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8/19 9:35:29 阅读:
摘要:公共行政理论与管理的新型模式就是新公共管理,该理论要求相关公共部门如政府等,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首先对新公共管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现阶段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展开了研究,最后在新公共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希望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前言
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加强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明确指出,在对传统公共管理理念进行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加大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力度,而这一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是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一改变有效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职能方面还是角色方面,政府都要更加深入的进行转型,提升自身的服务功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阶段,积极加强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新公共管理概述
新公共管理相关理论最早产生于英国,其中心内容指出,应将工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途径融入到公共部门当中,在对竞争机制以及灵活的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将官僚作风在公共部门中的体现进行彻底的整治。在公共管理有效融入到公共部门当中时,由于市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主要特点,这同制度化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本质的区别,导致公共部门在对新公共管理理念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缺陷[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尽管公共部门对新公共管理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彻底的摒弃传统管理中的缺陷,但是其推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这一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新公共管理包含多种内容,如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私人管理理论等,因此公共部门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对自身校友的理论和制度基础进行充分的掌握,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改革,才能够将新公共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现阶段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
2.1落后的管理理念
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公共部门在日常运行中,并没有将竞争的理念和机制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拥有严重的组织服从思想,这种全由组织安排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这一资源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另一方面,国公共部门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对法治措施进行充分的应用,薄弱的法治理念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为影响现象严重。导致任人唯亲现象在人事管理中相对严重。薄弱的法治观念针对公共部门工作人员来讲,很容易产生腐败和以权谋私的现象。
2.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方面,人才在事业发展中,拥有相对单一的发展途径,在较低的管理效率以及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活力的背景下,造成公共部门人力得以发展的重点障碍性因素就是职务本位;另一方面,不到位的轮换岗位制度。在预防腐败的过程中,岗位轮换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同时也有利于激发职工潜能,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虽然制定了相关岗位轮转制度,然而这一制度的落实程度较低,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最后,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在人力晋升过程中,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论资排辈”现象的存在,人才的发展同自身的实力关系不大,而同自身的资历具有很大的关系,不利于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年轻工作人员提升工作积极性。
3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3.1更新理念
要想提升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应从更新管理理念入手,因此必须将市场化理念融入进来。首先,应用市场化理念,提升这一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促使高消耗和精干化成为公务员队伍的主要特点。同时还要综合应用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促使公共服务能够体现效率和责任感;其次,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重塑。服务行政、以人为本等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在对新公共管理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摒弃以往的“管治行政”,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重塑,就是要注重对人才潜能和创造能力的挖掘;最后,构建法制化理念。将法治理念同公共管理部门进行融合,促使其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相关模式的制定能够具有法律效力,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3.2构建激励机制
一方面,对现有激励机制进行完善,确保公平和公正原则得以切实体现,在此基础上,公共部门应当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传统薪酬机制进行转变,从而为加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在对激励机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还应当提升评估手段的有效性,促使职工工作过程中,能够切实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将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另一方面,综合应用先进的管理机制。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公共管理部门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增加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这一工作效率;最后,积极构建培训机制至关重要。公共部门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极大对职业规划的重视,为职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并且还应当引导职工从自身的缺陷入手,通过自身的努力满足组织需求,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公共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中来。
4结论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自产生以来,对世界各国各个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社会治理改革的过程中,也应当及时加大对新公共管理的应用,新公共管理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融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传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对于提升公共部门的职能以及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嵘均.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价值转型与制度设计——基于环境—价值—制度研究范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4,04:73-78.
[2]赵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关系——“整体主义”视角下的综述与展望[J].中国行政管理,2014,07:69-73.
[3]段华洽,苏立宁.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与互动[J].中国行政管理,2015,06:65-68.
[4]高玉贵.知识经济时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从心理契约视角[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02:90-94.
[5]吴丽娟.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
作者:李冠男,杨娟娟 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管理创新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心理学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税收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