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众服务平等化新进程的实践与理论

公众服务平等化新进程的实践与理论

摘要:本文旨在对纷杂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得出学界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共识,找出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时,对我国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述

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有损于社会公平、公正,其产生的社会矛盾和资源配置失效也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现阶段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均等化的内涵

虽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当前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其中的一些关键性的概念问题并没有得到清晰一致的界定。我们在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时,界定和理解“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逻辑起点。根据国内多数学者的观点,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简单定义为:在一个国家内,处于不同地区的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大体相等的基本公共服务。[1]这一概念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争论。

刘德吉通过对国内近年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借用学术界对公平概念的理解框架,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体、客体以及均等化的内涵等方面来归纳国内学者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同理解。唐钧认为公共服务领域或称社会领域中,有六项公民权利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或满足的。这就是:生存权、健康权、居住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和资产形成权。这六项需求,对老百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没有退路的。[2]当一个国家完成了最初的资金积累,人民生活达到了温饱水平后,其发展的动力就得从“脱贫”转向“消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免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老百姓才能放开手去消费。

如果说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较短时期内尚难以做到,那么,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是应当做到而且也是可以做到的。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努力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董立人给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几个原则:体现公共精神的公益性原则;体现公平正义的公正性原则;体现民主的公共参与性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便利性原则。[4]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公众最基本的公共需求而依据自身能力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政府能力和公共需求是引致公共服务供需行为的基本因素。对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王伟同提出基本思路是在合理设定均等化标准的基础上,客观测定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实际公共需求与政府服务能力,通过对比其差额来科学设计财政体制安排和转移支付方案,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5]

二、国内外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国内外理论和实践领域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认识是统一的。一方面,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一国公民应有的权利;另一方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6]

(一)国外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与实践

国际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有4种模式:财政收入均等模式、收支均衡模式、公共服务标准化模式、公共服务最低公平模式。[7]

加拿大和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做得较好的国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与2007年组织对加拿大和美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现行政策和措施进行了考察。首先,在教育方面,每个5-18岁的孩子可以享受义务教育。美加两国普及了13年义务教育(含5岁起学前教育),省(州)级政府负责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管理,省州政府预算是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美加通过转移支付中国论文联盟整理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弱势学生群体,如提供伤残儿童上学所需要的费用等。第二,在失业保险方面,每位失业人员可以维持基本生活标准。为了在失业时及时给予保障,两国对工薪阶层实行强制保险,加拿大称之为就业保险(EmploymentInsurance,Ei),美国称之为失业保险(UnemploymentInsurance,UI)。据统计,加拿大有85%的有收人人员加人了就业保险,美国有97%的有收入人员加人了失业保险。第三,在医疗方面,每个公民可以享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加拿大和美国实行的是两种公共医疗制度,在基本医疗服务领域,不允许私人商业保险涉足。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和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第四,在养老方面,每位老人可以享有比较稳定的基本经济来源。老人可以通过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基本的养老来源。第五,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加实行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两国政府利用低息、低首期以及为银行提供担保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购房能力。[8]加拿大和美国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成功实践对我国均等化标准的设定、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的科学划分、稳定基本公共服务的收入来源、转移支付的有效性以及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化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二)国内实现基本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探索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并于本世纪初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在这一阶段,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生存性压力明显减弱,发展性压力全面凸显。广大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都是基于对这个矛盾的认识来展开的。一方面表现为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公共服务分配失衡。[9]

浙江省于2007年在国内首先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该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之一。浙江省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全面推进城市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让农民群众能较为充分地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10]浙江省为此启动了十大工程,每项工程都向各部门落实责任:就业促进工程、社会保障工程、教育公平工程、全民健康工程、文体普及工程、社会福利工程、社区服务工程、惠民安居工程、公用设施工程、民工关爱工程。[11]

迟福林认为,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多项基本公共服务指标居全国前列。广东率先在全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比较扎实的基础。[12]

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党和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政府部门十分关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路径,人民群众对民生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的关注,这也是理论界大力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外部力量。

陈昌盛根据各类公共服务的需求层次(纵向)标准和各类公共服务内部层次(横向)标准,勾画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优先顺序。[13]井敏提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有,调整政府职能结构,从建设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走向公共财政;使转移支付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构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网络等。[14]

也有人从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入手,由此得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陈文权,张欣从技术、城乡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分析我国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进而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15]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认同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的天然责任人,路径选择上倾向于转变政府职能,由此可见,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

四、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政府由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首先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所谓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就是要将政府的主要职能从原来的过分关注经济建设的建设型政府,调整为政府职能主要关注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其区别于管制型政府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17]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各级政府构建坚实的公共财政体系

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有四大体制支撑,即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城乡协调制度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从财政体制来讲,首先要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变,使其符合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职能。其次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目前比较薄弱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弥合东西部之间在公共服务上的差距,使其达到公开、公平、公共、民主和法制的要求。从收入分配来讲,必须按照“保低”(保障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中”(扩大中等收入比重),“控高”(调控过高收入),“打非”(打击并取缔非法收入)的八字方针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使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根本性扭转,从而减轻政府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压力。[18]

(三)加大县级政府的经济自主权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力保障

有研究认为,中西部地区某些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困难,原因在于其县级财政的现状与公共财政的差距。[19]县级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政包袱重,“市管县”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重了县级财政的压力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县级财政负担过重,财力偏紧使中西部地区县级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时有心无力。由此,近年各省积极实施“强县扩权”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加大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中的自主权。强县扩权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县级政府的经济大权,可以有效实现政府机构的精简,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使政府职能合理定位,并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统筹协调水平。[20]

陕西省于2007年起开始实行“强县扩权”试点。2008年一季度,15个扩权县(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平均增长15.9%、28.7%、28.7%。扩权县直接办理的审批、核准、备案类项目大幅增加,发展环境更加宽松。神木抓住机遇,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顺利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从而改写了陕西省没有全国百强县的历史。

五、总结

西方学者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天然责任,而我国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只能将范围缩小至基本公共服务。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各地广泛的实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必将越来越成熟。如何实现民生措施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只有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和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才能实现更大意义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认为以下问题还应进行继续深入地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果如何评价,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的实行,这一领域必然会引起学者的关注。同时,各地政府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措施,这些举措应切实贯彻落实,使这些惠民举措真正为百姓带来福利,而不是出于各级政府一时的“政绩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