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在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多元性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任职老师缺乏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认知,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研究分析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学基础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以便促进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心理学;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对培养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其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作为当前高校教育中最受老师推崇的教学模式之一,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势,从而达到协调学生心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学基础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任职老师缺乏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认知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作为当前高校教育中最受老师推崇的教学模式之一,其教学模式是以心理学基础课程为载体,通过挖掘一些实际问题情境制定多种主题任务,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发现问题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然而,在心理学基础课堂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部分任职老师缺乏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认知,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即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课程的知识点,但是对其中的重难点内容掌握不牢固,以至于不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1]。

1.2教学评价不够全面

心理学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中一门公共课程,该课程教学评价的考核形式是通过在高校教务处构建的心理学课程题库中筛选考试题目,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作为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大部分高校心理学任教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该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设立不明确,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致使一部分学生虽然平时学习表现一般,但是在期末考试之前通过对大量题目的背诵就可以及格,使得教学评价太片面。这种现象的存在足以证明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1.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过度

在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任职老师根据当前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的主题任务展开心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点加以巩固,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有效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部分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度依赖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不论什么教学内容,统统采用该种教学模式开展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这种应用过度的现象最终导致教学任务与实际教学产生了严重偏差,学生只是单纯性地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以至于教学质量和效果均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

2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2.1在阶段性任务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园地,为了符合当代人才培养的标准,应当及时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及模式,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做到与新课改教学理念同步。阶段性任务评价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阶段性任务可以使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任务更加明晰,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提升阶段性任务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可以对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以公正、客观的角度进行评价。在当前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心理认知薄弱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体现学生心理认知薄弱的方面包括:第一,对教学任务缺乏足够的认知;第二,对教学方法缺乏足够的认知;第三,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缺乏足够的认知;第四,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认知。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任职老师需要在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2]。比如,在学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学习需求等情况,进行科学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向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可以是探讨与态度和品德相关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分析和探讨“态度与品德”对个人人生发展的意义。由于这些学习任务具有很大的争议性及哲理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与积极性,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身的心理认知,从而进一步增强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

2.2在整体性任务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任务的实际性、教学难度的客观性、教学过程的时间性作为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三大要素,是保障课堂教学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前提。教学任务的实际性是指教学压力大是实际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转变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学难度的客观性是指想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需要一个冗长复杂的过程,无疑是对心理学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教学过程的时间性是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任职老师需要严格把控教学时间,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不仅如此,在实际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需结合心理学基础课程的核心特点,对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三要素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成果全面的评价,以此判断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与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完全相符。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可以全面检验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成果是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标准,进而提升任职老师的教学水平。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的整体性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疏导;第二,对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但不是很严重的学生进行相关心理调整;第三,对心理健康的学生进行指导,并为其制定相应的心理问题预防措施。因此,任职老师想要圆满完成心理学基础课程的整体性教学任务,首先需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根据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和实际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划分,最后结合每位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比如,对一些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任职老师可以通过与其课上交流或者课下的单独沟通,消除其心理存在的障碍,给予其一定的支持与鼓励,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思想观,促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4]。

2.3在目标性任务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多元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正因如此,该种教学模式对任职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自主能力不强,以至于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当中,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任职老师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协调学生心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教学效果。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到目标性任务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深度挖掘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5]。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冗长复杂的过程,为此,任职老师需要设立一个长远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使未来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而且还可以为教学总体规划的制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心理学基础课程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任职老师通常以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以此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教学难度大,而且并不能保证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种状况,任职老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充分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认知,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产生偏激、自私等不良心理[1]。比如,在学习“预防心理学”这一课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实际日常生活状况,研究和探讨怎样预防心理疾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找出并列举相关的心理疾病预防措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更能够将这些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形成。此外,任职老师对学生列举的各种心理疾病预防措施进行严格筛选,从中找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内容进行深度讲解。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其深刻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管理,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2.4在情感培养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在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作为其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为此,任职老师通过巧妙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主题任务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其树立一个良好的情感价值观。不仅如此,任职老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分解教学任务,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其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此外,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心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6]。比如,在学习“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这一课程中,任职老师先将相关概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自身的情感认知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与探讨。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倾听他人的观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此促进自身情感认知水平的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心理学基础课程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任职老师通过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根据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和实际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划分,最后结合每位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防止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为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任职老师通过合理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并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势,完成设定的整体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恕华,陈冠宇.基于《心理学基础》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6(12):174.

[2]刘恕华,陈冠宇.基于医学心理学课程中《心理障碍》的任务驱动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6(13):220-220.

[3]王培林.文献分类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J].教育观察,2020,9(9):85-87.

[4]宋洋.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6(11):174-175.

[5]朱琨.任务驱动法在酒店服务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青年,2019,44(18):283-283.

[6]钱文彦.基于任务驱动法的中职旅游心理学教学设计研究[J].成才之路,2020,22(18):66-67.

作者:苏艳梅   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