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模具实训总结

模具实训总结

模具实训总结

模具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 综合实训项目 设计 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030-02

一、设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必要性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

训是指学生在学完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了一种或多种专业技能后,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过程,包括模具结构的设计、模具零部件图的绘制、成形零部件的加工、模具的装配、试模及实际应用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内容。学生需要完成从图纸绘制到零件加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由于受教学体系和实验手段限制,目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大多只能进行冲压模具拆装和模具冲裁综合性实验两个基本型实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认识,实践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动手能力欠佳,缺乏自主创新实验,对于细节知识很难理解,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行模具创新设计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有必要开发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不断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模具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原则

(一)项目设计突出应用性,体现创新性。冲压模具技术不仅在模具设计、技术研究和加工制造中大量使用CAD、CAM等技术软件,而且在包括CAE分析软件和快速成型等技术在内的应用和开发方面也有许多新的发展,教师必须克服机械式的验证实验模式,除基础实验外,应结合新技术开发一些更具特色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实训。

(二)项目设计源于科研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成果经过适应化处理,可以开发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强的实训项目,在减少经费开支的条件下,增强自主创新实验力度,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另外,可以将科研课题融入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验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设计空间,开拓学生的思维,把实验当做一种开发过程来完成,使学生对模具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项目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训练模式,由学生作为项目的实施者,指导教师只是起监督和指导作用,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软、硬件资源,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亲自设计模具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处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优化参数,并进行加工、装配、实验;教师及时解答实训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督促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实用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

三、“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任务内容

从“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将实训项目内容分解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查阅项目文献资料。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熟悉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成形工艺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学生通过文献查阅掌握文献查阅的方法,培养知识总结能力。

(二)成形工艺分析。基于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成形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具体成形方法和成形步骤,确定总体设计方案,采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成形工艺获取最好的产品。学生通过工艺分析掌握模具材料、成形工艺、模具设计等知识,培养分析能力。

(三)模具设计分析。基于成形工艺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模具装配图和全套零件图,让学生掌握CAXA、Pre/E、AutoCAD、UG、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零件图的绘制标准、装配图表达、模具结构表达,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创新能力。

(四)模具参数优化。根据设计的模具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成形工艺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取相关的模拟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对相应的模具参数进行优化。学生通过模具参数优化熟悉有限元的相关知识、有限元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五)模具制造。根据优化后的设计图纸,分析加工工艺,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卡片,然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车床、铣床、钻床等各种机械设备,对各个零部件进行加工制造,最后将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装配调试。学生通过加工实践,掌握模具制造工艺、机械加工的知识、机床的操作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六)冲压成形工艺实验。将调试好的模具安装到相应的成形设备上,完成不同参数的冲压成形工艺实验,对成形产品进行质量和强度分析等,并对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成形工艺、成形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和熟悉产品的质量和强度评价分析方法,提高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七)项目成果。实训结束后,学生要对项目进行总结,提交模具设计全套图纸(二维图和三维图)与设计说明书、实训总结、其他的过程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影像)等项目成果,培养和提高材料撰写和总结能力。

模具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培训模式;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004-02

0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培训教育的实施,已对数以万计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和身份的社会群体进行了多项多次培训。那么培训内容是否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培训效果是否被社会认可,都是需要我们通过实证研究进行检验的。本课题组已经根据刘红旗老师提出的“就业――增收――幸福”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试图通过调研数据建立“培训――创业――增收――幸福”模式[1]的结构方程模式(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简称SEM)进行实证检验。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培训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研究方法

1.1 样本本研究是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进行的历次创业培训学员中进行的调查。采用问卷发放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主要以问卷发放的调查方式为主,剔除无效问卷12份后,共收回有效问卷169份。其中培训后创业的占64.29%,月收入在6000元以X的占46.43%,文化程度在大专/本科的人数占67.86%,共有95.24%的培训人员获得了培训真书,女性培训人数占60.71%。

1.2 测量工具我们在理论分析、访谈以及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创业)培训模式的指标体系由创业培训、创业情况、收入幸福三部分组成,并编制了《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创业)培训模式评价量表》。量表以利克特五点量表测量,共有6个题目,计分方法为:1表示没有任何效果,5表示非常有效果。初始量表的编制在访谈的基础上进行,并以结构化访谈和开放式量表调查相结合进行。初始量表编制完成后,我们选取46位受训人员进行了第一阶段的预研究,并根据预研究的结果对量表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1.3 统计方法目前可用来分析SEM的计算机软件相当多,本文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3.0[2]和结构方程建模软件AMOS7.0[3]进行相应分析。

2结构方程模型

2.1 效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最大方差旋转法做因素分析,选取原则是特征值的大小和抽取因素所能解释变量的大小。抽取3个公共因素,这三个因素分别是:创业培训、创业能力和增收幸福,共解释了总变异的68.31%。具体数值见表1。每个变量的因素载荷系数均大于0.5,这说明该问卷绝大多数变量能较好的测量它所在的维度,同时说明具有较好的效度。具体数值见表2。

2.2 信度分析在SPSS13.0中采用Alpha值测量问卷项目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信度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分别计算问卷各维度总体的Alpha信度系数。主要数据详见表3。

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Alpha=0.713

结果显示,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是0.713,说明量表需进行修订,但仍不失其利用价值;各维度具有一般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均大于0.88,说明各项目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本上能较好地反映所在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接受。由此我们认为,这份问卷有较好的信度,依此调查得到的数据是可信的,对问卷进行的数据分析也是比较可靠的。

2.3 结构方程模型在理论与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职业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即观察变量的测量模型和潜变量的结构模型,并运用AMOS7.0软件按对该模型进行了估计,得到模型拟合的良好性检验结果列表4。

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整体拟合良好性检验GFI等指标达到了0.976,均方根残差RMR为0.022都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这表明假设的理论模型与观察数据有较高的拟合度。图1是根据完全标准结果绘制的结构方程模型。

关于图1中数据的理解是这样的:观察变量与潜变量之间以及潜变量之间的系数比较高,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各个观察变量和潜变量。同时也说明潜变量的总体信度效度符合要求,对潜变量所做的预测是可信得。从附图可以看出,创业培训对创业能力以及增收幸福都是正的影响,同时创业能力对增收幸福也是正的影响,相关系数达到0.40的效果。

3研究启示

3.1 关于问卷本身信息的讨论本次调研数据主要针对的是小老板、待创业社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相对于其他培训对象来说,文化程度普遍较高(67.86%是大专/本科),创业率高(64.29%创业)和收入高倾向(6000元以上收入占46.43%)等特点。因此,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创业培训的社会效果很好,我们需要在今后的问卷设计中进一步改进,继续提高我们的培训效果。

3.2 关于受训者的讨论通过对创业培训的调查总结发现,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学历较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培训后实施创业的学员首先可以使收入普遍增加,生活改善,自信心增强等;其次在创业过程中处理问题时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不再感到盲然了;而且在实际创业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得到老师的指导,这是学员们得到的最大收获。在调研过程中,学员们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尽管有国家创业贷款,但是额度较小,不能满足创业者们的需求,有时候会影响到创业的效果;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们普遍感觉到的是人才使用问题,毕竟初创时期的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有差距,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是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希望政策上能对小型创业企业有所倾斜,提供帮助。

3.3 关于职业培训的讨论通过文章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创业培训对创业能力的相关系数是0.17,对增收幸福的相关系数是0.42,也就是每进行1个单位的创业培训,就会增加0.17个单位的创业能力,增加0.42个单位收入和幸福感。从实证的角度来看,创业培训是非常有效果的,教师授课和教材的满意度选择比较满意及非常满意的达到90.48%。目前社会上随着职业竞争的加剧,创业培训成了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办好创业培训工作,挖掘出新的创业培训内容,更好的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

4文章创新

由于本次实证研究属于初探性研究,从问卷的设计到模型的建立都没有参考依据,因此,这次研究所建立的模型也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我们从理论角度做的这次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①我们设计了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培训(创业)模式的调查问卷,发放了大量的问卷进行了跟踪调查,收集到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鲜活案例和丰富的培训效果数据,可为我校新阶段进行创业培训提供理论指导。②我们根据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担负国家相关培训工作以来的调查数据,建立了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培训(创业)模式的数据结构模型,模型验证了刘红旗老师等提出的研究模式“培训――创业――增收――幸福”模式。这一模式在相关理论研究中是一个创新的培训模式,而关于该模式的实证研究也是第一次进行。

本文的研究比较粗略,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红旗等.加强培训针对性 探索培训新模式――阳光工程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

模具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院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我们先后申报了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模具实训基地建设与技能培训的研究》两项课题,现已全部结题。笔者也先后参与了以上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就研究成果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做以总结,算是抛砖引玉。

一、下厂调研,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就必须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为此,我们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专业教师到兄弟公司(与我院一墙之隔的吉利集团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吉利汽车路桥和宁波生产基地)和黄岩地区陶氏模具集团、黄岩模具厂等多个模具厂家现场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对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情况;二是组织教师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进行讨论,确定本专业目标定位。

通过考察参观和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应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大专学历层次、懂得模具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掌握模具加工工艺,具备模具制造能力,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又能与他人协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设置,推行模块式教学

1.专业课程合理设置

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按照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宗旨,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一些调整。

(1)专业理论适度。专业课程学时计划在310学时左右,占理论课总学时的35%。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企业需求,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

(2)注重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周数在64周左右(占三年总周数112周的57%),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培训、工种操作技能训练和与模具企业岗位的适应性训练的环节上。

2.推行模块式教学

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即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和素质模块(如图1所示)。

图1教学内容的三大模块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我院模具专业普遍存在“填鸭式”教学方式,挂图上看模具、黑板上画模具,使得原本较深的理论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变得更为枯燥无味。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明确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我院模具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目标,首先是满足《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融“教、学、做”为一体,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操作技能。增加《模具拆装与测绘》、《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等课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育认知规律,按照“模具拆装―模具结构认知―模具测绘―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课程设计”的顺序进行一体化教学。

2.模具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

(1)冲压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依托吉利集团办学优势,在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收集了多种汽车小型冲压件和模具50套以及6台24工位模具拆装工作台,组织学生选取典型结构进行拆装、测绘和画图,并进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塑料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在宁波均胜汽车电子公司与黄岩模具城的帮助下,收集了15套中小型塑料模具。设置了4台16工位模具拆装工作台、模型和展示板等教具,为塑料模具拆装、测绘、结构分析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3)硬件、软件两手抓。在配置硬件的同时,进行展示板(模具结构)的布置和教学课件的编写,结合多媒体教学,构建理实一体化的立体化教材。该教学基地已投入使用,教学效果初见端倪。

3.积极发挥模具实训教学基地的作用

上述模具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学效果初见端倪:

(1)冲压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于2009年首先建成,已在我院模具专业08级、09级《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拆装与测绘》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塑料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于2010年年底初步建成,今年在模具专业10级《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刚刚进入试使用阶段,目前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并计划逐步开展塑料模具拆装、测绘、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

(3)结合我院原有模具钳工实训条件和培训经验完成对学生模具钳工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

(4)在我院模具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于2010年3、4月间对吉利集团兄弟公司中参加全国模具工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系统培训,并取得了团体第一和多项个人奖项的喜人成绩。

四、定位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技能

学生动手能力强应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因此,应以“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1.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院应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得到有关生产认识、观察和操作的实践机会,结合校内基地的仿真和模拟训练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有力保障,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均得到良好训练和培养。

我院已与同属吉利汽车控股集团的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该公司车身厂、冲压厂和模具维修服务中心为我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院已安排数届学生到该公司进行生产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

现在,我们正积极努力,与学院周边相关企业开展联系,争取为09级学生的顶岗实习和10级学生的认识实习开辟更多更好的实训、实习基地。

2.抓好毕业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选择高职毕业设计课题时,应突出实用性,重视产品化设计,尽量选择来自生产一线的题目。也可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工厂中进行,让学生在定岗实习过程中边实习边设计,要求学生把实习过程中所用的模具绘制成图纸,将相关的工艺流程编制成工艺卡片,这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培训管理 情景模拟培训法 教学方法

《培训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熟练应用培训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根据公司的实际培训状况,独立完成公司的培训的需求调查、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培训管理工作是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竞争日益加剧,通过培训与开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培训管理》课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和实际培训工作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探索和创新《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培训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培训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时效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培训理论和最前沿的理念,而且还要熟练应用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管理》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广泛,包括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学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融合上述各类学科,才可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由于学生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单纯进行课堂讲授比较抽象、枯燥,且不容易理解,不能有效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需要在《培训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将部分真实的培训工作情景引入课堂,将有限的课堂空间和课堂时间延伸到课外,通过互动性、参与性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培训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

二、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内涵及特点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些场景中设计具有与实际工作相同功能的工作过程,模拟实际工作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个接近现实的环境氛围中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使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得到深化和强化”。情景模拟培训法是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在《培训管理》课程中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的培训部门,每个培训部门需要从事下列活动:工作岗位分析、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效果的评估等。至于每个培训部门的内部分工,由小组成员确定,教师不参与角色的分配。由于在情景模拟培训过程中,学生要以培训人员的身份参加培训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既需要掌握培训的理论知识,又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包括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还要针对培训需求调查结果设计有效的培训计划,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估,这种全程参与、切身体验、深度参与的培训实践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课堂上传授的《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并深入学习和掌握培训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

情景模拟培训法的使用,可以实现三种目的:第一,让学生初步掌握《培训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有比较感性的认识,解决培训理论脱离实践的现实困境。如果仅仅通过课堂讲授方法,学生很难了解培训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的流程和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学生可以知晓自己在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切身体验开展培训活动需要的团队管理、人际交往、有效沟通等技能。第三,提高学生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模拟培训,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整个团队活动的过程中,会更容易认清自己拥有的技能与工作需要的技能之间的差距,增加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三、情景模拟培训法的总体设计思路

培训是组织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项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培训管理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始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评价,然后是确定培训目标,选择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最后是培训效果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学生变成专业课程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是考核《培训管理》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情景模拟培训,将会增强学生对培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全面理解与把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管理、人际沟通、创新、组织协调、语言表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情景模拟培训法的总体思路如下:首先根据授课组人数分组,组建培训部门,每个培训部门成员一般为7-9人;每个培训部门实施自治管理,部门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本部门拟调查的工作岗位;根据拟调查工作岗位的特点,选择至少两种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其中一种方法为调查问卷;对调查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输入和分析(需要用到SPSS或EXCEL等软件),确定该岗位最需要的培训内容;结合工作岗位特点、任职资格条件和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最后对整个培训流程进行评估。在上述流程中,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和培训活动评估等环节需要在课堂公开演示,其他环节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负责检查各团队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四、情景模拟培训法的组织与实施

1.情景模拟培训法的知识准备

《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可以为培训活动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指导。在情景模拟培训法开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培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比如,培训和开发的内涵和类型、学习理论、培训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效果评估等内容。

2.情景模拟培训法的人员准备

(1)全班分组。在讲授培训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教学班分为若干个培训小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班级总人数和授课总时数。组建培训团队时可以由教师负责,也可以由教学班级的班委负责,也可以两者相结合,在班委分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每个团队的成员的特点进行重新调整,调整的基本原则是要确保每个团队间成员的能力均衡,避免强强组团和弱弱组团,争取能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

(2)每个小组要选定拟培训的岗位并设计调查问卷。每个培训小组相当于某一企业的培训岗位工作人员,他们要承担培训岗位的所有责任,因此在模拟培训之前,培训小组需要选定一个岗位作为拟培训的岗位,需要对该岗位从组织层面、任务层面和人员层面进行全面调查,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培训需求调查表格并在课堂上公开演示(以PPT形式)。为了激励培训团队认真准备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确保调查问卷质量,每个团队要给其他团队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打分,并进行排名,这个排名会作为培训团队的平时成绩之一纳入到总评估。

3.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实施

所谓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实施是指根据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制定模拟培训计划,按照培训的流程,要求各培训小组按照预期计划开展各环节的活动,各环节的阶段性成果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成果展示: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制定。

(1)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调查培训需求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填写一份调查问卷非常容易,但要设计一份科学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还是比较难的。在设计调查问卷前,教师需要把培训需求分析、调查问卷设计原则和要求等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由各培训小组结合本小组拟培训岗位的特点,编制相应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经过小组的反复讨论修改定稿后,各小组负责在课堂上公开演示调查问卷,其他小组从问卷的科学性、有效性、简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打分,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名。

(2)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撰写。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和依据,它可以为培训部门提供关于培训的有关情况、评估结论及其建议。学生在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之前,还需要对已调查的问卷结果、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总结,从中找出培训需求。培训小组在分析培训需求时,要注意个别需求和普遍需求、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结合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培训任务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对各类需求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报告结论要以调查信息为依据,不能依个人主观看法做出结论。最后形成的培训需求分析报告需要在课堂上公开演示。

(3)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计划是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等方面的系统安排。各个培训小组需要根据拟培训岗位人员需求及其他影响因素,设计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计划组织能力以及调配各类资源的能力。

4.情景模拟培训法的归纳总结评价

理论上的培训评估一般是指培训效果评估,由于情景模拟本身的局限性,培训的效果无法在短期内体现出来,所以笔者选择了一个变通的方法:小组间评估、教师评估和培训小组的自我评估。

(1)小组间评价。为了增加各个小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个课堂展示环节,都会实施小组间评估,各小组要对除本组以外的其他小组的课堂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打分、排名。

(2)教师评价。除了开展小组间的评价外,还需要任课教师的客观评价。任课教师需要从专业视角对各个小组的整个模拟流程的每个环节的课堂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水平高低进行打分,最后的任课教师的评价成绩也要记入个人的平时成绩。

(3)培训小组的自我评估总结和小组成员的总结报告。每个培训小组都要对本小组开展的模拟培训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也要对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感受和收获进行总结。培训小组的估计总结需要在课堂上公开演示,个人的评估总结需要交给任课教师,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五、《培训管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传统的《培训管理》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大多采用一次性期末考试来确定课程的总成绩,或者加上平时的考勤成绩和作业成绩。这样的考核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上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期末考试成绩也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

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培训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管理》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对《培训管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下,在原有的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培训实践教学活动环节的考核,即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撰写、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活动评估四个环节和个人总结报告。为了加强培训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撰写、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活动评估四个环节的评估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具体的考核环节如表1所示。

六、情景模拟培训法在《培训管理》中有效实施的教学保障

情景模拟培训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从课堂走向社会、将培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培训操作技能的平台,但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应用情景模拟培训法,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模具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P键词:任务驱动理论 金融实训教学 分析和研究

金融实训教学是金融专业学生一门实践课程,其是利用构建学生日后工作模式,来增加学生和日后工作联系性。增强学生额业务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保证学生具备良好实践能力,姑巩固金融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任务驱动理论下的金融模拟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金融模拟实训教育具有实际意义,可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为了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金融模拟实训教学效果最大化,落实金融人才培养要求,为社会提供全面型人才,首先要对金融模拟培训实验进行教学方案构建。对于金融模拟实训教学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前期培训准备环节、实训进行环境、实训总结环境。其一,前期培训准备环节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建立合理化实训培训目标,建立在任务驱动实训教学理念基础上,教育工作人员,要依据不同学生学习能力、接受理解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技能水平等等,把其和金融知识点整合,建立合理化教学方案,给出实训任务要求和教学计划。其二,在实训进行环境,教育工作人员,要注意改变传统教师主体的培训形式,把学生放在教学培训主导位置,培养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多进行观察和积累,和同学之前进行写作,注意实训工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其三,在金融实训总结环节,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把教和学进行结合。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站在自身角度进行总结,对不同实训环节和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找出自身实训教学弊端,完善自身实训教学不足环节。其次,教育工作者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依据自身实训的情况,发展自身金融知识掌握薄弱环节,提高自身实际操作嫩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任务驱动理论下,金融实训模拟教学具体实践

(一)任务驱动前期培训准备环节,增加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性

在进行金融实训模拟教学过程中,利用任务驱动方法进行教学,首选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金融实训模拟教学进行时,首先要选择的实际培训企业,可以利用科目集合表格来进行实训,集合表格的内容构建包括金融账目、明细审核、编制条款、金融科目等等来进行表格的制作。其次,要对实训任务目标难易度进行构建,在进行金融实训教学活动时,可以把难易度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对于一级任务内容的构建,可以依据金融专业具体从业要求展开构建,把金融知识内容和企业业务涉及环节进行设计整合构建,让学生依据金融知识和日常积累经验,来完成教学要求,实现自我价值。第二类,第二类任务难度和第一类相比,稍有增加,业务数量稍有增多,具体提高性特点。对于这一类实训内容的构建,可以依据企业实际业务要求,选择具有难度的内容,类进行实训教学。学生则可以依据金融学习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经验,来完成教学要求。第三类,第三类实训教学内容具有延伸性特点。可以把金融企业经常出现的业务来进行任务的布置,学生可以利用金融知识,把金融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来完善第三类实训教学任务。其次,教育工作人员在进行教学目标构建活动时,要注意构建目标的合理性,保证其具有实际意义,符合当下金融企业发展要求和符合当下金融教学发展要求。

(二)任务驱动的实践环节

对于任务实践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其一,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角色的变化。首先,明确教育工作者是金融实训教学的购置者位置,把学生放在关键位置。在以往的实训教学活动中,教师把自身放在教学主要位置,教学较为单一,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在单一讲授知识,学生处在被动位置,进而实训教学效果较差。在任务驱动实训教学模式下,要求教育工作人员把学生放在教学关键位置,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扮演导演角色,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助,保证实训教学效果最大化。其二,教师要注意实训教学评判的合理性,建立合理化奖惩制度。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实训教学,首先要在满足企业对人才要求下,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提高企业发展长远目标。因此学生是面向企业工作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企业发展目标和企业经济效益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增加评判的人性化,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提高学生实实践能力。其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利于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任务驱动实践活动中应关注问题

教师在利用任务驱动方法进行金融实训教学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要注意任务分组的合理化,保证每个组别人数在六个作用,其二,教师要注意任务内容的设计,要和金融专业知识解密结合,对于教学知识的构建,不仅要体现当下教学内容,也要涵盖以往教学重要知识点,增加知识关联性。其三,对于不同难以程度的任务,给予不同要求。对于第一类的任务,教育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对于第二类任务,教师可以进行实际示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对于第三类任务,教师可以增加讲解环节,对学生细致化指导。

三、结语

在金融实训教学活动中,利于任务驱动方法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创新了实训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训教学灵活性。建立在任务驱动实训教学基础上,进行金融实训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发生自身理论优势,把金融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利于在实训活动中,培养学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学生协作能力。利于任务驱动进行实训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业务水平,利于学生在日后步入企业后,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