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旅产业的调研报告

文旅产业的调研报告

文旅产业的调研报告

文旅产业的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__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濒临黄河,向东与山西省隔河相望,307国道穿境而过,是陕西通往华北、华东的桥头堡和东大门。全县辖8个乡镇,总人口8.3万,国土面积418平方公里,是陕西人口较少、面积最小,最为贫困的县份之一,也是革命老区和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__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33亿元,财政总收入257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5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77元。

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始终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深入调研,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与开发煤炭资源并重的振兴__的重要举措来抓,并把旅游兴县确立为__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得到了全县上下广泛认同。为什么选择发展旅游产业?怎样发展旅游产业?是本文要着重阐述的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选择发展旅游产业?

首先,是因为__拥有很好的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其中第一大宝贵资源当属__石城。石城的特点,或者说宝贵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历史非常悠久。__石城始建于五代北汉时期,当时为寨,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设__县时为县治所在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二是构造特别独特,全城皆由青石包砌而成。这种独特的构造使得石城尽管历经千年风雨侵蚀,战火摧残。但城垣及城内布局仍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其蕴藏的珍贵价值正如专家所言:“在陕西乃至全国的古代城防建筑中,以青石包砌的情况并不多见,__石城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延时之久(五代至清)和现状之完整都是全国鲜见的”。也正基于此,__石城20__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作为过去的县治所在地,石城虽然不大,但却“五脏俱全”,加之又始终兼有边防要塞的功能,因而在石城人们不仅可以考察古代边防要塞的军事文化以及封建官衙文化,还可以领略陕北的建筑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四是自然面貌雄伟而奇险。石城东临黄河,西北以石壑为堑,南有一条石径与现在的县城曲屈相连,地形非常险要,易守难攻,素有“铜__”之称。登上城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沟壑纵横、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风光一览无余。使人至此,无不为之感到一种强烈地震撼。黄河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二大宝贵资源。虽然黄河沿岸的县和市非常多,但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能够发展旅游产业的却并不多。我县丁家湾乡拐上村沿黄河有一处地方叫做大同碛,对面即是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山西碛口古镇。黄河在此处上下200多米范围内变为仅100多米宽,而且这200多米还有落差,因而造成了河水在此处汹涌澎湃、涛声震天,其气势不亚于壶口瀑布,同时又具有壶口瀑布所不具有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在此漂流,这对于那些喜欢刺激、喜欢冒险的年轻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横沟温泉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三大宝贵资源。横沟温泉目前日流量3000多立方米,水温39℃,是目前西至我市定边县、东至山西太原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温泉,而这一范围内潜在着大量具备高端消费能力的游客。除了这三大宝贵资源外,__还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转战陕北最后离开的地方,还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以及中国当代特级剪纸艺术大师贾四贵和陕北民歌大师张天恩的故乡等等,这些也都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可资依托的宝贵资源。总之,__的旅游资源禀赋是很优越的,在不大的面积上集中了文物、人文、自然、红色革命等多种旅游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在时空上立于黄土高原和黄河这个大背景之下,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两黄文化”将为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为其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因为我们迎来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机遇。可进入性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在个性休闲化度假旅游日益取代传统的团队旅游而成为旅游主导形态的今天,是否靠近高速公路对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起着关键性的影响。而国家规划建设的青银高速(青岛至银川)已全线贯通,太中银铁路(太原至银川和中卫)也将于20__年建成通车,交通问题不但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而且还将成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一大优势。更为关键和重要的是,青银高速贯通以后,将使得我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以__为中心,向东一天可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两个半小时可至太原、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向西四个小时可至拥有美丽沙湖的银川;向南三个小时可至革命圣地延安,四个小时可至壶口瀑布,六个小时可到世界文化古都西安;向北一个半小时可至西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佳县白云山,两个小时可至塞外历史文化名城榆林,三个小时可至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也就是说,__基本上处于众多已经开发成熟、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和景点的半天旅游圈的中心部位,将是未来多条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这为我们依托这些热点景区和景点,借势发挥、借力打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__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加快开发进程,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再次,是因为旅游产业本身的特点更加适合__的县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__虽然人口不多,但人口密度居全市第一,加之过去经济一直比较落后,导致就业渠道相对较窄、人们的就业观念也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县委、县政府在就业问题上一直面临很大的压力。而旅游产业是一项

综合性、关联性非常强的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同时由于这些行业就业和创业的门槛相对较低,从而又能进一步促进就业、刺激创业,因而不仅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社会和谐。二是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由于自然条件的极度恶劣,加之交通的不便、经济的落后,导致__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一直比较封闭保守,并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旅游产业具有经济文化一体性的特点,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而有利于加快__对外开放的步伐,扩大__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三是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__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而旅游产业是一项绿色产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压力较小,可以有效地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四,是因为服务全市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需要。特色文化大市是市委、市政府确定要奋斗建设的三大目标之一。那么,什么是特色文化大市?如何来建设特色文化大市?要回答这些问题殊非易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对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保护和开发,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其形式和内容,使之真正成为永不衰竭的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特色文化大市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目标之一。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坚持一手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展示,一手抓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就后者而言,我们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依托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和传承、传播文化的范例,比如镇北台、红石硖、白云山等,但这些相对于我市广阔的国土面积、丰厚的文化遗存来讲,仍显得有些单薄,也与我们所要建设的特色文化大市目标相距甚远,非常有必要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把一些文化遗存集中度高的地区纳入到全市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而__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前所述,全市像__这样集如此众多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于一身的县份并不多。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选择发展旅游产业,不仅是__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特别是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需要。

二、怎样发展旅游产业?

(一)发展的原则及思路。

(1)、坚持“大手笔策划、高起点规划”。有没有一个好的策划和规划,直接决定着一个景区或一个景点的开发和建设的品位乃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旅游资源特别是文物旅游资源往往具有唯一性,一旦开发失误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由于我们的人力、精力、特别是财力和经验有限,不可能全面开花,所以必须要循序渐进,先行启动那些投入小、难度小、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再逐步启动那些投入和难度相对较大的项目。

(3)、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开发。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关联性很强,要求政府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时旅游产业的专业性也很强,而且往往投入巨大,政府既没有财力、更缺乏能力大包大揽,必须走招商引资的路子。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搞好策划规划、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具体的项目开发必须交由那些有实力的、专门从事旅游产业的企业去搞。

(4)、坚持“高档次建设、精品化开发”。旅游产业具有“赢家通吃”的特点,精品旅游景区或景点的游客往往人满为患,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强,反之则举步维艰,陷入恶性循环。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开发和建设的始终,而决不能因一时之困难随意降低标准。

(5)、坚持走互利共赢、区域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的路子。加强与我市的米脂县、佳县以及山西的柳林县、临县等相邻县份的合作,打造红色旅游、黄河风情游、古城(镇)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6)、坚持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路子。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在科学开发中促进保护。

(二)发展目标。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搞建设”的总体要求,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县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旅游产业真正成为__兴县富民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全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及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公、检、法以及文化、财政、经发、交通、水利、林业、环保、供电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为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充实力量。给文化局加挂旅游局的牌子,同时增加编制,充实人员,明确职责,确保这项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推进。

(3)加大投入。从20__年开始,县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用于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同时积极争取中省市投资以及从金融机构融资。

(4)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以达到在统一全县干部群众思想的同时,赢得中、省、市等有关部门的支持,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文旅产业的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编者按】2014年12月25-26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承办的中国旅游研究院外设研究机构工作年会顺利召开,本届年会以“旅游发展与平台建设”为主题,会议期间中国旅游研究院14家机构分别汇报各自2014年度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刊编辑部现将该些成果的摘要汇编如下以飨读者。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2.001

1.昆明分院:《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科教兴旅”战略,充分发挥旅游科研工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智力推动作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携手部分云南高等大学研究单位,组织云南有关旅游专家、学者并邀请相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业界的实际工作者共同参与,合力研究、编写和推出了《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全书分为五个章节。根据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形式和要求,分别从旅游产业运行、旅游市场发展、旅游开发建设与投融资、旅游改革发展与开放合作、旅游行业发展与管理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认真梳理2013年的运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经验,客观评析存在的问题,用新视角、新观念和新方法预测了2014年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对当前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形成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云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2.旅游市场与目的地营销研究基地:《国家旅游形象——战略研究与中国实践》

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旅游业也是国家文化交流与输出的重要载体。2014年8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旅游业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并举。发展旅游作为国家战略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国家旅游形象的战略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2013年9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委托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开展“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战略”课题研究,本研究专辑是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研究专辑从国家战略层面识别出国家旅游形象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入境旅游市场连续下滑、正面临严峻考验;外国游客入境过境旅游签证手续繁琐;国家旅游形象不够清晰、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国家旅游形象的营销推广投入不足、效果不够显著;旅游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旅游在国家战略中的角色还尚未充分发挥。

以系统化和战略思维来研究和解决国家旅游形象的重大问题是本研究专辑的出发点和核心思路。本专辑在整理国内外关于国家旅游形象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旅游形象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入手,从地方旅游部门和国家目的地角度开展了国家旅游形象的概念和维度研究,开发出国家旅游形象的测量工具,分析了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重点和潜在市场,并对营销策略运用、保障机制与措施等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借鉴了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西班牙、泰国、香港、台湾、法国等八个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形象推广的经验。

本研究专辑既是关于国家旅游形象研究的一份比较系统化的学术成果汇编,也对我国塑造国家旅游形象的若干战略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为提升我国国家旅游形象、打造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旅游强国贡献思路和策略。

3.旅游影响研究基地:《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Insights from insiders》

Thi s paper pre sent s an up-to-da te and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ourism research by Chinese scholars residing in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Chinese journal publ icat ions and conduct ing interviews with members of the academic committee of the China Tourism Academy (CTA). There has been an imbalance in the type of research on tourism in China:most research has ref lected applied work whereas little priority has been given to theory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this imbalance,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still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earchers and the raising of the status of research on tourism to a level in line with research in other academic disciplines. Mastering cutting-edge research methods is also critical to helping China’s tourism scholarship.

4.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现代大众旅游》

该成果是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主任谢彦君教授于2014年4月出版的一本译著。全书包括9大部分主体内容,分别是旅游研究中的剪刀危机、全球旅游系统、后现代范式、不期而至的旅游研究者、解放神学、东南亚的白面孔、漫步哲思之路、旅游的语言、为现代大众旅游另谋出路。这是一部富有思想性的著作,对旅游现象的整体思考以及对旅游理论研究的系统梳理集成化地浓缩在一起,书中探讨了科学研究的种种话题,展现了后现代范式在旅游研究中的滥觞与发展,触及了旅游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社会和经济议题。同时,这也是一部充满批评意味的著作,批评构成了作品的特色,在目前实证研究在中国旅游学术界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作者从方法论层面所展开的批评的态度、角度和深度是我们难得的稀缺思想资源。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经典的旅游学著作,作者以其独特的思维与研究风格为技术导向占主流的国内旅游学术界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范式。

5.饭店产业研究基地:《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报告》

《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报告2007—2013》是由中国旅游研究院饭店产业研究基地受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委托,从2007到2013年长期开展的追踪研究成果。本着记录历史、服务产业的宗旨,本报告以客观、理性的数据勾勒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进程,同时为未来发展提出基础数据依据。

根据2007年9月召开的中国饭店集团联席会议决议,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于2007年10—12月首次对在中国大陆具有影响力的21家饭店集团进行了相关调查,之后连续7年开展调查。2013年调查企业规模扩大到60家(实际有效数据企业44家),分别是(按拼音顺序排列):北京东方嘉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宾友谊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首都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伦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贝斯特韦斯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城市名人酒店集团、福建中旅饭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广东白天鹅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碧桂园凤凰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海航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河南中州国际集团管理有限公司、湖南和一酒店连锁有限公司、湖南华天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华住酒店集团、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凯莱国际酒店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开元酒店集团、凯悦国际酒店集团、康年国际酒店集团、雷迪森旅业集团有限公司、绿地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明宇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山东蓝海酒店集团、山东银座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旅游饭店管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衡山集团饭店管理公司、深航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世纪金源酒店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国大酒店经营有限公司、四川锦江旅游饭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岷山集团有限公司、速伯艾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管理有限公司、维也纳酒店集团、厦门建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阳光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远洲酒店集团、粤海(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南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世贸君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调查采用自愿原则,按照中国旅游饭店协会要求设计相应调查项目下发饭店集团企业,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填写上报,数据在审核后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中国主要饭店集团的相关数据。

饭店集团的规模、成长力、空间布局、运营业绩、品牌和管理体系、运营数据是饭店集团化实力及发展力的主要衡量指标。本调查基于上述要素将其分解为各项具体指标,共计6大类236个数据点,如饭店集团成员饭店数量、客房数量、饭店档次分布、地域分布、合同签订时间、品牌使用状况、国际化经营数据、外派经理构成、薪酬水平、培训、饭店集团组织机构、集团管控指标、信息系统采纳、集团化预定比例、网络预定比率、按照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的运营中的数据如出租率、平均房价、各项收入、成本率等。

根据以上指标,每年对当年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的总体规模进行排名,同时对发展产业结构进行剖析,对发展中的进步进行追踪,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基于客观数据得出结论,分公开版和内部版两个部分。公开版在每年举办的“中国饭店集团化年会”上对社会公开,内部版在中国饭店集团30强(2014年扩大到60强)小型会议上公布并研讨。从2014年开始,本报告还收录了《中国饭店集团化年会》上的主旨发言、嘉宾研讨的主要观点,同时还对当年排名中的饭店集团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获得发展中的质性研究数据。

以 2013年数据为例,报告对44家集团为代表的中国饭店集团在2013年度的业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现在新的市场格局中,饭店管理集团“三分天下”(旅游饭店管理集团、国际品牌饭店管理集团、经济型饭店集团)的态势更加明显,呈现出快速扩张、市场分化以及收入下行压力较大等特征。

(1)旅游饭店集团营业收入下降较大,经济型饭店的营业收入不降反升。人力成本、能耗费用居高不下的压力仍在持续,旅游饭店集团成员饭店由于经营收入下滑,导致经营毛利率低于2012年水平;国际品牌饭店集团由于各项成本、费用的上涨不得不重新考虑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经济型饭店同样存在人力成本、能耗费用的上行压力,但租金上涨是经济型饭店的“痛点”,2013年租赁经营的数量占比逐渐减少。三个“阵营”的市场营销及行政等支出比例均有所下降。

(2)整体上呈规模快速扩张趋势,但旅游饭店集团规模扩张速度相对较缓。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集团间的规模对比依然呈两级分化趋势;旅游饭店集团的国内规模扩张速度继续高于国际饭店集团的全球规模扩张速度,但在成员饭店和客房的绝对数量上,与国际品牌饭店集团的差距并未缩小;经济型饭店实现从租赁经营向特许经营的华丽转身。

(3)在品牌结构方面,2013年旅游饭店集团的多品牌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发展,高档(四、五星级)饭店占客房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部分集团虽然开始布局豪华市场但仍处于建设过程中,未见明显效果;中档饭店的集约化程度和品牌建设略有起色,但需经历市场考验;本土经济型饭店集团在市场上呈现出绝对优势。国际品牌饭店集团在国内不断丰富品牌谱系,但在三、四线城市的扩张面临挑战。

(4)在品牌支撑方面,由于2013年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旅游饭店集团开始注重支撑平台(如中央预定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的搭建,但仍处在初级阶段,这些支撑平台的贡献率还有待提高,需向国际品牌饭店集团和经济型饭店集团借鉴和学习。(5)在空间“布局”方面,各饭店集团虽然在布局上有意向非总部所在地的城市进行扩张,但总体规划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难以执行或实现,最终仍然体现出布局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较2012年未见明显变化。

(6)各集团规模成长性普遍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中档饭店显现出明显的向好趋势;品牌管理的稳定性,普遍好于往年,管理费收取较为顺利;对于企业管理制度,大部分旅游饭店集团正在由传统向现代缓慢过渡,远不及国际品牌集团和经济型品牌集团。

《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报告》是国内延续时间最长、采集数据最全、涵盖企业数量最多的饭店集团发展研究报告,已经在学术界和产业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旅游安全研究基地:《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

保障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旅游者基本权力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抗风险能力弱,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给旅游者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都可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遭受重大挫折,旅游业是泰安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泰安市委、市政府、市旅游局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旅游安全,为了在《旅游法》实施后的新的形势下,提升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水平,泰安市旅游局与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就编制《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达成合作协议,在不断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三易其稿,完成了体系的编写。

《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以新颁布实施的《旅游法》为主要依据,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总则,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法律依据、监管原则、监管目标;第二章以旅游安全监管体制创新为主线,明确了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组成及各组成部门职责;第三章从旅游安全监管本质需求入手,系统的提出了旅游安全监管的范畴及主要内容;第四章从泰安旅游安全监管重要工作的角度,制定了日常安全监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旅游安全专项整治、考核问责等四大重点工作监管机制;第五章从行业安全监管角度,提出了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业及高风险旅游项目的监管主体及职责、监管内容与要求、监管形式及手段等规范;第六章制定了旅游安全人才保障、科技保障、公共信息保障、文化保障等六大旅游安全监管保障措施。

《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是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与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管理研究与合作的重要成果。专家团队在撰写过程中,认真研读“旅游法”与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结合泰安市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历时半年,撰写了8万多字的《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此研究成果以《旅游法》的相关条款为依据,本着依法行政、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创新了泰安旅游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构建与完善了泰安旅游安全监管体系,通过旅游行业安全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与制度化,进一步保障泰安市旅游业安全、健康、持续与高效发展。研究成果在理论上严谨、规范、有法可依;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易懂、标准、可操作性强。对于政府相关部分的安全监管提供了操作性规范,有利于打造“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品牌。

本研究成果为目前国内首个“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旅游安全监管体系与规范,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7.武汉分院:《武汉城市圈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中的定位及对策研究》

中三角是我国承东启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地带,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区域旅游一体化作为创新型区域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有效地推进旅游一体化建设,是政、产、学、研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中三角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以及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政府、企业,都希望区域之间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谋求共同发展,实现旅游资金、旅游信息、旅游者以及诸多要素在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开展中三角旅游一体化以及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定位研究,有助于推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发挥区域旅游整合效应;有助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提高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大武汉的复兴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从而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中部崛起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本课题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区域旅游一体化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出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从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驱动力、主要内容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构建旅游一体化系统;继而对中三角旅游一体化的沿革、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认为中三角旅游一体化存在驱动力不足、规划不清、特色不显、发展不均、机制不活、核心不明等问题;提出中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取向以及战略重点。课题最后落脚武汉城市圈,结合武汉城市圈旅游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中的优势,就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提出倡导并推动旅游发展联盟建设、积极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武汉为凝聚核,着力建设三大中心、牵头构建运行模式与平台、示范引领旅游标准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8.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上海旅游资源图志》

2008年5月开始长达三年的上海旅游资源调查工作。调查工作覆盖了上海所有的区县,被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超过1000个。

调查工作内容包括对各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地理位置数据、摄录影像资料、了解开发保护状况和周边交通情况等。在调查工作开展期间,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上海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原则,调查依据和分类体系。

2010年11月6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了上海旅游资源图志专家评审会。为了使上海旅游资源调查的成果能得到广泛的使用,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编辑了《上海旅游资源图志》一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水平特色项目“上海旅游资源与文化发展创新基地”、上海市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和上海市旅游局给予了出版资助。

该套书籍分上中下三册,已经于2014年6月正式出版。

9.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中国西部入境旅游发展研究》

本书以中国西部入境旅游时空规律为研究对象,在时空分异、管理科学和人地关系等理论指导下,依据实证主义方法论,利用时空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市场调查分析、地图分析、文献与理论分析、数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作者先后主持完成的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境外游客时空动态模式研究”(49571027)、“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40271037)和“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空间演化机理研究”(40771058)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主持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41271158;2013-2016年)已取得成果,以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的入境旅游为基本研究省域,按照划分的五个旅游区:成渝旅游区、泛湄公河旅游区、陕甘新旅游区、青藏旅游区和宁蒙旅游区,以西部省区市的入境旅游为研究案例,从全国尺度、西部区域尺度和省区尺度等空间尺度,以入境旅游发展整体演进、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旅游产业要素演进、旅游目的地供需平衡演进、入境游客评价等为多维研究视角,系统梳理西部入境旅游近20年的发展和演进过程,对西部入境旅游五大空间区域进行比较分析,探求西部入境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路径优化和客流调控。主要内容包括西部入境旅游整体分析、西部入境旅游发展演进系统分析、西部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分析、西部旅游产业要素分析、西部入境旅游供需平衡演进分析、西部入境游客旅游设施及服务评价分析以及西部入境旅游五大空间区域的入境旅游成长分析。

本书撰写的主要宗旨是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时间断面入境旅游的客流演变规律、结构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等,从而揭示我国西部入境旅游的成长。本书对我国西部旅游经济、管理、扶贫具有很大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我国西部入境旅游发展演变研究总体上较为薄弱。从改革开放之初开始,我国就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入境旅游,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东快西慢,地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困扰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瓶颈”。学界和业界对西部入境旅游发展的关注不如对东部入境旅游的关注,对西部入境旅游发展演变的研究更是少见。

从时空视角研究西部入境旅游可丰富拓展旅游学理论。我国国土面积大,西部地区更是地域辽阔。从时空视角,系统、深入地研究我国西部地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客流规律、时空动态、旅游经济动态、空间集聚与扩散、旅游空间选择、旅游供需平衡状况、旅游空间格局以及演变规律趋势等,可丰富与拓展旅游学特别是旅游地理学理论。

形成本成果的基金项目由马耀峰教授主持,本出版项目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4-F经济10)和陕西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在撰写过程中,突出和强化了如下特点:(1)以西部泛湄公河、成渝、陕甘新、宁蒙和青藏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和12个省区市为研究案例地,以过去与现在的实地调查资料和成果为依托,建立样本点模型,从而尝试揭示整个西部入境旅游的时空动态规律和发展历程。(2)从西部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序列中,选取1996年—2012年的时序尺度界面,反演出中国西部入境旅游的发展历程、变化趋势、节律,建立相应的模拟模型,借以分析其发展趋势与前景。(3) 对12个省区市研究案例地入境旅游的分析,撇弃传统侧重资源、现状讨论研究等内容,而是着重利用亲景度、竞争态等数量分析手段,以“瓶颈问题分析为导向”,研究各地域入境旅游存在的限制性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建议。(4)充分利用丰富的实地市场调查资料、数据库信息,利用数学建模、地图分析、计算机处理、GIS等技术手段,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定性和定量研究紧密结合,提高成果的科学性。(5)有效借用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方法,以20幅彩色附图直观反映西部入境旅游的发展规律与演变特点,努力做到图文并茂。

10.台湾旅游研究基地:《海峡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模式、效应与路径选择》

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是民族国家的重要事务、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必然趋势。本项目研究围绕如下方面对海峡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的诸多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在文献分析与现状调查基础上梳理两岸旅游互动与合作的发展脉络,思考两岸旅游互动新形势、两岸旅游关系与市场新走向、两岸旅游发展前景等,讨论两岸旅游合作发展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主要障碍,寻找两岸旅游发展的共识性认知与话题。特别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分析“赴台旅游”开放后两岸旅游市场的发展演变、旅游意愿与消费需求、旅游市场规模与结构、产业要素组合、产业运行及其社会环境差异等基础性问题。重点从八个方面分析两岸旅游合作与产业对接的效应,分析了两岸旅游互动发展十大趋势。其次,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思考两岸特殊政治生态背景下两岸旅游合作的内在动力根源,从驱动机制、传播机制、执行机制、反馈机制、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尝试性地构建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的动力机制模型。再次,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了两岸旅游产业的合作模式、对接路径与渠道选择,思考两岸旅游发展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重点问题和原则。探讨了两岸旅游产业三个层面的对接、四大合作对接机制;多方面研究两岸合作对接的路径,特别是在旅游产品、旅游投资、旅游交流平台、旅游市场、旅游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再次,以闽台、厦金为个案探讨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思考两岸旅游发展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重点问题和原则,并从业务角度和政策层面提出学者建言。最后,重点思考了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及其对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的影响,特别是以“反服贸协议”为代表的突发事件对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进程的冲击与影响,提出在政治突发事件与特殊形势下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应该把握的重点与原则、政策与建议等。

通过研究,大致形成如下基本观点和立场:(1)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是两岸发展的历史选择与必然趋势,对两岸和平发展产生多层面的正向效应,不仅将推动两岸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将对两岸发展民众交流了解、社会文化融合乃至国家统一有特殊贡献;(2)两岸旅游产业与社会的现实差异应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尊重并引起足够重视,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应成为两岸发展的常态;(3)两岸旅游与社会差异及其引发的管理“真空”、合作与对接障碍将使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模式、路径研究从各个层面推动两岸旅游合作发展;(4)两岸特殊区域旅游合作与产业对接研究将丰富旅游学理论、为区域合作研究与产业经济学提供新的理论思考,并将为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合作和特殊政治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提供海峡两岸的突出范例。

项目研究注重调查与访谈,特别注重对台湾局势及旅游发展状况的了解,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与创新性;兼具理论与应用双重品质的创新性思考,对推动两岸旅游发展有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与社会政治价值。从现实应用层面将为两岸旅游发展乃至两岸特殊区域合作及其政策制订提供建议与策略,对推动两岸旅游发展乃至民族国家统一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政治价值;在学理上可回应全球化语境下的两岸特殊区域社会发展问题,为特殊政治背景下的产业合作与发展提供海峡两岸的突出范例,为区域合作研究与产业经济学提供新的理论思考。

11.旅游职业教育研究基地:《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12》

《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12》由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牵头,会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6所旅游院校共同编写完成。《报告》由总论篇、分论篇和改革创新案例篇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总论篇包括旅游高职教育年度报告、旅游中职教育年度报告、旅游教育培训年度报告等4个部分;分论篇包括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专题研究、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专题研究、中国旅游职业教育院校合作办学专题研究等7部分;案例篇则包括了16个鲜活的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例。可以说,本报告既有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总体概览,也有热点部分的具体分析讨论,同时又不乏贴近实际的院校及企业提供的真实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从总到分再到例证的研究思路。

《报告》的出版为全面深入研究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分析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为旅游职业教育从业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12.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旅游标准学》

为了配合国家旅游标准化,规范旅游标准化活动,规范,旅游服务,将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思想植入旅游业,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普及旅游标准和标准化知识提供服务,使旅游业朝着规范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花了近三年的时间编写了《旅游标准学》(基础篇)。

本书的编写坚持P-D-C-A的循环理念,达到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本书体系的目的。

编写这本书的现实价值在于有效规范旅游服务标准,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能够标准化,借此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质量,促进我国旅游业可持续、高品质发展。

13 .边境旅游研究基地:《云南大百科全书·旅游卷》

《云南大百科全书·旅游卷》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严格按照大百科体例编撰的旅游百科全书。全书包括概述、旅游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旅游管理、大事记八大板块,共计96万字、 2118个条目、1190幅图照。全书展示了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历史与重大事件、旅游资源价值与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发展与旅游市场格局、旅游政策法规与旅游行业管理等全貌,构建了云南旅游知识体系,反映了云南旅游发展最新成就,彰显了云南多彩的旅游魅力。《云南大百科全书·旅游卷》由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省内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学院等院校参与,历时四年,138人撰稿,56人摄影,近百万字的宏大工具书,是《云南大百科全书》十七卷之一,也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系列出版的第一部旅游百科全书。

文旅产业的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局党组确定的四个课题

1、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服务业的龙头,如何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负责人:xxxxx

调研成员单位:规划处规划设计院

调研专家:xx

2、如何进一步深化“五级联动创优工程”、“三个一批”旅游大企业培育工程和“联合推介,捆绑营销”计划,实现旅游体制机制的创新。

该课题由3个子课题组成:

(1)如何进一步深化“联合推介,捆绑营销”

负责人:xxxx

调研成员单位:促进处国内处国际旅游市场开发中心

调研专家:xxxxx

(2)如何进一步深化“三个一批”旅游大企业培育工程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办公室规划处旅游商品开发中心

调研专家:xxx

(3)如何进一步深化“五级联动创优工程”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管理处旅游投诉中心

调研专家:xx

3、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前建成旅游强省。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旅游职业学院

调研专家:xxx

4、如何发挥旅游业作为经济文化一体发展最具典型性的产业优势,通过打造“好客xx”、“xx客栈”、鲁菜馆等文化旅游品牌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贡献。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政策法规处人教处旅游信息中心

调研专家:xxX

二、调研工作的组织落实

1、充分发挥专家智慧,局党组确定的4个重大调研课题,每个课题邀请1-2名专家参与调研,具体参加专家由各课题组确定。

2、通过“xx省旅游产业创新奖”征集活动进行征集有关调研成果。由xx大学王德刚负责,促进处负责协调。

3、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旅游强省建设”专题研讨会,请旅游专家委员会专家建言献策。由旅游职业学院负责与专家联系,办公室负责协调。

4、在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层面上征求意见与建议,由政策法规处负责向全省发出通知,汇总有关意见与建议后报局党组。

5、在xx旅游政务网开设“省旅游局网络讨论室”,组织全局同志进行讨论交流,由旅游信息中心负责。

文旅产业的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是结合实际。班子成员和各科室思想上高度重视,方法上科学公道,作风上深进严谨,围绕各自课题深进调研。调研报告全面且不失深度,系统又不失细致,对当前存在的题目,既有原因分析,又有对策建议,还有案例说明,不但生动,而且实际可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是针对性强。从各自的工作职能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旅游行业的重点题目、热门、难点题目确定课题,开展调研,为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是涵盖面广。这次调研课题基本涵盖了旅游局工作的主要方面,又突出了旅游体制创新、金融危机下旅游建设、进境旅游发展等重点,通过成果转化,对推动旅游工作科学发展、整体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旅产业的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四川 旅游广告 整合营销

一、研究背景动机

(一)四川旅游的特色资源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类型全、资源独特、相对集中。不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四川省世界遗产数居全国第一,成为国内外闻名的“世界遗产大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在分析目前四川旅游广告的现状及特点基础上,得出旅游广告中的优势和不足,重点从传播媒介和设计要素出发,提出具有审美需求和地域特色的旅游广告设计方法。基于以上的背景和动机研究目的如下:

1 四川旅游界给予旅游广告充分的重视;

2 分析四川旅游广告目前的现状和不足;

3 为四川旅游广告的发展提供参考,提高四川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四川旅游业的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深度访谈、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目前四川旅游广告的现状。

二、四川旅游广告的市场分析

(一)旅游广告的含义

旅游广告,简单的说就是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为招徕游客或促使游客增加消费的信息传递活动。旅游广告在让受众认识产品、服务、观念的同时记住信息发出的组织、企业或个人。是达到旅游促销目的的一种广告形式,是对外宣传形象的一个重要媒介之一。

(二)旅游市场分析

从表2-1中明显可以看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所占GDP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旅游业对树立四川的整体形象,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四川旅游广告的作用

旅游广告的首要功能就是传达旅游信息,同时还能为四川带来一种新的文化形象和树立旅游品牌的概念,能使游客有审美的愉悦感。具体作用如下:

1 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旅游收入。

旅游广告要通过各种媒体或相关活动,展示四川风土人情的独特魅力,从而诱导目标受众旅游的兴趣并实施消费行为。

在深度访谈和对问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旅游广告对消赞者旅游决策的影响。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表示“会看很多”的占19%,“看一些”的占70%,表示“完全不看”的占4%,表示“没时间看”的占7%: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旅游广告是他们出游前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2 提升四川省内的旅游城市的知名度。

四川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但在新形势下,仍要利用旅游广告来增加知名度,特别是一些新增的旅游景点和未被外界了解的景点,如“温江国色天香”等。利用广告开发具有潜力的市场,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3 传承巴蜀传统文化,展现四川现代精神。

好的旅游广告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将网川特有的文化属性融合到广告作品之中通过传播媒介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宣传四川的形象、塑造四川的旅游品牌文化,不仅传播旅游信息,还从整体上提升四川的文化品位,丰富社会文化艺术的内容,促进旅游广告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也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三、四川旅游广告传播媒介要素

根据不同的广告媒介的特点与优劣势,应针对不同目的、内容、规格、受众对其进行选择。

1 报纸广告是四川城市旅游线路、交通等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报纸广告的受众面主要集中在城市集镇,一般来讲读者群是比较稳定的,而其受众也可能是旅游的主要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报纸具有消息性、时效性的特点,更新速度快,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赖感。主要是旅行社用以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及旅游交通等信息。但由于报纸广告印刷和版面的限制,广告的表现力不够强,容易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受众的目的性也不够明确。

2 电视广告是旅游地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

电视广告色彩绚丽,能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地表现产品,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当前,旅游专题片、旅游专题节目、旅游电视杂志等是比较流行的电视广告形式。形象地将游记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模糊传统电视广告劝服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旅游广告的互动效果。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和记忆。电视广告的不足是保存性较羞,并有制作、费用昂贵,不易保存等缺点。

3 互联网广告是四川城市旅游形象宣传最佳的发展趋势

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的及时互动、双向沟通、“一对一”交流等性质和特点,使网络广告在形式上和上都逐渐模糊了信息与广告的界限,更进一步地实现了广告主与广告受众的互动,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立体化的、直接的信息。在网上的许多旅游论坛,“驴友”交流版块,这些虚拟社区使信息交流更顺畅,内容更丰富,更有信赖感。旅游网络广告结合不同形式的旅游介绍、旅游常识、游记等辅助信息,将使旅游广告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化。

4 杂志广告是四川旅游形象和产品宣传的有力媒介

杂志广告虽与报纸广告同为平面广告,但其在设计、制作、印刷、上比报纸广告更讲究艺术性和专业性。有较强的表现力。杂志广告的受众明确,有比较明显的指向性和专业性,且杂志具有保存价值。由于杂志广告的传播范围有限,广告成本较高,时效性不强,不适合进行重复性高、时效性强的旅游信息的,对于进行旅游地的整合形象宣传有一定的局限。

5 其他广告媒介是四川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的辅助形式

除了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外,四川旅游企业也运用不同的媒介载体其他的企业形象宣传。主要包括四川旅游企业派发的旅游宣传单、旅游企业宣传册、旅游产品介绍册、旅游地图、户外旅游广告、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等。

四、四川旅游广告的营销趋势

1 旅游广告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

舒尔兹指出:“IMC(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不是以一种表情、一种声音。而是以更多的要素构成的概念。IMC是以潜在顾客和现在顾客为对象,开发并实行说服性传播的多种形态的过程。IMC的目的是直接影响听众的传播形态,IMC考虑消费者与企业接触的所有要素(如品牌)。概括地讲,IMC是为开发出反映经过一定时间可测定的、有效果的、有效率的、相互作用的传播程序而设计的”。H整合营销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将一度各自为政的广告、公关、促销、组织传播等各种方式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使传播者从普通消费者的视角看待所有的信息。

目前,大部分四川旅游广告还处于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欠缺配合与协调的自发产生阶段。要有整合营销传播的观念,旅游地区的各个景点就要联合行动,经过整体策划后的旅游广告和多种媒体联合的形式发动媒体攻势。再配合公关、组织

传播等各种方式对景区进行宣传和促销。在旅游营销活动中,很多时候民俗活动的感染力、诱惑力、信息量的可接受度都超过了显性的商业广告。如九寨沟的旅游广告与《梦幻之旅》大型民俗歌舞相结合,大凉山借火把节的人气推出专题旅游线路,重庆市通过举办国际旅游节来“壮美三峡、激情重庆”等等,皆是寻求整体的规模效益的典范。

在旅游景区的景点广告可以和其他广告形式相配合,形成良性的发展。例如,成都的宽窄巷是成都具有特色的休闲地之一,在这个地点与此生活状态相符合的商业广告,目标受众更加准确,将收到更好的广告效果。如图:宽窄巷子景点内的雪花啤酒广告。

2 在对四川旅游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准广告定位

通过对四川旅游消费者的调查,不难发现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心理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如旅游者开始关心的是“量”,进而关心的是“质”,最后是“情”。旅游广告的定位尽可能新鲜、与众不同,要设法使旅游消费者明白进行旅游消费或服务所能获得的利益。

3 四川旅游广告的创意方式

(1)承诺与创意,建立口碑营销

承诺广告就是答应消费者,旅游商品和服务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具体的好处和利益。明白商品服务的优点。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群体对广告可信度产生怀疑,这样就降低了旅游广告的实际效果。如表所示。应当加强旅游广告的管理,杜绝虚假信自

(2)名入与创意

名人广告形式成功案例很多,如美国前总统里根参观兵马俑,美国人从此知道中国有一个“世界第八奇迹”。

(3)突出地方特有文化

旅游资源的地方特有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更加突出四川旅游资源的不同点。

(4)影视剧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