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鉴赏教学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精选

美术鉴赏教学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第1篇

随着后现代思潮的介入,对美术和美术教育进行了重新思考,美术教育的内容得到拓展。装置艺术、表演艺术、设计、插图、表演艺术、卡通、漫画……、面对良莠不齐的视觉文化,没有像经典作品那样有所谓的“盖棺定论”,如何选择?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我们要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和兴趣爱好,例如网络、大众传媒的内容,对社会的自然灾害、环境、慈善等视觉图像和影像的关注,帮助他们在文化的情境中学习美术,建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是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在大量的艺术作品的欣赏中,以培养他们发现美、感知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2美术鉴赏方法的选择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的鉴赏,进行自主探究和个性化的解读。但是,许多教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模糊含混,方法简单。只介绍作品的背景、主体、艺术家等,脱离对具体作品的直观感受和形势分析、批评,不具备“美术性”。但是,教学有其特殊的要求,因为任何教学,都要将完整统一的知识分解成不同的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框架中向学生加以传授。费得门曾经提出将美术奖赏的程序分为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丰子恺则认为鉴赏是创作的逆行,他认为的程序是:第一诉于感觉,第二发生感动,第三感情移入,第四美的判断,第五美的批评。两者的鉴赏程序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提高,合乎美术鉴赏的规律。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师可以从中得以借鉴,只要是合乎鉴赏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手段都应该加以运用。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自由的教学情景;其次,运用多媒体、画册等给学生进行直观教学;然后,强化临摹练习,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艺术作品的了解;最后,要科学评价,尊重个性的解读。在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美术鉴赏规律下,我们可以从社会学、艺术家生平、心理学、图像学、比较学等多角度进行鉴赏。例如中国画,其哲学思想、艺术观念、表现方法和西方绘画存在很大的差异,完全按照西方的鉴赏方法是很难真正体会到传统中国画的意境。中国画主观选择对象,以游走的视角感受事物,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在了解以上这些知识,才能学会初步鉴赏中国画的方法。此外,谢赫提出的六法也可以作为一种借鉴。多种美术鉴赏方法的,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美术教师知识存储不足及知识结构不合理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第2篇

1、激发兴趣

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我在讲课之前,把临摹的一幅高两米的油画《蒙娜丽莎》及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挂在教室。虽然学生们以前也在很多印刷品中看过这两幅画,但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大而且如此美的画,许多同学走在画前认真观察,津津乐道,甚是惊奇,在学生们止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之际,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此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油画与国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介绍油画与国画的技法。介绍《蒙娜丽莎》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内容。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外出参观

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如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这一章时,带同学们参观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一一彩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要求同学们留意这些工艺品的名称、出土时间和出产年代,分析工艺品榈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彩陶:半坡类型彩陶造型朴实厚重,彩绘纹样除几何图案外,以人面、鱼、自等形象最为人注目;庙底沟类型彩阳彩绘纹样以几何图案为主,变化更为多样,除少数兼用红彩外,多为黑彩,有时彩陶上有红白色陶衣,加强了色彩的对比效果;马家类型彩陶则满身装饰;半山型造型更加优美,最有特色的是长颈和短颈或无颈而有折沿的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壶,形象丰满浑厚,稳重大方。在对比中分析彩陶的异同,另外还邀请博物馆管理人员给学生做了一次有关古代工艺美术知识的讲座。管理人员把水倒进有舞蹈人物的彩陶盆里,舞蹈者的身姿便倒映在水中,巧妙地构成了一个池畔欢舞的场面。动一下盆内的水就发生晃动,倒映在水中的舞蹈者和身姿,产生一种婆婆起舞、婀娜多姿的艺术效果。同学们被祖国有如此悠久的历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增强了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为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努力学习,扎实奋进。

3、举办展览

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我举办了一次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都是临本,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有立轴、横披、镜肝、手卷、册页等,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轻松愉快,同时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豪感。

4、搜集整理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人文思维

《美术课程标准》最值得肯定也最有意义的,就是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它的人文性,它将使我们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和媒材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所谓的人文性包括人存在的意义、人的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涵义。

美术作为人:艾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人之为人的精神,是人类对真、善、美永恒追求的展现。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中。因此,人文性质应该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人文性和自然科学的纯技术性相比较:它具有道德和价值取向。通过美术教育,应该对以往过于重视科学(技术)教育而忽略人文精神从而造成的比如极端的实用功利主义、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等不良现象起到积极的纠正作用。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在美术课程甲所学习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这种“人文”情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有以下看法:

第一:提高教师自身人文意识,丰富人文素养

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除了本身要有精良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而除了‘兴趣以外,尊重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因。一个教师的人格力量(学识及人品)是学生对他尊重的程度的界尺,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应该是我们实施教育手段的一个策略,当然,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

课程标准要求表现形式:“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它学科联系地思考。将美术课程定性_为人文课程,实际上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在讲课的过程中旁征博引,特别是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一来体现出教师的深厚的业务水平及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如在讲民间美术时,我首先将指出民间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接着明确概念,什么是“文化”,学生很多都会说,科学、知识等等。我又提出,科学知识等是否可以等同文化?接下来问到:你们有没有文化?学生们愣了,面面相觑,不敢举起手表示自己有文化,个别举起后,见别人没举,又赶紧放下了。我笑了,然后举了个例子:在大街上,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擤鼻涕时,是把鼻涕擦在自己的鞋帮上;而一个学富:五车的高级白领却随便吐痰。谁更有文化呢?这时学生会毫不犹疑地回答是农民。这时,我是进行了思想道德的教育。我跟:着抛了个书袋:子夏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进一步说明学问与做人的道理。然后我以《辞海》的解释为参考,提到文化的含义之三一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让学生联系政治常识来思考,“文治教化”属于国家的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问他们知不知道“杀鸡焉用牛刀”的出处,学生都很想知道。我又举了《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日: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日: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日:“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既让学生复习了一遍经典的文言文,又让学生终于明白,“弦歌”,是为了“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即通过“文化,’来影响人,最终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所以这个“文治教化”就是国家的统治职能的一种表现。有学生说我的课像语文课,且颇有启发。有启发就好,是语文课还是美术课有什么问题呢?这些知识看似和美术无关,但我看重的是一种文化的、人文的氛围的熏陶,这和美术有着本质上的一致。加强美术和人文学科的联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任何学习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也有温故知新的作用。

很多时候,学生对这种跨学科的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往往要高于对单纯的美术知识讲授。

第二:注重学科本位,提高学生审美表达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同时也指出:“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所以,所以在对具体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摆脱只是注意作品较为明显的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特征的“看图识字”阶段,逐渐由对作品片面描述及经常使用通俗语言而非“美术语言”至[学会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作品,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对形式语言进行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精神。在作品的描述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日渐提高。一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如果美术学习一点专业性都没有,只能导致水平停滞,从而失去学习的意义。

《课程标准》认为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是“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是在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描述也好,分析、解释和评价也好,总是建立在表述的基础上。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经历,我发现学生普遍表达力偏低(不仅指审美表达),词汇贫乏,或者极不规范,不入门道。所以,在教学中,在把握美术的学科本位同时我致力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小到遣词造句,我一直跟他们强调,要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学生评价一些作品的风格的时候,总会用“简单”一词,我让他们和“简练”、“简约”比较后再定,他们很快就领悟了;讲雕塑的时候,我先告诉他们,雕、刻、塑、铸、焊是雕塑的基本技法,然后让他们从汉字的形、声去感受“雕”和“塑”的异同;讲到四格漫画的时候,除了画本身的专业知识以外,我还会让学生观察作品(事件)叙述的技巧,特别是叙述的节奏,并且让他们联

系影视作品的叙述技巧去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作为一个美术家他不仅仅会画几笔画,而且对社会是有深刻感受和理解的,至少和文学家一样拥有高超的表达的能力,即文字和图象都具有同样的表达能力。

第三: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动,不仅仅是手与脚的活动,动脑才是最重要的。不是闹哄哄后,没有任何的收获。我宁愿看到学生鸦雀无声凝神苦思,也不愿意他们在老师安排好的活动里边快乐的玩完,然后没有任何的进步。快乐学习法实在不适合高中学生,甚至连小学生也应该慎重实施。前面提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同时也指出;“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不宜过高”不等于不要专业。然而,不少教师为了应付公开课、听课,就是将工夫花在然后搞活动这些花俏的方面上去了。难道传统的教学就一无是处?这值得我们一线的教师,以及区、市教研员乃至专家深思。须知活动易搞,实学难明,大家应该把精力放到实处。课堂需要“师生互动”,需要“参与”,重要的是“脑”动,是“脑”的参与。如果在“师生互动”的“愉悦”之后没有任何收获,我们要它干什么?何况,很多的这些活动其实已经和美术没有任何联系了,导致不少其他学科的老师认为,美术课最容易上了,谁都可以去上,最终恐怕是会由我们美术教师自己淘汰了美术教师这职业。相信不少老师会发现,很多学生的水平实际上就是停留在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的那种无意识的自发的:uK平,而且沾沾自喜。我应该让他们明白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花力气的事,所有学科:部如此,没有不劳而获。关键是既然花了力气,就要思考如何学出乐趣,学有所成。

所以关于活动方式,本人认为,高中生学习能力较初中生大为提高,应趁势培养他们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具备这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自然不成问题。所以应该以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习为主,小组讨论合作为辅(小组讨论可作为必要的交流:互动,不宜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这涉及到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思考,深入思考的问题了。

第四:评价启发、授之以渔

评价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评价如果不能促进学习(思考),就不是有效的评价,还不如不评价。而启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式。启发作为教师的教学智慧,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赞扬、鼓励和批评、否定都是“愤”,对于高中学生,我会否定多于表扬,当然这否定绝对不能实简单的评价“错”,而是为了引导他们发散地往更广的面去思考,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我会直白的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不再是幼儿园的学童,只接受哄。因为赞扬,轻易地肯定,只会令他们思维懒惰,而怀疑、否定、批评,才能引导他们往更深层面思考,这就是“不悱不发”了。也只有怀疑、否定、批评(自己、同学包括教师),才更容易引发对话,师生才能达到真正的平等互动。让学生.不断的去想办法批评、怀疑、否定的同时,他们就是已经在积极的思考了。美术的思维方式是想象的、形象的、灵感的、直觉的,充满随机应变,允许将错就错,是一种艺术性、创造性的思维。美术学科的这种自由性,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自由发散的思维习惯。若在其它学科及今后工作和生活的其他领域中也适当的使用这样的思维:疗式,应该能创造出无限的新意和发展空间。学生都知道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在面对作品的时候往往只会看图识字般地辨别作品画的是什么物体,感受及表达都是非常的浅层单薄。首先,教师应当启发他们不要将注意停留在视觉上,而要善于从多方位调动自己的经验去感受表达,如听觉、触觉、味觉等,就象文章的叙述一样,不会永远都是平铺直叙,而是要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去表现,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多方位的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对作品(事物)的感受和表达才会更准确、丰满。

同时,在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拓展的培养。特别是强调两种能力:一是抽象与概括;二是对比与联系(即关系的把握)。如在讲抽象艺术时,我针对学生误用抽象一词(他们将凡是非写实的绘画作品认为是抽象画,或者“看不懂的作品都是抽象画”——学生原话),我首先从概念上解决这个问题(参阅《辞海》“抽象’’条目),再让他们比较联系视觉上的抽象与具象的形态。然后因势指出抽象与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借助于词语来实现。这是学习做学问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它会让我们由“器”,上升到“道”的层面,即透过具体的个别事物,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及规律。科学的概念、范畴和一般原理都是通过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这是高中学生应该慢慢要掌握的,我致力地去引导。

对比就不用多说了,至于联系,举个例子。在讲设计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甲设计师的风格是轻松的,而为什么乙的风格是严肃的。很多学生就苦苦的把这当成两个问题去思考,其实这就是一个问题而已,解决了一个,另一个也就迎刃而解了。学习思维方法上,其实所有学科的基本相通的,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第五:注重课程拓展,形成校本课程。

和很多美术老师交谈时,都有这样的体会,中学普通美术教育一直存在着一个尴尬之处,就是教学内容容量大和教学时间短少的矛盾。美术课本的一课时看样子就那么一两页纸,但大家都知道要吃透它显然不是一两节课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的讲授尚不能让学生对它有全面的认识,再加上师生互动啊、评价啊等等活动,那一节课是根本没什么时间可以讲的,只能是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蜻蜒点水”甚至空洞无物。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较显然要科学,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知识连贯性强,通过学习,对美术鉴赏会有较为整体的理解。但20课的内容与18课时一学分之间也难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整体的把握,并适当作出必要的处理:一是要抓住重点,形成亮点;二是综合调整,优化组合;三是根据需要,延伸拓展,并且注意整理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会对教材(欣赏的作品)作出补充,或者制订校本课程,这要求教师本身眼光要高、广、远,作品(课题)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高度,能体现出作品所包含的美学规律。“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不仅适用在每个人自己学习的本身,也适合于师生知识的授受。

以上每个要点之间互为关联甚至互为条件,在教学中同时体现。这是以教师为主体,侧重于教师的专业认识及人文素养所作的一些思考及主张。

本文写作时间仓促,观点粗浅,但,是本人在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存在的错漏之处,恳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陆锦辉广州市第一中学黄沙大道54号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

在新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态势下,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除了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尚的人格品质之外,还需要他们能拥有对“美”的鉴赏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的设置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美术鉴赏教学提高高职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是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师亟需探讨的问题。文章将分析新时期下我国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做一系列探讨。

一、高职院校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美术鉴赏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1)对美术鉴赏课不重视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明显存在重“技”轻“艺”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甚至以各种技能证书为教学目的,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于漠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学分能够毕业,而教师的授课也仅仅只为了凑足课时的安排,因此,美术鉴赏的教学往往只限于理论知识,课堂的氛围过于单调枯燥,使学生无法提起美术鉴赏学习的兴趣。不同的美术作品除了本身所包含的艺术知识之外,还包含其他许多领域的知识,因此美术鉴赏教育除了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之外,也对他们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新时期下,我国仍然有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设立仅限于专业课所需要的范围内,对于那些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接触美术鉴赏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就算是有一部分学生将美术鉴赏作为选修课,也仅仅是抱着好奇的心理。而就算是设有美术鉴赏课程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课时的安排上也不能真正做到尽如人意。过少的课时安排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繁多的美术鉴赏,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也使高职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越发的参差不齐。

2、美术鉴赏教师团队的不完善

高职院校中美术鉴赏教师团队的结构混乱,自身的美术鉴赏水平与教学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班毕业,这一类的教师大多是高等美术学院毕业的专业学生,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当时在教学经验方面却明显不足。第二类是美术技能教师兼职美术鉴赏教师,这一类的教师通常对美术的表现形式以及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方面都有比较详尽的了解,但往往美术绘画经验丰富,却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对美术作品的绘画背景,艺术家的绘画理念和美术作品之间不同的流派认知不足,因此对美术鉴赏的讲解通常只能停留在画作的表面,而对作品深层的内涵却知之甚少。第三类是外聘教师。这类教师大多来自于高等艺术学院,教学经验丰富且专业知识详尽,但教学的方式往往不能适应高职学院的学生。

二、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的年龄段所具备的认知体系使得他们拥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并且通过美术鉴赏的教学可以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个性鲜明,且极富创造的激情,在艺术创作中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同时,美术鉴赏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我国的教育模式大多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这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艺术思维有着很大的限制。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的学生都经历过高中的学习,高考时学生人生中的一大关卡,因此,高中三年的的学习完全都是为了应付高考,就算是需要参加美术艺考的学生也学习与锻炼也仅仅停留于画作的表面,更不用说那些高考科目中没有艺术项目的文科和理科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美术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就造成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缺少相应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高职院校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实施。

三、新时期下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探讨

美素鉴赏课不仅是一门艺术课程还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同时还能给高职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的美术鉴赏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首要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选择适用于高职学生的美术鉴赏教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相互穿插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力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1、重视美术鉴赏教学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培养高职学生在艺术审美方面的能力首先学校要重视美术鉴赏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美术见上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对美术鉴赏教学课程的设置,让教师能为高职学生打造一个优良的美术鉴赏学习氛围。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对美术鉴赏课程多美体设备的配置,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图像呈现作用,让美术作品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带去视觉上的冲击,给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美术视空间,让学生在宠魅艺术氛围的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素养和美术鉴赏能力。

2、加强美术鉴赏的师资队伍建设

要通过美术鉴赏课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美术鉴赏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也需要做到不断地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加强美术鉴赏的师资团队建设,提高美术鉴赏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不仅要对美术作品能做到多角度的分析和深层内涵的探讨,还需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使自己在美术鉴赏方面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并且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使自己的美术鉴赏教学课堂更加具有生命力。

作者:田渊文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美术鉴赏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发现美;欣赏美;美术鉴赏

教学小学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大多以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理论基础为背景展开,通过对一些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美术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采用的创作手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美术课程中鉴赏环节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从美术鉴赏的特点出发,探索新时代更适宜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一、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到固有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美术鉴赏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部分学生在实际的美术学习过程中易出现对美术学习的疲劳感,影响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面对这样的状况,美术教师应当及时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更科学、合理地开展美术鉴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疲劳感。如,在《我的老师》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亲近的教师作为模特完成绘画。在学生完成绘画作业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绘画进行点评,并结合课本中的人物作品进行讲解,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样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鉴赏绘画作品,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从而让学生更自觉地投入美术鉴赏学习。

2.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

美术鉴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美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情感活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的人生阅历、情感、思想等,表现出其情操与人格。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深入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能够充分受到作品的熏陶,进而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教师带领学生鉴赏关于表现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美术作品,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讲解美术作品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在充分了解作品背景的前提下展开对作品的鉴赏。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学生可以逐渐领悟画中体现的坚韧品格,推动自身人格的健全发展。

3.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小学美术教材包含了众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涵盖丰富的文化内容。历史是不断变迁的,历经时间洗礼留下的美术作品成为历史的“记录者”。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领悟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同时及时补充相关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鉴赏兵马俑,感受秦朝时期雄厚的国力,同时学习秦朝的历史文化知识。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尚未建立健全审美观念。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构图、色彩等赏析美术作品,同时指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等,由此学会发现美和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完善审美观念。如,在赏析古希腊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图1)时,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造型与传达的情感,让学生通过鉴赏作品感受力量美、意志美[1]。

二、以往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小学美术教师由于未能充分重视鉴赏环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鉴赏的情况,同时也未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提升美术鉴赏能力的需求。这导致部分学生的鉴赏学习受到限制,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显著提升[2]。其次,部分美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没能及时改革、更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特点等。这导致部分学生对待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充分利用机会独立鉴赏美术作品,影响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发挥,最终使小学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效果不如预期。

三、优化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相关策略

1.注重美术理论引导,促进学生对美术理论的理解

学生只有充分掌握美术理论知识,以充分的理论认知作为支撑,才能够进一步发展对美术作品的理性认知,使自身的鉴赏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对美术鉴赏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利用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性并且适应学生学习成长需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有关美术鉴赏的理论知识,向学生传递美的概念。同时,教师还要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等元素,使学生能够根据相应的理论与经验分析创作者的创作思想。这可以为今后的美术鉴赏教学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如,在关于线条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体会用线条描绘的画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单纯运用线条创作美术作品,难以体会到线条带来的美感。因此,全面深化学生对美术理论的认知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在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才能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线条的理解更透彻。教师在教授线条相关理论知识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由不同线条构成的画作,结合理论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线条艺术。在向学生展示作品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灵感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美术理论的认识和掌握程度[4]。

2.紧密结合现实生活

美来源于生活,知识同样也源于生活。因此,有效地将生活与美术鉴赏联系在一起,能够使鉴赏课程更生动形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相关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从日常生活的视角鉴赏、分析美术作品。在鉴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可以被充分调动。如,在《我的成长记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下收集有关童年的素材,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素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图像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素材反映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使其更积极地投入美术鉴赏活动[5]。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但听觉体验同样重要。听觉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美术鉴赏知识,提升美术鉴赏学习效果。对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应的音乐,为学生的美术鉴赏创设良好的听觉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欣赏美术作品中点、线、面等要素的魅力,全面提升审美水平[6]。如,《探索自然奇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带领学生欣赏自然的奇妙景观,感受自然景观的魅力。教师单纯依靠语言表述难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景观的美,所以,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自然景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音乐,通过生动的视觉、听觉体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有助于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4.重视名家名作赏析

引导学生赏析名家名作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开展对名作的鉴赏教学之前,自身要具备鉴赏画作的能力,并正确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名作中的相关元素,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美和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与艺术家产生心灵共鸣。这能使学生在鉴赏名作的过程中积累审美经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5.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乐在其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热情,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作品之前,应当先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作品鉴赏方法,使学生能够在鉴赏过程中勇于表达自身的想法,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灵活运用掌握的美术鉴赏方法分析作品。这有助于学生将对美术作品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最终学会自主鉴赏作品。如,在教师向学生展示《蒙娜丽莎》(图2)这幅作品后,学生通常都会对画作中主人公谜一般的微笑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蒙娜丽莎的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和画作的配合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画作的魅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播放《蒙娜丽莎》的相关介绍视频,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加深对这幅作品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鉴赏画作。

6.开展合作学习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集体交往、群体心理等心理方面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学会团结协作、关心他人、参与竞争,并掌握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气氛。在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如,让学生以4至6人为一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发现、激发学生的潜能,推动合作学习成功开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7.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活跃、民主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教师要合理地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力鉴赏作品。教师应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课程内容,突出学科本位,要适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加课堂的知识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美术手工课中,教师教授学生制作贺年卡,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购买一些自己较为喜爱的贺年卡,带到课堂上从形状、图案、色彩等方面加以分析(图3)。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历史知识讲述贺年卡的起源、发展以及代表的含义。学生在创作自己的贺年卡时,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营造喜庆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主动开展创作。在创作贺年卡时,教师对于创作形式应不予设限,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创作形式进行绘制,如素描、中国画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能够在制作贺年卡的同时,有效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8.构建多元化教学手段

通常情况下,美术鉴赏教学属于直观教学,教师在教学时会利用多媒体展现教学内容,使讲授和示范能够融为一体,不局限于课本中的图文信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广阔的美术鉴赏空间。相比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图片、文字、音频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使学生的感官体验更为强烈,并丰富鉴赏教学内容。其二,多媒体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完整为学生展示相关信息。其三,多媒体技术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解决教学难点。其四,多媒体技术便于教师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氛围能够符合教学主题的需要,同时可运用互联网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美术课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民间美术》时,可以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服饰、美术作品等通过PPT形式向学生展示,这样能够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我国不同的民间美术。

9.多元评价,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美术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美术学习心态,使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能够有更清晰的学习方向、个人发展方向。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要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不要用同样的标准衡量每一名学生,而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要符合美术教学的教学特点,评价方式应当多样化。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工作。在评价时,教师应多采用鼓励、称赞的方式,给予学生多维度的评价,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后续的美术鉴赏学习。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完善教学方式,大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推动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