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的路径

摘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兴媒介形式的快速涌现,传统媒介形式面临发展困境,需与新型媒介形式相整合,以期找到突破困境的途径。当传统媒介形式与新型媒介融合后,融媒体的时代就到来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信息碎片化、传播主客体角色的转变以及“两微一端”的出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与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认识到面临的阻碍、想终身教育转化的必要性,最后找到向终身教育转化的可能性路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融媒体时代的优势,将自身向终身教育转化,成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终身教育

一、融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阻碍

(一)媒体整合时代带来的信息碎片化趋势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融媒体时代下,各种媒介形式的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加上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络的全方位覆盖,受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工具和微博、新闻客户端、抖音等各种平台,随时随地获取受众感兴趣的所有信息。这就导致了受众接收到的信息呈碎片化趋势,受众接收到的信息可能只是某个事件的某个片段,这也会使得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较低,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除学校的传统教育形式外,很大一部分校外工作的开展都依赖于新兴的网络平台。尤其对学生来说,学生挑选信息的能力并不高,受碎片化信息的影响更大。这种信息碎片化的趋势以及受众对于信息的片面化接受与理解,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对受众的思想进行引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挥个体的社会作用。而在融媒体时代,受众被淹没在庞杂无序的信息里,很难保持住自己的初心,它影响其选择正确信息的能力,影响其三种观点的形成,并阻碍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这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指导作用,难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二)多种媒介形式的融合,信息接收客体向信息传播主体角色转变。在融媒体视域下,各种新型的媒介形式争先涌现。传统媒体为了在此背景下,寻找突破转型之法,不得不与新型媒体形式进行融合。在此过程中,自媒体形式的出现,使得信息的接收客体有了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平台。受众开始发表自己观点后,这些观点势必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而受众则从单纯的信息接收客体向信息传播主体转变。当下自媒体形式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其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加上传媒行业去中心化趋势日益显现,传播主体传播信息的成本基本为零。传播成本低廉以及传播形式的多样,使得受众更愿意在各种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最终就会导致受众对于信息的选择更加局限与某些领域,就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受众的有些错误的观点就无法得到纠正,观点就可能会越来越偏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这种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虽然对于一些受众来说会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过程,但是对于一部分本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抗拒意识的受众来说,则会更加阻碍工作的进行。这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无法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两大微型企业端部大型媒体整合平台的出现和发展,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移动互联网的全方位覆盖,使得单一的“纸端”发展到“指端”。而各种媒介形式的破壁融合,使得“指端”发展成为了“两微一端”的融媒体大平台模式。所谓的“两微一端”指的是:微博、微信—两微,新闻客户端—一端。这三者的紧密融合构建出了一个全方位全覆盖的融媒体宣传平台,从而达到宣传服务的作用。这种融媒体宣传平台可以做到新闻宣传与政务服务两不耽误。对于新闻宣传,两家微型企业以多种载体的形式报道新闻事件,例如两个微型企业的一端,然后形成全方位,三维的宣传矩阵,从而扩大了宣传效果,受众范围。在政务方面,两个微观层面开辟了新的政府服务模式,缩短了政府部门与老百姓的距离,拓宽了公众与政府的关系。政府间的沟通渠道基本上可以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公众直接对话,这种高效、多渠道的媒体平台的出现和发展,已经对传统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产生了冲击。目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占据主导位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给予受教育者碎片化的信息以及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对现有的模式进行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的必然性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受众范围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显性和隐性。当思想政治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更大的发挥作用。这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就不拘泥于年龄、背景等各种限制,可以对各种年龄层各种背景的受众进行思想引领。转化为终身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发挥作用的场所更多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对受众进行思想引领。转化为终身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突破原有的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打破了原来只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取消了对受众的年龄、学历、背景的各种限制,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范围,能更有效更长久地对受众进行思想引领,全方位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效率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历史任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向纵深方向发展,受众接受程度更高。当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不仅在时间上影响更为持久,而且对个体的影响往纵深方向发展。所谓向纵深方向发展,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深度加深。思想政治教育所宣扬的主流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念,可以从个体年龄和心智不成熟的时候,渗透到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直持续个体的一生。这种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弘扬的主流思想深入人心。当受众在这三种观点和思想中成熟后,由于长期对其进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就会接触到其他各种形式。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会更高,不会对传统的模式有很大的排斥。在传统模式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的形式出现。然而,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程很多以及应试教育模式,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不受重视,学生们对其真正的作用不够了解,最后造成了学生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轻视以及排斥。当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受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思想和行为等每个方面对受众产生引领和指导。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日常生活后,受教育者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不仅会减少受教育者对于传统模式的排斥心理,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高效地完成。

(三)打破时空限制,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模式。终身教育是指对一个人一生的教育,这种教育没有了传统课堂教育中时间限制的局限性。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贯穿一个个体的生命始终,而且不受地点的限制,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终身教育类型模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模式。它可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在线和离线模式,建立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体系。原有课堂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以结合互联网模式,比如课堂上运用APP实现老师与学生更有效的互动,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安排更加合理的课程安排。还可以通过组织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是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影响受教育者思想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被隐藏在其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角色可以互换。受众可以更加自如地接受其他的观点,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领和约束。这些模式的融合,打破了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部限制,可以构建出一个模式融合的高效运行机制。这种高效运行机制的出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套上了保护层,只要有更坚实的技术和政治思想基础做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到更高水平,道德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历史任务可以更加顺利地实现。

三、思想政治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的路径分析

(一)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立法,在大中城市的试点实验。随着大中型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终身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趋势对终身教育立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终身教育立法是大中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提高受众的思想水平、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确保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步伐与大中城市政治经济发展同步,终身教育稳步发展的基础是立法和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目标。目前终身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形成社会大众的共识,需要通过终身教育立法来使社会大众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而达成共识。必须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终身教育的地位及其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达成社会共识,充分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

(二)有效利用媒体整合的大平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线下媒体矩阵。思想政治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必须认清所处时代的时代特征,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的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特征,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在融媒体大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效率降低、信息客体角色和观念的转变以及政策和技术上的囚徒困境。面临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利用劣势,转变观念,找到突破方式。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整合媒体的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转变观念,不断增强对整合媒体的认识,加深对整合媒体平台的理解和运用,努力使工作人员与受众拉近距离,创造更加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交流环境。多向受众传达最精华、最有营养、最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信息,使受众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该高高在上、束之楼阁,应该用富有新合理的、有时代感和接地气的交流方式去走进受众的思想和内心。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线下实践活动,建立线下和线下媒体矩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各个地区、各个受众年龄层的具体情况,组织适合受众的实践活动,如在社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对高校新思想活动的阅读等。在这些线下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结合线上的传播方式,比如校园文化活动在线直播等等,构建更高效更系统的传播矩阵。

参考文献:

[1]何光全.巴西尔·耶克斯利的终身教育思想[J].终身教育研究,2019(04).

[2]陈乃林,经贵宝.终身教育略论[J].教育研究,1997(01).

[3]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发展战略40年回顾与展望[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美]郎格郎.终身教育引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作者:范艺玮 梁文杰 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