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室备用药质量管理论文

科室备用药质量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科室21名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31.52±5.86)岁。按照文化程度划分,中专学历护理人员7名,大专学历护理人员9名,本科学历护理人员5名。按照职称划分,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1名,护士4名。

1.2方法

1.2.1科室备用药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交接班后未能及时核对药品,医嘱录入出现误差,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医生口头医嘱未能及时补录,药品混放,药品放置和使用时未及时核对,药品标签字迹不清,无法识别剂量剂型等信息,未及时整理药品,取药时未按效期使用,导致近效期药物滞留时间过长,部分药物安瓿瓶上无有效期,单独放置时无法核对,将不同批号的药品混放。保存不当出现变质、结晶、潮解、失效等质量问题。护理人员缺乏药学相关知识,对需要冷藏及避光保存的药物未及时处理,导致药物失效和浪费等情况。药品基数混乱,数量及种类多,未及时整理导致药品积压。护理人员多注重抢救药品的管理,对常规用药重视度不足,对其后果缺乏预见性,护理人员交班过程中清点药品多流于形式,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未仔细核对,出现用药错误情况。麻醉类药品要专人统一管理,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为方便取用常将麻醉类药品钥匙放置固定位置,护理人员可随意取用。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危害认识不足,且医院对高危药品无相应的管理措施,导致高危药品同其他药品混放,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2.2改进措施

(1)建立科室备用药管理制度

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要求,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建立科室备用药管理制度,对药品基数、用药剂量、标示、储存方式等均做出明确规定,收集科室所有药物说明书,建立相关文间夹,方便随时翻阅。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定期学习相关管理制度及药学知识。

(2)制定科室备用药管理流程

药品专管员每周检查科室药品,护理人员交接班时清点科室备用药品,医生录入电子医嘱后护理人员核对医嘱,发现问题及时同医生沟通,保证用药准确,护理人员双人核对医嘱后方可通知病区药房领药,护理人员检查药品数量,对出现缺少或多余的药品应及时查明原因,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退药、补药,下班前再次核对药品,保证药品准确。

(3)实施管理政策

针对科室用药特点,精简科室药品数量和种类,同病区药房沟通后,确定科室药品种类及数量,对临时需求药品,向病区药房申请,随时发药,降低科室备用药的种类和数量。同科室主任沟通,在医生会议上强调医嘱重要性,护理人员核对医嘱后,发现问题,同医生沟通,医生及时修改。对退药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医生退药,避免遗漏药品。对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实施双人核对药品,留取用药空瓶并记录药品名称,医生及时填写用药医嘱。在科室醒目位置张贴有效期提醒,通过标示先用、后用,在护理人员取药过程中起到提示作用,对科室相同药名,不同剂量的药品放置提示标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院方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学习内容涉及药理知识、管理知识及相关药品法律知识。

(4)改善备用药品存放环境

设置备用药专柜,分隔放置,对药品统一编号,避免混放,及时张贴标签,标签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剂量、有效期等信息。便于清点药品数目和查询有效期。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前后基数不符、剂量错误、效期顺序不符、存储方式错误、标示不清、药品混放缺陷率,护理人员备药相关知识及备用药管理质量评分差异。

1.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

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前后科室备用药管理缺陷

对比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后剂量错误、效期顺序不符、存储方式错误、标示不清、药品混放缺陷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前后护理人员

备药相关知识及备用药管理质量评分对比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后护理人员备药相关知识及备用药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药品质量优劣可直接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建立科室备用药监管机制,制定科室备用药管理流程,实施管理政策,改善备用药品存放环境,保证药品质量及患者的用药安全。本研究显示,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后剂量错误、效期顺序不符、存储方式错误、标示不清、药品混放缺陷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护理人员备药相关知识及备用药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根本原因分析法可提高科室备用药质量管理。

作者:舒密单位:浙江省奉化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