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摘要:时代变迁,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但一些核心的就业能力并未改变。只有侧重对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本文就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因子分析,发现个人发展潜力因子、社会交往因子和基本技能因子是三大主要就业因子;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这三方面的能力,本文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就业能力;工商管理

1研究背景

就业能力指的是学生迈入社会时具备的企业所需求的能力状况。就业能力越高,匹配到高质量工作机会的概率越大。就业能力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有目的地开展能力培养,无论对于高校教育还是对于学生,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各大高校对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都会重点关注,因为就业情况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指导性作用。人才输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对于应届生就业能力的偏好,才能渗透于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最终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很多大学生在面临毕业季时,都有焦虑的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自己就业的信念感不强。尤其是一些文科类的学生,感觉自己没有什么竞争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几种:第一种是确实个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较弱,没有与别人竞争的资本;第二种是根本不了解自己,不能准确判断和定位自己;第三种是对于企业需求没有太多概念,不知道企业想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对于自己的认知在就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就业轨迹,从而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因此,我们要研究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让学校和个人为培养这样的能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为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做好准备。

2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子分析

本文就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分析,首先选取就业能力因子,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辅导员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分析调查结果。

2.1就业能力因子的选取。通过参阅就业相关文献,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划分为18种能力,分别是:基本技能、自我学习、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创新力、解决问题能力、表现力、计划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诚实守信、责任心、持久力、判断力、洞察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力、表现力、说服力。对于这些能力的进一步分类可以更加清楚了解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对深化本科学生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因子分析是一种将众多指标整理为若干核心指标的方法之一,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核心指标的归纳,选用这种方法是比较适宜的。

2.2因子分析结果。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就业能力的重要性进行1-5打分,1为非常不重要,5为非常重要,发放问卷100分,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8份。通过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KMO统计量为0.95,大于0.5,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拒绝单位相关阵的原假设,P<0.001,适合做因子分析。主成分列表如表2,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他们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68.851%,故选取前3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如表3,经过旋转,自我学习能力、创新力、解决问题能力、变现力、计划性、自我调节能力、诚实守信、勤奋吃苦、责任心、持久力、判断力、洞察力、适应力、说服力在因子1上有较大载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因子2上有较大载荷,基本技能在因子3上有较大载荷,故因子1可称为个人发展潜力因子,因子2可称为协作能力因子,因子3可称为基本技能因子。旋转方法:凯撒正态化四次幂极大法。a.旋转在4次迭代后已收敛。

3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个人发展潜力、协作能力和基本技能是大学生就业的三大核心能力,是高校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也需要大学生自己要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

3.1扎实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是首先应该要具备的,包括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写作能力、归纳整理能力等。应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一般都是一些基础类岗位,基本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管理类的毕业生,很多从事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专业,需要制作各种各样的表格和文档,更加凸显计算机能力的必要性。很多同学到毕业都没有一个扎实的基本技能,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实践出真知,在大学四年中,实习的过程中是可以充分意识基本能力的重要价值。因此,大学生要提高自我认识,最基本的就业能力要先过硬,学校也要多多开展相关的课程,提供各种各样的实习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2注重团队协作。人际交往和协作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任何的工作角色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尤其是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因此,团队协作能力是一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工作中,无论是项目小组形式还是个人独立完成,一个封闭自我的应届毕业生是很难适应企业生活的。应届毕业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与他人沟通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很多同学都意识这一点,但是苦于不知道如何去改变和锻炼。其实,参加一些高校组织是一个很不错的途径,例如,高校社团、学生会、老师的课题组等,在这些组织中,个人能够有一个与他人、外界沟通的机会,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团队荣誉感,同时也适应和习惯了团体氛围。很多组织的负责人会比其他同学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说明了只有在组织环境中,才能慢慢建立起自己与他人共事的一套良性系统。

3.3挖掘个人潜能。个人潜能因子在就业能力中是最核心的一个。虽然个人的性格和能力不同,但是在大学教育中,如若能较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能,对于走上工作岗位,将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个人潜能因子更多的是一种软实力,软实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当然有些可能已经在步入大学之前形成了。但是,很多人之所以在大学四年后会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在四年的过程中,认识了自己的短板,向身边的人学习,努力抓住一切机会改变,个人的能力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校和老师,可以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明显不足,给予引导,学生自己需要主动出击,去寻求成长,才能实现四年后的蜕变。

参考文献

[1]肖焰,王亚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维度结构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01):23-28.

[2]周辉,王益彬.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02):55-63.

[3]梁萧阳,冯彩玲,李庆山,等.新生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9,(06):17-19.

[4]古力铭.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8):102-104.

作者:葛艾红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