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园文化构建与实现途径

校园文化构建与实现途径

教育教学植根于深厚的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凝聚了师生之间知识、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交流互动,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师生共同构建和认同并逐渐积累形成蕴含着独立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气质;三是校园文化以传承创新为重要动力。创新是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校园文化只有在历史传承中不断融合时代精神,补充着新鲜血液,大力推进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校园文化的活力才能不断增强。

一、档案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档案是学校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通过分析校园文化内涵,不难发现作为保留历史真实记录的档案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极为密切。

(一)记录办学历史,传承校园文化

高校档案资源涵盖了党政、教学、科研、人事、学生、外事、财会、基建、仪器设备、出版、实物等信息,这些信息完整而系统地反映出学校办学历史地全貌,自觉地积累、传承了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依托档案资源,呈现出历史连续性的特点。如果软硬件建设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那么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则是构建校园文化的手段。

(二)管理制度推进校园文化

制度是管理的有效手段,制度从高校办学过程中产生,又在办学过程中推行,尽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度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这些制度反映出与校园文化紧密相连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与此同时这些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体现出管理者自身的文化熏陶和个人魅力。档案完整系统地保存了学校各个发展时期的管理制度,透过档案资源,可以深刻体会到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熏陶和个人魅力散发出的浓烈的气息。

(三)教学档案促进校园文化

教学档案是教育教学活动直接形成的,其来源于课程、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毕业生工作、教材建设、实验实训教学与职业能力鉴定、师资队伍建设及产学研(含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教学档案对保障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秩序、优化教学过程、制定学科发展目标具有强大支撑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教学档案的主体地位,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四)发挥档案资源德育教育作用,拓展校园文化

高校档案凝结了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弘扬了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全面展现了学校创办和发展的艰难历程与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和卓越成就,是德育教育的模范读本,具有显著的引导功能,利用档案资源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活力,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激励学生继承严谨治学、艰苦奋斗的良好传统,增强对学校的自豪感和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感,拓展校园文化。

二、档案资源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路径

通过分析校园文化内涵和档案资源的功能,档案资源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归结起来就是在新形势下档案资源全方位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在服务中体现自身价值。

(一)树立开放办馆理念,创新档案管理的机制和模式

高校档案馆(室)要树立大视野、大管理、大档案、大开放、大服务的服务创新型、学习研究型和综合集成型的办馆理念,打破各单位之间,特别是教学单位之间,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各教学单位之间、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管理、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之间的界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在这种理念的强烈推动下,创新档案管理机制和模式,实现增量档案电子化、存量档案数字化、资源服务网络化、业务管理精密化、纸质档案与电子资源配套化,这有利于加快发展档案工作,不断提升竞争力;有利于做好档案宣传工作,不断扩大档案的影响力;有利于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档案工作,激发档案资源创造活力。

(二)加强档案制度建设,融入信息化校园公共服务体系

档案制度是在档案馆(室)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日常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体现了学校的理念、人文精神和执行效果。信息化条件下档案资源融入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同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集成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平台,做好丰富馆藏为特色的信息收集和保真存储,建设忧患意识的数字档案评估工作平台和人才兴馆为导向的练兵平台,激活档案资源服务,实现量化的现代化管理,把档案馆(室)打造成学校档案资源安全保管基地,档案信息知识服务中心,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心。

(三)坚持精品路线、实施精品战略,服务走向质量型、智能型

校园文化建设中档案部门坚持走精品路线,实施精品战略,资源开发融入时代元素,与广大师生员工道德观念一致,服务走向质量型、智能型。

1.建设校史馆。文化传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校史馆忠实地记录了学校跋涉的足迹,以史实和史料为依据,全方位地展示了高校成长、发展的历程、办学成就和校友业绩,展现了高校敦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传统,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精神、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可以说校史中蕴含着传统校园文化的精髓。把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校史陈列场地,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不断积淀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有利于激励师生成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做好档案资源配置管理。做好档案资源配置管理,要求档案部门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观念,做好档案资源收集与利用调研工作,理解高校的档案资源信息需求,及时调整档案资源信息的归档范围;制定、执行、监督档案资源配置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及操作细则;组织和监督系统档案资源配置运行环境的建立,对各门类档案资源的配置过程进行监督控制,优化配置流程;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建立、维护与其岗位相适应的资源库;对档案资源配置库的动态变更内容进行控制管理,配置状态报告,维护变更管理过程记录,处理变更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扩展档案资源的利用的渠道,例如:以教学为侧重点,积极编制有关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和业务规范,重点把档案编研成果作为教育资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教育服务;把档案馆(室)作为学校相关专业校内实习基地,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档案工作的流程,帮助学生们掌握档案业务管理等相关技能操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档案管理方面的选修课等。

3.整合资源,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进程。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要以促进、完善档案信息化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总目标,以数字化、虚拟化为基础、实现传递网络化;以检索智能化、知识服务为手段,达到方便利用的目的。高校应将档案资源数字化纳入数字化校园建设之中,通过建立科学适用的归档、保管和利用管理系统,正确处理数字化建设循序渐进与整体提升的关系,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实现数字档案资源与学校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在进行数字化、虚拟化时应充分考虑档案资源的种类、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馆藏档案资源特色、馆藏传统档案与数字档案的收藏比例、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历史价值等因素,建立、完善相关管理与利用制度,构建长期保存和利用档案资源管理与应用系统。

数字档案资源采用加密技术、安全控制及安全防范技术,通过权限配置、归档文档专题推送、元数据锁定、电子原文只读性封装等各种手段,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安全,确保网络传输及档案数据库的安全,档案资源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同时多向传递,形成传递网络化,通过互联网可以方便的进行远程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利用率。通过信息共享和文件与档案的专题库建设,开发一套目录数据配置采集工具,加快数字档案资源开发速度,实现元数据检索、跨库检索、全文检索等智能化检索;对馆藏资源进行充分发掘,从中识别出有效、新颖、潜在有用的知识信息,并采用先进的知识技术和智慧实现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是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档案资源数字化更加突出“知识”、“用户”和“自由”、“公平”的理念,实现知识自由、公正存取,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的使用档案信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作者:杨飞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