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校园论文

数字校园论文范文精选

数字校园论文

数字校园论文范文第1篇

1.1设计目标

面向服务,本质就是以服务协同为中心,组织好各种服务间的工作。从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软件系统项目特点来看,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招生热线管理、数字化图书馆等外部服务形式主要体现为Web服务,HTTPServlet服务,CORBA服务、Tuxedo服务、数据库表接口和存储过程接口等。服务控制系统需要将这些服务通过适配器集成到服务运行构件中,并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供外部调用,通过不断丰富其应用适配功能,不断开发新的面向典型应用的组建标准,使得用户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将已有的各种应用遗留系统和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集成到服务控制系统上来。该服务控制系统支持服务交互功能,提供消息传递功能,并以事件基础架构来支持这些功能。还提供合适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性,支持在异构环境中的组合应用。依据SOA原则,需要使用与实现无关的接口,被调用的服务位置对于调用者应该是透明的,需要支持可互操作性的通信协议,同时可以进行相对粗粒度的、支持重用封装的服务定义,可以作为分布式的异构基础架构进行实现。在框架模型中,构件根据承担责任角度分为功能构件和连接构件,业务过程的扩展体现在连接构件中,同时连接构件负责功能构件之间的交互,服务控制系统就起到了连接构件的作用。在系统中被集成的对象明确被定义为服务,而不是传统EAI中各种各样的中间件系统,明确强调消息处理在集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而且事件驱动成为重要特征。

1.2系统架构

对应于SCA的概念,服务控制系统主要发挥服务注册中心以及服务通道的作用,按主要功能分为4部分,

1.2.1服务配置管理服务配置管理主要实现将开发好的应用服务注册在系统可引用的配置文件中。服务配置使用XML来描述服务的引用位置,这保证了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支持在线演化,即意味着软件在运行期间随着配置参数改变则各个服务能被方便地增加、删除。服务配置XML文件的最基本结构,包括服务的声明、输入/输出端定义和服务这程序的位置。

1.2.2服务安全管理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应用软件,很多对应用的访问是要进行安全控制的。针对这一普遍需求,在系统设计了服务安全管理功能。服务安全管理主要是实现安全配置,分布在各处的服务经常被远程调用,服务组件本身必须实现安全设计来完成服务调用者验证等工作。本系统采用的安全策略是应用SpringSecurity对服务访问进行控制。数字化校园管理许多应用服务需要针对服务本身的动态特征提出访问控制要求,即需要对用户的各类角色设置权限。因此,安全配置设计采用Spring框架下的SpringSecurity相关组件作为安全管理组件,服务数据交换的Mule系统也使用SpringSecurity。通过安全管理,可以在HTTP的输入端(inbound)对用户进行认证,配置组件的访问权限。SpringSecurity是通过ServletFileter的方式嵌入整个Web应用,可以进行用户认证和权限控制的管理,从而提供一种统一的跨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当用户访问资源的时候,就会被相关的过滤器所拦截,进行用户认证和权限判断。在具体设计中通过配置安全元素、配置组件访问权限以及通过拦截器阻挡非法访问来实现服务的安全访问。同时,结合最常用的WebService方法,配置了CXF。

1.2.3服务监控服务监控用于确定监控类型和被监控的服务执行过程数据内容,通过图形界面完成服务运行过程的监控浏览,主要实现实时事件监控和历史事件查询。本系统开发了一个管理控制器实现对服务构件运行过程的监控,通过管理控制台实现对服务注册、服务调用身份登记、服务过程的监控等,实现服务注册、服务调用身份的增删改查,以及上述安全设计。定制轮巡周期实现主动发现注册的服务构件是否可达。监控服务构件运行过程信息,即将存于运行日志库的监控信息通过界面展示,对于异常信息进行提示。在服务运行过程实现便捷的可视化监控,既是了解服务是否稳定运行的需要也是前期调试服务的必须。本监控设计包括2部分,即如何将必要的监控事件入库保存和如何显示这些监控信息。前者又主要包括2类监控事件;一是服务系统的运行情况,如服务是否被成功调用;二是服务组件本身执行过程的日志。对于监控信息的显示设计,考虑到实时信息数量可能会很多,因此设计了“事件读取状态”便监控者从大量信息中关注新出现记录。

1.2.4服务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交换主要负责服务数据的底层交换,此处引用开源共享技术来实现,完成对不同协议数据格式的转义、过滤等处理。

1.3系统应用过程

在服务控制系统应用过程,主要分为服务准备、服务、服务调用3个阶段:

1)服务准备。根据业务应用需求和运行环境完成应用服务的制作,包括服务逻辑设计、服务编写与编译、可调用的接口设定。

2)服务。将业务应用服务在配置文件中写明可调用的位置,有特定要求的(如安全调用)需要在配置中说明,然后在服务控制系统中予以。

3)服务调用。将业务应用服务的可调用接口情况提供给调用者,完成调用界面的设计,包括正常以及异常信息的显示;调用过程中,在服务控制系统的服务监控模块可查询服务执行日志,了解服务运行情况。

1.4系统实现环境

根据数字化校园管理信息门户工作方式的需要,构建面向用户的服务模式时,需要将应用服务基于Poetlet技术,实现统一信息门户,有效实现校园各类应用服务异构系统的整合。为适应异构环境,本系统选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将XML作为数据格式语言用于服务配置的定义、数据传递等。研发运行环境选择PC服务器作为硬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选择Oracle10g,服务数据交换选用开源系统MULE,目前版本为2.1.1。本系统采用的MULE作为一个基于Java的轻量级消息框架,可以快速地将服务应用连接起来,并且确保在这些应用间交换不同协议的数据。MULE是遵循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系统,它提供了对现有系统的简洁集成方式,即可以集成JMS、WebService、JDBC、HTTP甚至其他的技术。MULE的可扩展性框架允许开发者逐步将更多的应用连接到它的系统,而且Mule透明地管理组件间的所有交互,不管这些组件在底层使用了怎样的传输协议,都可以利用在多个应用间读取、转换和发送数据的消息框架来解决这一问题。

2服务设定

根据SCA的模型框架,本文将服务定义为由服务组件、服务输入端和服务输出端3部分组成。

2.1服务组件基于Java的实现所提供的服务,可以有一个按下列方法之一定义的接口:1)Java接口;2)Java类。产生自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WSDL)portType的Java接口,Java实现类必须实现服务接口定义的所有操作,如果服务接口是用一个Java接口定义的,那么基于Java的构件要么实现此Java接口,要么实现接口的所有操作。由Java类定义接口的服务(与Java接口相对)不是远程的。产生自WSDLportType的Java接口是远程的,于此实现的组件类型的XML

2.2服务输入/输出端端点的传输类型有WebService(CXF)、File、HTTP、HTTPS、TCP、FTP等多种形式。不同方式传输时,作为输入/输出端的属性设置不同。其中Web-Service,同时还支持多种绑定,CXF比较适合创建各种不同传输协议的服务。

3服务控制

系统验证服务控制系统只是一个基础,需要通过应用场景进行验证。为了验证以上服务控制系统的可用性,设计一个简单的“用户信息管理(Custmos-Manage)”应用服务作为测试用例。采用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是在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软件中具有典型信息服务操作的小型管理系统,其应用模块都采用目前在业务开发中较常见的网页方式。该系统需要达成如下验证目标:

1)服务配置信息须成功被读取,被调用服务须被成功执行;

2)服务运行过程监控信息须成功被保存、读取;

3)服务安全配置须成功被执行。“用户信息管理”(CustmosManage)主要采用B/S模式开发,并调用后端的服务。在B/S的服务端采用JSP的方式提供界面访问以及调用后台的应用服务,Web应用服务器采用ApacheTomcat。应用服务配置在服务控制系统内,以WebService的方式提供,采用Java开发,数据库使用Ora-cle10g。用例系统架构。用于服务调用的安全设计,在Web服务器层面,采用SpringSecurity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Web应用的登录认证。登录认证成功,才能进行后继的操作和服务调用。对于WebService应用,则采用WS-Security的安全认证。

4结语

数字校园论文范文第2篇

1.1设计目标面向服务,本质就是以服务协同为中心,组织好各种服务间的工作。从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软件系统项目特点来看,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招生热线管理、数字化图书馆等外部服务形式主要体现为Web服务,HTTPServlet服务,CORBA服务、Tuxedo服务、数据库表接口和存储过程接口等。服务控制系统需要将这些服务通过适配器集成到服务运行构件中,并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供外部调用,通过不断丰富其应用适配功能,不断开发新的面向典型应用的组建标准,使得用户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将已有的各种应用遗留系统和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集成到服务控制系统上来。该服务控制系统支持服务交互功能,提供消息传递功能,并以事件基础架构来支持这些功能。还提供合适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性,支持在异构环境中的组合应用。依据SOA原则,需要使用与实现无关的接口,被调用的服务位置对于调用者应该是透明的,需要支持可互操作性的通信协议,同时可以进行相对粗粒度的、支持重用封装的服务定义,可以作为分布式的异构基础架构进行实现。在框架模型中,构件根据承担责任角度分为功能构件和连接构件,业务过程的扩展体现在连接构件中,同时连接构件负责功能构件之间的交互,服务控制系统就起到了连接构件的作用。在系统中被集成的对象明确被定义为服务,而不是传统EAI中各种各样的中间件系统,明确强调消息处理在集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而且事件驱动成为重要特征]。

1.2系统架构对应于SCA的概念,服务控制系统主要发挥服务注册中心以及服务通道的作用,按主要功能分为4部分,

1.2.1服务配置管理服务配置管理主要实现将开发好的应用服务注册在系统可引用的配置文件中。服务配置使用XML来描述服务的引用位置,这保证了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支持在线演化,即意味着软件在运行期间随着配置参数改变则各个服务能被方便地增加、删除。服务配置,包括服务的声明、输入/输出端定义和服务这程序的位置。

1.2.2服务安全管理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应用软件,很多对应用的访问是要进行安全控制的。针对这一普遍需求,在系统设计了服务安全管理功能。服务安全管理主要是实现安全配置,分布在各处的服务经常被远程调用,服务组件本身必须实现安全设计来完成服务调用者验证等工作。本系统采用的安全策略是应用SpringSecurity对服务访问进行控制。数字化校园管理许多应用服务需要针对服务本身的动态特征提出访问控制要求,即需要对用户的各类角色设置权限。因此,安全配置设计采用Spring框架下的SpringSecurity相关组件作为安全管理组件,服务数据交换的Mule系统也使用SpringSecurity。通过安全管理,可以在HTTP的输入端(inbound)对用户进行认证,配置组件的访问权限。SpringSecurity是通过ServletFileter的方式嵌入整个Web应用,可以进行用户认证和权限控制的管理,从而提供一种统一的跨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当用户访问资源的时候,就会被相关的过滤器所拦截,进行用户认证和权限判断。在具体设计中通过配置安全元素、配置组件访问权限以及通过拦截器阻挡非法访问来实现服务的安全访问。同时,结合最常用的WebService方法,配置了CXF。

1.2.3服务监控服务监控用于确定监控类型和被监控的服务执行过程数据内容,通过图形界面完成服务运行过程的监控浏览,主要实现实时事件监控和历史事件查询。本系统开发了一个管理控制器实现对服务构件运行过程的监控,通过管理控制台实现对服务注册、服务调用身份登记、服务过程的监控等,实现服务注册、服务调用身份的增删改查,以及上述安全设计。定制轮巡周期实现主动发现注册的服务构件是否可达。监控服务构件运行过程信息,即将存于运行日志库的监控信息通过界面展示,对于异常信息进行提示。在服务运行过程实现便捷的可视化监控,既是了解服务是否稳定运行的需要也是前期调试服务的必须。本监控设计包括2部分,即如何将必要的监控事件入库保存和如何显示这些监控信息。前者又主要包括2类监控事件;一是服务系统的运行情况,如服务是否被成功调用;二是服务组件本身执行过程的日志。对于监控信息的显示设计,考虑到实时信息数量可能会很多,因此设计了“事件读取状态”(点击记录读取信息内容后该记录被标记为读取)方便监控者从大量信息中关注新出现记录。

1.2.4服务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交换主要负责服务数据的底层交换,此处引用开源共享技术来实现,完成对不同协议数据格式的转义、过滤等处理。

1.3系统应用过程在服务控制系统应用过程,主要分为服务准备、服务、服务调用3个阶段:

1)服务准备。根据业务应用需求和运行环境完成应用服务的制作,包括服务逻辑设计、服务编写与编译、可调用的接口设定。

2)服务。将业务应用服务在配置文件中写明可调用的位置,有特定要求的(如安全调用)需要在配置中说明,然后在服务控制系统中予以。

3)服务调用。将业务应用服务的可调用接口情况提供给调用者,完成调用界面的设计,包括正常以及异常信息的显示;调用过程中,在服务控制系统的服务监控模块可查询服务执行日志,了解服务运行情况。

1.4系统实现环境根据数字化校园管理信息门户工作方式的需要,构建面向用户的服务模式时,需要将应用服务基于Poetlet技术,实现统一信息门户,有效实现校园各类应用服务异构系统的整合。为适应异构环境,本系统选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将XML作为数据格式语言用于服务配置的定义、数据传递等。研发运行环境选择PC服务器作为硬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选择Oracle10g,服务数据交换选用开源系统MULE,目前版本为2.1.1。本系统采用的MULE作为一个基于Java的轻量级消息框架,可以快速地将服务应用连接起来,并且确保在这些应用间交换不同协议的数据。MULE是遵循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系统,它提供了对现有系统的简洁集成方式,即可以集成JMS、WebService、JDBC、HTTP甚至其他的技术。MULE的可扩展性框架允许开发者逐步将更多的应用连接到它的系统,而且Mule透明地管理组件间的所有交互,不管这些组件在底层使用了怎样的传输协议,都可以利用在多个应用间读取、转换和发送数据的消息框架来解决这一问题。

2服务设定

根据SCA的模型框架,本文将服务定义为由服务组件、服务输入端和服务输出端3部分组成。

2.1服务组件基于Java的实现所提供的服务,可以有一个按下列方法之一定义的接口:1)Java接口;2)Java类。产生自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WSDL)portType的Java接口,Java实现类必须实现服务接口定义的所有操作,如果服务接口是用一个Java接口定义的,那么基于Java的构件要么实现此Java接口,要么实现接口的所有操作。

2.2服务输入/输出端端点的传输类型有WebService(CXF)、File、HTTP、HTTPS、TCP、FTP等多种形式。不同方式传输时,作为输入/输出端的属性设置不同。其中常用的WebService(CXF)是一个高性能的Web-Service,同时还支持多种绑定,CXF比较适合创建各种不同传输协议的服务。

3服务控制系统验证

服务控制系统只是一个基础,需要通过应用场景进行验证。为了验证以上服务控制系统的可用性,设计一个简单的“用户信息管理(Custmos-Manage)”应用服务作为测试用例。采用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是在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软件中具有典型信息服务操作的小型管理系统,其应用模块都采用目前在业务开发中较常见的网页方式。

4结语

数字校园论文范文第3篇

校园稳定学校保卫处担负着校内公共财物和人员安全保卫的职责。现保卫处配备专职人员4名,下设自主招聘的保安队有队员21名,每天24小时对校园两个大门值守、监控室值班和校园内治安巡逻。人员三班一倒每班只有7人,门卫、监控室都是固定人员。几千万教学设备是重点守护对象,而学生人数集中的食堂、宿舍、晚自习教室往往成为安全防范的薄弱点,也就成为学生打群架、偷窃易发地,这些地点都要派保安设防人员明显排不过来,硬性抽调人员过来,会造成顾此失彼现象。保卫处大胆尝试,在学生中选拔一些品行优良的男同学组建学生护校队,参与晚间校内安全巡逻。每天晚上由一名保安带3名护校队员组成若干个巡逻小组在校内重点地方进行定点巡视,如:晚自习时就在教学楼周边,学生就餐时就在食堂周边,学生回宿舍时就在宿舍周边,学生在操场活动就在场地周边,总之随着学生群游动。如此盯人战术大大降低了学生校内违纪现象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一些事件,也在第一时间被制止,防止了事件的扩大化。对犯小错的学生现场批评教育;当发现有学生不正常地聚集在一起时,巡逻小组就会立刻赶过去将人群疏散,化解了不少一触即发的冲突;当出现严重事件时巡逻小组第一时间通知当天领导干部值班组赶至现场联合处置,实践效果很好,维护了校园安宁。

2组建数字化学生信息员网络,及时化解

各种未遂事件我们常讲防患于未然,对事故的事先防范至关重要。刚迁入新校时我们发现多起打群架发生前我们职能部门毫不知晓,事后处理起来困难也很大,分析案件我们得到结论这主要是不能及时掌握有关信息。经过总结,我们发现,每次学生在酝酿策划打群架之前都会先有一番串联活动,这期间必有信息外漏。抓住这一特点,保卫处在校园内组建了一个学生信息员网络,从每班推荐选拔1名有觉悟的同学担任信息员,每栋教学楼又推荐出1名组长。这支100多人的信息员队伍由保卫处进行组织管理,定期开展活动,期未进行内部总结表彰。自网络建立以来,不断有信息传到保卫处,保安及时出击制止了许多起重大未遂事件的发生,化解了许多同学间的积冤。至今我校未发生一次重大校园治安事件,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平安校园环境。每年学校在仙林大学城派出所统计公布的全部校园治安事件中仅占案件的1%左右,校内师生安全感满意度年年在90%以上。

3建立数字化学生公寓自管站

培养学生“三自”能力学生公寓管理是学校刚迁入大学城比较头痛的一项工作,学校公寓虽然引入了社会上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但效果不很理想。分析原因:一是这些物业管理公司没有管理技校学生的经验,他们选派的管理员管不住我们这样的技校学生;二是利润最大化是这些公司所追求的目标,在管理成本上也不舍得投入,该配人的地方不按要求配,短斤少两,以此法来减少成本支出,管理效果自然因人员不到位、不熟练而效果不好。但对学生而言我们应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学校决定在引入社会化管理的同时继续参与到相应管理之中,提供人财物支持。校学工处牵头成立了学生宿舍自管队伍,每室选出室长,每层楼设有层长,每栋楼设有楼长,这批“学生头”由学校派住的宿舍监管员负责管理,协助物管进行每天查房、卫生检查、宿舍证件查验、蹲点守候翻墙进出、夜不归宿学生和协助处理违纪者等工作。学生自管队在维护学生宿舍的秩序和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好作用,解决了因物业管理人员不足所带来的管理问题,也实现了学校对学生“三自”能力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培养目标。

4成立数字化学生校园维修队

参与教学设施维护工作学校在老校时,总务维修人员只有3人,且现也年近退休,新校维护的面积多了很多,课桌椅大量增加,原班人分身乏术。要减少公物损坏程度就需要经常巡查,对不爱护公物的学生进行教育,发现有损坏及时维修,这就需要人手。总务处想出新点子,他们与团委合作在学生团员中组建了一支学生校园维修队。校园维修队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在总务修理师傅的带领下参与每天公物完好情况巡视,班级课桌椅、门窗、校园围栏、运动器材的维修和维护等工作。此举措实施后大大地减少了校园财产的损坏,提高了教学设施的利用率。这些学习机械、电气的学生也有了动手实践的好机会,在有益校园实践的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技能,用自己所学的一技之长为母校服务。学校校园维修队还被市里评为“优秀学生社团”。

5发挥数字化学生“伙委会”作用

全面监管食堂服务质量学校食堂由社会餐饮公司来经营,虽然学校派驻了1名专职监管人员,但也难以全面监控到位,这里有主、客观原因。为弥补数字化管理不足,总务处发动学生参与监督管理,成立了由学生代表组成的“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对食堂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综合检查、测评,扩大了学校对社会化餐饮公司的监管范围和力度。“伙委会”还在两食堂大厅设立了投诉台,每天派学生代表坐镇接受就餐者投诉,当天信息及时反馈给食堂经理,由食堂经理做出相应处理意见,如果是食堂方面的问题就责成限期整改。对食堂每日价格、饭菜质量、饮食卫生状况实现全面监管,因此,八年来未发生一次食物中毒和学生因食堂问题而发生的闹事现象。

6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课余时间如何打发?如果我们不闻不问,必定会出乱子。学生业余社团是学生喜爱的群体,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学校领导对学生社团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目前学校已有各种学生社团近30个,参与的学生千人以上,这些社团都是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在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活动,在培养学生爱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学生无事生非现象。这些社团就好像一个个海绵将学生尤其是住校生的业余时间吸收了起来,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不会像洪水一样四处泛滥。学校鼓励社团开展有益的活动,社团也定期在校内外展示自己的风采。从社团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一些由他们自己策划、组织、实施的活动效果不比老师组织的差。我们只要给他们活动的场所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可以了,但方向还是要掌控的。学校现已有多个社团被评为市级“优秀社团”。

7选用部门行政小助理,提高部门工作效率

数字校园论文范文第4篇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刺股悬梁、穿壁引光、积雪囊萤、燃糠自照等勤奋好学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教育青少年好学上进的同时也表明了古代读书条件的艰苦。然而现代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与古代有了太多本质意义上的区别。近一百年来的信息量已经占了全人类历史总信息量的90%以上,代表着人类历史进程中带有突破性改变的重大事件均发生在近代。显然,单纯艰苦的学习条件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需求。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呢?

(一)现代校园呼唤人文环境

1、促进人的发展是基础教育永恒的主题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从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发展的客观过程,他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解放的理想目标,未来的理想社会即是“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邓小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一步阐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具体标准及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三个面向”、“五育”、“四有”的教育方针,而促进人的发展是基础教育永恒的主题。

2、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

当今知识爆炸,信息以几何级速度更新的时代,学生仅仅依靠接受基础教育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人才。因此,学生在校园内不仅需要学习既有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锻造一种精神,一种以人为本、发扬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精神。这种能力与精神的培养显然需要在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下才能获得。

首先,人文校园的环境应该很温馨。应该到处是鲜花绿草,校园应该象花园。绿色校园不仅要注意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更要注意体现爱护环境,贴近大自然。如环保建材、绿地草坪、四季常青,空气清新宜人,学生食用无污染健康食品。

其次,学校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很多学校设置了专供同学们或家长休憩的漂亮的长凳和圆凳,有的学校把刺耳的下课铃用轻松悦耳的音乐取代。小憩一会儿的舒适能够消除家长和同学心理上的紧张感和疲劳感。虽然事情很小,但体现了学校代表了一种关怀。有的学校不仅为学生设置了谈心室,还开设了知心姐姐广播热线和信箱,师生间有了多渠道的交流与沟通。谈心室里面装饰着同学们的手工制品,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暖色调的椅子,让人感觉很温暖。好的心情是谈话的基础。以往老师单独找同学谈话都在办公室,办公室毕竟是办公环境,给人以距离感。有了谈心室,就有了易于沟通的环境。

第三,人文校园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这也是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家长对于学校的期盼。要让学校充满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要使校园成为学生生活和发展的乐园,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是在受苦受累或惧怕。学校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先进的科技教育环境,为学生发展个性、陶冶身心、发展特长、锻炼品格提供优越的环境。

(二)现代校园呼唤数字环境

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育。许多数字电器被发明的初衷都不是为教育专门设计和服务的,但却都被教育一一“拿来”。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与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入驻校园的时候,数字校园建设便呼之欲出。

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例如,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用电子邮件联系,在网上主动了解自己关心的在线新闻,这样的生活势必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这种数字生活与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培养,显而易见必须在数字环境下进行。数字校园的环境应该让所有教师都可以有效地使用数字技术;使所有学生成为具有技术素养和尽责的电子计算机公民。要求学生除了学业、社交技能和情感上的准备外,还需要有技术的头脑,懂得怎样查找信息、确定信息的相关性、确定信息的准确性并把这些信息与其他资源整合起来;因特网成为校园内最具普遍的工具。学校应该根据新技术的环境来设计教育,就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为学生提供数字环境,引导学生的未来数字生活模式。

二、人文校园与数字校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一)人文校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以人为本”成为全球关注并倡导的目标。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强调:“人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与最终受益者,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自然环境。”学校发展也同样如此,只有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树立“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样一种理念,学校管理文化才能真正得到确立。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机制,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融洽宽容的人际关系,使全校师生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自身也得到发展,并形成人文气息浓郁的学校文化特色。这就是人文校园。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关系,符合素质教育基本理念和新世纪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对于学校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符合师生的要求,有助于激励师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使学校在科学管理的同时,增加了人文关怀,从而形成较高层面的管理文化特色。这种管理文化有助于管理人员发挥创造性,有助于学校的发展,也有助于教师个体的发展。

与人本管理相对的是刚性的制度管理。很多学校不断强化制度管理使老师“听话”。结果导致教师不是潜心研究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而是诚惶诚恐地面对那些管理条例。教师变成“工具人”,这种偏离人文精神,过分注重统一要求严格控制的所谓“科学管理”,以简单量化取代了人文关怀,以单向的服从指令代替了民主合作,严重地抑制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事实上,即使是最严格的考勤制度,也往往只能在形式上“管”住教师,至于教师是否真正发挥了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则未必一定。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劳动投入很难予以确切量化。以上课为例,同样一节课,精心备课者所花的时间、精力要超过随意上课者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虽然形式都是40分钟。显然,学校管理需要有规章制度,但更需要先进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校的发展建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基础上,在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数字校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教育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体系。这种体系定位在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主要工具的开放型教育上。多媒体校园网络使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都可以直接向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无论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全部是开放性的,学校的围墙、教室的大小、时空的限制不再是制约学生发展的因素,这就是“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可以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整合,实现整个教学系统的最优化。老师和学生开始崭新的网络生活。网上备课、电子邮件收发批改作业、师生网上交流论辩。可以说,备课、上课、作业提交、课后辅导这四个教学环节,信息技术都已渗透其中。校园网上专门设立教师业务档案区,形成教师业务交流的平台。老师们将业务成果和所研究的科研课题上传至此,公开、透明,利于相互交流,利于促进教师成长。

数字化时代要求学生尽早介入数字生活,这是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使用信息,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不再受几何空间的支配,不受时间的约束,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数字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个性的学习机会。同学们可以自己到学校数字资源库点播浏览自己喜欢的课程资料,学习难度和时间完全由自己掌握。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高年级同学还可以创立学生网站,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内容。数字化的校园可以成为学生另一个学习和生活的天地。

三、怎样建设人文校园与数字校园

(一)人文校园的建设

首先,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去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在管理中,要始终围绕教师的发展,在抓教师的教育行为同时,做好对教师的心理、生活、成就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爱学生,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学生的参与。这不仅仅是学生的内在需要,还体现了现代教育关系中师生平等的基本要求。正直、富有同情心,是教师品质的重要内容。有些教师这样说:“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站起来。”在学生低着头站起来后,还对他们训斥一顿,直到他们的头更低。而如果教师总是说:“完成作业的同学请举手,然后一起鼓掌”,结果将大不一样。虽然这两种做法都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但效果差异明显。后者的作法将让未完成作业的学生没有了难堪,多了反省,将会使他产生自觉改正缺点的内在要求。

第三,学校管理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同时,也应体现以教师为本。领导要注重领导方式,不仅抓教职工的工作,更要关心他们的愿望和需要。管理制度要提倡感情化强制,既保证学校的总目标,保证学生的发展,又体现人情味,刚柔兼顾,最大可能化解或减轻对教师造成的伤害。实践中要让全体教职员工感受到学校是为他们搭建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舞台,从而在学校这个充满激励而不乏宽松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判断能力、决断能力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提高,有效地实现自我控制。

(二)数字校园的建设

学校建设数字校园要达到五个有利的要求,即:有利于多种媒体组合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等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开展个别化的学习;有利于多种学习资源的利用和资源的共享。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加强三件建设,即硬件、软件、潜件建设。

硬件是指建立一网八室四系统。一网指千兆数据的交互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校园网;八室指建设了带有电教小平台的学生教室、功能室、综合电教室、电脑室(带语音功能)、课件制作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音像教材室、摄录编辑室;四系统为校园广播系统、校园视频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系统能将图像、文字、动画、声音以及视频影像等传输到任何一个终端,满足教师课堂教学、备课、制作课件等要求及教育现代管理的需要;满足资源共享与个别化学习的要求;满足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需要;满足教学测试及信息反馈分析的需要。学校普及计算机应用,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实现了电算化、现代化,工作和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并向无纸化过渡。

软件是指配合硬件使用的两带、两片、两盘,即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幻灯片;VCD盘、电脑光盘以及其它形式的音像资料,并将所有既有资料数字化,使之完全可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建立了网上资源库,正将原来模拟信号的教学音像资料转为数字资料,并分门归类上传到服务器。学校建立了光盘塔、光盘库等,师生可以利用电脑网络进行交互学习、实现VOD视频点播,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主动学习。

潜件是指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的背景下,相关思想、相关理论、电教方法以及教师掌握并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潜件不像硬件那样直观,但这恰恰是最重要的。只有人的思想首先现代化了,物质上的现代化才能随之而来。学校应该在不断加强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媒体操作与应用、电脑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开展电教教材评比、课件制作大赛、评选电教优质课等形式促进教师电教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使人能尽其材、物能尽其用。超级秘书网

四、人文校园与数字校园之间的关系

人文校园与数字校园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两个要旨,“人文”与“数字”是教育现代化架构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只有思想没有技术那是空头政治,是纸上的现代化。有设备无思想,就是硬件仓库,就是把昂贵的电教资源当贡品,当展品,摆样子。有设备思想不正确,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应用于传统的教育,反而变本加厉地加重学生负担。新设备老思想成为孔乙己穿西装,不伦不类,贻笑大方。bsp;人文校园和数字校园一个属精神范畴,一个属物质领域。两者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数字校园建设属于基础性建设,主要任务是使学校具备与时展科技进步相适应的物质条件,也是现代化教育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人文校园建设属于精神建设范畴,是师生共同完成高质量教育教学的精神动力,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并使数字技术在校园内发挥最优功能,而不是走向偏离。

人文校园和数字校园建设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文校园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加深了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数字校园建设不仅实现了物质条件上的现代化,也使得由于地域的分散造成的管理上的困难得到克服。搞好两个建设可以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更快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学》

《著作选读》下册第780-781页

数字校园论文范文第5篇

根据表面意思就可以清楚地知悉,所谓数字化学校就是将一些有用的网络信息作为支撑,采取各种计算机技术进行教育、探索、管理控制以及生活服务等方面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工作。换句话说,就是以强大的计算机网络作为技术支持,借助其构造一个多维立体的信息空间,并努力完成对校园里各种信息的实时控制的任务。可以说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理念是整个国内教育界的一项重大飞跃,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校园建设形式的束缚,而且最近社会各界对数字校园的关注度得到极大提升。然而,设计观念、具体技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漏洞,因此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依旧需要艰辛努力的摸索。考虑到国内电脑网络技术起步较晚,同时从事该行业的相关人才又十分匮乏,尤其是对于教育界来讲,此类技术型人才就更少了。因此,我国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能力还不算很高,加上手段过于单一、建设体系不够系统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发展较为缓慢。另外,不少教育机构耗用了大笔资金用于教育培训及相关教育设备的购入,却没有重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换言之,他们没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充分、合理地运用到教育建设当中,也没有打破常规、单调的教育方式的钳制,而这也是当前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2计算机技术在构建数字校园时的应用渠道

我们进行数字化校园的构筑,根本上就是为了把更丰富、更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到现代教育中,进而令校园教育变得更具色彩,也更有成效。所以,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通常是经由网络空间及设施手段等。举例说明,学校的教务处能依靠教务管理系统管理和控制任何学校人员的个人信息,学子能够通过缴费平台上缴有关费用,也能够借助课程系统选择想要学习的科目等,这些具体活动都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校园的精神理念,教师和同学经由普通的操作就可以完成数字化校园技术的使用,这就令计算机技术日益深入到了校园中的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

2.1教学方面的具体运用

我们已经有所了解,老师、学生使用的均为非常简单、操作便捷的数字化校园技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师生间的沟通。老师们和同学们不仅能够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平台共享某些信息,也能够完成畅通的交流沟通。例如,学生通过网络介质提出疑问、发表留言和个人看法等可以让老师确切地知道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难题,然后对学生提出建议,进一步提高学生们迎难而上、自主独立的精神。由此,将计算机技术充分应用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沟通,提升教育水平、教学效率。

2.2管理师生方面的实际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很高,加上校园当中的群体基数不小,因此,相关技术可以推动校园管理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推广数字化校园,使其深入人心。采取电脑技术可以在互联网当中网罗众多的信息,令校园管理空间进一步扩大,并进行转移,这样的话有助于加强不同层级间人员的互相交流,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领导的办事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师生把自己的心声传递给上级领导,一方面有利于校园工作的改进;另一方面则可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计算机技术对数字化校园中基础设备建设的应用

3.1综合网络线路分布需求

首先,整体上最好考虑模块化的设计理念,需要方便管理与维护;其次,在基础设备的建设环节,一切布线均需满足标准配线系统及统一信息插座的要求,既有助于连接不畅通的线路设备,也方便以后的网络扩建;对电缆线、配线架、插头接孔等的统一部署可以更好地保障日后的网络扩展需求;另外,进行分步式的规划性建设、留出充足的主干链路及网络节点等都对日后新需求的调整、网络规模的扩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2网络管理中心的具体要求

考虑实际情况,选取一个合适的网络控制中心非常关键。一般来说,核心控制机房必须要能满足二十千伏以上的稳定电压,还要求能够全天供电,同时确保对主要交换设备及存储器四个小时或更长的延迟。对于交换机房来说,单进单出的UPS供电系统必不可少,除此之外,任何交换机房均要具备防雷系统。

3.3应用支撑体系构筑

技术应用支持体系当中,特别注重协同配合的工作理念以及统一控制下的业务环境、业务门户,以此组成一个高效的应用机制,并用以统计和剖析各种决策信息,目的是为了构筑功能更加全面、配合协作更为高效的管理控制系统,进而达到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及思路清晰,它共包括以下三个模块:一,常规的应用体系。这种体系主要是针对WEB、FTP等各种基础性服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二,网络控制体系。此模块主要包括监视、诊断、报表和计费四个系统。三,电子身份认证体系。顾名思义,其是用于识别网络资源使用者身份的唯一渠道,校园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每个个体设置为某个固定的身份,用户能够使用为自身设定好的身份进行相关验证后访问系统资源。但需要注意的就是必须保证所有用户电子身份的有效性、唯一性。例如,学校通过网上采集用户指纹、照片等个人信息,办理校园一卡通、电子产品等,就是利用了这一识别技术。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