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物理教学提高实效做法探究

物理教学提高实效做法探究

一、实践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1.开展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师生问答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形式,一堂让学生永久难忘、终身受益的课应该精彩连连,跌宕起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能灵活地展开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合理选用“圆桌会议”式(比如一题多解)、个人贡献式(比如知识点内容浅显、学生预习难度不大)、分工合作式(比如多题归一)等组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间可采用公开讲解式、互相提问争辩式,及“访学”式.在班级内还可以创立专家合作的形式,当遇到难度较大、各组都感到有些困难的物理问题时,可成立专家组,由各组在这个问题上擅长、有见解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研究,再将研究结果带回本组,讲给小组其他成员听.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能懂会用诸种“成功的喜悦”.直观教学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利用课本插图,比如教电场时,点电荷的电场线与“人手摸带电球时散开的头发近似”;也可以是类比教学,如等势面类比地理上等高线;还可以利用视频教学演示静电平衡过程.

3.加强生活化物理的教学

高中物理涉及范围广,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的解题技巧也较多.不少学生由于几次不成功的尝试后渐渐对物理失去兴趣,无心继续后续的学习,要让这些学生重拾信心,“爱”上物理,回归物理本源是很重要的,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并指导他们如何借用物理规律科学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度.反过来作业的启发性又提高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产生简单的知识积累、复习巩固的厌倦心理.

4.多采用分层教学

同样一个班,课堂如果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那么必然有的同学“吃不饱”,而有的同学“吃不了”,“吃不饱”的将会失去学习的成就感,“吃不了”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适时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各取所需能有效调动积极性,改变这种困局.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在本学科的具体情况和表现将班级学生分为学优生、临界生和学困生,备课时宜将题组设计成由浅入深、难度递增、层次分明、阶梯密集.学优生重在培养其探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临界生是每个班的增长点,教师首先思想上要先于学生重视,让学生认清目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从而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学习习惯差、目的不明确或态度不端正都会影响学习的成效,对于这些学生,要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方向,知道通过学习知识能得到什么,改变什么.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要以最高的热情面对学困生授课,这样才会渐渐感染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彻底改变这些学生对待物理的态度,学习更有激情.

二、分清教学主次,遵循认知规律

1.明确教学要求、分清主次

高中教学进度快、节奏感强,学生普遍感到“不合拍”,听课容易“掉链子”,这是造成部分学生放弃物理的一个原因,为了防止大面积的学生“弃理从文”,我觉得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应先解决好一个问题--抓实基础.教师先于学生精读课本,注意新增和删减内容的变化,理顺脉络.并结合考纲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合理地安排教学用时、制作活动单.从教材安排的“主线”点出发,重点落在基础知识、主要规律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分清主次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做法:

(1)分清教学对象的主次

班级中由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学习结果的差异,于是学生产生分化了,部分学生越来越优秀;极少数学生对物理失去兴趣,觉得学无所用;绝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成了临界生,教师要能把住班级发展的“主流”,主抓“中间”,同时促进“两端”的发展,制止中间生滑向后端.不将主要精力分散,真正落实于备课、上课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进度.

(2)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

教材在编排时其实已经达到最精简的程度,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已经做了取舍,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根据考试要求及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进行定位,做到有详有略.对于重点内容又较为浅显,所要做的就是防止遗忘,可以通过小题快练达到巩固的目的;对于重点内容且不易接受,所要做的就是逐步渗透,不求一步到位,比如当讲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先将这种问题大致分为两类:加速运动和偏转运动,先不追求含重力场的问题.再就加速运动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选择将匀加速运动作为重点,而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通过与匀加速直线运动特征做对比,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区别在于加速度与速度一个相同(匀加速)、一个相反(匀减速)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一点即明的目的.讲偏转运动时,重点落在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对于数值的运算可以少花时间.当这两种运动渐渐熟练后,可以再逐渐渗透含带动能定理的问题,动能定理问题中包含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等类型,仍然采用由浅入深、由一力做功、二力做功再到多力做功的问题.不求一次将所有类型问题全面“和盘托出”、“一览无遗”.

2.遵循认知规律、发展潜能

遵循认知规律要求做到从研究教师的“教”到研究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其认知策略、认知条件甚至在认知活动展开过程中的情感、意志、价值观都可能决定学习的效率,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都将会使学生学无所获、教师身心交瘁.要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潜能,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螺旋式上升的.比如在讲授“静电现象的应用”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再深入到一般问题:导体在电场中的静电感应现象和静电平衡,而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是“电荷只分布于导体表面”,可以利用其达到屏蔽的作用.物理史往往都是从认识一种现象开始,再深入了解其本质,最后回馈到生活中的应用.这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我们授学生以“渔”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鱼”,及“鱼”从哪儿来,“鱼”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学会“渔”能带给我们什么,这样既能让学生打好基础,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

作者:陈志军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