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研讨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研讨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存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

在现在的一些事业单位中,特别是一些基层的事业单位,缺乏行之有效、反映个人实际贡献的绩效考核与奖金分配体系,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过去我们讲求平均主义,不讲究薪酬激励制度,干多干少一个样。经过这些年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应该说“大锅饭”的局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的分类评价体系,实际考核评价效果不佳。没有合理的、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物质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缺陷,员工个人的业绩、贡献及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因而也就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机制是一个完整系统,应当贯穿人力资源管理的始终,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和单位相关管理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起激励员工的效能。

2.岗位分配不合理,缺乏对员工合理的职业规划

事业单位是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机构,人员结构复杂,然而现今很多事业机构不能很好的分析本单位的人员构成,对岗位安排十分随意。导致我国的事业单位常常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不能充分地利用人才。过去暗箱操作的选人机制为一些徇私舞弊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很难做到用人的公平公正。再者,事业单位常常对员工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权责分配不分明,工作任务与职责指标不明确,导致工作人员没有指导性的工作目标,员工日复一日地做着相同的工作,很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看不到今后的发展前景,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很低,从而影响到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

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为了我国事业单位更好地顺应时代的要求,各个单位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对策予以解决,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1.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性

人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第一资源,事业单位必须丢弃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按照时展主题,及时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化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同时事业单位必须考虑到自身区别于行政及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和相对稳定性,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状况及自身特点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2.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及激励制度

事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总体目标、实际任务、工作中心以及服务的主要领域,深入了解工作人员的真实需求,建立可以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并能够激励职员先进性的公正的综合平衡绩效考核体系。事业单位应该确定出科学的工作目标体系,把单位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详细分工,逐步分解,把目标细化到每一个职员身上,加强目标管理和工作监督,及时掌握每位工作人员的任务落实情况,确保单位工作有序,运营稳定。然后,根据任务的分配情况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分类,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和任务分配,将考核结果分成若干类别,分类确定绩效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量化,合理衡量员工工作成效。事业单位要特别关注为组织创造较大价值的高绩效员工,将人力资源投入向他们倾斜,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制度对他们进行支持,从工资、奖金等物质激励和评选优秀、晋升、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等精神激励方面创建全面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持续时间越长,越全面,对人力资源潜能的激发作用更明显。

3.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合理进行职业规划

事业单位必须明确每一个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和责任的需求,根据人才的专业素质等合理地分配岗位,优化人员配置。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竞争上岗的原则,公开竞争,优胜劣汰,杜绝人情上岗现象的发生。要通过人力资源的按期培训和开发等来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持续发展。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工作技能的提高,也包括增强员工对服务价值的认同,通过提高员工技能和价值认同感提升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水平。

4.加强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

不注重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就无法将人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事业单位不能单纯地依靠薪酬分配来管理人才,应该从企业的文化环境入手,加强员工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建设,由此来影响事业单位的员工更好地为单位服务。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用企业文化对人才进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将引导人才的思想和行为,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具有更强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使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三、结语

如今,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再顺应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贯穿于岗位招聘、岗位管理、职业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员工生涯规划等一系列环节上,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

作者:张珍单位: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