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英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中英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英两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发现英国高校更注重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所开设课程基本均为物流专业课程。而我国高校更注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由此提出了课程设置向专业课适当倾斜,注重实践环节教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英物流管理;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从以前的注重扩大规模的粗放型发展过渡到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社会需求的内涵发展之路。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物流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企业对物流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然而专业培养方案滞后,课程体系设置老化,不能对接企业需求,是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英国是较早设立物流类专业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其在物流类专业建设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对中英两国物流类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高校制定更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对策建议。

一、我国物流类本科课程设置情况

在物流类专业中,我国高校共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和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四个专业。据统计,至2019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有503所,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有127所,开设采购管理专业的高校有9所,开设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有11所。其中,部分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内设置冷链物流方向。通过分析四个专业培养方案中提出的培养目标,归纳总结大致有三个目标。首先,学生经过四年本科阶段学习,能够掌握物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和物流系统设计等工作。其次,经过本科阶段学习,学生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知识和各种各样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最后,学生还须熟悉我国有关物流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了解国际货运与运输业的惯例与规则。在课程设置上,我国高校将课程体系设置为通识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和素质培养课等四大模块,课程总学分在180-210分左右。其中,通识课程约占总学分的21%,专业课程约占57%,综合实践类课程约占16%,素质培养课程约占6%。核心课程包括物流学、采购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和供应链管理等。从目前的统计来看,我国高校物流类专业是课程设置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二、英国物流类本科课程设置情况

英国的物流业非常发达,同时也是世界上较早设立物流类专业的西方发达国家。英国高校的物流类专业方向较多,不同高校可根据企业需求和高校优势设置专业方向。学生可以将自身兴趣选修不同方向的物流专业。同时英国各高校之间形成了课程互认制度,学生可以选修不同高校的课程,而主修学校承认其他高校课程学分。这为学生在专业学习时提供了很多课程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英国高校设置的主干课程并不很多,在三年的本科教学中,学生每个学期只需学习2—4门课程。然而,英国高校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有些学校甚至会直接提供实习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运作。此外,英国各高校的核心课程侧重点不一,如卡迪夫大学在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和海洋运输(Shipping)有比较权威的研究团队,因此在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也偏重于生产管理和海洋运输管理专业。其核心课程有生产运作管理(Productionoperationanalysis)和国际运输(InternationalTransportation)等。华威大学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开始学院为制造工程学院,因此其要求需要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才能学习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则比较偏向定量分析和实践教学。而南威尔士大学的物流与供应链专业则更偏向于培养实际的物流操作技能,很多课程与英国皇家注册物流师课程对接,学生从该专业毕业直接可以获得相应的注册物流师资格。

三、中英物流本科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中英两国高校物流类本科专业的课程,我们发现中英两国在课程设置的模块设计、课程选择和学分设置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高,专业课程设置趋同,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而英国高校开设的课程数量不多,但相关课程更贴近于企业的实际管理。如供应链风险管理、零售供应链和战略关系与电子商务等课程,都非常贴近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中英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表由上表可知,英国物流类专业三年本科学习,共有18门左右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均分布在3年之间修完。而我国物流类专业四年本科,核心必修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一共32门,第一年的专业课程较少,占总课程的18%,核心必修课程有2—3门(英语、政治类课程和高等数学),学生学习压力较少。第二年会开设管理类的核心课程,如管理学等。而专业核心课程开始较少,一般只涉及物流学。第三年和第四年的上学期,学生开始大量学习专业的课程,占总课程的40%。第4年下学期为毕业论文写作。因此从分析来看,我国高校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仅为一年半的时间,比英国学生学习三年的专业课程时间要少。此外,我国物流类专业课程设置中,还有大量的通识课程和素质培养课程。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物流本科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有一定的欠缺。而英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强调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更加符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要。

四、物流本科课程设置建议

(一)均衡设置模块课程,加强实践教学。适当调整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素质培养课程的比例,在授课时间上可考虑各个模块课程均衡设置,即在低年级多开设一些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较早的接触本专业所学知识,让学生更深地了解所学专业,培养专业兴趣。同时将通识课程,分散在到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可有针对性的设置校外课程,邀请校外专家为学生授课,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

(二)整合实践环节,促进校企合作。作为一门管理学的专业,物流管理的很多课程都与实践相关。从英国的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各高校非常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除了对企业的参观和实习以外,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会聘请从事企业管理的专业人士讲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在实践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如何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运作此外,很多高校与企业合作紧密,教师和科研人员经常为参与到企业运作当中,为企业解决各类管理问题提供专业支持。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实习课程较少,学生实习机会少。大多数的实习课多以参观和短期社会实践为主。高校可积极聘请企业人员参与专业课程的建设,同时也给予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合作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校企合作将会有一个更好地沟通渠道。一方面,企业人员可将在实践中的经验,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将专业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校企的双赢。

(三)合并相关课程,适当减少课程数量。从课程数量上来看,我国高校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数量远高于英国高校。其中很多的专业课在弄内容上存在着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情况,如生产运作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工程等课程都涉及了库存管理的知识。采购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都涉及了供应商管理的知识。课程数量多,分摊到每个课程的课时又少,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只能浅尝辄止,课堂教学流于表面。因此,建议在设置课程时,可适当合并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减少课程数量,提高单课程的课时数,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潘新宇,甄建艳.新时代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314-315.

[2]吴砚峰.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2019,8(28):119-121.

[3]李晓雯.基于英国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8,41(01):150-152.

[4]刘明伟.英国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4):105-107.

作者:贾海成 杨传明 KarlGreenhough 张芮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院 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