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财税知识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精选

企业财税知识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税法课程;特殊性;改革对策

【正文】

一、财税法课程的特殊性分析

财税法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其特殊性在于法学和经济学两者融为一体,而且不同质的知识特性相互渗透的深度是其他哲学社会科学难以比拟的,以至于在笔者所亲历的几所各具特色又颇具代表性的高校中,财税法本科教学显示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1.财经类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财经类学科、教学、科研等方面比较丰富的资源。不仅有财经类师资力量、专业图书和刊物、实践场所、设施设备等都具有极强的学科专业特性,而且将财税法纳入财经专业,尤其是CPA、财税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结构体系之中,财税法课程就不得不在经济的氛围中,被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理论、微观经济理论、数理逻辑、数学模型、计算公式、技巧、方法等工具进行全方位的翻来覆去地梳理与解读,使初来乍到本不具有专业方向及定位的知识背景的本科生,不仅因其激情、兴趣与偏好,还与经济霸权脱离不了情感瓜葛,更源自于经济学的话语,理论与学术氛围,似乎到财经校园,时时都能呼吸到流动清新的经济气息,处处都能觉察到财富的价值形态变幻无穷的奇妙,财经类本科学生早已在一个被设计成固定模式的财经类专业知识框架体系里被熏陶,使其思维方式无不打上经济或算计的烙印。因而,财经学校之财经专业本科生在理解财税法时,其思路似行云流水般对财税法的认知也能充分扩充其价值损益的想象空间和来龙去脉。

当然,财经专业本科学生对经济的悟性和敏感,并不能掩盖其对法律规范和法学理论之技术和技巧同样深地介入财税法之中给财经专业学生造成的艰涩与困惑。即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明显地感到财经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本科生对法、法律及其规范的理解和反应就较之本校经济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迟钝,这使得他们在把握法律主体及行为的界定上比较困难,这类学生追询的问题,大都是涉及法理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不过,同一所学校,经济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在财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进度相对明显地慢于前者,效果也明显不如前者。由此可见,财经学校内的财经专业与经济法

学专业的本科生在财税法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因为在校园踏内同一块草皮而相得益彰和发展得比较平衡,这里当然涉及到教学计划的设计与课程的科学合理安排问题。

2.政法类高校拥有法科教学与科研的最高话语权。在高校复招之初,政法类财税法意识形态化,其教材及理论体系,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计划等基本要素与眼下的财税法理念截然不同而无法相提并论,前者更多的是人治和计划经济遗留的产物,后者系法治和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理论与实践,前者的内容被后者所替代其形式的表象也就失去了内力的支撑。为此,一方面,如今政法类高校的财税法教学应追逐法治和市场经济的理念,将法权的人人享有和应有的公平、正义道德基础价值贯穿其中,不仅要有描述,更应该增加评价和倡言驳论。虽然,财税法只是税收、预决算等法律关系的行为规范,但解读现代法治自古罗马法漫长的进化历程所构建的实存法律的有机整体,并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某一法律规范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否则“设想美国法律实际上或者可以不受财政权衡的影响,这种设想只能使我们对权利保护的政治现实熟视无睹。尽管让人心痛,但是很现实,权利的成本意味着提取和再分配公共资源的政府部门实质上影响着我们权利的价值、范围以及可行性”。[1]所以,尤其是法理性解读财税法需要旁征博引去揭示和充实纳税义务背后的东西——权利。

另一方面,如今政法高校之财税法课程的开设不必复言是法治经济的要求,而不可不说的是政法高校的财税法讲授仍停留在法律基本概念、原则、理论等抽象的话语上,至少于市场对税务人才的需求是格格不入的。财税法贯穿始终的计算公式、技术、技巧设计,不可能因为重复千万次公平、公正原则就能使公平赋税、纳税人的权利得以保障、税收征管等诸多问题迎刃而解。他们必须接受经济学思维方式和计算的技术技巧等方面的强化训练。否则,如果说只懂计算,不知概念,就可能是那种自己被卖了还帮别人数票子的人;那么只懂概念,不知计算,则无异于那种被“忽悠”之后还如数奉送谢意。在教学实践中,法学专业的学生对财税法中有关法的东西耳热能详,对钻文字、概念牛角尖有浓郁的兴趣,每逢阐释、界定之内容,他们总是眼亮嘴快,津津乐道,然而一遇到实务性、操作性问题,就明显感觉到一脸茫然,思维瞬时停顿。培养这样的学生,一旦步入社会难免不背上“光说不练”、“动手能力差”之骂名。当然,这与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求、师资的知识结构和素养是否合理和科学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学科交融,资源互补,财税法的教学才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不论是财经类大学,还是政法类大学概莫如此。

二、财税法本科教学平台的市场定位

相同的财税法教材和课程,不同的区域、学校、学科、教学资源配置、市场需求和不同制度安排下的不同专业学生对财税法课程的反应是不同的。综合分析上述元素,可以梳理出财税法需要明确的与WTO全面接轨的方向和市场经济的定位,以及因应的教学改革对策。

财税法本科教学平台定位于何方?换言之,财税法本科教学之内容虽属国内法的范畴,但他的理念却理应是以人为本的,而不应被区域和专业学科个性化所分割出现明显的差异。从资源配置上,不应存在严重的“瘸腿”现象。自我国引入和确立“公共财政理论”和“纳税人”概念,以及加入WTO时起,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遵循国际规则的法治经济之路,而不能让传统意识形态成为经济、贸易、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发展的桎梏。由此,在实务上应尽可能扩展眼界,多了解别国的经验和操作办法,在比较和分析研究中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理论讲授上,则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仅应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结构组合上,采取兼容并包的不同理论流派并存的差额选课制度,而且还应提倡良好的学术批判精神。毕竟,理论只有在批判中,才能确立其自身的恒久价值。

纳税人的普遍性及其义务和相应的权利的法定化便注定了财税法制继往开来,发扬光大的广阔的未来前景。纵使不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那也至少不能不为其提供全面履行纳税义务和主张相应权利所需要的精通专业知识人才的储备,而且,法治经济对这一专业人才资源的需求总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而不断增强,因而,财税法本科阶段着眼于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定位当是法治经济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统一。

一国财税法之效力及于本国疆界之内的所有不同区域之公民,除了国家根据宏观层面的特殊情况在财税法中作出差异性制度安排之外,作为纳税人的国民对财税法的受用并不存在因文化而出现的实质性差异,故而在社会层面普遍适用且属于应用型和操作性的本科财税法,不仅应有法意和法理学的规定性,而且还要有可操作性,前者遵从税收征纳法定原则,而后者则取向于立法之规范层面上技术技巧的合理安排和运用。

不论本科生自己的偏好怎样,对财税法的感受如何,原本就不影响财税法作为普适性的法律应用于企业、集体和公民个人将产生的征纳法律关系,财税法知识结构及其深度的特殊性亦不会也不应该因难度而被削弱,尽管纳税人的义务还有待其他权利的伸张、落实和保障来支撑,但即使是这种实然性状况,也反证了财税法知识的普及程度还不足以达到或上升到具有民主国家公民纳税人意识的思想境界,而要建立良好的财税法法治秩序,作为本科段凡开设财税法课程的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无疑都应当身体力行地承担起传播和应用财税法,服务于税收法治的重任。从实然走向应然。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我国加入WTO意味着其规则对国内各主体具有约束力,国内不仅要扬长避短、强其自身、增强国力,而且还要努力提升本国国民的国民待遇,包括经济的和政治的;不仅要在社会活动中体现平等,而且应当纳入财税法教学内容,这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要求,否则,在国内的垄断或非公平竞争,何谈树立作为义务主体的纳税人意识呢?

三、财税法本科教学改革的对策

综观财税法本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培养既有一定财税法学理论功底,又侧重于娴熟自如地运用财税法技术技巧的实务人才,财税法本科教学改革应有以下对策。

1.财税法所涵盖的知识结构。财税法不仅具有一般法及法律渊源意义上的界定、概念,规范、解释等抽象的知识及体系结构,而且税作为国家向企业、集体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其表现形态并不像一般人们所理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体,而是要在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化形态中去作纷繁复杂的甄别与计算才能得出赋税的量化指标,这个量化指标无疑是本科法学专业学生倍感困扰之所在。当然,这丝毫不意味着财经专业的学生在税法法理学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迷惑或偏好劣势,只是因为法律的规范性较为客观和稳定,而不显得不可捉摸而已,因而财税法本科教学照本宣科是对学生隐性知识结构失衡缺乏认知的表现,这意味着财税法本科教学的起点,就应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科环境形成的不同偏好或差异性取长补短,强化应对其环境可能存在的“软肋”的教学计划设计,适当增加其辅助课程、课时、教学和实践环节,以达致“扭亏为盈”的知识结构的平衡。

2.财税法课程的教学长期陷入困境。皆因财税法自身独特而又要求较高水准的法学和经济学知识结构,而国内长期缺乏基于财税法专业人才及师资的培养所致。实际上,不论是财经类大学的财经专业,还是政法类大学的财会专业,或是综合性大学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都存在着缺乏法理学及部门法学方面的专门训练的思维单一的问题;相反,不论是政法类大学的法律专业,还是财经类大学的法律专业,或是综合性大学的法律专业,同样免不了存在经济学及财税知识的短缺问题。现有的财税法师资均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施以“恶补”之后转化而成的,即使如此,实践中也很难否定有带着“一条腿”上讲坛的。因此,财税法师资的培养,不仅应从高校中自身培养财税法专业的知识结构兼具的专门人才,而且还应当引入相关实务部门培训师资(高级人才)的议事计划,以矫正现有财税法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最终使财税法师资队伍形成一支知识兼备、年龄、层次结构合理的独立的力量,以适应市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3.财税法教学潜在的要求是财税经济知识与法学知识的架构,而实际上不同类别的跨学科知识领域的进入是存在壁垒的。笔者认为,进入壁垒是随着年龄和某一类别的专业知识的积累而增高的,其深层原因是两门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因而财税法本科阶段,财税经济知识和税法学知识的齐头并进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眼下并没有给予财税法专业应有的重要地位,两个不同专业学科的知识体系不能融会贯通自成体系,致使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需求只能通过拾遗补缺或嫁接来满足,所以,建议规范就业渠道,创设财税法学(本科)专业,以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4.尽管拥有法学和经济学专业知识至关重要、缺一不可,但社会实践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能够提供栖身于注册会计师、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证券期货业务高级管理人员、各类大中小型企业财务经理等进行培训、接触和互动交流,想必会受益匪浅。实务部门业务人员将会将实践中遇到的大量疑难问题抛置于讲坛之上,使人不得不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之中穿梭,不厌其烦地梳理问题之中的线索,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见识,于苦苦觅思中寻求问题解。有鉴于此,建议学习财税法切忌纸上谈兵,一定要深入实践,学校开设财税法课程有必要安排实习,例如,到事务所、税务机关或企业等进行调查研究。只有这样,高校本科财税法教学才能为社会推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注释】

[1]史蒂芬;霍尔姆斯.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MI.毕竟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2004.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第2篇

总结去年财税工作,这次财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财税工作会议和开发区工作会议精神。布置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动员各单位,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财税工作。会上,绪彦主任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下面,先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去年财税工作实现新突破

区属及驻区各单位特别是财税部门在工委、管委的正确领导下,过去的一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组织收入、体制调整后的征收机制对接和队伍建设,使全区财税工作实现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落户、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和保证。回顾去年的财税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体制有新调整。去年这个时候。规范了收入分配关系,破解了市区收入划分不清和区域发展方向不明的难题,基本建立起费随事转、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具有开发区特色的财政体制。市里对财政体制的调整,既给了自主发展的压力,又为我久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增长有新速度。去年。增长43.2%其中,国税2.04亿元,增长26%地税7979万元,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亿元,与上年同口径比较增长了53.5%其中,国税1812万元,增长344.1%地税4426万元,增长73.6%财政7121万元,增长160.2%财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增强。一是自主培植财源、涵养财源的能力增强。去年,开发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一年是开发区成立以来新引进工业项目、新开工和投产工业项目、道路建设项目最多的一年。全年新引进项目25个,合同资金约80亿元;主体工程在建项目33个,总投资80亿元;新开工项目13个,新投产项目12个,有12条道路在建。可以说是大投入带来了增长的大提速。二是现有企业的纳税能力增强。去年,金健药业、洞庭药业、恒安纸业、金帛化纤等企业税收大幅增长,园区内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5家。液压、恒驰机械、金丝鸟麻业、伴导电子、心相印纸业等一批新投产企业开始发力。同时,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交通运输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明显提升。去年,七七七运输公司上缴税收207.7万元,增长72.5%通成运输公司上缴税收126.9万元,增长69.2%常南运输公司上缴税收49.3万元,增长翻番。

3管理有新办法。为确保资金平安。区财政局相继出台了加强机关财务管理的通知》财政性建设资金管理方法》加强村居财务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管理文件。重点加强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去年,区财政共审计预结算项目245个,金额总计6.8亿元,审减1.2亿元,审减率达17.6%为加大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力度,区国税局通过信息工作平台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及时跟踪纳税疑点企业。结合工商信息加强漏征漏管户的清理,全年共清理漏征漏管对象80户。地税局为加强对建安行业的税收管理,建立起建安税源管理数据库,全年征缴建筑装置税款2952万元,增长73.6%

4服务有新举措。为贯彻执行国家扩内需、拉消费、保增长的宏观政策。区财政利用“一卡通”整合涉农补贴、家电和汽车下乡补贴发放渠道,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方便了群众生活。国税局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开展“六比六看”和“每月一星”活动,进一步优化了办税流程,增强了服务意识;根据纳税人需求,推出了午间预约”服务新举措;针对外来投资者,定期组织人员上门服务,现场开展纳税辅导,赢得了落户企业的高度赞扬。地税局紧密结合“千名税干进企业,提振信心促发展”活动,成立了纳税服务专家团”多次下到企业送政策,受到洞庭药业和金健米业等企业的一致好评。

5队伍有新形象。去年。集中展示了财税干部队伍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国税局组建的健美操队,代表市局参与全市第五届运动会,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地税局通过创立地税文化网站、提炼地税文化核心理念、编辑《地税文化手册》举办地税文化建设专题讲座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举措,大力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去年,地税局第三税务所荣获“部级学习型先进班组”称号。

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开发区工委、管委的集体领导。离不开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同心协力、辛勤劳动,更离不开的企业家、工商业主的依法诚信纳税。此,代表开发区工委、管委,向国、地、财三家的干部职工,向在座的各位工商企业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财税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发区财税工作面临的困难:财税收入总体规模不大,总结成果的同时。财政体制调整后,开发区自主融资发展的担子加重,收入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满足支出需要;财税收入结构不优,财政组织的非经常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大,占了将近20%新的工业增长点少、骨干财源项目少、服务业税收贡献少,税收增长后劲缺乏。这些问题,必需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今年财税工作布置

也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坚持经济增长势头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头一年。对打好“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的基础、实现开发区跨越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今年开发区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安排,坚持“工业新城、乡村新区”定位,坚持“工业化与乡村化并重、引进增量与扩大存量偏重”方针,坚持“项目立区、产业强区、科技兴区”发展道路,以建设项目、配套乡村功能、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努力实现开发区的跨越发展,力争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

提出今年财税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区域税收收入增长20%突破4亿元,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其中,国税2.61亿元,地税1.03亿元,财政503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9.7%以上,达到2.1亿元,其中,国税6010万元、增长28%地税7705万元、增长28%财政5035万元,市地税涉外分局500万元,市地税1750万元。财政支出做到四个确保:确保人员工资,确保民生、乡村配套建设和招商引资等重点支出,确保工作运转,确保收支平衡。做好全年财税工作,具体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加大收入组织力度。

全力以赴抓好组织收入工作。一是要严格落实收入责任。开发区今年区域税收增长20%以上、突破4亿元的工作目标已经确立,财税部门要把应收尽收作为征管工作的重要目标。必需坚决完成任务。国地财三家要自我加压,层层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起严密的责任落实体系,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月,严格进行考核结帐。全面完成收入任务的过程中,还要努力调整收入的结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收入的质量。二是要加强税源监控。财税部门要坚持大税小税一起抓,突出抓好重点税源、主体税种征管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房屋出租税等税种的征收工作。要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偷漏抗税违法行为,着力解决好个体工商户征管难问题。要切实加大非税收入的管理力度,把非税收入收缴作为工作重点抓好,同时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收缴,进一步拓展增收空间,壮大收入总量。进一步加强对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款入库等环节的监督,构建起严密的监督体系。三是要正确处理“取”和“予”关系。既要认真落实上级明确规定的财税优惠政策,发明良好的发展环境,又要做到依法治税、依率计征。特别对税收优惠政策要严格把关,对国家明确规定给予重点扶持的产业和项目,要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继续执行开发区鼓励企业发展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具有良好生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

2切实优化支出结构。

建立健全工资统发制度和工作运转经费保证机制,一是坚持把保工资、保运转作为财政支出的基本点。通过加强工资专户管理。确保人员工资的按时发放,确保区属及驻区各单位的正常运转。这里需要说明的市委市政府今年已经明确,将驻区部门的工作经费下放开发区管理。为此,部门工作经费预算时已经认真考虑,并给予了适度倾斜。二是坚持把保证项目引进建设资金和乡村功能配套建设资金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这既是工业新城、乡村新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又是开发区财源建设的需要。今年,财政布置2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元的项目配套和补贴资金,对涉及开发区久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业项目优先给予支持。主要目的就是加快在建项目进程,促使拟建工程尽早布置、尽快动工,迅速形成实物工程量。三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落脚点。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最终目的改善民生。将不时加大对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使群众享受开发建设效果。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证支出。加大改制企业社区改造投入力度,优质高效地完成市政府明确的工作任务。适当提高乡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规范。加大对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启动新区示范性中学建设,确保“校舍平安”工程与合格学校建设经费,支持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继续支持计划生育和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增强开发区的文化影响力,促进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坚持把厉行节约作为严控财政支出的着力点。还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和节支就是增收的理念,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财政局要贯彻执行《开发区财政性建设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支出的审查管理,实现从严控制。区属和驻区各单位要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切实掌握好支出力度和进度,尽可能地节约费用。对寅吃卯粮、突破预算布置,造成运转困难的由各单位自行解决,开发区财政一律不再追加预算资金。同时,对违反财经纪律、财务管理混乱的单位,除通报批评外,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今年要继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本钱,对公务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外出学习考察费用等实行零增长。为实现零增长目标,要积极探索制定公务运行补助定额规范。今年,将推行区级领导用车支出定额包干,切实降低公务用车开支,做到领导带头节约。

3强化监督管理。

确保正常高效运转。二要加强预算管理。要严格按照《预算法》和收支分类管理的要求,依法理财、依法治税是财税部门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一要完善财政管理体制。重点是做好体制调整后的对接工作。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意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重点加强各单位收入管理,将游离在财政监控范围之外的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综合调控能力。三要强化非税收入管理。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局部。执收单位要严格实施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政府有关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不得多征、少征或擅自缓征、减征、免征。区财政局要大力推进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监督机制,切实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四要积极推进政府推销工作。要积极开展政府推销相关法律知识及政策法规培训活动,重点加强各单位报账人员对政府推销知识及办理程序的学习。要进一步明确政府推销范围、顺序及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推销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审批管理的方法,为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制度和纪律保证。

三、加强队伍建设。

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实现财税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财税工作的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加强财税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行力。

1进一步提高财税干部队伍能力。财税部门要加强思想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推动财税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要主动为区工委、管委当好参谋助手,认真研究当前和长远的发展问题,思考促进开发区跨越发展的具体措施;也要提高工作执行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好区工委、管委的决策安排,切实为区属及驻区单位、基层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各单位负责人也要注意学习财税知识,熟悉财税政策,进一步规范理财行为,减少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

2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全区各级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开发区一盘棋的思想。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大力支持财税部门的工作,形成做好财税工作的合力。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规范社会秩序与规范税收秩序结合起来,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大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各单位都有义务和责任与财税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做好财税工作。重点是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严控各项支出,并自觉接受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第3篇

(一)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培植优质财源

经济决定财政。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把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培植优质财源置于首要位置,这不仅是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两创”战略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也是增强财政实力、平衡财政收支、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工具,支持科技自主创新,支持高端服务业发展,支持引进总部经济,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1、支持科技自主创新。贯彻落实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瓶颈技术。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更多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发展适合*产业发展的信息、新材料、生物、海洋等产业。大力营造全社会的创新氛围,努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2、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产业融合、集聚,促进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今年市本级将安排3000万元专项支持发展高端服务业。实行谁引进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引进和培育总部经济,为我市拥有更多的企业总部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强化海铁联运、海公联运、江海联运功能,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网上运输物流交易市场和“一主六副”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金融业,推进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支持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发展,推进十大公共技术平台、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工业设计街区建设。培育发展技术市场,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发展技术转移机构,促进创新成果的交易、转移和扩散。继续发展完善网上技术交易机制,今年市级新增安排*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实现网上技术研发合作的项目补助。研究建立与公交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财政扶持政策,落实市政府城市公共交通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实施限价票、免费票的财政补贴补偿制度,促进公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将节能减排视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抓手和突破口。研究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财政、税收政策。继续扶持节能产品、技术和工艺的创新研发,淘汰落后的高能耗多污染的产业,腾笼换鸟,促进节能产品生产和应用,推广实施清洁生产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大对环境保护支持力度,支持环保系统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对全市重点流域(区域)、重点企业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支持市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及再生资源综合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各相关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

4、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经济结构调整重点,制定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大力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通过培育重点产业链、重点首台套、实施品牌战略、支持重大高技术技改项目、推进产业区域集聚等措施,促进装备制造业的提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一批重大信息化示范项目,发挥重点信息化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密切关注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我市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完善财政外贸扶持政策。支持外贸结构不断优化,继续鼓励品牌商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大力扶持进口贸易、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优质贸易主体,以贸易带动对外投资,促进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

5、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区域开发。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重点,加强市与县(区)的联动,制订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统筹安排、合理调度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区域开发。要支持东部新城三大中心、工业设计创意街区等重点项目和区块建设,推进梅山岛等相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开放,要重点关注和支持绕城高速、轨道交通、*港大桥、*“631”、国贸平台、南站枢纽区块、铁路北站和庄桥机场搬迁等大项目建设,努力为经济发展改善基础条件和营造好的发展环境,筑巢引凤,培植潜在优质财源。同时,要加强对重点项目管理经验的调研,积极为市领导当好参谋。

(二)大力组织各项收入,切实加强税收征管

各级财税部门要严格依法治税,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加强税源管理,夯实征管基础,优化纳税服务,充分挖掘小税种增收潜力,通过税收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争取超额完成今年地税收入任务,为支持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1、加强新税法学习,落实税收新政。全面贯彻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今年财税系统的一件大事。各级财税部门要高度重视,树立大局观念,切实抓好新税法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认真做好新旧税法的衔接,清理相关优惠政策,制定和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和办法,落实各种过渡性安排,尤其要妥善处理好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总分机构区域间所得税源转移问题,确保新税法及实施条例的顺利实施和平稳运行。要加强税制政策调研工作,及时反映解决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强化税种管理,提高征管质量。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工作,抓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管理。大力推广应用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软件,强化对高收入者、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更好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加强对建筑业、房地产业、货物运输业、教育劳务税收收入管理,不断提高地方税收收入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加强地方小税种的征收管理,抓好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政策调整后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大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力度,推进社保费征缴法制化、规范化和税收化,切实增强地方财政综合调控能力。

3、夯实征管基础,堵塞征管漏洞。加强税收计划管理,密切关注有关政策措施对组织收入的影响,准确了解经济税源变动情况,全面提高税收预测水平,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完善和落实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落实组织收入的原则,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努力使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夯实征管基础性工作,依托“税易*”应用,建立纳税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完善工商地税信息交换平台,加强税务登记、发票管理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研究制订纳税评估、执法责任制等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业务需求。

4、规范税收执法,推进依法治税。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优化业务流程,推进执法绩效考核工作,使税收执法责任制从单一的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方位控制。规范税收行政执法程序,开展税收执法自查,健全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税收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稽查工作力度,实行以查促管,查管联动。加强与国税、*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稳定的协作机制。开展行业专项整治,推进分级分类检查的深度,重点查处伪造、倒卖、虚开发票,利用作假帐、帐外经营等手段进行退税的案件,打击整治恶意偷税的行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5、加强税收宣传,优化纳税服务。优化纳税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征纳税遵从度的有效措施,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各地要紧紧围绕总局“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各项优化纳税服务的机制和制度,认真落实“两个减负”,积极推行“一站式”、“一条龙”纳税服务,办好“网上办税服务大厅”,今年要努力使企业网上申报率达到80%以上,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提高12366和网络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切实降低纳税成本,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三)大力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贯彻“予多、取少、放活”的基本方针,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市级财政将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农民减负增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以重点水利工程、标准农田建设为主体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和村庄河道整治力度,巩固和完善农村饮用水工程体系,保障农民饮用水安全。以“百千工程”为抓手,支持成片连线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2、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支持新建农业产业化基地20个。开展粮食直补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试点,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支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稳步扩大险种和农业保险试点范围,促进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实施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机制,加大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主体的农机更新、新型农机购置和粮食生产机械购置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3、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20*年秋季实施的免杂费义务教育基础上加大免费力度,在农村全面推行免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的免“一费制”义务教育。按照省新农村建设十大文化工程要求,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开展“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全面完成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持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培育现代新农民。

(四)大力保障社会事业建设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今年全市财政新增财力安排三分之二以上要用于社会事业建设和改善民生,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法》“三个增长”要求,足额安排教育事业经费,支持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市财政继续对南三县和市级欠发达乡镇实施转移支付,继续安排专项保障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贫困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市级财政继续安排服务型教育经费5000万元,推进我市高等教育向服务型教育转型,促进教育与“产业、企业、就业”的紧密结合。

2、扎实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落实各项财税政策,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将新增安排3000万元,设立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贴息、补贴、奖励、政府采购等方式,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统筹安排资金支持东部文化广场、*博物馆、*书城等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3、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由每人130元提高到155元,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20元。今年市级财政继续安排1亿元支持推进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试行医疗机构使用廉价药物的政府补偿机制,今年将对县以上公立医院补助与廉价药物使用情况相挂钩、大型医疗设备补助与跨医院检查互认相挂钩,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整合各项社保政策,各县(市)区制定的社保政策要向市里的政策靠拢,改变“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一事多主”的状况,确保各项政策的一致性。加大创业培训扶持力度,支持公益性岗位开发,建立公益性岗位政府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施再就业援助制度,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探索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办法。在保证基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研究基金增值保值问题。切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居家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困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启动两年一次的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程。落实廉租住房保障制度,规范资金管理,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5、支持“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今年市级财政首次安排种猪场建设、奶牛生产、冬种粮油料作物种植等补助资金扶持生猪、奶牛和粮油作物生产,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安排商贸发展扶持资金3190万元,支持“菜篮子”基地建设、农村菜市场建设和副食品储运补贴,确保粮油、蔬菜、副食品的市场供应,维护物价稳定。

6、支持“平安*”建设。加大公检法司财政投入,完善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政策,提高社区保安、协警人员开支标准和维护公共安全需要的设施装备水平,保障政法部门开展重点业务工作所需经费。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经费,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完善财政救灾应急预案,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五)大力加快财税改革步伐,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对财税改革的要求,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深化各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加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政府采购范围,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1、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对重大的、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专项资金以及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要组织进行绩效评价,努力使绩效评价成为专项资金管理的必须环节。加强专项资金精细化管理,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以调整增量来带动存量的优化。要注重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注重绩效评价过程中的机制创新,真正体现预算管理的科学约束。明确专项资金的目标导向,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绩效目标紧密挂钩,改进专项资金的补助方式,采取“以奖代补”、“目标考核补助”等方式,根据项目的实际成效,对符合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和支持重点要求的项目给予奖励或补助,发挥专项资金的政策引导作用。

2、稳步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按照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步骤,在金财工程系统总体运行平稳、功能基本完善的前提下,从今年1月1日起将所有实拨资金归并新系统操作,从3月份开始将原实行机关资金管理方式改革的预算单位分批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争取年底前将所有市级一级预算单位和部分基层预算单位全面实施改革。县(市)区要结合已开展的改革情况,积极扩大现有改革资金范围,并按照“统一改革方案、统一操作流程、统一配套软件”的原则,逐步推行规范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争取“十一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按照财政部召开的全国公务卡应用推广工作会议精神,配合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我市公务卡应用推广实施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单位中开展应用试点,逐步在全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务卡网络体系和管理体系。

3、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管理办法,预算编制做到科学合理、程序规范。强化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责任,严格预算执行,增强部门预算的制约力,严格控制各项支出进度。改进超收收入使用办法,逐步将超收收入转入下年度使用。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我市功能区建设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明确转移支付目标,逐步优化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结构,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积极稳妥地做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的编报工作。

4、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简化工作环节,规范政府采购活动,扩大公共服务政府采购规模,积极开展“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政府采购活动。探索政府采购环节中体现自主创新、支持节能环保等政策要求的有效办法,研究制定相关的具体标准和操作程序,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强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的作用,降低政府采购成本。加强对采购人、机构、供应商的监管,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的监督制约体系。加大检查力度,结合《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5周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大检查。

5、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金税”工程方面,要按照一体化的原则,完善岗责体系,拓展系统功能,逐步实现税易*税收业务全覆盖。研究建立适合我市特点的运维体系,根据“市级数据集中”要求,正确处理好市级和各地的统分关系,建立应用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和反馈机制。加强数据质量基础工作,推动税收管理决策分析模块的开发,提高数据分析应用水平,实现信息数据的增值应用,为加强征管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各地也要扎实做好相关工作,进一步明确“税易*”第二阶段的业务需求,为开发税收分析决策、纳税评估、税收管理员平台等系统做好准备。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按一体化的要求正式投入运行。扩大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政府采购模块在市本级预算单位的使用范围。完善各系统功能,重点改进系统的易用性和稳定性,逐步完善综合预算功能。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区做好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的试点工作。按照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抓紧做好财税网站开发建设,并建立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

6.加强财政管理各项基础工作。落实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密切关注规范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情况,及时研究应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平稳实施。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总结各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各地根据乡镇经济状况,区别对待,合理确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力度。加强评估协会建设和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资产评估机构的执业行为。深化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积极推进我市有关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促进会计信息的真实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加强财政监督,继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有选择地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检查,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四、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财税干部队伍建设

财税干部队伍建设是财税工作的基础建设。各级财税机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不断提高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能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税干部队伍。

在队伍建设中,首先,要进一步强调树立三种意识:

——学习意识。“学然后知不足”。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其特征就是知识的不断创新和迅速传播。各种新理论、新实践、新知识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即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也需要学习新知识,以适应新的岗位。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学习,主动更新知识,才能增强发现规律、把握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才能增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财税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当前,我们加强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财税工作的实践。要认真学习财税理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及时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政策,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全面提高工作能力。要通过学习,造就更多具有复合型知识的财税干部,涌现出更多财税业务“多面手”,进一步提高科学理财、依法治税的水平。

——全局意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面。在平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思维层次高与低之间的差别,人们很难看出来;但是,当一个复杂的局面需要人去驾驭的时候,思维层次高低之别立马就显现出来了,思维层次越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就越强。作为财税干部,不能仅把眼光局限在自己眼前的一小块摊子,而应该跳出固有的条条框框,从更高的层面更高的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部门之间、同志之间要讲协作配合,不要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不推诿扯皮,要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心系全局,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克服小集团利益和本位主义思想,部门工作要服从全局需要,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这样才能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进一步找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科学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筹划和部署好财税工作。

——争创意识。争先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克服困难、争创一流所必须的思维方式。与争创相对应的是守旧,守旧便是落后,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是你有没有争先创新的意识。我们一定要在改革创新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作为单列市,和财政部、国税总局距离远,和省里的联系又不多,和外地的信息交流少,大家埋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很容易滋生自满情绪,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有的事情,我们自以为做得挺好的,但和其他地区的放在一起一比,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一种安逸的状态之中,不思进取,注定会退步、落伍、被淘汰。不能因为自己的位子坐久了,业务熟悉了,就可以安于现状,一劳永逸。要学全国之长,创全国之先。要高起点、高标准要求自己,掌握相应的业务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使自己不仅能胜任手头的工作,而且还要比别人做的更好,更出色。

加强队伍建设,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要求,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主要领导要坚持原则,把握全局,团结同志,加强修养,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要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作为各级班子成员,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及文字表达的能力。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班子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加强班子团结和谐,班子成员要胸襟开阔、公道正派、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加强沟通、同舟共济,不断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干部人事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提高干部业务工作水平。积极举办不同层次的干部培训班,就当前新的财税政策、热点问题举行专题讲座,努力培养复合型财税人才。鼓励干部参加各级各类与工作相关的学习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人事信息化建设,促进人事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完善干部日常考核制度,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依据,做好参谋。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坚决、三个更加”要求,拓展领域,丰富形式,创新载体,贴近财税工作和干部思想实际,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做到廉洁从政。着眼规范行为,抓好制度落实,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财税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借助科技手段保廉,引入民主评议机制,促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提高廉政工作水平和质量。积极开展源头治理各项工作,重视信访件调查处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发挥信访举报、查办案件在廉政建设中促防、促教、促管、促建的综合作用。巩固发展基层站所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注重理论修养,陶冶生活情操,增强道德操守,提高思想境界,树立奉献财税事业的精神追求。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改进纪检监察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创新。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第4篇

这次全县财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既是对过去一年全县财税工作进行总结,又是对新一年全县财税工作进行部署。会上,县委、县政府对平煤蓝天光化公司等13家模范纳税大户进行了隆重表彰;良树局长传达了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国、地两税的局长作了很好的表态性发言;邵县长全面总结了*年全县财税工作,安排部署了2009年我县财税任务,他们讲的都很好,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坚定信心抓增收

过去的一年,对于我县财税工作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在财源不足,尤其是在重点纳税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圆满完成了收入任务,财政管理服务水平和支出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今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县财税工作最为困难的一年。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面临着部分行业和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和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的影响,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据财政部门测算,今年县财政支出资金缺口将达到9000万元,资金调度将困难重重。虽然今年财税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但我们也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扩大内需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为我们争取上级支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二是今年县内的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进入建设高峰期,新增财源较多,对财政增收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三是国家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我们改善基础条件、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促进财政增收提供了良好政策支持;四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能吃苦、善打硬仗的财税干部队伍,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办法。因此,我们要对当前的财税经济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要充分估计经济和财政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要看到全县经济和财政增长的良好势头和有利条件,坚定完成全年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做大财政“蛋糕”。

(一)要做大财源经济。能否把财源做大,既是财税收入增长的基石,也是经济发展成效的具体反映。要找准做大财源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培植增长稳定、支撑力强的支柱财源和骨干财源,充分挖掘新的财源增长点。一要围绕工业强县培植财源。要加大对创税能力强的规模企业的扶持力度,拓宽工业主体财源。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有效利用支持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倾斜,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财源税基。要加强对平煤蓝天光山化工、天瑞水泥、白鲨针布等纳税大户的扶持,县科技三项费用要拿出相当一部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产品升级,进一步涵养税源。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财税后劲的根本措施,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产能。尤其是要积极打造一批创税能力高、产品竞争力强、对县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二要围绕招商引资培植财源。要把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财源建设的重点,通过园区的建设完善,推动工业经济集约发展,形成规模财源,实现以园兴财,力争使民营经济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三要围绕城镇发展培植财源。城镇建设直接涉及建筑营业税、契税、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等诸多地方税种,是财政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要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拉动城镇开发建设。近期,各指挥部都要专题研究,克难攻坚,加快推进速度。要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事关结构升级全局的重要位置,切实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地方税收中的比重。

(二)要大力组织收入。组织收入是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也是增强财力、保障支出、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面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突出的收支矛盾,各级各部门要围绕目标,落实责任,将收入任务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分解到条条、块块,落实到税种、税源,明确到单位、人头,坚持从头抓紧,强化考核,确保达到时间进度要求,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继续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征管网络和制度,规范征管程序,提高征管质量,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全面完成今年的收入任务。要认真总结综合治税和税收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税收征管方式方法,加大涉税案件的查办力度,严厉打击偷税漏税、恶意逃税等违法行为;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法规,清理违规的工效挂钩、收入返还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优惠期满、不符合规定的政策要立即停止执行;对仍处优惠期的,应先征收,再以奖励的形式对纳税对象予以照顾和优惠,以维护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要加强对税源的分析监控,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税种的监控和征收,实行分类指导,确保税收足额入库。要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征缴力度,确保应缴尽缴。

(三)要搞活财税经营。一方面,要善于把有形的资产资源经营好,使存量资源和沉滞资产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重点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监管,提高国有资产收益,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要善于把无形的财税政策经营好。一项好的政策对财税增长的作用不亚于一个支柱产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研究运用好上级的有关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环境,争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各种资源和要素。相关责任部门要牢牢盯住国家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继续发扬勇于拼搏的精神,全力以赴向上争资金、争项目,尤其要加大对国债资金、各类专项资金、市政府“8128”工程资金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争取力度,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

二、精打细算抓支出

(一)要优化支出结构。财税工作作为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大力支持社会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今年政府工作的主基调是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为此,我们一定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优化支出结构的核心和方向。首先,要兑现国家政策,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福利待遇,保证工资、津贴补贴等个人部分按时发放到位。其次,要科学配置财政资源,加强资金调度,集中财力办急事、办大事。凡是省、市、县出台的财政政策都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凡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和重点工作的资金都要不折不扣地保障;凡是涉及社会事业发展、公共群体利益支出的资金都要不折不扣地满足。其三,要以落实好“十大实事”为重点,更加关注民生,强化资金保障。

(二)要严把支出关口。今年,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明显放缓和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刚性支出加剧的严峻考验。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情。对专项支出,要严格支出程序;对会议费、招待费等一般性支出要从紧从严控制,精简各类会议和活动,减少各类评比表彰和达标升级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支措施,杜绝一切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对一些临时要求追加解决的经费,要严格按预算办事,该减则减、该压则压、该控则控,力争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增强预算的刚性约束力。

(三)要加强支出监管。做好财税工作,生财有道是基础,用财有方是关键。财政部门要围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研究探讨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严格抓好落实。要敢于动真碰硬,密切配合监察、审计等部门,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浪费财政资金的行为。今后,各项政府性基本建设支出,都要按照招投标制、投资评审制进行运作和管理,对评审出入太大的要进行认真分析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从现在起,凡是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都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坚决防止“体外循环”、重复购置。对国债资金、上级转移支付资金、重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进行跟踪问效,确保专款专用、高效使用。要进一步做好各级各部门的债务清理和偿还工作,防范和规避财政风险。要加大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坚决查处挤占、挪用行为,保证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

三、强化措施抓落实

今年财税工作的目标已经确定,任务已经明确,能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真抓实干是关键。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把财税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经常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力抓。特别是分管财税工作的同志,要重视学习财税知识,熟悉财税政策,研究生财、聚财、理财之道,不断拓展工作思路。要针对财税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各级政法部门要全力支持财税部门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特别是要大力支持财税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对那些妨碍财税部门执行公务的不法分子,要依法及时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这也是维护财税法律法规严肃性的必然要求。要注意协调好财税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关系,主动关心财税部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提高领导和管理财税工作的水平。

(二)要落实责任。完成今年财税工作各项任务,关键是要落实责任。财税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和管理区要按照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超八成、四季度保全年的进度要求,坚持从头抓紧,强化考核,确保收入进度。各经济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效益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落实增收措施,帮助解决困难,提高企业为财政贡献的能力。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特点,大力支持财税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及社会综合治税任务的落实,都有责任、有义务与财税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抓好落实。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第5篇

一、肯定成绩,上半年财税工作成效明显

1.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对受禽流感影响的家禽养殖场及家禽加工企业,及时给予财政补助。落实对粮油种植大户的直接补贴和“订单粮食”的价外补贴,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扶优扶强,着力培育明星企业、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支持品牌战略实施。贯彻落实出口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上半年全市退税13.65亿元,历年应退未退的已基本退清,促进了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从3月份开始,全市单月出口额已跃上1亿美元的大关。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社会保险补贴、公益岗位补贴等政策,促进下岗再就业。

2.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统筹协调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全年可减轻农民负担4741万元。采取积极措施,支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康庄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加大了对公共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中心城市二轮教育布局调整。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市公共卫生中心、疾病控制中心及传染病医院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3.收入征管力度进一步强化。加强税源监控,深化细化分税种、分行业管理,创新征管办法,加强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小税种的征收。继续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配合矿山整治工作,组织实施了全市矿产税收专项检查,开展了对全市“三类”企业的清理规范,取得了明显成效。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统一征缴办法,提高社保费征管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和监控,市本级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已全部纳入市级财政专户管理,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4.财税改革与管理进一步深化。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对8个单位进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加强会计集中核算,逐步扩大资金集中支付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了采购目录和采购预算编制范围;加快财税信息化建设,启动“金财工程”,开发运用“12366”语音系统新功能,方便群众办事;对乡镇和市级机关政府性负债情况进行调研,摸清了底数,提出了规范管理的意见建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和处置审批工作,积极支持事业单位改革,做好国有资产委托监管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认清形势,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尽管上半年全市经济和财政运行的总体态势良好,但是,也必须看到,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一是煤电油运紧张局面仍在加剧,尤其是土地、电力供求等矛盾异常突出;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成效初显,但近期对经济、财政和税收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三是外贸增长加速与地方负担加重的矛盾逐步尖锐化。下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将出现“双回落”,经济增长回落和效益回落。这些都给全市财政运行带来直接、间接、即期和预期的重大影响。从财税角度看,归结起来主要是:

一是财政运行的不稳定性增大。一方面,电力、土地、煤、油等一些生产要素供应紧缺,能源、原材料等一些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效益缩减,影响了城乡居民生活和我市的投资环境,对财政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对房地产业、建筑业、建材业等重点行业利润和税收产生不利影响。随着银行信贷收紧,国家遏止过热投资,以及市场竞争加剧,这些行业如出现较大的波动,将波及到其他产业,对财政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在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财政收入还是财政支出,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相互叠加、互相作用,会影响财政收支的持续稳定运行。

二是出口退税负担沉重。今年全市安排的出口退税预算为9.3亿元(按外贸出口增长20%测算)。但是按目前的外贸出口增长和历年出口情况,全年外贸增长将在30%以上。出口退税地方财政承担数额将超过预算,地方可用财力受到严重挤压,全年收支平衡面临严峻考验。另外,出口成本增加导致部分企业效益下降,最终也将影响财政收入。据测算,退税率下降1个百分点,每出口一美元将提高出口成本7分人民币。如纺织品的生产出口,相关企业原平均利润率为6%,出口退税率下调4个百分点后,将使其利润空间大大缩小。

三是财政支付风险日益加大。近年来,我市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方面要求加大公共支出的呼声很高,财政现时的和潜在的支出压力很大。另一方面,过去长期积累的政府直接显性负债或潜在负债,数额巨大,等待“消化”。

因此,下半年财政收支形势十分严峻,各级财税部门对此要保持清醒头脑,树立忧患意识,振奋精神,有所作为,进一步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困难面前想办法,压力面前出精神。既要看到困难又要看到挑战,更要看到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攻坚克难,创新办法,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财税工作的新局面。

三、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

要完成今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非常繁重。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要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继续按照“做大蛋糕,优化结构,综合调控,推进改革,练好队伍”的要求,苦练内功,创新工作,狠抓落实,在五个方面下功夫,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在发挥职能上下功夫。国家宏观调控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搣区别对待攠,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施策,该控制的坚决控制,该支持的还是要支持。在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财税支持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式和环节,将解决制约发展的共性问题,作为财税发挥职能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创新财税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通过完善财税政策,运用税收、财政贴息等多种财税政策手段,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引导、吸引和聚合民间资金、信贷资金等社会资金,投向鼓励发展的项目、产业和领域。要集中财力保证“六个百亿”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支持我市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财政对热电企业的支持力度,下半年市财政安排500万元,用于对热电企业超发电量的补贴,鼓励企业多发电。进一步优化科技三项经费等资金的支出结构,重点扶持科技孵化中心、重点项目等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出口退税政策,做到应退尽退,积极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按照统筹发展的思路,重点支持农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发展。

2.在组织收入上下功夫。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地方可用财力增长减缓的情况下,要开拓思路,积极组织税收,把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和财力结构结合起来,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一是加强税收收入分析,提高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探索“责任到人、管理到户”的征管模式,扩大税源监控面,深化纳税评估,优化纳税服务,加大清欠力度,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二是在依法规范的前提下,优化税收收入结构。创新征管手段,加强对营业税以及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小税种的征收,积极培育新的地方主体税种。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积极探索非税收入政策和收缴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对不缴纳营业税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营业性收入,全面实行预算外集中。

3.在支出管理上下功夫。在财政收入增长趋缓的情况下,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要全面清理财政支出范围,严格控制车辆购置、电话费、出国费、接待费等一般性支出。二要加强部门预算的执行刚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不能随意变更经费用途;一般性支出要保持零增长。三要下决心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要抓紧对现有的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客观评价各种专项资金存在的必要性、规模的合理性以及整合的可能性,压减那些效益不高的专项支出,合并资金用途和扶持对象相近的专项支出,盘活支出存量,增强统筹调配财政资源的能力。四要加强财政支出跟踪问效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论证管理制度,选择若干项目进行评审。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各项违规、违纪行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