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从知识资源到知识资本管理跃迁

从知识资源到知识资本管理跃迁

摘要:知识管理既指对信息的管理写作论文,也指对掌握着知识的人的管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实现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关键在于建立起适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技术机制和有利于创新交流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资本

知识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在企业界,但知识管理的思想起源于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虽然,知识管理引入图书馆是必然趋势,但怎样把知识管理引入图书馆的管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管理?本文将从知识管理的含义和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及导入分析人手,给以分析和回答。

一、知识管理理论科学含义的把握

知识管理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由企业界提出来的。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定义越来越丰富。美国的经济学博士YogeshMathotra认为,知识管理是使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持续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力等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把知识管理定义为: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我国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知识管理使系统地发挥发掘、优化、控制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并使之增值的活动与过程,这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的;二是认为知识管理作为社会性、集成性的活动,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中,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对知识的管理和以知识作为信息的管理,这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的。

由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对信息的管理,把知识作为对象在信息系统中可以进行识别和处理,能获得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指对人的管理,认为知识的很重要一部分来自于人脑之中,而知识管理就是要发掘来自人脑中的这部分非编码化的信息。

二、转型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的新特点

目前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在渐渐地向数字图书馆转变,提供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可以说是传统的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融合。数字图书馆,也被称为“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虽然高校图书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但在具有传统图书馆的特点的同时,也具有数字图书馆的几个特点:

特点一:数字化的存储

数字化的存储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进行压缩处理并转化为数字的信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也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最大区别。

特点二:网络化的传递

网络化的传递是通过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来实现的,通过由宽带网组成的因特网和万维网以高速度、大容量、高保真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无数计算机联为一体,不仅可以利用自己内部馆藏资源,而且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行业融合在一起形成信息化的一部分。信息资源传递的网络化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标志,也带来了信息服务的跨时空性、信息利用的开放性。

特点三:共享化的利用

共享化的利用是建立在数字化的存储和网络化的传递基础上的。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不仅体现为不同地区的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共享,也体现为不同地理区域数字图书馆对数字化、网络化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传递的网络化,使众多的图书馆借助于网络获取各类数字信息来满足读者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数字化图书馆的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读者不必亲自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只要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对远程的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联机浏览、检索。

特点四:知识化的提供

数字图书馆将实现由文献的提供向知识的提供转变。由于信息加工的知识化、智能化和完备的检索系统的建立,使数字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某一主题的目录文献的全文、照片、图像、声音等各种知识信息,由信息提供多次的满足转变为信息提供的一次满足。

三、从知识资源到知识资本的管理本质分析

图书馆知识管理,不同于企业界的知识管理,不可以直接把企业的知识管理照搬到图书馆中,认为那就是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管理和信息管理,认为图书馆的文献都是知识;同样,也不能把图书馆的全部活动对应于知识的构建活动,把知识管理运用于图书馆的各个领域;更不是把知识管理对应于图书馆的管理,认为知识管理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我国学术界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有多种表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从管理对象来看,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其实质就是对其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存储使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

从管理职能来看,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即围绕知识创新开展工作,开发知识资源,为知识创新服务。也有研究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现于图书馆的内部组织管理和业务工作管理两个层面。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它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全部内容,而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一个新领域。它不是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包括藏书、数据库进行管理,而是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本进行管理。

能够对组织目标有贡献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知识才能成其为知识资产。高校图书馆作为组织同样拥有知识资产,表现形式同样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是图书馆拥有的文献就是图书馆拥有的显性知识,而是这些文献是图书馆的工作对象。图书馆作为组织及其员工通过学习可以把部分文献记载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知识,成为图书馆的知识资产。图书馆显性知识的内容为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技术文档、服务品牌等。图书馆自主开发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等产品的创新思路、程序开发技巧等属于隐性知识,而源代码、技术文档和使用说明书等属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内容为长期形成的组织文化、管理人员头脑中的管理经验、技术人员头脑中的创新思路、工作人员头脑中积累的工作技巧等。

四、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机制

我们已经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对象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怎样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技术机制和有利于创新、交流的激励机制。

1.管理机制

由于高校图书馆的具有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化特征,在这种网络化的条件下,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应从以往的固定等级模式向扁平化的网络模式转变。在实施网络化管理的同时,侧重于疏导和激励的管理和调节,激发人的知识能力与潜能的挖掘,建立方便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平台,从而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融通和转换。

2.技术机制

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的另一个基础就是要有支持知识管理实现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支持应该能够充分地支持知识的积累与传递、知识的挖掘与再生以及知识的利用与评价,充分支持高校图书馆的虚拟知识资源体系的服务集成。这一技术机制实际上就是将知识信息资源与用户和使用过程紧密地结合、灵活的运用各种资源和功能的新型知识管理系统。这一技术机制的建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3.激励机制

首先,要拥有高素质的图书馆馆员。图书馆馆员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图书馆馆员利用自己驾驭馆藏文献、各种数据库和网上信息的能力以及能够深入到某一学科的知识层面对文献中的知识进行鉴别和筛选的基本素质,结合对知识的组织、整合和传递的技巧,进行导航性的知识服务,帮助用户在其需求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知识层面的交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用户对知识的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图书馆馆员能够使知识管理得以顺利实施。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内建立适合馆员学习、积累和创新的激励机制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效果和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建立适合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就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具备知识管理技能的知识型馆员,以满足知识管理的需要。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在飞速增加,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只有及时的专业培训才能保证图书馆馆员对新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从而使他们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再次,以读者为中心,建立人性化的导航系统。建立人性化的导航系统,即从读者的角度来设计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考虑用户的特点,满足读者个性化的要求,做到“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

最后,建立良好的馆内文化,激励馆员的主动性。简而言之,即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一个尊重知识的工作环境,激发馆员创造性地为读者开展知识服务,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应变能力,使读者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使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医古文知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汽车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昆虫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科出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