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济安全人才资源管理

经济安全人才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我国开放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领域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的特征日趋明显,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为关键、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人才安全已上升为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我国人才资源相对短缺,而且面临着严重的流失。因此,加强人才管理,防止人才流失,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当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才资源;管理;经济安全

一、人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要素

从理论上讲,经济的安全程度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正比,经济越发展,安全系数就会越高,而经济的发展程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总的来说,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两个方面: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主要是指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等;人的要素主要是指处于物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等。上述两方面的要素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在一般情况下,物的要素是生产力中的基础因素,不可或缺;而人的要素是生产力中的主体性因素,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物的要素只有被人所掌握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关于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列宁早有明确的论断:“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也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这说明人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从生产过程来看,提高生产能力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效组织生产,把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物的基础作用和人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因此,优秀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以及市场营销人才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实物资本、货币资本和人才资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经济的初期阶段,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实物资本。在工业经济时期,主要依靠货币资本。在知识经济时期,人才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按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的观点,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也认为,人力资本能力建设是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是可持续发展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问题。

目前,以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安全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所谓人才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用人单位人才队伍在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的竞争中不会引起无序或过度流失而使国家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受到损害和威胁”。[1]人才安全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普遍性问题,是由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决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在经济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范围的人才争夺发展到了更为广泛更为普遍化的程度,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这是因为在当今时代,国家“人才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2]中国入世后,随着外国资本、外国企业和外国人才中介机构的涌入,我国面临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对于我国的人才安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人才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却是“人才小国”,我国高层次人才不足,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人才流失“是指对国家、区域或组织而言,由于人才流动而导致的人力资本的损失”。[3]如上所述,经济全球化必然引起全球性的人才大流动,而问题在于目前的人才流动呈现南北极不对称。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放宽移民、重金聘用、资金支持、科学考察等各种手段,吸引和网罗全球人才,而人才资源本来就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却大量流失人才。我国作为已经参加世贸组织的发展中国家,要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保证经济良性发展、安全运行,就必须洞悉国际人才竞争的新特点,高度重视人才安全问题,制定并实施人才安全战略措施。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党管人才,就是“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4]建立重要人才管理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形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对重要人才管理的联动机制,着重加强地方政府人才管理的力度。在人才管理中,往往存在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即党中央、国务院和具体用人单位特别重视,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因此,地方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必须真正树立人才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人才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才能防止和克服人才工作政出多门、管理混乱、无人负责的现象;才能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新形势,根据国家安全特别是经济安全的需要,加强对重要人才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确保人才安全。

第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汇集机制。为了适应现代人才管理的客观需要,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首先,建立人才评价机制。传统的人事管理只是按专业和等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客观化的评价标准和机制,在人才的评价方面人为的因素过大,往往造成良莠不分,甚至存在“劣币”挤兑“优币”的现象,真正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甚至受到挤压,最后被迫“出走”。其次,要破除一切影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陈旧观念和制度障碍,特别是要克服论资排辈和“官本位”思想,扫除任人唯亲及对人才缺乏信任和尊重的现象。社会职位要向公众开放,在程序公正的前提下,让每个符合职位要求的人都有均等的竞争机会。另外,建立人才汇集高地,增强人才竞争能力。利用京、津、沪、粤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人才的优势,集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发挥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吸引外流人员和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第三、建立相关法律制度,防止重要人才流失。按着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人才管理应当制度化、法律化,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运用法律手段,防止人才流失,维护人才安全。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因此,中央《人才工作决定》强调指出,要“通过立法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有效防止重要人才流失”。我国人才安全立法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制定法规,明确规定涉及国家安全人才的范围,特别是对承担国家重点工程的人才以及涉及重要机密的人才实行保护措施;二是依据WTO的规则,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设立竞业禁止条款,规范人才流动秩序。三是抓紧制定实施技术移民法,建立中国“绿卡”制度,千方百计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四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资本认可及激励机制,充分保障高级专业人才的经济利益。进一步改革国家奖励制度,重奖有杰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形成一流人才、一流回报、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泽炎.构建国家重要人才安全管理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4).

[2]赵生龙,薛惠锋.再论人才安全概念的本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43.

[3]赵生龙,薛惠锋.再论人才安全概念的本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42.

[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4,267.