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语文论文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精选

学习语文论文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一)差异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能力水平差异、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现象,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二)广泛性中学生的课外语文的学习就理所当然地提上日程。但是,语文的课外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想而知,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这就是语文教育中所说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广泛性。

(三)多样性语文的课外学习途径多种多样,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课外语文学习不同于课内,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加大,学习手段多样,课内学习的局限性在课外得到了弥补。这不仅促进了课外语文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中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策略

课外语文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

(一)校内的课外语文活动学校的课外语文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很多学校组织的文学社、记者团、语文课外兴趣小组;书法、作文、朗诵、演讲、语文知识竞赛;辩论会、读书报告会、故事会,影剧评论会,各种专题讲座,出墙报、特刊,编手抄小报、油印小报等,都活跃了学习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课外的语文活动社会语文学习资源是丰富而广泛的。“大语文教育”中的“大”其实就体现在充分利用“社会”这个语文学习资源上。它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广泛应用于社会,在社会生活中熔铸、充实、修正并得以检验。对于广大的中学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不仅仅要学好或掌握住语文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在生活中体会语文的魅力与实质,积累点点滴滴语文知识。“生活即语文”,只有真正融入到语文大的语言氛围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语文。

(三)家庭的语文活动相对学校和社会而言,家庭课外语文学习资源数量不大,规模较小,家庭拥有的空间也相对较小。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较大,因此我们应注意家庭环境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父母子女相聚一处,纵论人生,谈天说地,评论文艺,讨论影视,谈论国际国内焦点热点问题……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能增进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对语文学习很有利。

三、中学生语文课外学习的意义

(一)拓宽语文学习视野传统的语文学习只将目标锁定在几本教科书上,只能是一只“井底之蛙”。通过课外语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在课内接触不到的知识。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吸收民族文化营养,开阔文化视野,增长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就可以自由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知识丰富了,反过来又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学生今后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而这种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中学生同样也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确定自己新的学习目标。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采用的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导致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薄弱。而学生在课外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三)培养团结合作意识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养成了“唯我独尊”“凡事以我为中心”的习惯,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这样的人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而课外的语文学习恰恰有利于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课外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一个有趣的语文活动,或是解决一个问题,常常需要在一起进行研究与实践。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将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

(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在课外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爱参加的活动,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学习转为开放式学习,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语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掌握,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还有达到了塑造学生主体人格的目的。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总会有一些学生因为自己的基础较差,底子较薄,考试成绩不好,而产生精神压力,甚至有了放弃学习的想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按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等分成小组进行学习,这样的小组学习能够起到以好带差的作用。学困生在这样的合作小组中学习,压力自然就会减少,又能够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而且小组活动的每一次成功都会使他们有成就感。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困生常常会没有表现自己机会,即使老师特意给他们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但他们由于不会说或不敢说,而往往闭口不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融洽的、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给学困生提供了很多大胆开口表现的机会,大大地消除了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有些学生还慢慢养成了积极发言的习惯。

二、合作学习突出了课堂教学的情感功能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满足学生的内部需要,能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这样,把教学过程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使语文教学带有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学习,他们会在情感上相互尊重、认知上相互学习交流、资源上相互分享,这个过程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和竞赛。另外,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帮助来满足自己影响他人的需要,又通过相互关心而满足自己归属感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中竞争与合作、班级授课与小组学习、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关系,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活动的空间。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引领、监控下,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展开语文学习。一方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及时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认知掌握情况,调整教学,从而实现主导与主体的统一。

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他们会不断地接受小组其他成员的建议,也又会关注他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接纳,达成共识,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在小组落后时不相互埋怨,在小组遇到困难时相互鼓励,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了他们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团队。

五、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要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担,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每位同学都要尽其所能,这样就使问题变得比较容易解决了。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位学生能参与到学习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彼此交流的过程,也是他们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小组每一位同学都溶入到集体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六、总结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要求小学生大量地背诵,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记忆力。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只有记住了才会对自己有用。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去记忆知识。要养成从小就精读字典的习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要求小学生每天精读一页,学习过程中,对不懂的字词要养成当即查字典的好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心甘情愿地、全身心地投入。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兴趣的形成和巩固,要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进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建设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使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因素。以语文魅力激发起小学生的共鸣,逐步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使小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还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喜欢语文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日益形成和加深。让每个小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例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故事、成语接龙等。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优势不同,有的字写得漂亮,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评价,并给予鼓励,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给予小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在小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避免小学生知难而退。让小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主动学。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三、让小学生养成多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不光要随时要求说和写,表达意思要明白,还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例如,教师要求小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小学生从浅蓝的天空知道是早晨,从倾斜的树冠、天上漂浮的白云知道有风等等。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学到学多知识,多观察也会丰富自己的阅历,为写作积攒素材。所以,仔细观察这一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四、让小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小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语文课堂,了解小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和不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原因。根据获取到的信息,从实际出发,消除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乏味性,让小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还应该给小学生人文熏陶和情感体验,还要给小学生自由思维空间。通过研究让更多小学生喜欢参与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把课堂当成自己表现的天地,让语文课堂学习更有效果。让小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去,教师能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学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一方面,能很好地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五、让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

有的小学生胆子很小,上课不敢发言,怕说错。可是,要想学好语文,敢开口讲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为小学生的大胆发言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师要笑对课堂,笑对学生,使小学生在心理上不惧怕教师。对于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的学生,也不打骂不责怪,而是要鼓励他,给他信心。对于不作声的学生,要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同桌间或者前后桌间进行讨论,也有助于锻炼发言的胆量。还有教师要多组织小学生进行发言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每节课都叫学生去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讲解一道题。要求讲解时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保证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能听清,如果能加上肢体动作那就更好了。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上课发言情况,然后及时作出总结,平时发言比较积极的,要鼓励他继续保持,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要多让他发言,并多鼓励他,帮他树立自信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来想,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讲解问题,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小学生,有助于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六、让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年级的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如何写作文,的确,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但想要写好作文,就要增加课外阅读。希望小学生要多读书,在保证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多读课外书,慢慢地,在写作上,就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信手拈来。这些都是因为阅读面广,知识渊博。也希望家长可以重视阅读,给孩子多准备几本课外读物,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七、让小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大概是所有教学中最多的了:自从吕叔湘先生批评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以来,语文教育界一直在争论不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语文改革首先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呢?答曰:大多数人基本的读写能力的问题,特别是阅读的能力,当然也包括一般信息处理和文字表达、语言交际的能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先要学会掌握语言表达的工具,然后才是审美、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知识可以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我们提出这一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将陈述性知识为主转变为程序性知识为主,为学生掌握科学的、高效的言语技能发挥定向作用。下文将首先从理论层面作简要陈述。

二、布鲁纳结构

主义课程论告诉我们:“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用发现的方法学习学科基本结构,重视对学生最佳动机———兴趣的培养。由此能够提高课程质量,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把我们要讲的东西转化为适应儿童的思想形式,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兴趣是一种能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内在心理因素,其驱动力强,持续时间长,作用持久,它能使学生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的教育需求,再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和个性,实现教育目的。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优点是明显的,它拓展了结构的视野。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间的关系,自觉地运用结构方法有利于教学,有利于课程分析。比如语文,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结构:文章的引言、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尾声、前后的呼应(关联)。此时的元素可能主要是情节及其间的关联而并非概念和原理。因此我们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方法可依的,有程序可走的。事物无序的背后,存在着严谨的结构。也就是说,语文学习也应该是有序的。方法、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学科也不例外。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教学实际,我们首先提出了“三块、六步”的语文教学模式。“三块”,即按教学线性结构将其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板块“。六步”,即按语文教学要素将教学内容分为“作者、字词、结构、主题、语言、手法”六步。以此为依托,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问题。但我们又清醒地认识到,结构主义课程观尽管有其合理的成分,然而,它又是有明显的缺陷的———结构思想意义的普遍性被夸大了。比如说,优秀的教师总希望学生能别出心裁、异想天开,对结构的过分强调就可能成为这种自由思考的障碍。为了纠正一味强调结构主义课程观带来的偏颇与失误,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又在“三块、六步”的基础上增加了“吟咏、讨论、体悟、运用”四环节,以避免语文课堂教学的过于僵化。

三、先谈“三块

学习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认识问题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英语文学被长期拒之门外。究其原因还是英语文学语言晦涩与同现代生活中使用语言相差太大造成的,因此,外语教育界也存在着重科学轻人文、重实用轻素质的问题。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文学实际上是语言艺术的一个分类,是一种必要的理想的语言输入系统。文学语言是文学家们通过汲取大众化的语言经过筛选、加工与提炼完成的,因此并未脱离大众也没有发生所谓的异化。事实上,文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丰富与多样的语言资源,是现实生活的语言学习场景与文化知识宝典,了解相关的文学作品不光是学习语言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语言学习的自然延伸,因此文学语言的输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输入方式。一方面,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无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在如今的大学课堂上,教师如果还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就不能充分地将学生不理解的内容传输给学生。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必然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英语文学的赏析就能够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沉淀。在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即便是教师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分析,也大多还是从遣词造句技巧的角度来阅读与理解文学作品,很多教师的英语课还仅仅是将教学停留在句子的翻译与句子的成分分析上,并没有对相关的文化背景,协作创新技巧与遣词造句方式进行分析,如此一来,造成了很多大学的英语课堂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另一方面,学校要关注英语教学的师资培养问题。教师在英语文学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下的高等院校中,绝大多数的中青年教师都拥有硕士以上的学位,但让这些教师得心应手的教授英语文学还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为英语文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仅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考试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此外,在绝大多数院校中,中青年教师也很少有参加国外学术交流的机会,这样一来也就大大的制约了中青年教师的发展。要想让中青年教师教好英语课,就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一方面应该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也要尽可能大的加大投入,为教师创造进修学习的机会。

二、英语文学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赏析英语文学文化赏析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好成绩。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教育者一定要打破传统英语教学记单词学语法的方法,尽最大可能的不要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高级体现,其语言工具能够形象的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与表达思想。读者可以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元素与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美感才能被有效的引发,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具体到大学英语课堂上也是一样,学生会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其次,赏析英语文学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赏析英语文学作品,不光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常识,且文本中的词义、意象、情感、意境、主题、思想与社会意义也都能够在赏析的过程中实现重新建构。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英语文学文化赏析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运用英语文学技巧的机会,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具体事实,也能够进一步理解作品中抽象的概念。学生的理解,包含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也包含对英语文学文化赏析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英国文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态度,意图与某段某句中的逻辑关系,最终根据所分析出的结论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判断。这样不光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与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最终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践到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此外,赏析英语文学文化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是培养一个人人文素质的摇篮,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的英语教育还在过分强调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很多教师引导学生考取这样那样的证书,结果让学生疏于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从乏味的说教中走出来。将人文教育有效的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一定要阅读,赏析与评论一定量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才能掌握正确的语言使用方法,最终成章成为有情怀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与此同时,在学生不断阅读英语文学的过程中,还能感悟历史与感悟人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整体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教师如何将英语文学文化赏析融入到学英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