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应用

创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应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精品活动的存在价值

(一)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校园公共文化空间

高校由于其综合性发展,学校在规划过程中将其有限空间切割为不同内容导向的实体空间,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更高需求,高校中的育人理念也在纵深领域不断延展,“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的理念逐渐得到认同。精品文化能够展示校园文化竞争力,提升校园形象并带来巨大辐射力。[2]不断倡导文化育人,提升文化活动层次与聚合力、影响力,汇聚精品文化活动有助于在有限的校园中纵深扩大校园文化空间,健全文化空间的功能,形成实用高效的文化特质,让文化的传播力更深远。

(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学生由于在性格、兴趣、文化认知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专业学习之余,由学校来鼓励广大学生组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积极开展高层次的精品文化活动,能够提高完善学生的审美修养,开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想像力,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成长为开拓型、创造性人才。在对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从中能够得到哪方面的锻炼”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100%的学生认可能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得到锻炼。进一步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最希望通过活动得到锻炼的两项能力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占51%)和组织协调能力(48%)。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活动参与体悟出成长过程中需具备的品格,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学生认可基础,开展广泛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校园文化活动几乎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天,高校层面和各个学院之间都会组织各类不同内容的活动,显示出了校园活动的多样性,但综合来看,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还不够丰富,从某些层面凸显现阶段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弊端:

(一)文化的深层次意义挖掘不足,精品文化活动成熟缓慢

文化建设是关乎心灵的工程,高校育人的过程中都会对此十分关切,各个层面也都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但由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多将学校师资、物资配备等方面割裂开来,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使得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文化活动花样繁多,但层次较浅的现象,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记,更不用说达到教育的深远意义。同时,部分活动为了显示出活动的意义,急功近利,管理缺失,很多活动的展开对象强行摊派参与人员人数,这样使得文化活动的参与对象在未参与活动之前先形成逆反心理,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凑数而参与,在活动行进的过程中忽略了活动本身的内容。在针对“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能够自愿参与课外文化活动”一题的调查中,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只有36%学生表示对于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是主动愿意参与的,这反映出校园中现有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但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在“你认为现阶段学校中还应该出现什么类型的文化活动”这一问题中,学生反馈应出现最多的几类分别是“高雅艺术展示”“国学知识普及”及“网络游戏竞技”。

(二)传统文化弘扬与现代文化引领之间存在断层

高校是文化的集源地,汇聚了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各类文化内涵。在新时期,由于各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思潮的出现,使得心智尚不成熟的高校学子容易存在自我意识强烈、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等现象,加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新、旧思想本身会存在对冲与碰撞,会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一定的困惑,这些消极的影响让高校校园文化的前进在一定层面上受到阻碍。此外,为了进一步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自治区政府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教育和科技为支撑”的目标和口号,但是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高校中部分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没有认清楚现代文化的准确含义,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在发展现代文化的过程中割裂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这样的思想引导下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出现了空白与断层,同时对于现代文化的积极引领作用也会起到一定的分散作用,削弱了校园文化活动本身的意义。

(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信息不畅通,方向不明确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活动开展的前期宣传渠道是不够畅通的,“你通常是如何得知校园中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信息”一题中,学生反馈主要是靠老师和学生干部的通知(占所有文化活动开展前信息获取方式的71%),此外得知渠道主要为学生之间的转述(占所有文化活动开展前信息获取方式的12%)。这样集中但单一的传达方式表明校园中活动的开展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存在一定的沟通不力,并且其余的宣传方式不够具有代表性,不能引起学生的主动关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花样繁多,但很多文化活动本身的意义不够明显,方向性不够明确,雷同而浅显的各类活动会消磨了校园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这样“先天不足”的缺憾下,再加上主办者对于活动的系统性把握不足,文化的引导力与后期效果显得力不从心,大多数活动在开展后就告以结束,总结也仅限于对于活动内容的评判,没有后期对于存在问题的总结与反思。在这样的行为方式和思路引导下,此类活动再次开展时又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重新分配,没有前期活动积淀下来的深刻影响力。长此以往,不具有创新意识的活动既造成了活动组织者的疲劳,又让活动的参与者出现了厌倦情绪,很难让校园文化活动从深远意义上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

三、高校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创建机制

基于新疆高校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为进一步凝聚力量,创建精品校园文化,促进高校层面中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形成具有影响力、实效性和品牌效应的精品校园文化,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层面作出努力:

(一)进一步将校园文化方向与主流文化有效融合

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相一致。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方面,应该积极将学生活动的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契合,通过多元培养和正面引导,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公民意识,并逐步提升自己的主人翁意识,理顺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理想信念模糊、道德失范等现象,新疆高校应更好利用平面及网络的宣传舆论力量,唱响主流文化旋律,定期通过网络评价、问卷调查、校园论坛等方式,来真实而全面地了解学生对于文化养成过程中的各类诉求,并及时反馈给各主管部门,做出及时有效调整。此外,应确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地位,把文化发展建设特别是品牌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品牌文化影响力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让学生通过精品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文化层面的聚合力,由此发散至高校育人的其他层面,让学生通过对于品牌活动的认可与参与获得对其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有利价值,并能够促进其优良品格的自觉养成及综合素质的不断完善。

(二)正确梳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既要吸收、传承高校文化的优良传统,做到既有根基,又有积累和深化内涵,同时,也要注意紧跟时展潮流,扩充与丰富文化内涵及时代精髓。开展校园精品活动,教师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有一个上下通畅的交流渠道,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将“教书”与“育人”全面衔接,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格局。在教师文化引导的层面做到百花齐放,不同层面、不同领域都能够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进行渗透,组织者可以积极策划各类符合时代特征、符合文化传承、符合学生性格的活动。同时,应注重活动的类型由浅层次的娱乐、文体向深层次的学术研究、科技实践、文化传承等方向过渡和改进,让活动开展服务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成长成才,将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在高校中引进、传播,将现代文化中的时尚与便捷充分展现在活动并推广过程中,让精品活动的展示在立足社会现实的同时,积极发挥文化创新与文化引领的正能量作用。

(三)建立健全校园精品文化管理体系

高校应该针对文化学习主体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多视角,在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设立整体性文化建设蓝图,逐步改善物质文化条件,形成良好基础和氛围,同时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创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传播空间,在文化发展载体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平台。制度文化是开展多样特色文化的前提与保障,同时也是现阶段校园中开展“四风建设”的有力助推剂,校园精品文化的覆盖面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但首先应该确立的是活动开展前明确的权责。为了保证精品校园文化不会因为制度的缺陷而影响整体效果,前期应针对校园文化活动完善并规范各类管理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措施,逐步削弱高校文化建设盲点,营造安全稳定的文化育人校园秩序,同时,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宣传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活动。在文化活动物质保障、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在某些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反响和共鸣的校园活动中树立典型,有步骤地取消这些领域多而散的文化活动方式,聚合主要力量,注重打造品牌文化意识,通过品牌活动的开展与推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百花齐放,最终实现精品文化活动“启发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在现阶段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建设的背景下,具有高校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会营造出更加优良的校园氛围,由此凝聚出的精品文化工程的创建及推广机制对于提升学校文化育人水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也将会起到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杨勇单位:新疆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