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模具设计教学

模具设计教学范文精选

模具设计教学

模具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

当前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模具设计是实践性和工程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模具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和较强的模具制造能力以及能够满足现代模具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模具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以外,还需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模具设计人才“应用”能力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应用型模具设计人才的培养。

1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金工实习是高校模具设计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它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必修技术基础课程。通过金工实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机械零件加工的主要工艺过程和方法,熟悉常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大多高校金工实习内容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的车、铣、刨、磨、钳等传统训练方面,忽视现代先进技术训练如以数控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为核心的模具制造实践和以模具制工艺设计为主线的现代工程实践的培养,跟不上目前国内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的水平。

2实践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当部分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往往采用简单的课堂教学来实现。指导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步骤,根据操作过程演示实验内容,采取验证式的实验方法,实验骤教条化。虽然有时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试验,往往也是验证式的。这种教学方法还会受到实验室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消减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灵活性,难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现场实习是模具设计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现场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扩大专业知识面,培养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但部分教师以及大多数学生认为,现场实习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没有意识到现场实习的重要性。往往是一个或两个指导老师带着许多学生走马观花地参观生产现场,未能给学生介绍与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的生产实际,也未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实际中去,因而对生产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3缺乏综合性实践的平台

生产企业对应用型模具设计人才的要求不仅只是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与项目实施能力。但目前相当部分高校的模具设计实践教学,大多采用校内教学(实验)辅助生产现场参观的方式进行,缺乏综合性实践的平台,学生自主参与性较差,与生产企业以项目或工程管理的方式差别较大,难以培养更重要的是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与项目实施能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1)金工实习改革。金工实了掌握机加工中的车铣刨磨钳等传统训练方面,增加模具企业中常用的现代加工设备如数控电火花成形、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数控铣削设备的实训内容,给定特定的模具零件,安排学生操作数控机床、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等设备对零件进行加工,训练学生对现代加工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控编程能力,促进学生对模具的特种加工方法的了解。

(2)增加数字化设计加工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模具设计软件不断出现。在传统模设计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实现数字化制图、模具数字化设计、模具数字化分析仿真、模具生产管理以及模具的数控加工,从而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已经形成趋势。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就业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上增加模具数字化设计的内容,采用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如Pro/E、UG等进行模具三维数字化设计,利用模具分析软件如MoldFlow、DYNAFORM等对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检查模具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在设计阶段消除易出现的错误,利用CAM技术模拟模具的加工过程。在实践环节中增加这些内容,目的是加强学生模具数字化设计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实践教学方法

改革课程实验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往往由于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验大多采取验证式或演示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对于模具设计的课程实验,采用案例法(企业案例)教学,比如模具拆装实验,选择企业生产报废的但能反映模具新技术的典型模具,如自动脱螺纹模具或二次分型模具等,通过模具拆装过程的训练,学生掌握模具拆装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动手拆装模具的能力,加深对模具设计参数的理解,而且学生也能从另一侧面了解生产企业模具的拆装过程。对于注射生产实习,学生亲手去安装和调试课堂所讲的企业案例模具,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进行塑件的生产。通过对塑件的生产,以及对注射成型参数的调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艺参数,并且根据各种成型情况来调整参数,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3增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

目前实践中的金工实习、现场实习、实训、各门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大多以单独考核的方式进行,缺乏将所有实践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实践,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较差。为了培养学生的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与项目实施能力,在所有的理论知识和单项的实践内容完成后,增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采取类似生产企业的项目或工程管理的方式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能力,选择与自己能力相符的企业生产实际的实例题目(真题真做),一人一题,避免了小组中的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甚至有自觉性差的同学偷懒抄袭的情况出现。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查阅收集设计参考资料,自主思考,独立设计,优化方案。将模具设计(三维和二维的数字化设计能力)、模拟分析(CAE分析能力)、模具各个零件(主要是成型零件)的加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热处理等动手实训能力)、模具各零件的组装(模具装配能力),最后将组装好的模具在压力机或注塑机上试模(初步的试模和调整能力)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并且学生对各个环节的实际管理能力也得到提高。通过综合性实践的训练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和分析能力、工艺技能和工程管理能力。由于题目主要来源于企业实际产品,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实践训练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结束语

模具设计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教学法;应用

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环境背景下,社会向技师学院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来说,要想满足企业对一线专业人员的需求,学校必须要革新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其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都学生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问题,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课程知识和实现知识应用的教学方法。可见,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应用,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国内外在理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步骤实施如下:①方案的设计: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项目案例和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②项目的实施。各小组对同一项目进行剖析,并通过分析、梳理形成小组意见,为下一个讨论环节做好准备。那么,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各小组学生独立进行项目分析和评价报告的撰写。③评价总结。这一环节主要是做好学生项目分析成绩的评定,评定的内容包括资料的搜集情况、讨论的发言情况、项目报告分析等等,是一个综合素质型的评价。

2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2.1项目实施准备阶段,设计有新意的教学项目

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而言,要想顺利开展项目教学,必须要做好项目的布置准备工作,才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落实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应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地筛选项目案例,充分考虑所选择的项目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解答所遇到的学习问题,并通过案例组合方法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项目案例的运用,需要经过合理的计算分析,确保常规的教学任务能够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倘若项目分析阶段占据的时间过长,那么就会影响常规教学(即理论性教学)的进度,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也会影响到项目实施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在项目实施准备阶段,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搜集相关资料,并设计有创意的教学项目作为教学应用的根本条件。

2.2项目实施的中期阶段,确立项目方案及实施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应用的主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制定的项目实施方案,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划分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安排相应的项目负责人对组内成员进行项目分工。而教师则要对熟练掌握项目的实施内容,并在实施的工程中落实好跟踪工作,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还可以提醒项目中所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项目实施活动的记录,包括实施的内容、完成的效果、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新技能等。

2.3项目考核的后期阶段,及时检查评估及归档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为此,在项目实施结束后,教师需要对项目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项目实施能力,以及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结果的不足,帮助学生从“问题解决能力”上升到“知识建构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定,判断是否存在需要改善的部分,对欠缺的进行补充,以整个学生所反馈的信息,为下次课堂教学提供参考。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上交的《项目说明书》对学生的项目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进行资料的归档整理,让学生在对项目的实施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项目学习习惯。譬如说:在教学“冲压模设计”和“塑料模设计”内容时,教师可以各安排一个模具设计项目,让学生按照相关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上交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对此进行审核,并结合学生日常的作业表现,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评定。

3结语

实践证明,项目教学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化平淡为神奇。为此,有关教学工作者应立足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本质属性,根据理工科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项目教学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2]朱芬芳.项目教学在模具制造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5).

模具设计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这门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冲压成型工艺及各种冲压模具设计,其二是塑料成型工艺以及塑料模具设计。而每部分内容又包括原理、成形方法及设备、典型工艺、工程应用等几部分内容。这使得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出现了内容多、章节繁、知识点难、原理深等问题[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材料成型工艺分析以及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具备中等复杂程度模具的设计能力。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材料成型工艺分析及相应的模具设计能力。由此可见,该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学习难度较大,该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势在必行。在互联网背景下,该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应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2]。

1优化课程内容,实施案例教学

优化课程内容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建设的依据,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突出典型的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内容,主要包含冲裁、弯曲、拉深、注射成型工艺及设计,并且根据各部分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形成典型案例,以便教学模式改革;对其他非典型成型工艺及设计内容进行必要的组合。对此,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专业课程、相关研究领域,围绕典型成型工艺及设计内容组织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提高教学理论内容与实际的联系性,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专业问题的原理、解决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随着机械、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加工、成形工艺、模具设计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重工程、重应用的新要求[3]。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施案例教学,“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社会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基础理论的必需性及专业技术知识的实用性为主,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选用合理的案例材料使学生从实际案例的情况出发,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对案例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4]。通过引入的动画及视频内容讲解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新的知识点及概念等;总结案例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一些相关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应用和总结,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应阶段的基本知识点。实施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使学生在学习具体案例的过程中,通过课前自学、课中分析讨论及总结,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解决材料成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效果与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关系日益紧密,多媒体课件、动画及生产现场视频等资源已经广泛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段简短的生产现场视频即可让学生身临其境,迅速了解注射设备的成型原理与基本结构[5]。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冲压成型工艺及各种冲压模具设计,其二是塑料成型工艺以及塑料模具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对于材料成型过程、模具内部结构和脱模方式等内容,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则难以表达,此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应用各类素材,如2D和3D图片、模具动画和一些材料成型现场视频等,通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理解。对于较为复杂的教学案例,可采用增加研讨课时间的方式,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交流,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和设计讨论课题是对课堂教学必要的准备过程,教学方式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模具CAD/CAE技术辅助教学

由于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已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这就要求学生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与时俱进地掌握材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因此,需要采用模具CAD/CAE技术辅助教学过程的进行。采用CAE开发模式﹐模具的合理性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验证﹐验证过程在计算机中进行,大大降低了试模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6]。在教学过程中将模具结构知识的讲授和模具CAD/CAE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可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以三维造型软件为基础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逼真,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通过实体造型模拟学习到大量实用的模具结构知识,通过三维建模、动画装配和分解,学生可清楚地看到模具中每个零件所处的位置和具体结构。再对应模具装配图分析模具结构与特性,讲解各部分的作用与设计要点,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理解深奥的模具结构问题。在讲解注射成型工艺时,运用模流分析软件,可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确定合理的浇口位置,进行产品的质量分析,通过直观的画面可以展示塑料成型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注射成型工艺制订方法,分析各因素对塑料制品质量的影响。

4配套课程网站建设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给课程建设与改革带来了机遇[7],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在超星教学服务平台创建网络课程,应用线上资源辅助教学。信息化教学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8]。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包括资料库、习题库、试卷库、作业库,以及所有章节的教学视频、课件、单元测验等,还提供了前沿学术文献、应用技术经验资料等教辅资料。在课程学习平台上,学生需要完成单元学习和相应的课程活动。单元学习包括课前任务、课后作业、章节自测、教学课件、模具动画演示、课外拓展项目。课程活动主要包括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答疑讨论、课程问卷、试题库[9]。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应用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通智慧教学工具,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课前通知并布置预习任务,学生自学及教师导学;课中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知识点和相关案例,学生利用智慧教学工具以及网络平台资源进行学习;课后深化知识技能要求,教师提出拓展应用内容以便学生进一步研究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了解学生在线讨论的情况:主动发起讨论及回应老师或学生发起在线讨论的情况;利用资源学习的情况,如根据教师的导学信息浏览教学资源的情况[10]。

5结论

模具设计教学范文第4篇

《模具设计》是我校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基本知识与迅速发展的现代模具工业息息相关,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时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好,考试得分很高,但一遇到实际模具设计与制造问题时却毫无头绪,无从下手,这样就无法达到培养目标。根据在模具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得知:在学校理论学于实践,出来后动手能力差,要适应岗位要求,还需进一步的培训。基于这些问题,有必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行改革。

2《模具设计》课程特点

《模具设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工艺编制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具设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装配调试与维护、模具标准化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复杂程度的工艺编制与模具设计能力。因而,课程建设应着眼未来,课程的讲授应紧贴模具工业发展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1完善培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的正规教育。传统教学方法是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来上,且实践课比重很小。这样的培养方式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培养的人才在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远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模具教学由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向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综合运用的方向转变。因而,在制定课程培养方案时,要通过企业调研,使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岗位能力的任职要求相适应,采取项目式教学,将各个教学模块理论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1)教材选择与教学资料的准备目前,市场上模具设计教材种类较多,内容参差不齐。虽然大部分来自于实践,但一般是理论偏多,实际案例很少,且知识陈旧,更新换代速度慢,跟不上现代工业技术更新速度。因而,在选择教材时,要充分调研,选择内容较新、案例分析较多且符合现代先进工业装备要求的教材。同时,结合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工程师等的意见,准备充实的教学资料。在模具认知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参观时,见到的金属模具一般体积、重量大,油污较多,无法准确识别模具内部结构,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印象。学校可将多媒体电脑教室、模具陈列室融为一体,并购买一批来自生产一线的小型模具,每一副模具都配备总装图,定期向学生开放。同时,购买透明式的教学模具和专用模拟机,透明教学模具克服了模具体积较大、油污多的问题,使学生对模具内部结构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透明教学模具与专用模拟机配合使用,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模具的运动过程和产品成型过程,有利于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2)教学团队的优化教学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将课堂激活并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学习兴趣。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是硕士、博士毕业,理论教学一般没问题,但是实践教学经验缺乏。因而,学校要求新来的老师参与企业特派员工作,一般一学期下相关企业一个月,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教师们的实践经验。经过几个学期的培养,最终,教学团队具备模具设计课程开发能力与教学实践实施能力。能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任职要求来选取与组织课程内容,能更新教学观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3)教学过程实施与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时,安排在专门的模具多功能教室中,该教室集多媒体功能、二三维软件设计、模具陈列于一体。采取项目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项目书,各成员分工协作,每次上课时安排10分钟和一个组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授课时,将课本内容与教学资料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对应现场相应的模具零件,这样可以锻炼大家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积极性,同时,学生也易接受。为了强化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在课程快结束时,视学时情况,安排2-3周的时间来进行课程设计。分成若干个组,每组3-5人,一组一题,一组中不同人分工协作,或者设计参数不同,综合考查学生查阅设计资料绘图与计算能力。整个过程教师进行跟踪并答疑,同时安排中期检查和设计结束后答辩,答辩时要求提供图纸,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设计成果。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与信心,并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进入企业时上手较快。

3.2加大校内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比重目前,企业要求模具专业人才在掌握较高理论性水平的基础上,具有模具岗位所需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能将工程图纸转化为装备实体,善于工艺与产品改进,具有较高水平的研发能力。但在模具专业教学中,如不重视实践应用环节,则毕业生很难达到上述要求。传统的模具教学体系中,硬件配套不足,加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缺陷,实践教学环节条件薄弱,对学生积极性与能力的提高影响很大。因而,必须加大投入,改善教学与实验设施。排课时,增加实践课学时,能开设模具拆装实验和模具特种加工等实验(线切割、电火花等)。在进行模具拆装实验时,要求学生掌握模具的工作过程、类型结构和装配过程,能对模具进行安装与调试,能绘出所拆模具的装配图,能结合拆装并修改参数对模具进行重新设计。进行模具特种加工实验时,在内容安排上多做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零件的设计,并进行编程与数控加工。同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使学生经过训练与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实践环节教学还应重视实习工作与产学研合作。实习是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设备与产品设计的好机会,有利于缩短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间的距离。实习前,给学生下达任务,交实习报告时,鼓励学生有新思路。加大产学研合作能强化学生对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与实践环境。同时,学生也能与企业研发人员共同研究和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加快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

3.3教学手段多样化《模具设计》课程授课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有: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中,仅用粉笔和黑板板书很难将知识点讲清,学生理解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有关的机械运动、二三维图形、实验视频、操作过程等生动形象的演示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既方便老师将知识点讲清楚,节省时间,又利于同学们理解消化课堂内容,效果好。

(2)改进教学方法授课时,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代替原来的灌输式教学。例如即将讲解一个冲压模具设计专题,可以先将任务布置下去,下次上课时安排学生讲解对这个问题的预习成果与心得,带着问题来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3)强化CAD/CAM/CAE/PROE等软件系统的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对接触过的模具进行二维或三维的建模与仿真,可以修改参数并进行分析与调整,找到最优方案。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模具设计能学到大量实用的模具结构知识,使复杂的知识记忆变为简单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丰富了学生的模具设计方法和思路,提高了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4建立注重能力提高的考核评价体系传统的考核方式对书本的依赖性较大,死记硬背现象无法避免,很容易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发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考核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查漏补缺,应改变只以试卷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单一手段,增加实践环节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比重,即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课堂学习情况、案例分析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完成情况、专业实习情况以及课程设计成果等方面,每一次评价要尽可能覆盖学生学习的多个方面,同时对取得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使考核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模具设计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创新能力

一、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模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模式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该法在教学中使用后大受欢迎,在西方得到了积极推广。该模式的含义主要是指少用“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多用“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该教学模式与传统指导性引导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区别,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命令、指示为主,对学生提出教学要求,向学生直接灌输相关知识;该模式中教师不再对学生下达直接、命令性的指示,和学生进行更为平等、直接地交流,从而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提高学习积极性。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程度作为评价标准。该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1.确定辅助情境阶段。在该阶段中,需要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展示,这就要求老师通过合理的手段,帮助学生表达心声。教学需要先做好相关准备,包括预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身感受的要求等,和学生进行平等的、非引导性的交谈,从而和学生对某些问题交换看法。2.探索问题阶段。在该阶段中,教师需要在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后,澄清和明辨学生的情感,掌握学生心态变化,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3.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在该阶段,教师主要起辅助而非引导作用,在学生自己展示关于某些问题的看法后,教师从旁通过简单的语言,帮助学生从其他角度看问题,加强思维灵活性。4.规划和决策阶段。该阶段中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自行制定计划并决策。教师辅助学生但不干扰学生自己的想法,由学生自行发挥。5.整合阶段。学生在完成上述活动后,向老师汇报具体情况,同时对类似的活动进行完善。上述五个阶段相辅相成,组成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全过程。这五个阶段不是一次完成,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多次谈话。如若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塑料模具设计中,学生会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把握课题内涵、掌握拟定模具设计方案、执行方案的技能,可以对相关问题和结束的活动进行总结并反思,学会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思考问题,运用独特的办法来处理好问题。

二、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情况

1.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注重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帮助他们通过考试测验,这样就忽略了实践教学,使学生缺少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如此,学生仅仅凭借理论知识是达不到企业岗位的实际能力要求的,学生的实践技能只能停留于课堂讨论上,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相去甚远。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以教材或授课笔记进行讲授。讲课的过程量多质差,学生学习效率不好。虽然在课件中配备了模具动画演示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很差。2.项目化教学模式。目前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种时尚。其特点主要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学生作为项目执行的中心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该教学法有着诸多优势,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调查看,其有一些弊端:(1)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塑料模具知识体系。项目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模具设计,以一套模具设计作为一个项目来实施教学。学生在进行模具设计过程中,由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太多,使每个学生关注的知识点比较片面,无法完整统一。(2)硬件设施无法满足要求。项目化教学一般是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由于分组后需要同步进行教学,就要求学校具备足够的硬件条件满足教学需求,这样对于学校的负担太重,也利于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此外,因为学生对项目设计的不了解和没有设计经验的积累,使他们往往会选择寻找类似项目的资料来作为参考,这样学生就缺少了独立思考和自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对于每个学生都分配了固定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只能掌握部分技能,这和企业需要的一专多能型创新性复合人才相去甚远。(3)对绪论和模具标准化方面的知识讲解太少,考核方式太过单一。课程绪论和模具标准化的知识对学生有极大作用,前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者是未来塑料模具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质量要求,对学生完成项目化设计有着较大影响。但是许多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学校忽略了这两方面知识的传授,这对项目的进行造成较大的阻碍。同时,若是舍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理论考试,按照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考核,无法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有着全面合理的评估。

三、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与项目化教学互融

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与项目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对于项目化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能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创新能力。为了让新的教学法与本课程教学更加契合,加强教学效果,笔者对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步骤进行一定的调整,变为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项目流程步骤。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步骤。1.确定辅助情境阶段:给定某个塑料制品,让学生讨论其成型方法,指出哪种成型方法比较合理可行。2.探索问题阶段:制品的技术要求是什么?该制品的材料、产量、分型面、注射机是否已知?模具设计中一些未知参数是什么?模具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这些未知参数。3.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是否见过此项目或类似的项目?能联想起其他有关模具方案吗?可以以其他的方式来描述它吗?能完成该项目中的部分内容吗?用到全部条件了吗?4.规划和决策阶段:执行模具设计方案,检查每一个步骤。能检查出步骤是否正确?能否证明它正确性?5.整合阶段检查整个模具的结构设计。总结这次项目设计的重点难点内容,并举一反三。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与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融合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重视绪论和模具标准化知识的讲解。项目化教学都是为处理好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展开的,所以能够通过利用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具体内容为:教师先根据某问题为学生讲解,然后提出类似问题,让学生自助思考同时展示自身想法,然后教师对上一个问题进行深化,引导学生全面地发散性思考,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对所有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并归纳出新的知识点。同时,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留下新的问题作为作业,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2.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训练。(1)对学习小组实施调整。改变分组方法,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由计算机随机分配,改变过去固定分组的现象。(2)合理划分任务并记录。对于项目任务需要合理划分,每次的项目设计、每个学生不能重复做同一个任务。(3)各小组之间要互相打分。这样能避免过去分组间互不沟通的现象,促进每个小组之间的沟通和问答,相互进行评分,做好记录。3.改变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之前单纯实行项目化教学的考核方法,即按照实训项目、分组项目和单人项目各占10%、70%和20%进行考核;添加创新能力和综合理论的考核项目。这样对教学内容项目重新分配后为实训项目15%,分组项目30%,单人项目15%,创新能力考核20%,综合理论考核20%。创新考核和综合理论考核当课程结束后再进行,创新考核主要参照项目教学法所设计的塑件,选取方法大致相同,仅有稍微区别的塑件作为考题。这种调整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技能实践水平。

四、结论

塑料模具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将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融入教学中。通过对本专业学生近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将项目化教学法与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处理好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明海.“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

[2]王欣.论“非指示性”教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07

[3]杨鸿.教师教学知识的统整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黄晓峰.基于案例数学法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