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院二级预算管理论文

校院二级预算管理论文

一、校院二级预算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及不良影响

(一)预算系统复杂

信息不对称情况普遍存在高校预算是在战略目标的统领下对其拥有的资源配置情况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是指得以实现的管控过程。它主要是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处理人—事—物系统运动的规律,并实施对该系统进行引导、整理、优化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的综合性科学。预算的编制需要“两上两下”,上报时间固定,执行期间明确,执行结果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执行和考核所涉及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各个层面以及各个层面众多具体人员。因此,其自身复杂性决定了信息的传递、反馈在时间上和内容上客观存在不对称性。例如,学校领导对发展战略信息掌握比财务人员和二级单位多,二级单位的预算项目很可能因为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不一致而被取消。再如,二级单位是预算的具体执行单位,拥有比财务等管理部门与校领导等决策层更多的项目执行需要什么资源、多少资源的信息,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另外,预算涉及具体人员的知识胜任度、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也会使预算信息的不对称性更加复杂多变。

(二)预算编制模式陈旧

信息不对称情况难以改变目前,高校预算编制分为对财政上报的部门预算和内部分配预算。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原则“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优先保障的人员、水电煤等基本支出以及贷款本息支出。由于作为预算执行部门的校院二级单位很难在预算申报阶段知道有多少资金可用,以及可以得到多少自身发展建设所需项目资金,在预算编制阶段信息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在申报预算时尽可能利用实际执行所拥有的信息优势来多申请资金,财务等管理部门凭借上报和财政批复的预算信息优势与校院二级单位进行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导致预算编制的逆向选择,挫伤了二级单位的工作热情,造成学校资源利用的低效和浪费。

(三)预算缺乏审计监督与绩效考评

无法防范道德风险由于预算的执行、调整与结果的反馈普遍缺乏审计监督与绩效考评导致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约束,增预算额度和预算项目随意,预算无法达到统领和调节作用;对执行过程中二级单位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纠正,绩效考评制度不完善,预算无法达到激励约束作用。更会使校院二级单位利用执行中的信息优势采取隐蔽行为,选择有利于本部门利益而使学校利益受损,加大了预算执行的道德风险。

(四)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信息传递成本高信息的获取是有成本的,不仅表现为资金的耗费还包括时间、人力、物力甚至是机会成本。由于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预算编制过程中仍需要人工处理大量信息,执行中的数据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导致信息传递成本高,无法对预算及时进行定量技术分析,甚至丧失取得专项资金的机会,造成预算管控的失效。

二、信息不对称下的校院二级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强化预算管理“全员”理念

提高信息的对称性对高校而言,预算工作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不是几个部门、几个人可以做好的,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各管理职能部门各尽其责,校院二级单位密切配合,完善预算制度,制定科学精细的预算定额,全员恪尽职守完成预算岗位职责,才能真正达到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强化预算管理“全员”理念,提高信息的对称性,财务等管理部门要做好预算的宣传引导,不仅要让各二级部门的领导更要让二级部门预算具体实施人了解预算相关法律法规、财务政策规章,使业务层面与资金层面深度融合,做到人人参与预算,人人了解预算。同时,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化能力的培训,减少因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导致未能及时准确传递信息,避免因信息误解、滞后带来的信息不对称。

(二)创新预算编制模式

优化不对称信息制度要打破原有预算编制模式所带来的预算编制逆向选择风险就必须创新预算编制模式,改变预算编校院二级单位的信息劣势地位,让校院二级单位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根据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自己安排资金,真正做到财权与事权统一,来解决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首先,预算管理与工作目标实现一致,明确预算管理核心地位。校院二级单位预算与学校总预算都由学校总体工作目标统领,预算管理工作贯穿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学生和离退休全面工作,对校院二级单位的考核由“面”集中到“预算管理”一个点上。其次,优化资源结构,协调发展。改变过去预算管理模式带来的校院二级单位只关心资金使用不关心资金取得,只关心专项资金不关心基本支出,应该下放一定的财权给校院二级单位,让校院二级单位可以根据事业收入和自身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资金,与学校荣辱与共、协调发展,共同承担财务风险。校院二级单位预算收入包括:按在编在岗人员和在校学生人数核定的拨款,按学生人数、收费标准、财权分配比例确定的事业收入,校院二级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取得的科研项目、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等非学校资金安排专项收入和创收收入。校院二级单位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创收支出。基本支出主要用于保障校院二级单位的基本运行,如按照教职工人数、学生数量下放的人员经费和定额公用经费。项目支出包括学校资金和非学校资金安排的各类项目支出,如科研项目、设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等等。创收支出是为取得创收收入而发生的必要支出。校院二级单位预算的编制原则上保持年度收支平衡,进行收入支出的匹配。基本支出与定额拨款和部分自身可支配事业收入配比,学校资金安排的专项支出和部分自身可支配事业收入配比,非学校资金安排的专项支出和特定专项收入配比,创收支出与创收收入配比,实现“以收定支”。校院二级单位在申报阶段,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预算信息,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积极性减少逆向选择。当然,新预算模式的关键在于定额、比例确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学校与二级单位双方信息不对称博弈产生的最优化制度。最后,可以考虑依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尝试编制3年滚动平衡预算。由于很多项目在收入的取得和支出的发生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强硬要求年度预算收支平衡可能会导致校院二级单位逆向选择,如少报创收收入,从而影响到学校层面预算安排。因此,建议尝试编制3年滚动平衡预算,消除此类信息不对称风险。

(三)完善预算审计和绩效考评

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高校应完善预算审计和绩效考评,必须从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角度出发,从预算控制数下达,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结果反馈以及分析评价各环节着手,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监控。年度预算执行结果必须实施必要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考评,对行为目标的选择起制约作用,采取激励性和惩罚性措施来消除校院二级单位的怠慢和机会主义行为。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至少包括产出类指标,反映投入所培养的学生数、学术成果等;效率类指标,反映资金运行效率,计划执行率、资产的使用效率等;效果类指标,反应支出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等。充分利用绩效评价信息,将考核结果与项目拨款、资金使用效果、问责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校院二级单位利益与校院利益趋向一致,在不对称信息博弈中不断纠偏,防范道德风险。

(四)推进预算信息平台建设

降低信息传递成本推进预算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信息部门软、硬件建设,才能保证信息流通的及时、畅通,数据的安全、完整,才能确保新型预算管理体系“落地”。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和考评过程中,决策层、管理层和校院二级单位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信息交互处理包括采集、存储、加工处理、结果反馈等等,这些都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靠网络信息系统,改善预算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信息传递成本,实现高校信息资源的优化。

三、总结

总之,预算管理信息传递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高校预算管理效能的发挥起着基础而又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和缓解信息不对称,形成预算管理信息及时准确高效传递,突出全员全过程参与,不断摸索预算管理方式,提升校院二级单位预算管理能力,真正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学校自身竞争能力。

作者:薛勇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计财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