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创新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也随之稳定增长。虽然其不能参与物质基础创造,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并发展下去,必将会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基础。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进行阐述,进而提出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创新策略,以期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更为高效地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其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创新策略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职能部门,其作用是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人民在生活水平有极大提高的基础上,精神追求与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成为追求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势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其实现基础职能的有效保证,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常进行的物质前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仅关乎行政事业单位基础职能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创新更会使其发挥更为全面的服务功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一种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与使用,法律上确认是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公共服务性、非增值性、无偿性、财政分配性等。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隶属于各单位部门的消耗性资源,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国家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其还具有消耗性、部门占用性与安全性等特点。基于上述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社会其他资产比较而言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也有其特殊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创新性研究,要遵循其基本特征,使用效率更高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

其一,统一分配标准缺乏。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主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制度进行资产配置。但是,由于缺乏统一分配标准,造成资产配置中的不公平现象发生。其主要表现为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公务车等资产的配置。分配标准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冲突使许多规章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有失公允的分配方式又使有些部门资源紧张,有些部门资产过剩。资产配置的不均衡性使得事业单位资产不能充分发挥效力,影响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加重整体财政负担,也会直接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

其二,资产流失与浪费现象严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力度不足是造成其资产流失与浪费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的出现会极大地损害国家利益,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是导致腐败的诱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失与浪费,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从采购环节开始,因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所购资产的合理性大大降低,有些甚至是为满足贪污采购中间环节的私欲而进行的无用采购,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重复购置,加剧了资产流失现象。在资产的使用环节中,由于管理缺失而造成的资产丢失与损坏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对国有资产的赔偿制度不完善,使得无意或者刻意造成的国有资产丢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流动资产管理的制度建立中,存在许多疏漏之处,大量死账、烂账、坏账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还有因管理问题而出现的逾期借款数目巨大,这些都迫切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其三,资产处置不规范。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不合规、不科学、不合理现象,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资产处置,而是进行随意处置,凭个人意愿擅自对所处部门资产进行处置,疏忽相关规定的约束力,不经过正常程序就对固定资产作出处置决定。还有一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在不合规前提下进行转让、报废或者捐赠行为,擅自改变国有资产产权关系,从根本上而言是监管缺失造成的,也从侧面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职能部门的特权特征,自身廉洁性缺失与外界无法监管共同造成内部腐败现象滋生,从而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创新思路

1.外在管理强化外

在管理强化的最有效途径是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严重缺失有直接关系。为了阻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现象,各级政府各相关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或规章制度,但是权威性法规的长期缺失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难以真正提升到法治高度,或者可以理解为权威性法律条文的缺失变相地纵容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规章制度约束力差、执行力弱,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弊端,也无法真正有效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缺口。法律的制定需要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真正效力,因此,监督监管机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强化监督监管是阻止国有资产流失与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监管方面不仅要有政府的行政监督,还要有媒体的舆论监督,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内部监督。立体监督网络的建立,才能有效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配置,才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

2.内部管理强化

内部管理强化的主要措施是创新资产管理体制与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制度作为管理创新的保障,首先要制定出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比如,规范国有资产构建、验收、登记、保管、处置、报废等环节,并严格执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化、体系化、制度化。以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与自我约束机制使国有资产管理由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职权部门,其特殊性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对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中,应奉行技能与道德并进的原则。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职能部门载体的作用发挥,疏于监管造成的大量国有资产损失及外流给国家财政造成极大负担。以法律手段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序进行,以强化内部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优化配置,可以从源头上预防与解决腐败滋生,有助于政府职能的发挥,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管理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娟.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模式[J].经济视角(中旬),2011(12).

[2]张美芳.创新财政绩效评价和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01).

[3]王卫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2).

[4]李林池,张更华,曲桂福,陈少强,吕建平,姚俊君,谭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探索[J].中国财政,2011(03).

作者:武慧锋 单位: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