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绿色蔬菜园区发展现状论文

绿色蔬菜园区发展现状论文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海安县形成了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环保的绿色蔬菜园区发展模式,介绍了绿色园区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及今后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绿色蔬菜园区;发展现状;展望;江苏海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与优化,蔬菜已成为海安县的一大主导产业。通过加大农资技术投入力度,实施生产基地规模化,栽培品种良种化,栽培技术规范化和生产产品标准化,农产品实现了从数量型到安全型的转变。通过园区的建设,抓科技,创品牌,办市场,促销售,形成显著的产业化效应,使品牌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得到大力的推进,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绿色蔬菜园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园区发展的必然性

发展高效绿色蔬菜是改原来的单纯生产型为现在的经济、文化、生态型,使绿色蔬菜走向高产、优质、高效,从而实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以促进农民增收且推动园区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蔬菜不仅要销往国内各地还要走向世界,自从加入WTO,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就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发挥生态环境优势,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质量提高的高效生态农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不仅各种资源消耗日益突出,同时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化肥、农业“三废”污染等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资源不足的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经济质量型的绿色园区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

2绿色园区发展现状

海安县的绿色食品蔬菜科技示范园区位于李堡镇,海防公路穿境而过,沟通长江水系的丁堡河和北凌河在此交汇,交通便利。李堡镇有较好的人文环境和经济基础,同时自然环境优越,常年太阳能总辐射为474.9KJ/cm2,年日照总时数为2176.4h,年平均气温为15.4℃,年降水量为1021.9mm。园区的大气、土壤、水等主要环境因素于2002、2003年经扬州市环保监测站检测均符合绿色蔬菜生产要求,为绿色蔬菜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园区建设的规模化、特色化

历史上我镇蔬菜生产以常规露地栽培为主,这几年园区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快速的发展,常年的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hm2,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333hm2以上,并强有力的带动了周边地区、园区内蔬菜的发展。园区主要生产的蔬菜有冬瓜、韭菜(黄)、大椒、番茄、丝瓜、大白菜、马铃薯等,品种达30多种,其中有85%以上用大、中、小棚反季节栽培,立足春提早,秋延后。目前,园区主要有4大特色:一是以光明、三里村为中心的小方柿立体种植区和“马铃薯—冬瓜—大白菜”高效栽培种植区;二是以红旗村为主体的“菜—青饲料玉米—菜”露地蔬菜种植区;三是以扬庄为主体的反季节高效设施栽培模式;四是以桑周村为中心的“菜—粮—菜”水旱轮作区,建成666.7hm2冬瓜、533.3hm2大白菜、800.0hm2马铃薯、133.3hm2丝瓜、533.3hm2韭菜(黄)的生产基地。

2.2园区建设的企业化、信息化

园区迅速发展,带动相应的园区企业的建成,而企业化运作正是园区建成的最终模式,是园区建立的催化剂。海安县以现行承包形式,根据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经济菜、礼品菜和半成品菜的需求日益增长,建立了加工配送和销售网点,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了园区产、供、销一体化进程。如公司生产的麻虾酱、冬瓜酱油、果蔬饮料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还有刚刚起步发展较旺的李堡绿源农产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营蔬菜购销及初加工,年购销各类蔬菜约2万吨,购销额1000万元左右,并与农户签订蔬菜购销合同。企业良好的运作,推动了园区的发展,真正使蔬菜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立足长远,选准切入点,打造品牌,摸索了多种运作方式:①“企业(公司)+基地+农户”,也就是农户生产的蔬菜由公司承包销售或加工。②“专业市场+农民经纪人+农户”,由农民经纪人预约种植,订单收购,组织农户生产;③“股份合作制”,由农户或其他社会自由人自主结合各自参股进行蔬菜生产;④“返租倒包”,鼓励有实力的大户及企业通过返租倒包的形式承包土地进行蔬菜生产。企业的建成是园区迅速发展的催化剂,而企业良好的运作要有强大的信息体系的支撑,依托现有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把电脑、电视、电话3种信息载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使产地与销售挂钩,农业与商业联合,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站。

3园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3.1李堡镇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

通过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的引进应用,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在江苏省农科院的支持帮助下,组建了新技术试验基地,重点研究绿色食品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立足设施瓜果菜栽培,制定并颁布了《绿色食品马铃薯种植规程》、《绿色食品冬瓜种植规程》、《绿色食品大白菜种植规程》、《绿色食品甜椒种植规程》等企业标准,使产品质量达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的标准。

3.2我县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施肥技术能应用到实处

目前,我县氮肥用量下降,微量元素肥料用量不断上升,同时注重使用有机肥,积极推广腐殖酸类肥料和各种复合肥,做到无机氮与有机氮比不超过1∶1,禁用硝态氮肥。充分利用当地有利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鸡粪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肥料,经3个月以上堆闷腐熟后使用,真正做到了生态、环保、资源再利用。

3.3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绿色食品的病虫草害防治以农业措施为主:①重点推广抗病抗虫的品种;②采用温汤浸种等非化学药剂的种子处理;③清洁田园,断开寄主桥梁;④及时清除一些被害植株或果实;⑤套袋和防虫网的应用;⑥采用诱剂、灭虫灯诱杀;⑦土壤处理防治成虫,减少越冬虫源;⑧轮茬间接套种。

化学防治方面严格遵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加强对剧毒、高残留农药的管理。全面禁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对硫磷、磷胺5种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上使用,优先选用矿物资源农药和生物源农药。对选用的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要注意其施药量、施药次数、施药方法、安全间隔期、最高残留限量以及施药注意事项,积极推广微生物降解残留技术及病虫害治理的平衡科学施肥技术,同时严格根据农业部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规定,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

3.4农产品的品牌化

随着人们对安全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园区针对本地区农产品生产现状制定规划,使品牌农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从2000年至今,园区的农产品先后注册登记了“绿浪”牌系列蔬菜、“福盛”牌小方柿、“李堡”牌、“金叶”牌韭黄等商标,园区内的马铃薯、小方柿、甜椒、番茄等先后申报了绿色食品,得到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并获取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大蒜、青玉米、芹菜等17个产品申报绿色食品获国家认证,番茄、马铃薯、丝瓜、韭菜等6个产品获省级无公害产品论证,并组织开发绿色蔬菜专用包装袋。在注册品牌、申报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同时,还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级万亩优质蔬菜基地项目、农业科技项目,在这期间园区连续2年被评为市级重点园区,先后被授予“南通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南通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南通市优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南通市十佳农业产业园区“、”南通市优秀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工程”等。

4绿色园区发展进一步推进规划

发展高效生态蔬菜是一项覆盖面广、起点高、目标任务重、集科技力量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立足当前,加强领导,制定政策,形成合力,稳步推进。

(1)要进一步加强对无公害蔬菜园区优越性的宣传,不断提高菜农的认知程度。

(2)要加大扶持,激发广大农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大力度吸引外商投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渐渐形成政府投入作引导,企业和农民投入作主体,合作投入作补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政府资金投入实行项目管理,以项目配经费,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3)依靠科技,着力提高综合生产效益。绿色食品园区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财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并通过具体项目实施,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带头人,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实施农技干部“联基地,联大户”双联制度,结合面对面授课,手帮手指导,广泛开展园区种植户培训班,增强农民种菜技能和接受现代科技成果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形成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4)进一步规范管理,以保证蔬菜的安全高效性。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标准体系,促进“政府推动,市场促动,农民主动,企业带动”质量标准机制更好的运行,使园区的生态蔬菜有标可依,按标生产,按标分级,按标自装,按标上市,全面把握蔬菜质量,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面质量监控,有效约束违反质量安全的行为。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