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的应用

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对高校学生的管理越来越重视,管理的质量愈发为人们关注,激励原理能够促进我国高校不断发展和完善创新型学生管理模式,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实例所取得的效果,也推动着教师们接受并在课堂上运用,从而良性循环。本文以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为例,以当下高校管理工作中激励原则运用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寻找问题的起因以及解决方法来完善激励原则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路径,使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方式更加具有创新意义且更加精细准确。

[关键词]激励原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运用方式

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度也不断提高,高校的管理形式也应该跟随社会脚步进行革新变换,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落伍、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规则,这就要求教师们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创新型管理方式,这对提高学生们的管理质量有较大的帮助。新时代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适合的教育管理方式能够给予同学们更省力的方式专注于知识的获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给予同学们适当的激励,能够明显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在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完善自身的途径上起到较大的作用,有效地利用激励理论不仅能较好的管理学生,解决部分传统管理工作难以顾及的问题,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1激励的意义

现在的高校管理中,应将激励的理论在学生的管理中合理运用。激励理论是一种通过柔和的管理方法,从心理上对学生造成影响,让他们自主地努力奋斗,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使用强硬的手段来束缚学生,这只会使得学生对自己对学校产生厌恶感,而产生不良的结果。学生更多的是想要受到尊重和关注,因此学校在管理时应更加注重人心,不能忽视个人的性格个情绪。而激励理论恰好是符合这种要求的。合理地激励学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这种理论引入管理方法中可以达到传统管理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弥补了硬性管理手段的不足。当然管理过程中,公平公正是不可少的。将激励理论运用于管理中将会成为高校有效管理的一个趋势。

2当前激励原理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运用中问题的分析

激励原则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实施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其在我国高校中的推行,制约了高校学生管理质量的提升,分析其成因,大概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激励原则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在管理过程中,仍旧习惯了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不懂得灵活变通,并未真正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眼光略显局部短浅,只关注短时间的成绩快速提升,少有管理者从长远角度考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抓起。第二,目前激励原则的运用还属于实践阶段,部分管理者不能较好地把握激励原则使用的程度,过浅或过激的鼓励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在课堂中还是担任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一味地鼓励学生反而会本末倒置,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第三,校园激励原则实行的氛围还不够,我国高校的教育情景构建还不够完善,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给学生身心健康有益的正面影响,自然会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学习之风,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管理者在运用激励原则的基础上,也要时时关注学生们的心理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原则的作用。

3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方法

3.1目标激励法

顾名思义,当人生没有阶段性目标时,引导他人设立小目标,用目标去激励学生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高校管理中,管理者需要不断激励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不轻而易举又不过于遥远难以实现,目标是学生成功的重要动力,合理的目标可以使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从而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激发学生们骨子里的好战性,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3.2榜样激励法

在高校学生的管理中,管理者们需要大力宣传表扬同学们的优良事件,鼓励同学们像身边的榜样学习,从而养成学生们良好的价值观。树立同学们身边所熟知的榜样,可以让学生们将虚无缥缈的榜样转移到身边的同学中来,从而切实学到身边同学的优点,看到周围人的优缺点,能更好地让同学们反省自身,从而走向成熟。

3.3学生参与激励

所谓学生参与激励,就是让学生们也有自我管理的机会,适当下放给予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例如讨论决策权、监督教育教学权等,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从中学会责任、担当与管理,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主人翁意识,从而自发自觉地为自己学习,也尽早培养以后社会工作需要的管理能力。

3.4成就激励

成就激励就是指让学生们完成某项任务而得到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这就成就感能使学生愈发自觉地钻研学习,在高校的管理中,合理地运用激励原则可以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一定的提升,进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更有信心面对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培养学生勇于钻研、不惧困难的可贵品德。

4激励原理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围绕本文以上内容讲述,主要通过合理运用原则、运用方面两大方面入手优化激励教学方式在我国高校管理学生中展开。

4.1效用性和公平性相结合的原则

效用性顾名思义是指合理使用激励性教学方式的设计来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以此来振奋人心。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可以依据目标以及所激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激励方式;公平性就是指在激励过程中应当秉承公平、公正、公开三项原则,多元化体现激励教学方式的意义,把每个学生都列入激励范围,努力激发和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潜能激发到极致。

4.2针对性和多元性相结合原则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所有学生都是高校管理工作者激励的目标,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背景以及周围因素不同,所形成的性格和思想固然不同,以至于他们自身所学知识和学习成绩也是大不相同,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激励方式也不同,所以,想要达到理想中的激励成果,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多加了解各个群体学生的不同之处,针对学生的不同来进行合适且有效的激励方式,不可一概而论;高校教育人员也应当多加完善自身能力,掌握一定的相关理论,创新多元化激励方式,为更好地激励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高效促进学生的成长。

4.3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的原则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所的《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指出人类共有五大需求,则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只有达到且能够维持生活必需的基础条件,激励这一项心理教学才能够发挥作用,因此,高校教育人员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应合理运用物质激励方式,且同时多加注重每个学生的精神需求,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时且持续恰当运用是适合绝大部分人的激励方式。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等物质激励方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精神激励方面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评比优秀学生,将模范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

4.4时效性与适度性相结合原则

高等院校教育人员应当对激励的及时性有良好的掌控,当学生在日常学习表现良好或者是在校期间做出贡献时应当立即运用合理的激励方式,反之会使学生失去动力。然而还需掌控好激励的力度,力度较大会使学生产业骄傲自满心理,力度较小则容易打击学生的主动性,两者都达不到理想的激励成果。所以,这就要求高校教育人员需对激励方式的时效性和适度性有良好的掌控,只有同时进行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董梅娜.论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2018(09).

[2]肖为,赵卫卫.浅析激励原理在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长江丛刊,2018(09).

作者:李颖存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