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范文精选

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范文第1篇

一生物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特征

1生物监测的基本原理

生物监测将生态系统相关理论视作其基础,且生物与之日常生存环境间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以及相互制约的联系。生物和附近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能量交换以及物质交换,在生物生存环境被污染以后,生物体内会出现大量有毒物质,且这些有毒物质会不断累积、不断迁移,以至于生态系统内部的生物环境、生物分布环境、生物生长状况、生物发育状况以及生理化指标等随之发生巨大改变。譬如,在水资源被污染的条件下,水中藻类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密度等都会受到一定影响。由此可见,生物对于客观环境存在着各种反应,在对这些反应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即可实现对环境污染基本状况、整体强度的有效呈现,而这个研究的过程即为生物监测。

2生物监测的相关特征

生物监测本身具备分散性、综合性、繁杂性以及长期性特征,不仅涉及到较多的学科,还涉及到许多目标、许多部门和许多角度,因此生物监测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以环境作为主要对象,生物不仅可以从中提取出各种污染物,同时还可以全程记录环境污染基本情况,同时微生物群、植物以及动物等还能够连续性监测环境,因此生物又被称作监测哨。一般说来,大多生物在生命周期方面都表现出有限性特征,是人们获取各种监测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必须强调的是,生物监测同样存在着许多缺点,不但费用较高、专业性较强,而且涉及面较广,所以见效相对较慢,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因此受到一定限制。

二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合理应用程序

1土壤污染环境中生物监测具体应用

程序在对生物监测相关技术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即可实现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在实践程序中不难发现,能够选择的检测方案十分多样。

1.1动物监测方案

动物监测方案属于生物监测程序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土壤污染环境中通过对动物监测方案进行合理利用,即可有效提升其监测效率。在检测对象方面,通常以蚯蚓为首要选择,这是由于蚯蚓整体敏感性偏高,对于土壤内的各种有害物质会产生较强敏感性,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察觉出土壤中的重金属以及农药。除此以外,在对蚯蚓体重的镉含量变化状况进行准确测定的基础上,还可以直接反映出蚯蚓所处土壤环境中的镉含量基本情况。

1.2植物监测方案

土壤污染环境中植物监测方案同样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如果植物所处土壤环境出现严重性污染状况,其新陈代谢就会出现异常状况,并以不同现象直接反映出来。

1.3微生物监测技术方案

微生物本身属于生物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功能要素,在有效监测土壤内为生物群菌类状况以及数量等情况的基础上,同样能够实现对土壤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污染环境当中,其主要污染源包括人类粪便以及尿液等,同时灌溉污水同样会直接污染土壤生物,因此在深入研究微生物实际监测状况的条件下,即可准确评估土壤污染实际状况和污染程度等信息。

1.4酶活性监测方案

一般而言,植物根系、动物微生物、植物根系残体以及动物遗骸等都深埋于土壤中,并分泌出大量土壤酶,包括磷酸酶、脱氢酶等,这些土壤酶都具有较强生物活性,可以对土壤内相关生化程序的方向以及强度进行直接反应,因此同样可用作土壤污染基本状况的监测程序中。

2水资源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具体应用程序

在对水资源环境进行监测时,生物监测同样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践性。水资源监测中,生物监测同样表现出不同监测方案,具体如下:

2.1PFU法

对指示物种进行选择时,通常以运动范围相对偏大的物质为首选对象,用以对水环境基本状况进行准确评价。一般而言,水体系统内包含着各种微生物群,当水资源被污染以后,这些微生物群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性。因此水资源监测中生物监测具体应用环节,建议以PFU法为重点监测方案。PFU法强调在水体内放入大量泡沫塑料,且这些泡沫塑料中包含着聚氨酯,采取这样的方式收集水中微生物。PFU法在速度、精准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还可用作对工业废水的实时监测。

2.2指示生物方法

指示生物方法能够对水资源中敏感性污染物类型进行准确判断,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现状的有效分析。一般而言,指示生物方法特征十分突出,除了活动地点具有固定性之外,其生命周期也普遍偏长,因此能够直接反映出水资源内污染物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基于生物分类状况来说,生物监测实践程序中指示动物通常选择无脊椎类动物,在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指示物种往往选择蚊幼虫、小颤藻或者是颤蚓类等。

3大气污染环境中生物监测技术具体应用程序

以生物监测为主要方案对国内大气污染环境进行监测的时候,通常以大气环境整体质量水平为重点监测对象。基于生物体系来说,因为植物生长本身具有固定特性,受此特性的直接影响,致使植物长时间处于大气污染环境中,而其生长特征同样决定了植物难以脱离污染物。会对大气造成直接污染的物质包括氯化氢、硫酸雾、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氟化氢、臭氧以及氨等。大气污染环境中生物监测通常具有较为灵敏的反应,具体监测方案涉及到微生物方案、植物方案以及动物方案等。

3.1植物方案

就目前而言,大气监测程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指示生物即为高等植物,面对大气污染,许多植物都表现出较强灵敏度。譬如,氯气会使绿色的叶尖逐渐变黄,而一氧化氮会使叶正面生成坏死带,且该坏死带贯穿于全叶。

3.2指示植物方案

基于大气污染环境而言,其生物监测所涉及到的指示植物一般包括下面三种类型:

(1)二氧化氮类指示植物。烟草、向日葵、柑橘、西红柿以及秋海棠等都属于二氧化氮类指示植物。二氧化氮类指示植物的叶脉间都存在着不规则性伤斑,并以黄褐色、白色或者是棕色呈现出来,部分二氧化氮类指示植物还存在着全叶点状的伤斑;

(2)二氧化硫类指示植物。水杉、地木耳、石思仙、落叶松以及苔藓等都属于二氧化硫类指示植物。二氧化硫类指示植物的叶脉间都存在着块状的伤斑,部分植物的伤斑在叶缘位置,并以土黄色是红棕色呈现出来;

(3)氟化物类指示植物。梅、十三太保、杏、金线莲、葡萄苔藓、郁金香以及大蒜等都属于氟化物类指示植物。氟化物类指示植物的叶尖都存在伤斑,仅有少部分植物的伤斑在叶脉间,且伤斑多以红褐色或者是浅褐色等颜色呈现出来,同时氟化物类指示植物的健康部分以及坏死部分之间还具有条理分明的界线。

三结语

分析与研究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程序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还是时展的必然需求,在国家经济发展、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监测本身发展前景十分光明,除了会在宏观领域为相关人士提供各种环境信息之外,在微观领域、推动生态环境朝着可持续发方面不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十分突出。为了优化生物监测整体应用程序,除了需要把握土壤污染环境中、水资源监测中生物监测具体应用程序之外,还要求相关人士严格把握大气污染环境中生物监测具体应用程序,从源头上提升其应用效率,从而为国家环境发展创造更多效益。

作者:杨宏对单位:揭西县环境监测站

第二篇

1生物监测技术概述

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影响,了解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具体联系,通过监测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对当前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现阶段生物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四种,即生理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及生物化学成分分析等。虽然现在生物监测技术很大程度上还只能作为其他环境监测方法的补充,但是其可以有效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提高环境质量水平的评定、监测质量,与其他环境监测技术相比,生物监测方法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连续性:连续性的生物监测可以收集长期范围内环境变化相关的各种信息,提高环境污染分析的全面性。

(2)灵敏性:一些自然环境中无法利用理化监测找出某些长期污染物,但是生物监测通过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及生物富集等效应,大大提高了生物的灵敏度,从而快速找出环境中的污染物。

(3)直观性:生物监测可以把污染物对生物体的生物学效应直观的反映出来,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分析,故大大提高了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4)保护性: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本身就是一种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用过程中不会对生物体、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任何破坏。

(5)经济性:生物监测技术无需在技术、设备等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且监测过程更简单。

2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

具体而言,生物监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监测等,其中以动物监测法最常用,该方法主要以蚯蚓为监测对象,蚯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敏感的察觉出土壤中是否有农药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并且蚯蚓体内镉含量的变化也是土壤中镉含量变化的直接体现。植物监测法的应用也比较普遍,如果土壤受到污染则植物生长会发生代谢异常,从而通过各种现象反映出来。此外,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数量、菌类等情况也会反映出土壤的污染情况。

2.2水环境监测

水生生物与水环境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水质受到污染,则水生物就会发生反应,从而达到监测水质污染的目的。此处介绍两种水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生物监测技术。一种是微生物群落监测,微生物生物群可以敏感的反映出水质的污染情况,其中聚氨酯塑料块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将泡沫塑料块放入被监测的水质中,分析泡沫块收集到的微生物分析水质污染情况。另外一种则是针对指示物生物法进行监测,该方法比较经典,其主要检测受污染水质中缺失的敏感微生物的种类,分析当前水质的污染情况,由于指示物生命周期比较长,活动范围比较固定,因此大大提高了水质监测的准确性。水质监测指标示生物主要是浮游动物、小颤草、脆硬刚毛藻等无脊椎动物。

2.3大气环境监测

大气污染监测是根据生物监测大气环境分析大气质量及环境被污染的程度。在整个生物系统中,大气污染是直接威胁到植物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植物本身处于固定的环境中,无可避免的会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因此植物的毒敏感性比较高;且植物的生长位置固定,所以在管理、监测方面比较容易。将植物作为监测样品,可以全面反应出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具体而言,大气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有以下几种:

(1)二氧化硫指示植物:水杉、杜仲、落地松、地衣等是重要的二氧化硫指示植物,植物受到污染后,会在叶子上的直接体现出明显的症状,主要表现出伤斑并呈现块状,也会出现在叶子边缘,颜色呈土黄色或红棕色。

(2)氟化物指示植物:梅、大蒜、郁金香、杏等植物为氟化物指示植物,受到污染后,植物的叶子形状呈现出尖形,叶面上存在伤斑,如叶脉上出现症状较少,伤斑会呈出现红褐色或浅褐色。

(3)二氧化碳指示植物:主要指示物包括烟草、番茄、向日葵、秋海棠等,如受到污染叶脉上会出现不规则的伤斑,叶片颜色呈现出棕色、白色、黄褐色,植物的叶子上出现伤斑且呈现出点状。

3生物监测的发展趋势

生物监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应用

随着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以及各类污染问题的产生,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关注话题。生物监测技术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备直观性、灵敏性以及保护性和连续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环境问题监测中来。

1生物监测技术概述

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具体运用的方法有四种,即生物化学成分分析、生态学方法以及物理学方法和生理学方法。运用这些生物监测的方法进行环境监测能够对其他监测方式中的不足有效的弥补,从而实现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利用生物监测进行环境监测工作能够长期有效的收取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信息,弥补一般监测技术时效短的问题,从而更加全面直观对环境污染情况作出反馈。生物监测还具有极强的灵敏性,许多环境污染物通过理化监测的方式是追踪不到的,而运用生物的积累性与放大性,则能快速敏锐的找出污染物[1]。运用生物监测技术进行环境监测本身就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状态,建立相应的动植物模型寻找污染源,不会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造成任何的破坏。生物监测还能节约环境监测的成本,运用动植物这种包含在生态环境中的物质进行监测,无需在进行设备与资金的投入。除此之外,生物监测技术较目前所使用的一般监测手段来说,对于监测结果的反馈要更加直观。人们可以通过对生物体在污染环境中的变化进行直观的观察与分析,从而获得令人信服的结果。

2动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利用动物开展环境监测是生物监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不同的动物在环境监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极为不同的,本文将选取两类有针对性的动物种类进行分析。

2.1果蝇生物模型的应用

果蝇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真核多细胞生物,它具有饲养方便、反应迅速以及繁殖能力强等特点,因此能够准确的捕获环境中的各类污染问题。果蝇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生理功能和代谢情况,都与哺乳动物极其相似。因此,可以将其运用到开展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危害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建立果蝇生物模型,可以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测[2]。在新装修的房屋中,装修材料经常会释放出苯、甲醛和氡气等挥发性有害物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严重情况还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当前进行室内污染程度的监测一直还停留在对耗氧量的计算中,无法更加准确、客观、经济的提供有效数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运用果蝇模型对室内进行生物监测,选取生长发育情况相同的,两只雌果蝇,两只雄果蝇分别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与室内污染环境中,并对其寿命时间进行观察。经试验过后发现,处在污染环境中的果蝇存活时间要较正常环境下的果蝇缩短20天左右,证明装修前后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会对人体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

2.2两栖动物的应用

两栖动物的变态与发育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并且具备一定的周期性与生理学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生物研究的各个方面[3]。两栖动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形态都会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进行重新的改建,如生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肝脏系统等,运用这些特点进行环境监测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的反映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将其放置在所要监测的环境中,并要保证其不受任何情况干扰,然后在依据两栖动物独特的生理指标、叫声和行为等对环境污染情况作出判断。

3植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1二氧化硫指示植物

植物中的水杉、地衣以及苔藓等植物可以被用来监测环境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的产生[4]。若污染情况较轻,则相应植物会出现叶子边缘枯萎,有不太明显的伤斑;若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则植物叶子上的维管束就会出现块状物的伤斑,且叶片整体颜色会呈现出红棕色或是土黄色。

3.2氟化物指示对象

通常用来监测氟化物的植物有大蒜、郁金香和金线草等,若是在监测环境中这些植物出现叶面形状变尖、叶面表层出现伤斑以及叶面呈现红褐色或浅褐色的情况,则空气受氟化物污染较为严重。

3.3二氧化碳指示对象

通常会选用西红柿、向日葵以及烟草等植物作为二氧化碳的指示对象[5]。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若是植物叶脉上出现呈现不规则形式的,且颜色为白色、棕色或是黄褐色的伤斑则空气受到严重的二氧化碳的污染。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与污染治理问题的关注程度的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作出极大的贡献。生物监测技术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成本小、无污染以及灵敏性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到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中,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真真,林志芬,伊大强,殷克东.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2:87-91.

[2]周可新,许木启,曹宏,宁应之.土壤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动物学杂志,2003,1:80-84.

[3]郁建桥,钟声,王经顺.生物毒性检测技术在水质应急和预警监测过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09,9:16-18.

[4]陈士英,张平贵,卢俊平.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85-86,91.

生物监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监测;水环境污染;应用

随着我国工业、农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的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未经处理而又随意排放的工业废水、化学农药化肥的随意使用、生活污水等。不仅如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乱砍滥伐导致的矿山污水、水土流失也会对水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生物监测的出现对改变水环境有很大的帮助,它利用生物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来进行环境监测,在环境产生了不利于生物生长的变化时,这些生物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应,通过分析可以便可以准确的判断错环境污染的程度。

1生物监测基本情况介绍

生物监测指的是利用水生生物对水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变化来反映污染程度,为水环境的保护、治理提供更为准确、更为科学的依据,其变化情况包括了水生生物个体或群落的数量、生理特征、健康状况等多方面的内容。通常根据生物监测的监测指示、结构水平、分析技术将其划分为毒理学方法、生理学方法以及生态学方法,而进行生物监测的生物也有多种选择,例如:水蚤、豆芽、海藻等。生物监测中所使用的设备则主要以便携式、实验室用及在线式为主。在实际运用中,生物监测不仅有着非常高的经济实用性,而且还具有生物放大、评价客观、灵敏性高等多种特性,这也是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相比传统的监测方式而言,生物监测的工作程序比较简单,它不仅不需要进行连续的取样,而且还大大的简化了设备仪器的维修保养工作,轻松的实现大范围内连续布点,这不仅可以降低监测工作的费用,还起到了提高了监测质量的效果,让监测工作变得更加全面,综合性更高。不仅如此,运用到生物监测中的生物可以对造成的水环境污染做出迅速反应,灵敏度非常高,让监测结果变得更加准确、更加可靠。

2生物监测的类型

2.1按照不同生物对环境变化的不同反应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生物对环境变化的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可以将生物监测分为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部分生物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出现了大量的死亡或者迁徙,人们可以根据这样的变化去了解当地环境的污染情况。还有一些生物可以根据环境污染来进行自身的改变,增强抗体,但生物的性状也会发生变化,例如:由于环境中毒素的存在,一些生物的机能产生了变异、生物构造也出现了变化,让这些生物转变成了另一种生物。

2.2按照生物的种族进行分类

根据生物种族的不同,可以将生物监测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动物监测、植物监测以及微生物监测。每一种环境下的生物都是环境质量的指示剂,人们可以根据生物不同的反应来了解生长环境的变化情况。例如:鱼类、蚯蚓、指示性植物等。

2.3按照生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分类

不同生物所生存的环境是有差别的,根据生活生存环境的差异可以分为大气、水体、土壤的监测。例如:地衣对大气的变化非常敏感,如果大气所含物质比例出现了变化,地衣的性状就会发生改变。

3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3.1应用底栖动物的生物监测

底栖动物是进行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时的一个重要选择,它具有较长的生活史,而且分布面积广泛,体形较大、行动能力相对较差,而且易于辨认,这些特点都是它成为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对象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相当一部分的工作人员选择了河蚬来进行生物监测和评价,通过对河蚬体内的汞含量来对水环境的污染进行分析,并得出河蚬体内汞含量与污染源距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2应用原生生物的生物监测

原生生物不仅种类复杂,而且数量繁多,生活范围也非常广泛。原生生物群落产生的变化与食物网的组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们对细菌、藻类以及有机颗粒的吸收、摄取都会对其他生物群落的丰度、分布造成很大的影响。原生生物在摄取食物的同时会刺激细菌、藻类的生长,从而加快了水环境中的能量转换以及物质循环,促进有机物的正常分解,对水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3应用藻类的生物监测

藻类是普遍存在与水环境中生物,同时也是水环境的最初生产者。不同藻类对重金属、营养盐的需求程度是有差别的,所以,人们常常通过对藻类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度的分析来掌握水环境整体质量。在进行藻类的生物监测时,应该根据不同藻类的特异性和耐受性来进行科学的选取。如果水环境中存在着过量的污染物质,例如:重金属等,必定会造成藻类生理功能下降,生长代谢紊乱,细胞色素减少,导致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使得藻类出现组织坏死或细胞畸变等情况的发生,严重是还会造成藻类的中毒现象,使得藻类无法继续生存。

3.4应用两栖动物的生物监测

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两栖动物有蛙类、蝌蚪等,它们的皮肤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可以依靠皮肤来完成呼吸。因为两栖动物可以同时生活在水环境和陆地环境中,所以,经常被用来进行水环境污染和陆地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两栖动物的生物监测在我国运用的比较晚,目前国内两栖动物生物监测主要运用在重金属污染严重和农药、杀虫剂污染严重的水环境生物监测中。

3.5应用鱼类的生物监测

在目前的鱼类生物监测中,主要使用的是剑尾鱼、鲫鱼、斑马鱼等。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强,而且分布范围广。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水环境中的二氯苯酚浓度偏低,会对长期生活在其中的鲫鱼体内肝脏的抗氧化系统造成很大影响。通过分析还可以知道,水环境中氯化镉的浓度与鲫鱼的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有着一定的联系。

4结语

总而言之,生物监测对水环境污染监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相对于传统的监测方法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不仅有着较高的敏感性,而且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上也有利很大的提升,并且在近些年的运用中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郑珏雅.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J].科技与创新,2015(11).

[2]陶格日勒,塔娜,唐克斯.探讨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工业,2014(11).

生物监测范文第4篇

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管理领域都离不开水污染监测,水污染监测要为这些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并科学地分析、评价水资源,治理、预报和预测水污染。生物监测,是指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评价和监测环境质量,充分利用生物的群落、种群、个体和组分对环境变化和环境污染产生的反应。生物监测技术涉及到生态系统,生物的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和生物分子。当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就会影响水环境中的生态系统。与理化检测相比,生物监测能够长期反映污染效果。一些生物能够对微量污染物产生反应,使生物监测效果更加敏感。生物监测能够富集污染物,这是因为生物系统中的食物链能够富集微量的有毒物质,从而提高污染物的浓度。生物监测具有更加多样化的检测功能,不同的污染物会对同一种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由此可见,生物监测有利于综合评价水环境的污染状况。理化检测只能监测特定水环境中污染的含量和类别,而生物监测能够综合反映水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

2具体应用

2.1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根据重组优势基因或基因工程菌处理污染物。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将目的基因构建出来,高效表达代谢通路中的目的和意义,具有效率高、环保、清洁的优点,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2电泳分离纯化技术

在电泳分离纯化技术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比较常见的电泳。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分析自然环境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动态性和多样性。

2.3DNA探针技术和PCR技术

将这两种技术的联合使用,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

2.4酶蛋白标志

物酶蛋白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污染的监测中,它具有广泛性、警示性和特异性,能够真实地反映污染物的累积作用。

2.5免疫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反应,在反应物上标志相应的示踪物,用定量测定或定性测定的方式快速检测抗体或抗原。

2.6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是使用生物传感器转化生物反应,使其成为电信号。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核是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基础,当前常用的生物传感器有免疫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微生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酶传感器和细胞膜电位传感器等。

2.7生物毒性实验

由于大量使用各种外来化学制剂,这些外来化学制剂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性的特性,会在生物体内富集,而常规的化学检测方法并不能直接反应其毒害性。在生物毒性试验法中,使用最多的检测手法就是利用细菌,它具有反应快、费用低、保存方便和生长繁殖快的特点。

3存在的问题

3.1生物监测指标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我国生物监测技术起步比较晚,虽然在一些重要环节设置了相应的指标,例如许可证发放、排污收费和环境质量定量考核等,但是,尚未形成法定化的生物监测指标体系。这就意味着,不能合法地应用一些生物监测指标监测水环境污染。

3.2缺少统一的生物监测方法标准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部级的生物监测环境标准,制约了我国生物监测适用的解释和使用,严重影响了生物监测技术的推广。

3.3生物监测过于复杂

在不同地域,同类生态系统中的同种生物具有不同的污染物耐受性,即使同一生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也有不同的污染物耐受性。因此,要想做好水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不仅要充分考虑水体特征,还要制订合理的生物监测方案。这就涉及到了样本数量、测试样本和测试频率的选择。

4前景展望

尽管在应用生物监测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但是,这项技术在水环境污染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表现为以下2点:①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监测技术的精确性、快速性和灵敏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单一的理化检测并不能客观评价水环境污染,而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并非全部都是快速的,有一些污染物还需要多种物质的结合和长期累积。这时,就需要发挥生物监测的作用,客观评价水环境污染的情况。②制订环境标准。生物监测技术通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不断累积,产生遗传效应和生物机能变化,进而制订水质标准制。在此过程中,监测技术可以选择合适的检测条件和受试生物,制订更符合人类健康标准的污染无排放标准和水质标准,从而进一步推动水环境污染监测工作的发展。

5结束语

生物监测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严密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达100﹪,监测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不超过3‰,无公害防冶率达到90﹪以上。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治早、治小、治了”的目标。

三、组织落实

为确保我县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落到实处,决定成立2020年度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同志组成,同志兼任技术负责人。

根据我县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全县各场站配备一名测报员负责本辖区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名单见《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数量及责任人汇总表》)。各单位测报责任人如有调整需在3月8日前将名单报局灾害防治股。县局灾害防治股负责调查期间的技术指导与质量抽查以及全县资料的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测报点设置及监测面积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测报网络体系建设。结合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全县共设置各类测报点94个,其中:省级黄脊竹蝗专职测报点1个、市级萧氏松茎象专职测报点1个、县级测报点92个(具体为松材线虫病测报点18个,松针褐斑病测报点2个,杉木炭疽病测报点1个,油茶炭疽病测报点4个,油茶软腐病测报点4个,杨树病害测报点5个,萧氏松茎象测报点14个,松墨天牛测报点18个,松毛虫测报点12个,黄脊竹蝗测报点4个,杨树食叶害虫测报点5个,杨树蛀干害虫测报点5个)。

全县实际监测面积726.9256万亩·次(其中:松材线虫病2×79.7976万亩,松针褐斑病2×0.9782万亩,杉木炭疽病2×1.6881万亩,油茶炭疽病2×3.2403万亩,油茶软腐病2×3.2403万亩,杨树病害2×0.1906万亩、萧氏松茎象2×69.6569万亩,松墨天牛2×82.1923万亩、马尾松毛虫监测3×78.5952万亩、黄脊竹蝗监测2×4.2045万亩,杨树蛀干害虫2×0.1906万亩,杨树食叶害虫2×0.1906万亩)(具体详见附表)。

五、工作要求

(一)抓好信息的采集。今年测报工作以林业工作站、林场(厂)的测报员为主,林主、护林员为辅,各自负责辖区内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工作。要坚持点面结合和专群结合,做到测报信息真、早、准。各单位要结合营林生产和森林管护,扩大森林病虫情的监测面。要大力宣传普及森防知识,调动林主和广大林农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测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抓好信息的上报。各场站测报员要根据各类森林病虫害上报要求,按照“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资料上报时间安排表”(见附件)时间以“测报资料”形式上报县局灾害防治股,资料上报要规范、迅速准确、全面完整、实事求是。严禁迟报、缺报、瞒报,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对病虫情监测工作不及时,使病虫情蔓延成灾,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扣除森防测报补助费,并将上报资料列入年度绩效考核。

重大、突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要及时做到一事一报,其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扩散的区域和蔓延趋势。

(三)抓好测报工作的档案管理。建立森林病虫情信息资料建档保存制度,县、乡(场)两级对测报信息进行存档管理,分类保存。各单位设资料柜,保留本辖区内各年度采集的原始森防测报信息,并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保证信息档案的完整和长期保存。

(四)抓好测报质量检查。按照“质量为先”的要求,强化森防测报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森防测报检查验收制度,把森防测报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森防测报的全过程,县局将按照有关测报规定加强对各单位测报员的测报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基层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