不具备协商或调解的可能,或者协商、调解久无效果,以及发现严重危害本企业合法权益的事件,如侵犯本企业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与商业秘密,挪用、侵占企业财产,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等,则应积极收集、准备证据材料,向企业权力决策层书面建议进入诉讼、仲裁等司法或准司法程序。

(三)选对、用好律师

鉴于社会律师在诉讼方面相对广泛的业务范围(如刑事诉讼领域)与相对丰富的水平与经验,企业法律顾问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企业一切法律事务包揽在身,而应在社会律师的选择、配合、监督方面,代表本企业做好相应的工作,如根据案件性质选择有经验的律师并签好委托合同(这本身也就是一项合同管理工作);会同社会律师一同做好案件;在案件过程中共同参与(共同、认真旁听、提供及留存证据、诉讼文书),以便及时了解案情进展,确保律师最大限度地维护本企业合法权益。

四、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管理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任何一种管理都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协调,企业法律顾问的合同管理也不例外。特别是因自身具企业员工身份、难免受到企业科层制带来的种种负面制约时,如何处理好一些关键关系,就成为影响合同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与权力决策层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企业权力决策层而言,企业法律顾问,即便居企业总法律顾问之位,也永远是副手,且难免参谋咨询色彩,在对法律负责的独立性与对上司负责的依附性之间,永远存在着矛盾。特别是企业权利决策层人员存在专业局限、唯我独尊作风甚至私心杂念时,企业法律顾问人员要真正为企业领导人在法律方面当好参谋和助手,做到法务工作“到位不越位”,认真完成《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还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为了真正对企业负责、对法律负责,企业法律顾问人员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在认真吃透法律、真正理清企业利害关系的基础上,不放弃起码应当具备的独立性要求,对在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上据法力争,在合同条款的有利性上耐性建议与解释,争取得到权利决策层人员的理解与支持。

(二)与业务部门等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

企业良好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处理好企业法律顾问与业务等部门关系的基础,而这种关系的理顺,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因此,企业法律顾问对合同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既是合同管理制度本身的要求,也是处理好与其他部门人员关系的首要保证。为了避免业务人员因自身业务优势而容易产生的对法律顾问的偏见,企业法律顾问在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的同时,也应不断学习,掌握企业所在行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合同管理的含金量,实现与业务部门等内部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认同。

(三)与外聘律师之间的关系

外聘社会律师永远是企业法律顾问的积极补充与法律事务后盾,特别是涉及疑难复杂合同管理以及救济性合同管理时,情形更是如此。企业法律顾问要善于为企业选择、利用好外聘律师,并从其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凭职业良知确信自身意见正确、但企业权利决策层人员不能认同时,可以借助企业外聘的社会律师的法律业务水准,印证自己顾问意见的正确性,并通过外聘法律顾问律师的意见影响决策层人员的看法,以真正维护企业的最大利益;同时,也应坚持自己是代表企业的立场,不因迷信外聘律师而人云亦云,更不放弃对外聘律师应有的监督。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