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的群众路线践行思考

党的群众路线践行思考

摘要:群众路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世代永续的精神血脉,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具体展现。党员干部应结合新常态与新要求,深刻领悟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自觉培育责任意识、自信意识和正气意识,构筑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家园、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让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薪火永存、世代相传、永葆活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精神实质;思想脉络;践行路径

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与工作法宝,也是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战胜各种困难的有力保证。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已经步入攻坚克难期,各种深层矛盾集中凸显,还面临着日益复杂与艰险的国际环境。要妥善应对、正确处置不时突发的一个又一个国际国内问题,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紧紧依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一、选取三个维度,深刻领会群众路线精神实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

1.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境界。

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程中,始终保持着“人民为本”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治政理念,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历代帝王将相、明臣贤吏无不深谙:民心是政权的生存之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自古以来中国人所追求的“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与修身实践中,不仅有“治国”的志向,而且还蕴藏着胸怀“天下苍生”的追求,更深深地镌刻着这样的“家国一体”情怀:民众将国家视为自己的父母,有国才有家,国家及其执政者必当关爱民众、为民做主,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自励与自律;国家及其执政者视民众为国之根本,“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君当固民以安国,民惟邦国之本,本固则邦宁”[2]。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明白“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人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盛衰,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爱戴与由衷支持。正如“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一样,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最坚实的执政根基。

2.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培育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为理论基础与思想渊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3]899中国共产党必须大力倡导这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其后,同志在《组织起来》一文中,又进一步强调:“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问题上,一定要能够同群众相结合。如果我们的党员,一生一世坐在房子里不出去,不经风雨,不见世面,这种党员,对于中国人民究竟有什么好处没有呢?一点好处也没有的,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做党员。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3]933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同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根本指针,也是确保我们党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进而搞好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正如著名理论家冷溶教授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写道:“回顾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学习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它来之不易,决不能丢掉。二是它意义重大,决定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胜利,从根本上说,靠的都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4]

3.进一步深化与强调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借鉴。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变色”,无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更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苏东的解体,其中所蕴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核心就是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甚至是丧失了自己的党员的忠诚与拥戴。正如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一书中分析的:我当然绝不会以为,这样一个大国的悲剧性解体能够仅仅发生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之下。如果内部没有一个实际上完全奉行苏联的敌人所树立的目标的“第五纵队”,而只靠外部力量,谁也不能把我们国家怎么样。苏共之所以走到酿成悲剧的一步,是因为几十年来它把权力视为自己的专利,它已经丧失了现实的日常政治斗争的能力,丧失了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同时,我们的悲剧还在于我们丢失了“苏维埃价值”,我们没有把过去的一切正面的东西带到新的时期来。我们的国家缺少一种起核心作用的思想,有的只是起瓦解作用的、外来的思想和价值[5]。可见,苏共失去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在苏共内部,在于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在于苏联共产党丧失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导致苏共在组织上瓦解,在思想上放下武器;在于它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丧失了凝聚党心、民心的精神力量,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强支持,最终失去执政的基础。

二、树立三种意识,牢牢夯实群众路线践行基础

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面对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是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1.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应自觉树立责任意识,把批评帮助与团结友爱结合起来。

共产党员的责任意识是一种党性自觉,一种政治态度,一种政治本色。党员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与践行中,不论是思想重铸,还是行为重塑,既要保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敢讲话,讲真话,讲实话,更要自觉树立责任意识,不讲不着调的话,不讲不靠谱的话,更不能自毁形象,自伤环境。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发展的大环境和身边的小环境,珍惜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和睦友爱的优良传统,让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作风成为维护发展的最好的护航舰队。

2.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应自觉培育自信意识,让三大自信成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支柱。

改革发展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成就辉煌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主色调,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更是我们这个国家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下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发展、维护发展、更好地发展。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并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践行群众路线的目的,就是改进方法、促进工作、推动发展。在群众路线践行之中,应自觉结合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与生活需要,把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三大自信意识的培育贯穿行动的始终,成为行动主线,并凝结成为推动发展的最大的精神动力。

3.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应自觉树立正气意识,通过群众路线学习与践行,培育正气场、凝聚正能量。

在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元、价值追求日益多元、行为选择日趋多样的当下,培育正气场、传送正能量,尤显重要和必要,决不能让能干者堵心、让实干者窝心、让真干者担心、让肯干者灰心,让老实人吃亏。“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学习与践行的总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具体方法,其核心要义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就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正能量、正气场。

三、回答三个问题,全面构筑群众路线践行路径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体党员干部应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总要求,以实际行动切实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和“依靠谁”这三个问题,构筑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家园、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让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薪火永存、世代相传、永葆活力。

1.以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为切入点,构筑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

“我是谁”的问题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人生观问题,是对共产党员人生意义和生活追求这一基本内涵的回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有三种形式,即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与此相应,人的需要也有三种形式,即人的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自然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人的社会需要是最本质的需要,而人的精神需要则是一种终极需要。共产党员在回答“我是谁”并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时,同样要对这三种存在形态加以解读、对这三种需要精心推导,筑牢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塑造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浇筑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共产党员是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的拥护者、维护者和践行者,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三种定位构成共产党员政治本色的基本内容。政治灵魂构成共产党员精神家园的主要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共同组成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坚守本色、筑牢灵魂,是共产党员回答好“我是谁”、铸就自己精神内核的前提和基础。

2.以解决“为了谁”的问题为落脚点,塑造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

“为了谁”反映的是共产党员的价值观问题,回答的是共产党员所应具有的价值追求与人生伦理。只有找准了“为了谁”,才能构筑正确的奋斗目标与价值指针,在遇到挫折时,不气馁;在面对“不平衡”时,不牢骚;才不会使自己的人生天平产生“错向”的倾斜。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的最高追求与终极使命,并且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基础之上[6]。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在自己的纲领中鲜明地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的全部职责和崇高使命,并融入到党90多年来的全部奋斗实践之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永远的建党使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们党永远的执政准则,“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永恒的工作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永恒的奋斗目标。

3.以解决“依靠谁”的问题为着力点,构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

“依靠谁”表明的是共产党员的行为依托与动力之源的问题,只有弄清楚了“依靠谁”,才能找准工作的力量源泉,才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根系,才能始终自觉保持“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才能永远将自己的血脉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这一富饶的土壤之中而获得无尽的动能。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幅党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生动画卷,艰难困苦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的小推车推出来的;一穷二白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人民群众的汗水铸起来的;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干出来的。事实雄辩地证明并还将无数次证明,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我们党最坚实的根基、最富饶的土壤和最强大的力量,才是我们将要继续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依靠。

参考文献:

[1].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06-19.

[2]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3(8).

[3].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冷溶.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N].人民日报,2013-06-17.

[5]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M].徐昌翰,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3、1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

作者:姚上海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