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儿科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

儿科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结合临床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考虑各方面证据,进而实施最大可能地满足患者诉求的护理工作,提升护理质量,是一种具有临床护理指导意义的护理新模式。尤其是在对儿童护理的过程中,更应完善护理体系,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体现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特对我院收治的74例儿科患者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科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本研究儿科病症要求。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中有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4月~9岁,平均年龄(5.1±2.6)岁;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6月~10岁,平均年龄(6.8±1.1)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史、文化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循证护理方法

根据患儿身心发展特点、所患疾病以及家属文化水平、家庭情况、性格评估及其家属的诉求,循证方法如下。

1.2.1患儿心理问题

(1)恐惧、焦虑心理。7岁以下的患儿主要恐惧与父母分离,7岁以上的患儿主要焦虑死亡、残疾及受到批评,缺乏对医护人员的信任。(2)排斥心理。3~6岁的患儿由于对病房的陌生感以及治疗时的疼痛,会出现哭闹,极力拒绝治疗的现象,强烈地渴望回家。(3)影响睡眠习惯。绝大多数12岁以下的患儿住院后睡眠习惯都发生了改变,主要为入睡困难及睡眠质量不高,容易发生半夜惊醒、大哭大闹等现象。(4)缺乏医学常识。7岁以上的患儿存在着严重的医学常识认知不足,情绪易受死亡概念而产生波动,且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

1.2.2家长心理问题

(1)焦急、紧张心理。家长出于对患儿的高度关怀而对患儿的病情反复追问,非常希望主任级别或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且缺乏信任,希望患儿转到上级医院得到更好治疗。(2)敌对、怀疑情绪。家长因对医学常识认知度不高,片面了解患儿病情,当出现患儿病情久难恢复时,家长极其容易对医护人员的水平以及采取的治疗措施产生怀疑,甚至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否定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甚至另走旁径通过上网查阅或翻阅医学书籍私自对患儿进行治疗。(3)同病相连感受。由于不同患儿患有相同疾病使得家长与家长之间产生同病相怜的感受,进而更容易相互沟通,且对彼此的信任往往超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1.3护理措施

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保证光线适宜、无噪音、无特殊气味、温度适中以及病房整洁。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自身言谈举止,对患儿和蔼可亲,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建立,增加患儿的信任度。患儿因年龄所限认知能力不足,所以护理人员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家长分配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患儿,并允许患儿将心爱的玩具带入病房。患儿住院后,护理人员应通过真诚有效的沟通让患儿及家属对医院的情况、护理人员的职责以及管床医师有所了解,通过优质服务促进与患儿及家属和谐关系的建立。以家长之间同病相连感受为切入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患儿家长与其他家长进行沟通,以身说法,说服其他家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拉近护患关系。

1.4观察指标

(1)QOL评分,得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优;(2)SAS评分,得分越高则焦虑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QOL评分为(56.39±13.1)分,SAS评分为(32.7±10.4)分;对照组QOL评分为(44.31±10.6)分,SAS评分为(44.9±3.2)分。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QOL评分,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循证护理在循证保健以及循证医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对患儿进行有效护理的最佳模式,对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护理人员通过循证护理的要求,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制定最大可能地满足患者诉求的护理计划,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康复进度。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更具重要价值,本研究通过将之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得出循证护理对减轻患儿焦虑情绪、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理想效果。

作者:尉妍岩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