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三年制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三年制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目前存在学生化学学习基础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经过多年的反复探索,提出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授课模式、努力创新实验教学、积极探索评价方式等途径来提高高职院校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医学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医用化学;高职护理;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是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然而,医用化学内容繁杂且陈旧、反应机理难懂、新知识猛增、学时压缩,教师讲课时稍不留意就会陷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泥潭”,也就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医用化学最基础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2医用化学教学现状

2.1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一年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不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自身的特点:(1)存在自卑心理:当前职业院校的社会地位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社会对高职学生认可的程度以及将来的就业定位都较低。另外,不理想的升学成绩使他们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2)适应能力差,学习能力不足。中学阶段和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到了高职院校这个新环境后,一时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不能适应高职学校的生活。

2.2教材内容和教学时数不匹配

医用化学的教学时数已由过去的72学时变成现在的44学时,而教学内容没有减少,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教师只能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教学效果不理想。

2.3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层次落差大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类型复杂,文化水平层次落差大。有部分生源是学文科的学生,他们在高中学习时,化学课程设置为综合考试内容,一些学生没有重视化学的学习;另有一部分学生来自中专、职高、技校(对口生),其化学基础较为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2.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合理

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胜任医疗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学方法应重应用、重能力、重习惯的培养。但目前教师理论教学刻意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很差。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安排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教师要求怎样做就怎样做,就像照着菜谱做菜,部分学生只知道照着实验指导书一个又一个步骤地往下做[1]。结果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不能进行科学的思维,没有了发现新现象、新方法的快乐,感受不到化学的魅力。

3对改进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的探讨

3.1教师要加强学习,注意提高自身素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除了要具备“传道”的道德素质和“解惑”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备“授业”所需的高超专业技能。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其次要通过各种途径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使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功底、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

3.2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1利用化学知识在临床应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化学知识在临床及生活中使用的实例,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将其渗透到教学中,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如在讲授溶液的渗透压和渗透浓度时,可向学生提出:为什么饭菜太咸,饭后人会感觉口渴;为什么病人在急需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时,可以向病人输入2.78mol/L的葡萄糖高渗溶液而不用其他液体替代[2]。将医用化学和医学、生活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3.2.2利用医学突发事件,从反面事例激发学习兴趣[3]

近年来,中毒事件、医疗事故不时发生,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将这些事件,特别是身边发生的事件渗透到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心。如学习蛋白质时,介绍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内容;学习生物碱时,介绍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确很多也是药品,从深层次理解“远离,珍爱生命”的含义;课堂上强调学习态度时介绍“商洛一妇幼保健院因医生、护士的失职而造成母子双亡事件”以及“高压氧舱爆炸燃烧致病人死亡的事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3.3改革教学内容,构建医用化学课程新体系

一方面,在目标制订上要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并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体现理论知识“够用”,又要将课程内容和岗位要求结合起来,使今日的学生能获得适应明天需要的各种素质[4]。另一方面,教学中既要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又要重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由陈常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化学》,教材分为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两大部分,依据上述原则及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将教材进行严格分析,突出与医学的联系。例如对于缓冲溶液,可重点讲授缓冲溶液的组成、类型、作用及在医学上的意义,而根据亨德森—哈塞尔巴赫方程式进行的有关缓冲溶液配制、计算的内容可删除,对配位化合物中的螯合物及螯合滴定内容可删除,有机化学中的杂化轨道、电子效应等内容也可删除。有选择地对与医学相关的一些化合物或代表物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针对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坚持精讲、少讲、讲练结合的方法。如讲到醇类化合物时,由于它是烃衍生物的第一部分内容,其命名就要详细讲,醛、酮、羧酸等的命名就可以略讲。教学内容中和临床衔接紧密的化合物,如胆固醇、反式脂肪酸、乙酰胆碱等经典化合物也应详讲,使学生认识到医用化学与临床应用直接相关[5],从而使学习变得容易而有趣。

3.4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地强调医用化学的系统性,课堂上照本宣科,课后学生死记硬背,造成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充分依据高职的特点组织教学,采用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教学法的使用也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内容、教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选择教法,决不能生搬硬套。如在讲旋光异构时,很多教师按课本顺序,先介绍偏振光,再介绍旋光仪,最后介绍旋光性和分子结构的关系,这样教学生容易疲劳,课堂上缺少生气。而笔者在教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先讲解它们的名称,再提出为什么右旋体(俗称冰毒)能使神经兴奋,而左旋体则具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右旋维生素C的药效比左旋维生素C的药效要高很多;左旋麻黄素的升压作用是右旋麻黄素的4倍等问题,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解物质旋光性与其生理活性之间关系的需要。有了心理需要,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物质是左旋和还是右旋呢?然后再介绍旋光仪的原理,顺便让学生实际操作,强调这就是用实验的手段判断物质的旋光性。最后再提问:我们如何通过分子结构来判断物质的旋光性呢?整个过程给人的感觉很自然,层次也很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任何好的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要结合实际,效果的好与坏首先决定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其次决定于自身对教学方法、教材的理解和学情[7]。

3.5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职医学化学教学具有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在使用时特别要注意“合理”二字,一是化合物的性质教学宜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枯燥的语言讲述和板书化学反应方程式来完成,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先将性质演示实验录制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如在讲醛、酮的性质时,笔者先播放了事先录制的碘仿反应:先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甲醛、乙醛和丙酮,然后加入I2-KI和NaOH溶液,两者生成了碘仿黄色沉淀,而甲醛不反应。根据这段录像得出结论:甲基醛、甲基酮能够发生碘仿反应。这样使学生既有了感性认识,又有了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同时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二是不容易做或者课堂实施效果差的实验宜用现代教育技术。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节课理论说教的效果远不及一个5分钟的实验展示。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尤其是许多装置复杂、不易实施的实验;涉及毒性物质较多、毒性较大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反应过程过慢的实验都可以采用现实教育技术教学。我们既可以用动画模拟实验现象,也可以用相应的软件在课件中插播实验录像,再现实验过程。三是需要演示的错误实验操作及其后果的内容易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有机化学实验来说,由于有机物多具有毒性和易燃易爆的特点,在操作中的失误常常会导致严重的事故。以往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反复强调并进行一些演示,但仍有一些学生因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而在操作时犯错误。如能用视频展示正确操作的全部过程和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真实、直观,学生如身临其境,必定会加深学生的印象,减少学生操作时的失误[8]。

3.6重视实验教学,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医用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仅从理论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实验中学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验的内容和操作技术也必须进行相应更新和补充,尽可能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选择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掌握规范操作的同时,也能掌握现代化仪器的使用和对整个实验操作流程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如溶液配制就直接用食盐配制生理盐水,用95%的酒精配置临床上消毒用的酒精;醛、酮实验可改为用实验手段判断一位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要求学生制订实验方案;醇、酚实验就做交警检查酒驾原理的实验等。对于现有实验设备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观看多媒体录像等手段让学生对基本操作有一个初步认识,这样就可在较少的时间内教授较多的实验内容[9]。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习惯的养成。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教法,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驾驭课堂,才能灵活地运用教法,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肯定。

参考文献:

[1]杨冶伟,刘翠娟.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7(2):133-135.

[2]李建荣.浅谈职业卫生学校化学教学困惑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3):104-105.

[3]李艾华.浅谈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武汉职工医学院学报,1996(4):49-50.

[4]李瑛.论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6):11-12.

[5]杨巍.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28-129.

[6]张娅,彭洪.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J].实验室科学,2007(7):43-45.

[7]刘红梅.浅谈医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新疆中医药,2006,24(4):72-73.

[8]高吉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医学化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5):552-554.

[9]李瑛.论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6):11-12.

作者:高吉仁 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