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教育管理探讨

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教育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肺炎疫情的暴发,如何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不可回避的挑战。通过对西北大学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自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学生在面对危机时的行为表现反映出当下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鉴于此,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是目前高校应对疫情的重点工作之一。主要是加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对不稳定情绪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该文通过探讨此次疫情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以期为今后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危机管理;教育与管理

当社会运转偏移正常轨道,且表现为不稳定状态时,公共危机就会出现。这类危机一般表现为紧急停止或中止我们社会的常规秩序安排,随之而来的是对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整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引导构成严重威胁。公共危机又包含很多类型的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是其中的一种。公共卫生事件一般是指骤然突发、已造成或者未来会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一般传播范围广,危害性极大。据可查阅数据显示,中国公共卫生事件中,73%的事件发生在学校,而其中传染病占比82%。肺炎疫情全面暴发后,全社会被紧急调动起来进行防控。为了杜绝疫情扩散,我国采取了“封城”等隔离措施。社会的政治、经济,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疫情对高校的影响尤为严重。目前,全国高校都采取了特殊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学生的日常体温、活动轨迹、所在地等信息进行了统计和管理,严格规定了包括日常活动在内的多项行为准则,从各方面加强学生的教育、监督和管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安全防控,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公共卫生事件中高校非常态化的学生教育与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为今后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教育管理思路。

1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教育管理造成的冲击

Rosentha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马建珍则是从表现形式上探讨,认为“危机”即灾难,严重灾难会重创社会秩序,人民和国家的安全都将面临威胁。2020年暴发的肺炎疫情,就是一场严重危及人民和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不仅是对全国人民的考验,也对全世界的危机应对提出了严峻挑战。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在经受巨大的冲击。仅以高校而论,这次疫情是对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次考验。疫情对高校学生造成了巨大影响,使得许多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面临挑战。摸排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教育管理探讨朱紫瑞高翔李伟张华岭雷茂林王鲁(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疫情期间表现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恐惧和焦虑心理[1]。在本次疫情中,通过对西北大学学生进行网上调研(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份),我们发现,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都存在一定问题。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对学生的公民教育有待加强。公民在国家突发灾难面前,不仅是受保护者,更应该是责任者、行动者。在危机面前,积极作为、勇于奉献的学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只能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如不串门、不聚餐等。以西北大学某学院为例,积极参与志愿者的学生比例为5%。二是危机意识薄弱。疫情暴发期间,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危机意识,仍然联系学校要求返校。更有少部分学生对禁止返校的措施意见极大,出现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三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须加强。通过抽样调查我们发现,本次疫情期间,学生更关心基本的生存问题,担心自己及亲人的安全,产生较强的分离焦虑、无助、恐惧等心理,非常渴望生活和学习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时期待得到老师、同学和家人的支持等[2]。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对学生思想状态的掌握有待加强,沟通渠道单一。自高校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然而高校配备的专职辅导员数量却增长缓慢。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显然,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专职辅导员人数都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疫情暴发时适逢假期,学校只能由各院系的专职辅导员通过网络或电话与学生联络。专职辅导员将了解到的学生信息归纳汇总后,向院里汇报,院里再向学校汇报。由于大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对学生信息的搜集费时费力。二是学校各部门配合不够熟练。疫情发生后,高校各个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安排任务,各行其是,缺少部门之间的配合和联动,导致任务细碎分散乃至重复,成效不佳。三是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不充分。以网络课堂为例,各高校没有统一的网络课堂平台,导致学生上课时往往要安装多个不同软件,上一门课打开一个软件。此外,网站和学校应对学生集中上网课而产生的流量冲击准备不足,近期已出现多次网络公共课因人数过多导致播放平台瘫痪的问题[3]。

2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对策

本次肺炎疫情的暴发反映出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即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素质,但少部分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认为,面对公共卫生事件,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危机意识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稳定,罕有危机事件暴发。公众尤其是大学生应对危机的意识淡薄。大学生在本次疫情中产生的一些恐慌、无助的情绪和漠视、无所谓的行为表现,反映出我们在危机教育方面的缺失。因此,增强危机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在危机到来时能够积极应对、正确对待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危机意识教育,高校可以以灾难为契机,对学生提出要求,通过教育、引导和布置,让学生主动面对问题,积极付出,在灾难和危机中激发学生的责任感[4]。

(2)社会责任教育。现代公民意识是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等多种意识统一构成的。梁启超曾说过:“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应寻求新的突破,要有别于以往的课堂思政教育,应该对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有差别地展开培养。要让学生逐步从课堂、课本中走出来,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交往、社会实践中成长,真正了解自己所应具有的社会角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不能忽略细节教育,比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公筷等,这些细节也是责任的体现[5]。

(3)心理干预管理。实施心理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避免出现伤害事件,无论是伤害自己还是伤害他人。隔离期间,心理脆弱者可能会因恐惧出现情绪崩溃,从而产生极端行为。因此,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心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二是使心理恢复应有之平衡。本次疫情期间,情绪崩溃进而产生极端行为的大学生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致表现为焦虑、无助、恐惧等。对普通学生的干预主要是帮助他们从心理上调整,释放压力,从而积极应对,产生自我保护机制。各高校可以联合开展学生心理状况调研,交流典型的心理案例,分享好的心理干预方案[6]。此外,对大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也应及时补齐,可以通过定期举行讲座,开展科普活动和举行应急演练等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更多的卫生知识和应对方法,从而科学理性地面对疫情。

参考文献

[1]R.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马建珍.浅析政府的危机管理[J].长江论坛,2003(6):48-51.

[3]张小明.从SARS事件看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机制设计[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9-23.

[4]佘正文.经历抗击非典斗争高校大学生思想发生可喜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3(9):39-43.

[5]韩俊锋,王子军.我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4):463-465.

[6]姚书志.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作者:朱紫瑞 高翔 李伟 张华岭 雷茂林 王鲁 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