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

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

实施学分制的意义

1.实施学分制有助于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每名学生都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使自已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但因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学分制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基础、兴趣、能力、爱好及需要不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前提下选学其他科目,拓宽知识面,拓展实践能力,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学分制“相对学年制而言,在弘扬学生个性、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其诸多的优越性,”学分制能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顺应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目标。

2.实施学分制有助于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施学分制是通过在原有必修课基础上增开大量选修课来实现的,选课制是学分制实施中的重要形式。学分制管理制度下,学生课程设置中的通识课程、自主选修课程、限选课程、实践操作平台课程等近70%左右课程学时的开设需要学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平台。同时,部分学分制的实行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调动教学积极性,使高等教育从系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向能力素质教育转化。

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模式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年制管理制度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以整齐统一为特点,注重大众化培养,忽视个性化发展和管理。学分制则是一种统一规划与强调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分制以选课制为主要形式,会打破原有的年级、班级及专业界限,必然会使原有固定统一的学生管理模式面临一些新问题。

1.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形式不能满足学分制实施的需要

学年制背景下,学生按照入学时间、专业来分班、分寝室进行管理,辅导员按照专业和学生人数配比,负责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按照学校的课程设置规律上课,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较小,学生培养和管理的时间和步骤较为统一。但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在基本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加大了自由选课的力度,班级和年级的功能较学年制有较大弱化,同年级同专业同班级的同学可能不再共同上课,组成的临时课程班级中的成员流动性大,班集体意识不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为学生管理和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大量的自由选课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业选择上的困惑,因此“有必要由专业老师根据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学生个性差异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给予有效指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原有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单一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学分制实施的需要。

2.教育管理为主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学年制下,各年级各专业都有固定的教学培养计划,学生教育培养比较统一,学生间的个体发展差异不大,相应的学生管理按照专业班级由辅导员统一负责,管理内容以教育管理为主。学分制是一种强调个性发展的学习制度,它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分制以选课制为主要特征,“选课制最大限度的给予了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最能体现出学分制管理模式的特点,也是学分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课程、选择学习进程、选择学习方式,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和发展的个性化得到比学年制下更多的尊重和保护,但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我规划能力较弱,“面对选课制,学生在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规划合适的大学生涯、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渴望得到及时的咨询和指导;面对弹性学制,学生在选修、先修、重修等教学事务方面,以及在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择业指导上,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服务保障。这就要求学生工作内容由以教育管理为主,向指导服务拓展,最终向服务指导为主转变。”单纯以教育管理为主的学生管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原有的督学评价体系不能满足学分制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没有足够的自治能力,大部分学生也缺少独立思考与独立判断的能力,学年制下学生自由度较小,课程设置不用自己选择,统一化的培养模式易于学生管理,但学分制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学生管理由他律转为自律,单纯的辅导员监管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出现的问题,这样自律性不强,不会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学生必然会掉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督学体系可以真正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成才。评价体系是学生在校表现的量化反映,学生评奖评优的客观依据。学年制模式下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课程考核形式和内容完全统一,按照综合测评的计算标准可以用综合测评成绩对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较为客观且易操作。但学分制下学生学习成绩不再以分数直观计算,而是以学分形式体现,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同一学期的课程考核内容均不相同,为学生的综合评价带来新的挑战,需要重新设计评价体系来满足学分制实施的需要。

部分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根据自我发展需要进行自主的选择性学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从而出现“同班不同课程,同课不同专业”的现象。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程还是基本一致的,班级同学有较多的共同学习和生活时间,因此班级仍为学生管理的主要阵地。学生宿舍基本上是以专业和班级为基础进行分配,且大学宿舍历来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基本单位,学分制下寝室同学之间在时间和行动上的同步性更加突出,学生寝室自然成为学生工作的另一个主要阵地。寝室和班级作为学生管理的两个阵地,工作开展各有特点和侧重点,实行以寝室为核心、班级为主体的二维式管理模式,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寝室的管理,注重寝室长的培养和寝室整体情况的把握,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体、更全面、更有效。

2.构建合理的导学模式

学分制改革能够使人才的培养既重视社会的需要又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利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但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自由度较大,会出现对学业生涯缺乏规划,盲目选课等问题,合理的导学模式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上述情况。学分制下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时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管理,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比较容易全面把握。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学习后进行自主选课时,将在一定程度上模糊年级、班级、专业的界限,从班级形式上会出现临时的课程班级,从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上会出现对选课制的不理解、对自身发展规划的迷茫、对自己课程结构设置的不合理及对学分制下自由度的难以掌控等问题,单纯的辅导员管理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学业导师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选择一批有工作经验、相对稳定,的教师担任学生导师,一位导师可以从学生入学开始固定带十几个学生,他们在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来指导学生科学选课,发掘学生不同的特质和潜能,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实施学分制时,为学生按照专业配备学业导师,实行学业导师与辅导员管理并行的双轨制导学模式,能将辅导员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学业导师对学生选课和专业学习的指导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在学分制背景下从思想、学习、自我发展等方面健康成长,避免管理脱节。

3.建立科学的督学体系

大学生在学年制培养模式下拥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自主性较小,学生管理者对学生进行督学和评价比较容易,但学分制下学生自由度大,学生管理以自律为主,且从时间和内容上较分散,对学生进行及时客观的督学评价教务困难,不能真正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要建立适应学分制的督学体系。由辅导员和学生共同组成督学小组,对学生的上课出勤及学习状态进行适时把控,同时将学业导师和家长也纳入到督学体系中来,从而在学生、辅导员、学业导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多层次的督学机制,既可以全面把握学生的各方面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能够将学生状态实时向导师和家长反馈,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自律性、自制力等方面的培养。有效的督学体系可以使学生在学分制背景下的自由度受到相对限制,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又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学分制教学管理是高等院校差别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作为学分制度的实施主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对教育质量有着明显的主导作用,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不单纯是保证学校组织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也是学分制度能够深入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并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所在。”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同时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宇杰单位:辽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