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大学学报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精选

农业大学学报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成功运作,我乡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一、旅游现状

2006年,我乡开始实施“旅游兴乡”战略,几年来,通过内部挖潜和招商引资,使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浏河人家”,“浏阳河第一湾”,“湘东第一洞”等带有农业休闲气息的旅游品牌。目前,共有以“浏河人家”为品牌的农家休闲山庄5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4000多人,日营业额可达2万多元,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近400人,并有效地促进了种养业和招商引资地发展。

二、存在不足

××农家休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现为客源不稳定,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有形成特色,不论是老式土砖瓦房,还是红砖楼房,都没有经过造型,没有农家特色,缺乏景区建筑风格。没有菜园、果园、花园、池塘等,不象农家,而象农村的都市,游客来过、吃过、玩过、住过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农家乐”。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不能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健身运动、商务会议等方面的服务。大多数来农家休闲的游客主要停留在吃一餐饭,打一阵牌。同时,大多服务人员受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缺乏统一规划。大多农家休闲项目是当地群众利用自有的住屋,自发兴办的,都没有进行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大。加上政府投入小,部门介入少,调控乏力,对农家乐的数量控制、质量把关、地域分布、配套功能设施、层次类型、宣传筹划等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品牌,产生整体效应。

4、相关服务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线没有公共汽车,附近也没有出租车,游客文秘家园乘车不方便,游客有急事需到浏阳租车,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缺乏医疗条件,游客身体偶有不适,求医、购药困难,健康缺乏保障。三是居住条件不优。多数农家乐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居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发展优势

我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浏阳河中上游,面积256.8平方公里,人口3.5万,距离浏阳市区22公里,现有森林26万亩,其中国家生态效益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绿化率90%以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揭开她迷人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有湘东第一溶洞—古风洞、浏阳河第一湾漂流、浏阳湖等蓍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地下迷宫”空岗山,峭壁千仞的天岩寨等尚待开发的景点,今年年底,双江电站将建成蓄水,形成“浏阳河第一湖”的美景。不久,华南虎将放归××,将使××闻名海内外,极大的促进××发展,除自然景观外,××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有李志民、张凯和叶子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有江大仙人庙等道教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庙观。近年来,我乡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绿色水果、栀子花、黑山羊、科学试验田等产业已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观光带。游客来到××,浏阳河沿岸风光和风味独特的浏阳河农家休闲可以怡情,可以忘情,让人留连忘返。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我乡农业旅游的投入,实现“旅游兴乡”。

(二)工作目标

1、我乡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生产的观赏性,合理规划,形成农业观光带,同时加大对农业观光带配套设施的投入,由政府对“浏河人家”农家休闲品牌统一规划设计,重新定位,实现农业观光游与农家休闲共同开发,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2、招商引资4—5千万元,对我乡两个较大的旅游项目“古风山庄”,“天人绿谷”进行“二次开发”,将它们建成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服务项目。

3、双江电站建成后,招商引资2—4千万元,利用电站库区近郊,交通方便的优势,将双江电站库区建成我市最大的“水上乐园”,为都市休闲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将双江水上乐园与浏阳河第一漂联合,丰富浏阳河第一漂的内涵,对大溪河和小溪河沿线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

4、借助世界濒危种—华南虎即将落户我乡这一全世瞩目事件,以及长沙引水工程即将启动,进一步向外推介“绿色××、生态××、清新××”。以此为核心,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区”,使××农业观光旅游融入浏阳市域经济,服务“长株潭”。

五、工作措施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由市领导牵头,会集旅游、国土、规划、建设、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打造“××旅游区”发展模式,对我乡旅游项目的规范、设计、管理、分布、档次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呈现农家特色。农业观光带与农家休闲要整体开发,小型农家休闲按照笼中有禽,栏中有畜,塘中有鱼,园中有菜的庭院经济进行布置,中、大型农业休闲项目可以考虑采用庄园开发的模式进行整体布置。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挂牌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审批后方能挂牌营业。

为加强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观光旅游协会,让旅游景点、公司、种养专业户与休闲农庄建立联系网,加快我乡其它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进度。为做好接待,加强对外联络,更好的推介××旅游,以村为单位成立接待中心,负责对外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有关事项,以便改进服务,让游客满意。

对挂牌营业的,制订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比授牌”和“共产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违章经营者进行处理打击。

(三)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药学;教学;建设;探索

农药学一直是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以及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农药学课程体系中包括很多与农业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也是植保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内容,密切关系着农药科研与应用人才的培养,并对中国农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所以,农药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改革直接影响到植物保护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竞争优势。伴随着我国农药工业和农药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有害生物抗药性的问题,以及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药需要向新型、高效、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的方向发展[2]。尤其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制定农药残留限量,以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可见国家近年来对农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对我们农药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今后不仅是农药企业,科研单位及技术服务部门都将对农药人才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其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多项技能,比如农药营销、技术服务、管理与应用等。所以,如何通过农药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农药发展的专业人才已经迫在眉睫,也是目前国内高等农业院校植保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结合安徽农业大学自身办学定位,通过从多个方面,重点介绍高等农林院校农药学课程的建设,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等,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1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安徽农业大学农药学的教学内容目前还在参考《植物化学保护》这本教材[3],然而我国农药研究、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且现教材未包涵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已不能满足农药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适应农药相关的从业要求。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更新和调整,比如更新国家已禁止生产、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传统的农药品种(2016年版),并且只简略介绍停用原因,而着重于介绍目前世界新农药开发的趋势、品种等,以及如何利用新手段、新途径(类同合成、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等)进行新农药创制[4];在教授杀虫剂作用机制时,可将最新研究热点比如鱼尼丁受体(钙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几丁质合成酶等内容进行介绍;此外,还可以传授农药残留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QuEChERS法等);介绍农药新剂型和先进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农药登记程序、农药标准的制订等。通过加入新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既了解到农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又能掌握农药管理的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为培养全能型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2教学方式的改革

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照本宣科、一味的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只能选择单向接受,缺乏思考的过程,以及慢慢消化知识的时间,学习的积极性必然大大降低[5-7]。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例如,将班级的同学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农药学课程中某一章节或专题,让学生通过搜集、查阅资料,制作成幻灯片。由学生上台围绕主题,给大家讲解,并随堂提问同学,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鼓励其余学生向讲解者进行提问,锻炼演讲者的思辨能力,相互提高。通过这种启发、互动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应变、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多媒体工具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动态化和丰富化,但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手段,需要将二者做到合理分配。同时,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堂讲授只是播放幻灯片,不能照着ppt念,需要逐步强化和完善课件内容,提高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8]。

3加强实践教学,走“学研结合”的道路

实践教学是农药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除了进行常规的实验课程的学习,还要通过农药学课程“学研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增加创新实践、实习等内容。例如以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项目为主线,每组学生选择1项内容(如某种农药某个浓度在植株、土壤或水体中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全程参与项目研究。每组学生根据需要自己安排时间,负责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m2以上,按规范程序进行田间试验设计和样品的采集,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实验操作模式,最后,按农药残留登记试验格式要求,每组学生完成一项整体试验报告[10]。在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联系生产实际和需求,形成以理论教学为主、完成科研项目为辅、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农药残留分析的技能训练与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

4改革考核方法

传统的考核理论课程内容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教师考前进行针对性辅导,学生考前“抱佛脚”[11]。而实验考核也是以实验报告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内容的完成情况给学生打分,缺少独立的考核体系,学生做实验的态度、细节过程、表现,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进行思考都体现不出来,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和片面,容易导致对学生的评价失真。所以应该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索出新的考核方法,具体变现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知识应用能力、研究问题能力、科研态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方位地考核,各个考核指标进行打分,折算比例进行综合测评[4]。

5加强校企合作

安徽农业大学坚持走“大别山道路”已有30年,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已经从一家一户的个体帮扶发展为校地校企全面合作。强化校企合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利用实习的机会在专业老师带领下,到企业进行调研[3],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再者,邀请农药企业家进入课堂,为学生讲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的业务工作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以便他们早作准备,提高就业率。近年来,我校植保专业就业率逐年攀升,位居全校前列。

6结语

本课程教学在近年来植物保护、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的综合教学测评中均被评为优秀。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大量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相长。同时为现代化的农药行业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宝安,赵德刚,杨松,等.农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30-136.

[2]张一宾,张怿,伍贤英.世界农药新进展(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74-383.

[3]吴祥为,高倩,操海群,等.高等农业院校农药学课程创新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41-42.

[4]王鸣华,高聪芬,施海燕.农药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27-128.

[5],周利娟,徐汉虹,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237-239.

[6]曾东强,任立云,何龙飞,等.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探讨[J].广西农业科学,2008,27(S1):125-127.

[7]刘亚光.农药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86-87.

[8]冯建国,陈小军.浅谈新时期农药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广东化工,2015(20):142-143.

[9]纪明山,王洪平,方洪,等.植物化学保护专业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改革与时间[J].高等农业教育,2001(11):65-66.

[10]张志祥,徐汉虹,程东美.“农药残留分析”课程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7):128-131.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第3篇

单安山同志,男,博士,年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年任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和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动物营养党支部书记,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带头人。

单安山同志热爱祖国,热爱黑龙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了自己从事所衷爱的科教事业甘于清贫吃苦,不为金钱所动。在英国深造博士后出站后,毅然放弃国外和北京的优良生活环境,回到我省东北农业大学进行艰苦创业,并多次谢绝国内外的高薪聘请,立足黑龙江,成就大事业。多年来,放弃了一切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中来。他领导学科新建了个研究室(分子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研究室,营养化学与饲料安全研究室,动态营养与调控研究室,饲料应用新技术研究室,饲料研究室),建立了个产、学、研基地,他组织学科申报并获得各类科研项目多项,获得经费多万元,获得奖励项。为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带动了学科建设向前发展,确立了该学科点在全国同行中的领先地位。年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某年又以全省总分第三的名次被重评为省重点学科,在他的主持下,动物科技学院畜牧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他主持的动物营养学远程教育课件得到国家立项。

单安山同志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主持中、日、韩国际学术会议次,全国动物营养大会次,全国饲料行业博览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余次,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邀请接待几十名外国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他公道正派,治学严谨,廉洁自律,勇于探索,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取得了显赫的科研成果,在广大教职员工中树立了良好榜样,得到全体师生的齐口称赞。他有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激励学生更好学习,他争取到万元企业赞助,用于学生助学、奖学、和助教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生知识,还教学生做人,身传言教,培养高素质人才,指导博士和硕士生多人。近年来,共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了门课程,主持或参加本全国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完成译著本,主编出版了《饲料非营养性调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一书,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颇高的知名度。

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几十项国家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重点跟踪资助与宣传对象;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所参加完成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年被评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在“九五”期间获得国家科研课题项,总经费多万元,学科建设费多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余篇,其中余篇被国外权威刊物收录和引用。

单安山同志突出的业绩在同行中赢得了很好的声誉。现主要学术任职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动物营养饲料研究会理事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养猪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委,《饲料博览》编委,哈尔滨工程大学《应用科技》编委,中国动物营养学报编委,东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

单安山同志具有极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坚强的党性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他的带领下,动物营养党支部活动经常,工作深入,党建工作走到了全校的前列,某年被评为校先进党支部,连续五年来,共培养名优秀教师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并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单安山同志还十分注重统战建设工作,在其所带领的动物科技学院和动物营养研究所领导班子中,两名副院长为民盟盟员,一副所长为九三社员,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努力进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在某年,由动物科技学院承办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日韩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北方饲料与动物产业博览会,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大众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蔡茂华(1971-),男,广东梅州人,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李敏(1977-),男,湖北武汉人,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何文钺(1981-),男,广东湛江人,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处,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广东广州51064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1-0052-02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忽视专业教师的作用。长期以来,大家一谈起校园文化,就认为是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学生工作机构和学生的事情,与教师没有多少关系。但实际上,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人格和文化涵养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他们的整体凝聚力对校园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看,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一学期难得有两次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很少,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限于名目繁多的各种具体活动,而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等潜在的教育活动排斥在外;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除学生参与外,主要是学生工作队伍的教师参与,而专业教师与其他行政人员很少参与,与学生的交流也是屈指可数。

2.缺乏与校外力量的交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参与人员主要是校内人员,包括学生、政工干部以及极少数的专业教师,而缺乏校外人员的参与。校外人员主要是校友、企业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他们实际上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校园文化活动把目光主要集中在校园内,而极少关注现实社会,与社会脱节,最终导致校园文化成为“空中楼阁”。

3.学生参与的普及率不高。在对广州石牌地区5所高校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中,对“你是否参加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回答,只有30%学生表示“已参加”,还有70%学生分别表示“准备参加”“不准备参加”“还在犹豫”或“想参加但没有时间”。全国很多高校的情况与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目前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大约只占在校学生的1/3,这表明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普及率不高。

4.联系专业知识不多。在对广州石牌地区5所高校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中,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的比例为:文体活动占39.3%、青年志愿者活动占24.5%、社会实践活动占18.3%、讲座报告占8.5%、学生科技活动占5.7%、其他占3.7%等。调查显示: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大部分是娱乐项目,与专业知识有关联的活动少,绝大部分学生集中在文娱体育、人文素质、社会服务实践等活动上,即使是学生科技活动,主要是学生工作的教师的策划,缺乏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所策划的活动专业知识的含量不高,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单化和低层次化。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校园文化提出的新要求

1.生源结构差别的逐渐缩小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长期以来,一般高校在校学生的城乡学生比例、“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学生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别,而在农业院校、地质、水利等所谓的“艰苦行业”高校的在校学生中,农村生源和所谓的“艰苦专业”的学生比例较高,但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艰苦行业”高校的学生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华南农业大学新生为例,2001年至2006年连续6年,城市生源基本上在60%左右,农村生源在40%左右,其中农科专业学生中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的比例相差在10%左右,非农科专业学生中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的比例相差在15%~28%之间,非农科学生的新生人数比例则从2001年65.56%上升到2006年83.26%,农科学生的新生人数比例从2001年34.43%下降到2006年16.73%。大众化教育阶段与精英教育阶段相比,农业院校、地质、水利等“艰苦行业”高校的城市生源和“非艰苦专业”专业学生的比例增加,而一般高校本身的生源结构没有明显差别,这样高校之间的生源结构差别逐渐缩小。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是每个高校学生的整体活跃度比以往有明显的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变得更加丰富,这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

2.学科构成的多样性、综合性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每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改革,对学校的发展重新定位,但总体上都朝着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理工科院校以理工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医科院校以医学学科为主,多学科齐头并进;农业院校以农业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其他学科协调发展,形成每个高校学科构成的多样性、综合性。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2001年至2006年,由34个专业增加到78个,其中农科专业数由10个增加到13个,非农科专业数由24个增加到65个;农科专业所占的比例从2001年29.41%降到2006年的16.66%,非农科专业所占的比例从2001年的70.58%升到2006年的83.33%,至2006年9月,华南农业大学已经覆盖了11个学科门类的9个。学科是大学的办学基础,不同的学科构成造就不同的校园精神,因此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考虑到当前学校学科构成的改变和学校发展的重新定位。/

三、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1.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如前所述,大众化教育过程中,高校之间学生生源结构逐渐缩小,每个高校所包含的学科大同小异,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个高校更容易产生共性的、无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自身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相适应,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必须充分考虑到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理念、价值、精神、风格和未来的构想并体现出继承性和前瞻性,创建出具有自己的特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目标。

2.建设高层次的校园文化。纵观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健康向上的娱乐项目,它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却收效甚微。尽管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具有不同社会阅历的学生,但他们的需要、兴趣和爱好都具有较高层次。活动层次较低的校园活动既起不到导向作用,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其总体功能。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超越低层次的娱乐性校园文化,以科研、学术为中心内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出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要建设以科研、学术为中心内容的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必须做到教师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结合专业知识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开展富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向学术领域演进发展,其结构和内容将发生重大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自由参与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加深专业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学风的形成,又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带动科研,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的保证。

3.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校园文化。高等教育发展迅速,2002年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从传统的文化技能教育向创新和素质教育转变,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站在中国新世纪的变革、高等学校适应社会竞争、社会主义主旋律文化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使其适应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进步。在这个不断变革的高等教育时代,校园文化将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素质;校园文化活动将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广大学生参加,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吸收校友、企业以及政府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与社会的广泛接触,达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目标。

4.建设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因此,校园文化既要重视特色建设,又要重视高层次,同时还要重视多层次建设。多样化的校园文化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和潜能得以发挥成为一种现实,让学生在参加校园多层次的文化活动中,清楚地认识自身价值,实现自己的个人潜能;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向阳.21世纪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和新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2(7).

[4]邹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4).

[5]盛宏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原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农业大学学报范文第5篇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我区学术繁荣发展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学会发展的源泉和生命力所在。我会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学术交流看作是立会之本,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农学会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协办、联办等形式,开展综合性、跨学科、开放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学术交流的方式,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质量,树立了学会的学术权威性。不断提高了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促进我区学术繁荣,推动农业科技水平跃上一个新平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召开了“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

今年,8月5日至6日,由我会主办,*作物学会、新园艺学会、*原子能农学会、*棉花学会、*土地学会、*农经学会协办,塔城地区农学会、塔城地区农业局承办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塔城市隆重召开。参会代表100余人,参会论文60余篇。研讨会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从农业科技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节约型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期间,特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胡晓松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李先德研究员作了精彩的报告。还有6位自治区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发言,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是农村生产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特别是自主创新步伐,是农业科技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支撑的保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这次研讨会开的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推进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协办了*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根据中国农学会*6年学术年会总体安排,我会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协办,组织广大会员积极撰写论文,审议提交论文,配合开展各项工作,做好会议前期筹备工作。这次论坛围绕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涉及的方向性、战略性及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对新时期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推动作用。论坛召开的成功圆满,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参会代表达300多人。

3、联合举办了“支农政策项目申报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学习培训班”。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会应经济学会邀请,与畜牧学会等联合举办了“支农政策项目申报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学习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各地相关部门对国家支农政策和有关惠农文件精神的领会,了解了申报项目、申请资金的运行机制,并掌握了相关支农政策,与专家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为各地争取更多的国家支农项目和资金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科普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开展科普活动,把先进适用的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一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学会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我会把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以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等为重要载体,推动科普工作在全疆各地扎实有效的开展。

1、组织开展“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活动。我会针对喀什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喀什地区农学会、农业局及时联系,多次研究确定了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实施方案。这一活动,得到了自治区科协的大力扶持和资金资助。为了搞好培训活动,我会精心安排,于11月12日至18日,由学会秘书长曹弦同志带队,组织农科院崔元玗、王晓冬、冯炯鑫等专家一行4人,赴喀什两县一市,围绕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日光温室的建造技术与材料应用、西甜瓜设施栽培技术等内容开展了培训,深受当地领导的赞扬和广大农技人员、农民朋友的欢迎。此次授训人数达3000多人次。培训现场座无虚席,农技干部及农民朋友们认真听取专家讲课,并就在生产中遇到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请教专家,学习热情高涨,达到预期目的和成效。

2、积极参与“自治区科技活动周”活动。今年,我会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科协、科技厅的号召,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周”活动。在活动周期间,积极组织专家编写科普宣传材料,开展现场咨询,并发放科普宣传材料,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会员科普宣传的积极性,以项目为载体,以点带面,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讲座和科技咨询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坚持以人为本,竭诚为广大会员服务

一年来,我会坚持以人为本,竭诚为广大会员服务,始终贯彻会员至上的思想,搭建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渠道为会员展露才华、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积极参加“自治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申报评选”活动。我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自治区科协、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人事厅共同举办的“自治区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申报评选”活动,按照论文评选条例,认真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对每篇论文进行了综合打分及推荐等级,共推荐报送6篇论文参加终评,评审结果尚未揭晓。

2、积极参加“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博士生论坛”活动。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和博士生参加自治区科协举办的学术论坛活动,提交论文20多篇,其中“*棉花创新体系研究”论文获三等奖。

3、编办学术论文集。我会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竭诚为广大会员服务为原则,编辑出版学术论文集。经多次与《*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联系,出版了《*农业大学学报》增刊一期,即《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此次征文范围较广,地州级会员提交的论文较往年有所增加。为了保证论文质量,我会做了认真细致的筛选、审稿等工作,并进行了修改和字数压缩,同时兼顾了各学会及地州学会会员的论文入选比例,提高了论文入选率,最终编入《*农业大学学报》增刊55篇论文,约27万字。

4、认真组织做好人才推荐活动。我会积极参加各类人才推荐活动。组织推荐的崔元玗等4位同志荣获“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农村科技》杂志社荣获“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称号。组织推荐各类理事及科普会员30多人。积极配合自治区科协推荐科技伊犁、科技阿克苏专家活动。协助地州(市)农学会组织推荐各类专家进行科技咨询、科技培训活动。

5、做好学会的日常工作。完成了学会工作调研报告;撰写了学会工作汇报及学会科普工作会议材料等;完成了自治区社会团体年检报告书、机构代码证的审查及学会统计年报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按照总体工作部署,我会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学会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学会常设运作机构的地位及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存在着社会性事务多、人员少、待遇低等问题,长期发展下去,将影响学会的改革与发展。二是学会的基础条件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薄弱。三是学会业务工作范围有待拓展。

三、*7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会自身建设,明确发展思路,坚持走“学术立会、活动兴会”之路。切实解决好学会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把握好工作结构上的整体性、学术活动上的综合性、科普工作上的实效性、工作上的服务性、效益上的社会性,发挥学术团体和行业服务的双重功能,促进学会职能完善,把学会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工作重点:

1.完成*农学会理事会任期改选换届工作。

2、围绕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3、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科普培训讲座。并根据自治区科协的具体安排,做好科普宣传活动月工作。

4、加强与各专业学会和基层农学会的信息交流,做好服务工作。

5、开展人才举荐工作。组织推荐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各类评奖活动,为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