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文化下美术心理学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社会文化下美术心理学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摘要:经过多年发展与创新,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在学生主要课程学习,而且在创造性思维和鉴赏能力培养方面也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得到了美术教育者的重视,探讨分析美术心理学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及应用,对促进现代美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文化视角;美术心理学;现代美术教育;影响

美术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随着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美术心理学逐步被美术教育者所重视,并开始运用到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心理状态的培养中。从美术心理学的研究划分,可以分为儿童绘画发展、美术治疗研究、艺术研究和美术绘画过程四个方面。从一定程度上,美术心理学可以反映学生个体的绘画创作与心理状态,为现代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心理支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学科交叉研究与多元文化的发展,美术教育教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美术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术教育与心理学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是美术对心理学影响的产物,也是心理学对美术影响的产物的体现。将美术心理学运用到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中,是新时期美术教育发展的有益尝试与现实需要,也是美术学科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美术心理学对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影响

美术教育作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学科,它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美术本位和教育本位两方面,美术本位取向主要侧重于美术自身的功能与作用,通过实施美术教学,使学生获得美术技能与美感,教育教学方法是保证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教育本位主要侧重于教育功能的实现,首先它认为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教育,其次是注重对人的审美认知情趣的培养,美术是全部教育的一方面。[1]将美术心理学引入美术教育,为美术本位取向与教育本位取向提供了平衡,这种平衡可以更好地促进现代美术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现代美术教育健康科学发展。

1.美术心理学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了条件

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发展大环境的支持,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只有充分尊重与信任,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讲,在发展过程中既有个性的差异性,也有共同性,学生群体发展也会呈现出阶段性、不平衡性的特点。这就会造成在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与学生群体阶段性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矛盾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解决好这一关键性问题,首要之处就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由于学生个体在智力发育、性格特点、成长环境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他们对美术的审美情趣、认知特点及接受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将美术心理学引入到现代美术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爱好与心理状态,进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另外,通过美术绘画作品还可以反映创作者的心理发展与内心情感世界。美国著名美学家古曼教授认为,美术艺术具有三方面的特性:表现性、充实性与结构性。表现性就是指一件美术作品借助一定的隐喻手法含蓄表达创作者的心理状态与内心感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色彩、技法、构图设计等,可以了解到美术作品创作人员的内心世界。美术教师通过美术心理学理论,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创作作品反映的主题与价值,还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在做到全面了解掌握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并对美术学科学习中发展缓慢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美术心理学为美术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无论是学校还是师生多数重视文化课程教育和技能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投入力度不够。学生的道德教育之所以容易被忽视,是因为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很难用量化性的指标进行规范和评价,学校对开展道德教育的课程和方法准备不足,同时,还因为道德教育周期长,见效慢,短时间内无法直接体现美术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很多人认为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实践与应用较强的学科,只要教会学生绘画、临摹、雕刻的技巧与方法就可以了,显然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认识,是对现代美术教育的误解。现代美术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无论是从教育的功能还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来讲,美术教育的开展都离不开道德教育的支撑。道德教育中包含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因素,对美术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道德情感的影响尤为明显。[2]所谓道德情感是指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为、举止、意图进行的规范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情感。通过美术心理学的开展,可以及时帮助学生缓解学习或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情绪障碍,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做好自我调节,提高社交技能,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同时,美术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发现自己身心的发展变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解决好自身道德情感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或矛盾。针对当代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道德情感问题,很多学校已经组织开展了由美术教师与心理教师组成的教学小组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在美术教学中将道德教育融合进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水平和道德认知行为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与良好个性的培养。此外,美术心理学对学生道德情感、认知及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美术心理学揭示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对外界事物、信息的加工、存储及提取的整个过程,并对学生的行为偏好进行预测。

3.美术心理学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美术心理学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美术绘画表现与认知能力是紧密相连的,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著名美学家古曼就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他认为,美术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认知活动,在美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认知,人的性格、感觉、情绪、思绪、兴趣爱好等都会对美术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反,美术创作中的技巧运用与主题的变化也会不断提升人的认知水平。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作为美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具有重要影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术心理学的研究就开始了为美术审美艺术的研究。借助美术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对任何一幅美术作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比如,透过美术作品可以探究创作者的心理情感的表达,透过对美术作品的外在表现研究潜藏在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与大众心理等等。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借助美术心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与创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4.美术心理学为提高美术作品的外在表现性提供了条件

美术心理学深刻揭示了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对不同视觉信号的感知规律,揭示了不同美术创作技巧下的不同艺术效果,从而使美术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与表现力,能够更加充分的表达创作者的内心世界。[3]美术心理学认为,不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彩、线条、结构的运用传递出的信号刺激强度是不同的,因而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冲击,这与人体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与视网膜内的神经分布具有重要的关系。不同的美术作品产生的视觉效果不同,人们对其评价也不尽相同。

二、美术心理学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归根结底在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道德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将美术心理学运用到美术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良好认知能力、审美水平与美好心灵;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美术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

1.关注良好个性的培养,不断拓展美术教育视野

一是抓好少年儿童阶段的美术绘画心理培养。美术教育是一项系统长期性的应用教育,既需要学生个体的先天禀赋,同时还需要从小抓好教育培养。青少年阶段作为美术心理教育的重要阶段,要积极开展相关的美术基础知识的教育工作,要允许他们犯错,给予他们充分的自我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要鼓励他们去尝试各种美术作品的制作,并加以引导与指导。同时,还要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育与认知规律,承认个体差异性,结合他们的成长发育实际,采取有效方式进行美术教育培养。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对美术教学进行调整。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不同,即使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个体,认知能力也存在差异。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应用性教育,只有在具备良好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自信心。三是将美术教学与健康心理调节相结合。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具有明显的审美功能,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思维与视野,提升人的生活品味。美术心理学就是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功能,对人的心理及情绪起到调节作用。[4]因此,美术教学中应发挥好美术的心理调节作用,运用美术心理学的思维结合美术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个体良好心理的形成。

2.引入美术心理学,优化美术教学课程设置

将心理学引入教学过程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深远影响,同样,美术心理学的引入必然会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因为这些美术教育课程的设置是以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特点为基础的。建立在以美术心理学为指导基础上的美术课程更加符合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规律与认知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一是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要设计安排好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的教学内容始终贯穿于美术教育全过程。二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难易适中,不要超出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均衡性发展。对美术课程的内容设计,既要综合考虑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阶段,要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学理念,促进美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三是在美术课程的实施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及时进行调整,把课程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实施全过程,做到阶段性评价与年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

3.将“育人”指标加入到教学评价指标中来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中,往往把育才作为首要且唯一的指标,从教育的本质上讲,育人与育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学科的教学中都应该兼顾二者,特别是像美术教育等艺术类学科更应如此。教学评价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在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中,要把美术心理学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好的教育目标的指引,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将“育人”指标纳入到教学评价中,并对该项指标进行细分,如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情感培育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4.优化美术教师队伍结构,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

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教育,是建立在以能力为基础之上的。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包括个人素质、专业素养和美术素质三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能力教育。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果,更影响着未来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层次。将美术心理学引入到美术教育中,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美术心理学还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具体指导,通过揭示美术创作的规律,更好地指导教师改进美术教学方式方法,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潜能,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美术教学中引入美术心理学,还可以增加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向着名师目标不断迈进。另外,通过美术心理学,美术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做到了如指掌,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绘画技巧和对学生心理、情感、认知、行为的综合把控能力,增强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为适应现代美术教育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优秀的美术教师。

参考文献:

[1]高建立.论高校艺术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2,(7):120-122.

[2]宋涛.试论当代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89-92.

[3]吕型伟,阎立钦.构建美术教育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2):45-51.

[4]路家明.素描:通往艺术设计的桥梁—谈“体验性”素描实验教学[J].北方美术,2013,(1):31-35.

作者:杨晓飞 马李妮 单位:三联学院你 安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